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4、一石法师 ...

  •   一石法师作为近现代唯一被人们毫无争议的称作“圣僧”的一代高僧,不仅仅是因为他对佛法透彻的研究以及他在文化史上伟大的成就,更因为他坚持了一生的事业。

      公元一七八一年,俗名贾宝玉的一石法师出生在钟鸣鼎食的荣国府,他的出生充满了奇幻色彩,因为产婆在他的口中发现了一块胎里带来的美玉,这块玉只有半个鸽子蛋大的玉石上甚至还有着清晰的字迹,一面写着“通灵宝玉”,及“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而另一面则写着“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这块石头陪伴了一石法师一生,后来连同一石法师的舍利子一起存放在圣僧塔内,供人们瞻仰。

      关于这块玉石,史学家们颇有争议,一种看法是这块玉石是因为一石法师从小病弱,他的家人为了护佑他才寻到了这块石头让他随身携带用以辟邪,而所谓含玉而生的说法应该是一石法师在写自传的时候采用了浪漫主义的处理方式。但是更多的人对“含玉而生”这个说法持肯定态度,毕竟这件事情在与一石法师同时期的文学家们的笔下多次被提及,更有一石法师的父亲留下的笔记里清楚的提到自己的儿子衔玉而生,曾因此名动京城。

      作为父母老来子的贾宝玉从一出生受尽了身边人的千般宠爱。同时,他也很早就表现出许多与众不同的特质,周岁的时候抓周,他抓到了胭脂,他的父亲当时恼火的拂袖而去。而在他六岁那年,更是说出了“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 便觉浊臭逼人”这样惊世骇俗的话。曾有人据此推断说他长大了必是色中饿鬼,但同时也有人说他日后必是情痴情种。

      贾宝玉自幼敏而好学,他的姐姐,也就是后来的贤德妃贾元春从小对他悉心教导,直到他四岁的时候贾元春进宫。长姐进宫后贾宝玉经历了相当一段时间的叛逆期,他在自传中曾提到过,这个阶段的他充满了叛逆感,讨厌学习,性子乖僻,直到他十一岁那年被父亲送入了以严格著称的正和官学。

      寄宿制的学校让贾宝玉洗去了浮躁,逐渐开始认真的面对周边的事物。在正和官学学习了三年之后,十四岁的贾宝玉考上了秀才,也就是在这一年,他被他的姑父林如海收入门下,成为了林如海最小的弟子。

      贾宝玉十六岁那年,他的姐姐贾元春被厉帝命人推入井中溺亡,同时由于他的伯父与父亲犯罪,导致家产被查抄,一家人从占地几百亩的荣国府搬入了他的姑父兼老师林如海为他们准备的一座小院子中,贾宝玉从此告别的锦衣玉食的日子,开始了自食其力的普通人的生活。

      江厉帝百日复辟期间,林如海被流放到伊犁,贾宝玉一路随侍。次年三月,林如海与其爱妾孟香墨在流放地伊犁相携故去,贾宝玉一路护送二人的灵柩回到苏州。或许是受此事刺激,一七九九年二月,贾宝玉正式与他曾经的贴身侍女,在他家败后仍不肯离去的花袭人结为夫妇。

      公元一八零二年四月,贾宝玉在江德帝登基后的第一次春闱中考中了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四月十五日,贾宝玉的父亲贾政在得到儿子考中探花,孙儿也中了二甲进士的消息之后的第三天死在了家里。五月初八,贾宝玉的母亲王氏病故。同年六月,接连操持了两位老人的葬礼之后,贾宝玉的妻子也病倒了,六月十七日,贾宝玉在这一年里失去了第三个亲人。

      天下之大,无避风之地;亿万众生,无牵挂之人。用这句话来形容此时的贾宝玉是毫不夸张的。虽然他的妻子为他留下了一个不满周岁的孩子,但仅凭这个孩子已经没办法激起贾宝玉对生活的热情了,他越来越深切的感受到自己对尘世的厌倦。

      在这一年的年底,年仅二十二岁的贾宝玉,把刚满周岁的独子贾艾托付给了挚友许阳,自己则在这一年的最后一天,在城郊潭柘寺内削发为僧,法号一石。

      对普通人而言,出家或许是一种逃避的方式。而对于一石法师来说,他的人生似乎从此才正式拉开了华丽的大幕。

      一石法师从小家教极好,曾考中探花的他文化水平相当的高,他对佛法的深入研究很快就让他成为谭拓寺的讲经师,不过五年而已,他已经成为周边很有名气的高僧。

      在一石法师出家的第六年深秋的一个早晨,习惯了早起的一石法师在谭拓寺的门口发现了一个晕倒的老妇,把她背入寺中后救醒后问她的情况,才知道她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妾,主人病故,一辈子没有子女的她就被主人的儿子儿媳扔出了门。那老妇悲泣:我安安分分的做了一辈子妾,从未做过昧良心的事情,可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呢?我常听大师讲经,知道大师是个慈悲的人,请您给我一条生路。

      彼时谭拓寺也是京畿周边著名的大寺,也开有善堂,可以短暂的收留一些无家可归的残病妇孺,这老妇的意思显然也是让一石法师出面把她安顿到善堂。

      出人意料的发展就从这里开始,一石法师听罢她的事情,沉吟了片刻,问她“你可知善堂都是十几个挤一个大通铺,能勉强吃饱罢了!你想没想过这不是长久之计!”

      那老妾连连磕头,说走一步看一步,一石法师便又道“我看你洗了脸梳了头,看着也不是很老了,并没有到走不动路的时候,为什么不试试自己养活自己!也好过靠别人的施舍生活。”

      老妾呆了半晌,说她做了一辈子妾,学的都是怎么伺候人,最多也就是还会几下子针线,可现在年纪大了眼神也不好了,绣活儿也做不好了,这可怎么自己养活自己!

      “你不会,我教你!”一石法师说到做到,果然把那老妾带到寺里头作坊里教她做蜡烛,制香。原来彼时寺院赚的便是这点香火钱,对于谭拓寺这样的大寺院,香烛的消耗量是相当惊人的,全都外购显然不经济,况且僧人们本来就习惯做活,索性在寺后面盖了个小作坊专门做这些东西。

      那老妾年岁不小,又从没干过什么活儿,笨手笨脚的总是弄得乱七八糟,有一次把滚烫的蜡油撒了一石法师一手,烫的起了满手的大泡。一石法师也不着急,也不生气,手把手的一步步教她,费了整整八天的时间,那老妾终于亲手做出了一根蜡烛。她颤巍巍的点起那根蜡烛,泪流满面“来这里之前,我是心怀怨恨的,我一辈子信佛,从未做过半件坏事,可是为什么菩萨不保佑我呢?我小时候,家中遭灾,为了给我弟弟一口饭吃,我爹妈就把我卖给人家做妾;等我做了妾,主母告诉我好好伺候主人,主人让我乖乖的听主母的话,我全都照着做了不敢打半点折扣。我每逢跟着主母到寺里头,都要掏空了自己私房多买些香烛,我这么诚心,为什么还会落到这个地步呢?可我现在明白了,我是没有白白信佛的。我长到四十五岁,第一次有人告诉我我可以为自己学点东西,我可以自己养活自己,我可以堂堂正正的活着。我现在就是立刻死了,也甘心了。”

      这个老妾,后来改了姓释,又请一石法师给她起了个名字。她就是后世著名的蜡烛女王释勤姑。与过去卖蜡烛只为赚香火钱的僧人们的思维方式不同,经历过几十年大户人家生活的她非常清楚人们对蜡烛性能的需求,她先是改良了蜡烛芯儿,用三股棉线编成的烛心代替了过去一根粗棉线搓到一起的蜡烛心,使得烛心可以在燃烧过程中自然散开自动燃烧,而免去了人们在使用蜡烛的过程中需要不停剪烛心儿的麻烦事儿,让谭拓寺的蜡烛从单纯的香火消耗走向了广阔的日常消费的市场。而在西洋石蜡硬脂蜡烛传入之后,她很快又在这种没有异味的新型蜡烛的基础上发明出几种香型的熏香蜡烛,成为千金贵妇们的至爱。谭拓寺蜡烛厂在她的打理下逐渐成为全国蜡烛巨头,即使是在全面电气化的二十世纪,作为传统蜡烛工艺代表的谭拓蜡烛依然有着惊人的生命力。

      后世的人,把这件事情称为一石法师吹响女性独立运动的号角的代表性事件。而当时,这件事情对一石法师最大的触动就是女性作为独立个体那脆弱的生命力。

      在收留释勤姑之后,一石法师又在一次讲经路上遇到了一个跳河的姑娘,他把姑娘救上岸,问了情况,才知道这个姑娘是因为未婚夫退亲,受不了周围人的闲言碎语而跳河。他很惊讶“别人不珍惜你,难道你不应该更加的珍惜自己么?难道你是为了那个失信的人而活着的么?”

      在认真的询问了女孩子家的情况之后,一石法师把这个女孩子介绍到了扬州商人在京郊新开的纺织厂里工作。这个女孩子很快开始了新的生活,并且在第二年嫁了一个勤恳的小作坊主,从此成了忠实的佛教信徒。

      从这以后,一石法师在为保护女性权益的路上越走越远。

      一石法师放下了一代高僧的身段,开始为人画像赚钱。从一八一零年到一八三零年的二十年间,他通过出售自己的画作赚取了十万两左右的白银,这些钱全都被他用在了安顿无家可归的女性及被遗弃的女婴身上。

      他开了一家女童收留所,专门收留当时重男轻女的人家扔掉的女孩子,又对一些他收留的无家可归的女人进行了培训,让她们进入女童收留所照顾这些女孩子。同时,洪,陈,胡几家在京郊开办了工厂的大扬州商人也伸出了援助之手,替他解决了许多女性的生计问题,纺织业,是最需要女工的地方。

      一石法师出身名门,经受过良好的教育,他长相英俊,风度翩翩,同时他的名声极好又是和尚,这就造就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请他画画的,九成以上都是女性。十九世纪初,中国女性的地位呈明显上升的趋势,但是大部分地方的贵族妇女依然过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日子。这个时代是文化膨胀的年代,单就美术而言就出现了以许阳为代表的数十位著名画家。请一位名画家给自己画一幅肖像是这个时代最流行的时髦事儿之一,而遗憾的是,画家虽然很多,但是女性画家实在很少,唯一出名的女画家林康平女士根本不缺钱,又忙得很,根本没人能请得动。贵妇千金们想要给自己画画除非去找六十岁以上的老画家——当然,更好的选择,就是一石法师了。

      一石法师是当世高僧,所以请他画像没什么需要避讳的,更别说他容色秀美,性格温和,言语诙谐,所以请一石法师画像不仅是时髦事儿,画的过程本身也十分愉快,更别说掏的钱还用在了慈善事儿上,一举数得不过如是。换了其他别的和尚,这么个行事法没等变成出名的高僧呢怕是就得被人当做花和尚打死了!可一石法师不同,他是先帝的师弟,他的亲朋故旧全都是声名赫赫的人物,没人会找他的麻烦。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名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好,即使是男人们,也觉得母亲或者妻女能够请到一石法师画像是个很有面子的事情。

      一石法师画像的时候也会讲经,他口中的佛法从来没有晦涩难懂过,经常出现他给一个人画像,被画的人会请来一群闺蜜一起听他讲经,这种情况下一石法师募集到的善款往往会大大增多。

      后世的人们看了许阳在一石法师五十岁的时候给他画的肖像之后,非常怀疑这些贵妇们到底是为了听佛法还是看美和尚:五十岁的的一石法师依然清秀俊美,脸上几乎看不到岁月的痕迹。当时的人们称赞他:所谓相由心生莫过如是。

      一八三零年,一石法师在当时的首相许阳的建议下举行了一场轰动京师的慈善拍卖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慈善拍卖会。拍卖会的拍品主要是一石法师这些年的作品,同时许阳,林康平,孔尚文,冯志河,等当时一大批著名艺术家都捐出了自己的作品参加拍卖,这场拍卖会募集了六十二万两善款。一石法师用这笔巨款在京畿周边一下子建立了四个女童收留所,并开了两个小工厂,专门录用贫苦无依的女性做工。

      在一石法师为保护女性而四处奔走的初期,不是没有人攻击过他的行为。身为一个出家人,眼里心里却全都是女人,整天为女人的事情奔走,这是一个高僧该做的事情么?但是,所有的非议都在一石法师的一日一日,一年一年的坚持下渐渐的平息,逐渐变成了全然的钦佩。毕竟,他收留的无家可归的女性,大部分都是中老年妇女,像释勤姑那样年老色衰被赶出家门的老妾以及无家可归的贫苦弃妇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其余因为子女不孝顺,或是丈夫死去而没有活路的老妇人也有很多。说一石法师对这样的女性有什么邪念,那是再毒舌的人也说不出口的。

      从公元一八三零年的第一场拍卖会起,一石法师主持的拍卖会逐渐成为了一个惯例性的行为,每一年的慈善拍卖会,都能募集到大量的善款。一八三二年左右,京畿周围的女性救助点早已经逐渐能够自负盈亏甚至取得一些利润,一石法师决定不再向这些原有的工厂与救助站注资,转而把自己的行动推向全国。

      一八三三年春,时年五十三岁的一石法师开始了他的徒步弘法之旅。他从北京出发,一路向南,每到一处都会举行宣讲大会。在向南旅行的过程中,他惊讶的发现南方有许多人家依然给女孩子裹了小脚,在自己的法会上,不少上了年纪的贫苦女人步履蹒跚,跋涉数十里的来听他宣法,虔诚之心让他感动,而她们因小脚而带来的痛苦也让一石法师十分的无法释怀。

      一八三四年年底,一石法师开始了放脚运动的宣传,这一次他并没有用佛法来宣传反对裹脚的理念,而是明确的拿出了孝经作为自己的理论支持:“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你们这些逼迫女儿裹脚的父母,是在逼迫女儿放弃孝道啊!

      这个时候,机器化生产的纺织厂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了,厂主们都不太喜欢招收裹脚的女人,因为她们裹脚,行动不便动作缓慢,偶尔有录用小脚女人的,工钱要比大脚女人少上近一半。一石法师看到这个情况,就跑去与工厂主们协商,如果小脚女人放脚的话工厂可以适当提高待遇,在取得几乎所有工厂主们的支持后,他在宣讲会上鼓励女人们放脚“放开了脚,就能比原来走的快一点,就能比原来多赚一些钱,能让你们的家庭过更好一点的生活,为什么不试试呢?”

      一石法师所到之处,从豪门贵妇到街头乞讨的老妇,都如同见到了真佛一般顶礼膜拜,常有女人在他的法会上痛哭失声,无数的女性因为他而走上了与过去截然不同的道路。无数受尽了冷待欺凌的女人把他当做了救苦救难的真佛。扬州名妓冯爱爱在听到他的宣法后用自己多年的积蓄自赎自身,离开了风月场合后坚持不懈的跟在一石法师的路途中侍奉一石法师,最后在一石法师的断喝声中幡然醒悟,在四川削发为尼,她就是同样后半生为慈善事业奔走的明志法师。

      公元一八五四年,一石法师的儿子贾艾在选举中获胜,成为大江的第五位帝国首相。贾艾在任期间,在立法上禁止了裹脚这一行为,明确了给女孩子裹脚的实施者将受到法律上的惩罚,根据后果,从二十天的社会劳动到三年的劳役不等,并处于一定数额的罚款,同时这个家庭的男性将在十年之内禁止参加各个级别的科举考试。

      公元一八六二年,因为给家中蓄养的小丫鬟裹脚并将之作为讨好官员的工具而被起诉的福建商人木贵常被处以三年的监禁跟一万两白银的巨额罚款,同时他的商行被取消了经营进出口贸易的资格。这是最后一起因裹脚而起的民事案件,这个案子里的五个女孩子是史书上最后的五个放脚女性。在此之后,裹脚作为中国女性一定时期内在□□上受到的最普遍的伤害,彻底的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公元一八四零年,六十岁的一石法师开始了在福建的二十年客居生涯。作为女婴非正常死亡率最高的重男轻女的重灾区,福建人溺亡女婴几乎已经成了传统。自明朝起,福建人把养男人收契弟是一件非常常见的事情,而这个看起来开明的现象背后折射出的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对女婴的残害,福建的男女比例已经到了一个危险的地步,大部分男人娶媳妇都成了问题,不要说养小妾了!这种情况下反倒是养几个清秀小厮或是收个契弟比较容易做到。

      这个时期的福建贫困地区,民间相信溺头胎女婴以利生男,所以头胎的女孩子被溺死在一些山区的比例竟然达到了一半以上,一石法师惊骇于这个地区的人们对杀死女婴毫无愧疚之心的行为,他立刻决定在福建住下。

      这个时期的一石法师在佛法的宣讲上加强了“业报”的描绘。作恶的一定会得到报应,这个报应可能在今生,可能是来世,更可能因为罪孽深重,生生世世都不得善终。而杀害生命,无疑是能招致生生世世的报应的大恶,即使这个孩子是自己的孩子也一样。

      此时的一石法师并不缺乏钱财,他南下的时候携带了大量的善款,而这些年在南方的弘法途中也没少募集资金。他开办了好几个大型的育婴堂,收留一些确实家里困难而无法养育的女婴,同时依然延续他过去的方法,雇佣没有依靠的女性来照顾这些孩子。同时他联络了相熟的大商人们在自己定居的地方附近开办了几家工厂,专收女工。

      一开始一石法师的弘法或许并没有受到社会的重视。但是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完全让所有人都吃惊了。当一石法师收留的女孩子逐渐长大以后,一石法师分批把她们送进了工厂做工,也有一些女孩子有出众的手艺自己开办了绣坊等等。一石法师在有人上门提亲后提出了高额的聘礼“我这里养大的女孩子,比男人都会赚钱,这样的女孩子凭什么让你们可以很容易的得到?总要让我看到你们的诚意。”

      当时人们非常愕然,便有人说一石法师整日跟钱打交道被腐蚀了心智。而接下来的事情让所有曾攻击一石法师的人都羞愧的说不出话来。他把所有的聘礼都当做了女孩子的嫁妆给女孩子本人带去,并且明确地表示“这些年来,许多人以养女孩子赔钱为理由杀害自己的孩子,。现在,你们看到了,女孩子也可以教养的很好,可以自己养活自己甚至养活家人,她们值得很高的聘礼,她们不需要家人准备嫁妆抬高自己的身价,因为她们本身就是财富。”

      一石法师客居福建的二十年间,福建存活至一周岁的婴儿中的女婴比例,从一八四零年的28.9%(注1)上升到一八六零年的45.8%。他在福建开办的六个女童收容处在二十年间先后收养抚育了八千多个女孩子,这些女孩子在一石法师离开福建的时候,有两千多个已经嫁人。她们几乎都在婚后依然保持了经济的独立性,有自己的工作,事业。与同时期的普通女性比,她们更为自信,自尊,自强,靠自己的双手劳作取得人们的尊重,同时由于经济上的独立,她们在遭遇到不公平的待遇的时候也更富有反抗精神。在此后的几十年里,这些女性带动了身边更多的女性走上了更为独立自主的道路。史学家们认为,十九世纪末,要求从法律上废除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女权运动从福建开始,正是因为半个多世纪前一石法师为福建女性地位提高打下的良好基础。

      一八六零年,一石法师离开了福建,开始了又一次的弘法之旅。此时的一石法师已经八十岁,他精神矍铄,身体康健,他重新开始了他的徒步弘法之旅,一路向西,之后北上,他一路宣讲佛法,身后自愿跟从的信众一度达到了数万人。他徒步走过江西,广东,广西,来到贵阳的时候要求信众们结束他们的追随,回到自己的家乡认真的工作生活。于是上万教众离开了他各自返乡,但是随着他旅程的继续,总有新的信徒为了继续聆听他的教诲而跟上他的旅途,使得一石法师不得不多次特意开宣讲大会劝告信众离去。

      一八六五年九月,一石法师回到了北京,此时,距他离开北京开始弘法之旅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十三个年头。一石法师回京那天北京万人空巷,人们争先恐后的向北京西郊赶去,因为那正是一石法师归来的方向。这位八十五岁的高僧宝相庄严,布衣草鞋,一步一步的从山中的小路走过来,彼时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候,万道霞光在一石法师的身后汇聚,一石法师宛如真佛降临的身形让人们纷纷俯下身来跪在路边,不敢抬头直视。

      一八六六年年初,大江帝国的第一位女皇江武帝封一石法师为护国法师。时年已经八十六岁的一石法师决定将自己一生的经历化成文字,记载下来。从一八六六年到一八八零年,一石法师用了整整十五年的时间,写出了整整二百万字鸿篇巨著,自传体小说《石头记》。

      在这部书里,一石法师从自己的角度,描绘了从一七八一年到一八八零年的一百年间大江波澜壮阔历史进程。

      石头记的前五十回,从一石法师幼年时纸醉金迷的纨绔生活写起,到童年的叛逆跟张扬,再到少年时家败后艰苦的生活,直到他考中探花,那段时间正是大江从封建专制制度向君主立宪制转变的前奏时期,那是个风云人物辈出的大时代。而出身良好的一石法师就是在这个时候结识了许阳,许陌,洪秀全,艾达令,林康平,陶诤等许多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痕迹的友人,更是有幸拜在林如海门下成为他的关门弟子。而林如海无疑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一个人。“吾将直道而行,虽百死而不悔。”这句话通过的一石法师的笔端,被人们作为林海一生最具代表性的发言而记录在了各种教科书上。

      石头记的前五十回,同样也是一张徐徐展开的中国封建王朝末期的生动画卷:人们可以在书中找到当时贵族中流行的发型,衣服款式甚至游戏种类与烹饪食谱,也能体会到南北方风俗的差异,以及当时森严的等级制度,无节制的皇权是多么的可怕。同时更能理解一石法师对女性的慈悲从何而来:他从小感受过太多女性的美好与温暖,他身边几乎集中了各种类型的出色的女性。有好事者从一石法师的只言片语中推测出他曾经先后暗恋过自己的表妹林康平与表姐薛宝钗,当然这种论调并没有得到太多人的支持。

      而关于他出家后的日子,一石法师并没有多做描述。从第五十一回起,笔触的重点从他自身的生活逐渐转向了大环境。一石法师从不因出家而把自己看做尘世外的人,他相信要提高自己的修养,就一定要为社会做一些贡献,不可以独善其身,更不可以因为自己出家了就丧失对社会的感情。为此他曾多次与他的堂妹,以对佛法研究的精深而著称的净安大师辩论,终于在一八一二年说服了净安大师走出了庵堂,投身到了慈善事业中。

      比较有趣的是,一石法师从不刻意的割除自己与俗世亲友的牵绊,他去探望被寄养在好友许阳家的独子贾艾的时候曾很开心的领着儿子去街上买笔墨,并在被信众认出来的时候非常自然的回答“这是我的儿子。”

      一石法师在《石头记》还写了不少当时的杰出人物的日常生活及一些世人所不知道的故事。让史学家们对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们有了更多的了解。

      而十九世纪中叶,正是各种思潮兴起的时候。一石法师的几位好友在这个时候产生了理念上的分歧,当时任太傅,兼外相的许阳认为当前的以皇帝作为国家精神象征,内阁掌握政权的制度非常适合大江的社会条件,而同样崇雅学院出身的大法官洪秀全则坚持大江未来应该彻底废除帝制,消灭皇权的存在。两人几次在朋友聚会的时候因为争论这个问题而闹得不欢而散,最终还是一石法师出了主意“少丽,明灿,为什么你们一定要在朋友聚会的时候谈论这些,闹得大家都不开心呢?既然你们都认为自己是对的,为什么不能讲自己的观点理论化系统化呢?有时间吵架,不如把你们的观念系统的写出来让更多的人能够见到啊!”。许阳,洪秀全二人听罢十分惭愧,举杯向对方道歉后冰释前嫌,从此再不因为理念上的差异而影响到朋友间的交往。十二年后的一八四五年,许阳的《论君主》与洪秀全的《民主的必胜》先后出版,各自成为这两个人表达政治理念的代表作品。

      一八八零年,江胜帝登基,他延续了母亲江武帝对一石法师的崇敬,封一石法师为“护国大法师”。一石法师写完了《石头记》之后意识到,自己的身体依然非常健康,于是半开玩笑的对弟子说“这可怎么办?我本来以为能我把我这辈子写完就不错,可是书写完了,我还活着呢!”此时的一石法师虽然眼睛花了,但是耳朵依然非常灵敏,于是在学生们的建议下,一石法师每天口述自己的生活,由弟子记录并念给他听,每天大概从几百字到几千字不等,这样的习惯坚持了二十年,人们称这本几乎有千万字的日记为《石头后记》

      公元一九零一年九月九日,一百二十一岁的一石法师在谭拓寺中圆寂,人们专门盖了一座石塔来存放他被火化后留下的舍利子以及他那块通灵宝玉,这座塔后来被称作圣僧塔。

      而农历的四月二十六日,一石法师的生日,被人们称为“女性解放日”,在公元一九一一年被当时的大江政府正式定为法定节日。而这个节日在二十世纪中叶,已经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节日。每逢这一天,许多国家的女性们会走上街头游行庆贺,还有一些女孩子会在这天给自己剃个光头来表示对一石法师的崇拜,而在一石大师诞生的的大江帝国,在这一天去谭拓寺瞻仰一石大师的佛舍利,或是去做一天的公益活动则成为经久不衰的习俗。

      《完》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94章 一石法师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