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煽情恶搞:唐宋诗词名家 之 踏莎行 ...

  •   宋哲宗绍圣四年,春。秦观在郴州驿馆里,对镜沉吟。斜阳自窗口流入,铜镜里的容颜是不是隐没在黄铜反射的光里。模糊了,便愈发地惹人去想往事。

      他曾说,笑着,朗然的:“少游生得好看啊……”那时他和他倚在桥栏,脚下是流水碧野,春光融融。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秦观默念着自己写过的句子,哀伤比当初更深。

      其实,他……倒是个最好强的人。他的诗词和自己不一样,虽然说,他算是自己的老师了。他的诗词里洋溢着豪气,没有自己这般和婉的哀伤。他说:“少游的诗词,真教人伤心啊。为什么总是如此呢?”

      为什么……秦观叹息,为了什么呢?不可说,不可说。唯有把这纠缠终生的哀伤,作为最好的献祭。

      杜鹃在窗外凄惶地叫着。他的信,已来了好几封。读了,却不知如何回复。

      杜鹃在窗外凄惶地叫着。秦观顺手翻出一本词谱。填词,填他的伤心。

      杜鹃在窗外凄惶地叫着。词谱翻到“踏莎行”那一页。

      秦观有一瞬时的恍惚。那一年春,不,好像,有好多好多的春,他们携手出游,莎草轻软,他们并肩踏过。他们说了好多好多话吧,现在,却是不记得了。只记得,他们总是一起的,升迁也是,贬谪,也是。

      想到贬谪,秦观微微苦笑。这一回贬到郴州,怕是不能和他再见了吧。自己……四十八岁,然而却觉得,已快到尽头了。他说得没错:“少游过于哀伤了,非养生之道。”

      秦观信手拔下鬓边一根银丝,黑丝生白发,这一生,就这样过了。他心底有些说不出缘由的怅然。

      “少游……”悠长的,温厚的,像极了他的声音。秦观霍地奔出门去,却终是孤馆寂寂,一无所有。

      多少次了。秦观自嘲,慢慢走回房中。口唇开合,默念,子瞻。多少次了呵。子瞻。唇边自嘲更浓,也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才敢唤出这两个字吧?曾经,在一次携手同游时,自己想开口,这样叫他,然而只发了一个音,便失去了勇气。他回过头来,微笑:“什么?”自己慌张得几乎口吃:“没…..”他勾起自己的下颔,笑望良久,忽然哈哈大笑,转身前行。

      多亏他转过身去了。秦观想。自己于他,总有种,仰望中的怯懦。

      怔怔地出了许久的神,秦观觉得记忆越发收束不住,泛滥着哀伤,泛滥在胸臆。有人说,喜欢回忆,是一个人老去的征兆。自己……当真是老了啊,少年时的凌云之志,如今,竟是无心去问了。唯有一些不舍得忘怀的往事,闪着细微的温柔,让他一遍遍沉湎不能自拔。

      和他初见时,自己还很年轻。秦观悠悠地想。喝着酒,他说:“我和少游,该是故人了呵。”自己那时候怔了怔:“故人?”他大笑:“三年前,我便认识少游了——读了少游的诗词,便已结为神交,怎么不是故人?”永生也不会忘记,他说这话时眼中璀璨的笑意。记得自己便接口说:“这样说来,我更在不知多少年前,便认识先生了。”

      是——一定和很久很久之前他们便相识了。久得,成了前生,成了轮回亿万次也抹灭不了的记忆。所以他们初见的一刹,秦观竟觉得心里骤然一亮,便是那一瞬间,决定了他一生的悲伤。

      悲伤……秦观微微一笑,也不尽是。无锡惠山,吴兴西观音院,往事零乱地跳出。然而那些欢乐却又蓦地沉淀,只留得七个字:竹溪花浦曾同醉。啊……那是,他的词没,离别词。

      秦观起身,走到窗前,斜阳使得眼前的一切都迷离起来,仿佛轻轻一揭,就会翻过的书页。他轻声吟哦:“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那是元丰七年十一月,他到高邮和自己相会,不久离去,自己从高邮相送二百余里,终究止于淮上,饮别而去。

      别时自己说了些什么已然忘却,只是记得他向来朗然的眼里微微泛着光。他们喝了很多,对于秦观,已是逾量了。然而他害怕,不醉了,便没有勇气面对那一刻的别离。为君沉醉。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是,酒醒时候断人肠啊!

      “谁教风鉴在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秦观咀嚼着这两句,忽地凄然。早知不过是枉自伤心了一世,何必相会?可、又怎么舍得不曾相会?识得了他,便也识得了愁。而这愁,竟也是刻进骨头里,死生不灭的缠绵与执念。究竟,是幸还是不幸?

      他只觉得心里有什么喷涌欲出,回到案边,提笔在纸笺上写道:“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今生零落至此,怕是再也寻不见欢乐的往昔,和你爽朗的笑颜。秦观手微微发颤,却继续写下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他长长舒一口气,凝了凝神,写下两句收尾:“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入仕也好,升迁也好,贬谪也好,伤心也好,都是因为、因为——

      秦观蓦地把笔一掷,仰面闭目,一行泪缓缓自眼角滑落。

      那是,为了谁。

      三年后,秦观卒。不久迁葬见证了他最多笑容的无锡惠山。

      苏轼得知了秦观的死讯。一齐传来的还有那一阕《踏莎行》。苏轼怔怔望着最末两句,哽咽:“少游是怨恨……还是……不悔?”

      据说,他把这两句书于扇面,永志不忘,并叹息:“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完)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