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0、第五回 水落石出 ...

  •   第五回水落石出
      李莲英告诉慈禧太后恭亲王也闭门谢客了。“哦?”,慈禧太后说道:“怎么着,老六和老七都来这套了。这是要跟我叫板啊,是怎么着?”。正说着,二总管崔玉贵抱着黄匣子进来。
      慈禧太后拿出奏折,一看是王文韶和景廉的。看罢,慈禧太后鼻子一哼,“这俩猴儿崽子,脚底抹油,想开溜啊。不查清楚了,谁也别想走”。慈禧太后拿起朱红御笔,在上面批了几个字。还没写完,慈禧太后突然停笔,把折子合起来丢在炕几上。
      王文韶和景廉把折子递上去之后,等了几天都没有消息。慈禧太后将他们的折子留中不发。二人心里打鼓,显然太后不准许开缺。王文韶心想,两个人一起上折子请旨开缺,这也太明显是要开溜了。如今云南军费报销一案闹得沸沸扬扬。朝廷的压力很大,太后自然不会准许。王文韶没有再和景廉商议,而是自己又上了一个折子,说自己的老母亲思念家乡,几次三番和自己提出要送她回乡。自己近来身子也感觉有些不适,想请假月余送母亲回乡,自己也顺便调理一下身体。
      慈禧太后看了这个折子,虽然知道王文韶是找借口,但是大清国以孝治天下,没有不准假的道理。王文韶的折子递上来两天就批了。其实折子批得如此之快,慈禧太后是另有打算。王文韶请假走了。军机处这么重要的地方哪能随便请假呢。他一走,慈禧太后正好就势让翁同龢进军机。
      慈禧太后选定翁同龢这个人,不是一时兴起。翁同龢自从做了光绪皇帝的老师。慈禧太后没有一刻不明里暗里盯着他的言行。这么多年,翁同龢还真是中规中矩,让人挑不出毛病。果然是大清朝的一位忠臣。
      慈禧太后对现在的这帮军机大臣早就不满。他们每日无所事事,都紧紧围绕在恭亲王奕訢的身边。根本不是自己的得力干将。如今又闹出贪腐的丑闻。这军机处已经到了不撤换不行的地步了。翁同龢自然而然地成为慈禧太后的最佳人选。
      翁同龢接到懿旨,十分激动,认为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时候。但是翁同龢并没有马上表现出内心的想法,而是以自己以教导皇帝为最重要的事情,没有时间在军机处行走为由,坚辞不就。慈禧太后看了翁同龢递上来的折子,跟李莲英说道:“瞧瞧,这些念书人,就是绷着个儿劲儿。翁同龢那点心思我能看不出来吗?他日夜盼望的就是这个,还装得跟真不愿意似的。得了,我给他点面子,再下一道懿旨”。
      慈禧太后下了第二道懿旨,特为表彰翁同龢多年来在毓庆宫行走,对皇帝尽心尽力,把皇帝教导得十分出色。如今朝廷要把更重要的事情交给他办。另外还让他继续在毓庆宫掌事。这样与皇帝仍然可以师生相处,继续教导皇帝。
      翁同龢接到懿旨,正中下怀。慈禧太后叫起儿,召见翁同龢。翁同龢给太后请安。慈禧太后特为让翁同龢站着回话。翁同龢感动得当场流泪,连磕响头,“太后,微臣有何德何能,承蒙太后与皇上如此厚爱。微臣粉身碎骨,肝脑涂地,也不能报太后与皇上的恩德于万一”。
      慈禧太后一笑,“翁同龢,你的忠心我和皇上都明白。才把这么些重要的事情都搁在你的身上。往后有你忙的了”。
      翁同龢说道:“太后,可是微臣仍然感觉惶恐。只怕做不好,辜负了皇恩。若是太后有更适合的人选,就不要为难微臣了”。
      慈禧太后脸色稍微变了一点,又微微一笑,“翁同龢,你是真不想进军机,还是跟我客气呢?”。“呃”,翁同龢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位太后讲话向来是如此犀利,直击要害。慈禧太后接着说道:“你要是跟我客气,就大可不必了。我这么跟你说吧。我能也是大病初愈。这不还吃着药呢。我也是费劲了心思,想找个合适的人进军机。我想来想去,其他人都不放心。只有你翁同龢,是我和皇帝一致认为可靠的大忠臣。你要总这么跟我来来去去的,这不是让我为难嘛”。
      慈禧太后的话已经讲到这个份儿上,翁同龢知道该见好就收了。他马上叩头,“太后,微臣尽力就是”。慈禧太后笑笑,“这就对了。翁同龢,这次让你进军机呢。你也该知道是为什么。那些人常年在军机处待着,都待懒了,待得学坏了。军机大臣都敢在皇帝的眼皮底下收受贿赂。把大清国的国库都给我卖完了,我还不知道呢。所以这次,你给我好好办事。对谁都不准讲情面。不管是哪个王公大臣,有我和皇上为你做主,你大胆地去办事。就从云南这个案子办起”。
      翁同龢叩头谢恩,退出养心殿东暖阁。
      翁同龢会同五爷奕誴、户部尚书阎敬铭以及刑部共同审理云南军费报销案。这个案子其实再简单不过。八万两白银的来龙去脉都有帐可查,早都查清楚了。人证也都交代了。刑部马上下文书,要调永昌知府潘英章和督粮道崔尊懿。二人得到消息,早吓得魂飞魄散。崔尊懿在来京的路上,承受不住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服毒自杀。潘英章被押解到北京,关在刑部的大牢里。刑部的大堂不是那么好过的。铁证和酷刑之下,牵连在内的二十多人都招供了。
      云南军费报销一案算是审理清楚了。翁同龢请示五爷惇亲王奕誴,是否可以结案了。奕誴不答应,说道:“翁大人,案子还没完呢,怎么节呀?”。翁同龢说道:“王爷。这个案子已经审理清楚了。八万两白银其中的五万两用来贿赂户部的官员,共有二十六人。他们俱已画押。刑部也已经根据每个人所犯的罪行,按照大清例律定好了罪名。我们是不是可以将结果启奏太后和皇上了?”。
      奕誴一摆大手,“云南带过来一共把万两白银,而且潘英章也招了,和户部讨价还价之后,说好的价钱是八万两,可是现在才有五万两查清了下落,那三万两还没查出是谁收受的贿赂呢”。
      翁同龢苦笑,“王爷,那三万两不是还在钱庄,没派上用场嘛”。“那可不行”,奕誴说道:“虽然是没有送出去,但全都有主了。这是咱们查得紧,要是陈启泰和洪良品晚几天上折子,那三万两不就给出去了嘛。这和受贿没什么区别。非得把这三万两是要给谁的也给我查清做实了,才能算完”。
      翁同龢犯愁。谁不知道这三万两是给王文韶和景廉的。可是他们两个人是恭亲王的人。难道非把恭王爷也牵连出来才肯罢休吗?翁同龢又把大清的例律给惇亲王奕誴解释了一遍,说那三万两不能作数。可怎么说奕誴也不答应,“太后告诉过我,不能徇私舞弊。明摆着的事情,我不能糊弄过去。我说翁大人,我看你怎么也有点官官相护的意思,要是这样,你可对不住皇上和太后对你的信任呀”。
      翁同龢赶忙说道:“哎呀王爷,您屈煞下官了”。奕誴说道:“想让我不怀疑你,你就把那三万两给我查清了”。
      翁同龢实在没有办法。他既不敢得罪五爷,更不敢得罪六爷。自己继续查显然不行。可是不查,眼下五爷这关就过不去。翁同龢想到我何不去慈禧太后面前说明情况,让太后劝说惇亲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