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1、第三十一章:一波又起 ...
-
被胤禛看穿心思,又被他这样警告,梳云内心羞恼得厉害,一时也不知说什么好,幸得胤禛说罢这些话,便回自己屋里去了。
这时,紫荆从远处一脸焦急跑了来。她告诉梳云,平贵人要生了。
“预产期不是年后吗?怎么现在就要生了?”梳云有些惊讶。
“这哪有个准的。”
平贵人生产还是比较顺利的。梳云等从乾东五所赶回翊坤宫,只听得一声洪亮的婴儿啼哭声从元和殿传了出来。接着,元戎嬷嬷就一脸高兴从里面跑了出来,要往正殿向皇上和德妃道喜。
“想不到平贵人这么快就生了,看来很顺利。”紫荆高兴。毕竟,主子们一高兴,奴婢们日子也会好过些。
“恭喜皇上,平贵人诞下的是一位皇子。”元戎嬷嬷报喜的声音传了出来。
康熙爷高兴得大笑:“皇子好,皇子好!朕要给他取名胤禨。快,快让人将朕的小皇子抱来,让朕好好瞧瞧。”
梳云在外头听了,就往元和殿走了去,要去迎小皇子。来到元和殿,她却见到接生嬷嬷一脸凝重。
“皇上让你们把小皇子抱过去呢。”梳云说。
“是你!一定是你!”躺在床上一脸苍白的平贵人,突然伸手恶狠狠地指向了梳云,“是你害了我的皇儿!”
梳云莫名,看到平贵人眼神里的可怖,她不知自己犯了何事。
这时,元戎嬷嬷进来了。见此情景,她也感到万分意外。
接生嬷嬷方才害怕地告诉她们:“小皇子他……是长短腿。”
元戎嬷嬷和梳云皆大惊于色。元戎嬷嬷亲自去看,发现当真如接生嬷嬷所说,康熙爷要赐名胤禨的小皇子,左腿比右腿足足长了两寸。
“那些洋芋,一定不是新生的洋芋……”平贵人啜泣,伤心不已,嘴里又胡乱喊着,是梳云害了她,是宣贵人害了她。很快,她便体力不支,昏过去了。
梳云怕极了。此事非同小可,只怕知道久储洋芋和新生洋芋对孕妇之影响的自己,以及为平贵人做过好多次洋芋吃的宣贵人,都难辞其咎。
“你别慌。此事不与你相干。”元戎嬷嬷抚了抚梳云的臂弯,而后,她便抱了小皇子去跟皇上交代。
听了她的话,梳云才稍稍镇定下来。她随元戎嬷嬷走出元和殿,来到了正殿。
当康熙爷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个长短腿之后,脸上高兴的光芒霎时黯淡了。他甚至气恼,九五之尊的他,贵为天子的他,生的皇子怎么能是长短腿?
“皇上,”太医禀告说,“平贵人产下长短腿胎儿,皆因产前吃了许多久储洋芋所致。”
康熙爷的目光便落在了德妃身上。德妃惶然,忙跟他解释,翊坤宫给主子们吃的洋芋,都是奉宸苑暖棚培植的新鲜洋芋,只有奴才宫婢们吃的,才是久储洋芋。
“这还不简单?是有人做了手脚,要害朕的皇儿!”康熙爷大怒。
满屋子人都跪了下来。德妃忙保证:“妃妾一定协助慎刑司,将此事彻查清楚。”
“你有罪!平贵人在你宫里待产,你竟没能好好庇佑她。”康熙爷说罢起身,愤然离开了。临走的时候,他看一眼小皇子,满是恼怨和嫌弃。皇子有瑕,对于他来说,是种耻辱。一时间,他很难接受这个事实。
翊坤宫顿时陷入不安和躁动的气氛之中。
德妃将宣贵人、勤常在还有定贵人叫到了正殿。她一见宣贵人,就问她:“可是你将和贵人吃的新鲜洋芋,与奴才们吃的久储洋芋调换了?”
宣贵人早知此事会怀疑到自己头上,已经吓得六神无主了,再听德妃这样质问自己,她就跪到地上,一边哗哗掉眼泪,一边喊冤道:“妾身万死也不敢做这样昧良心的事啊。姐姐她好吃洋芋,妾身就变着花样做给她吃,只想讨个欢心,怎会害她?”
“你好心给平贵人做洋芋,平贵人还反过来时常奚落你,嘲笑你,你心生怨怼,就调换了她和下人吃的洋芋害她。”德妃推断着说,“如此解释,合乎情理。”
“娘娘,妾身冤枉啊。”宣贵人着急,哭得更厉害。很快,她将目光投向了定贵人,乞求道:“姐姐,你帮帮我,帮我说句话吧?我真没害平贵人的心思啊。”
定贵人看她哭得跟个泪人儿似的,就对德妃说:“娘娘,妾身以为,就此断定宣贵人是害平贵人之人,确实有些武断。娘娘请想,做洋芋给平贵人吃的是宣贵人。宣贵人若真的害人,首个被怀疑的便是自己。妾身相信,宣贵人若有害人之心,定当知晓这个道理。”
“那依你的意思,是不是只要知道久储洋芋对孕妇胎儿不好的每一个人,都有害平贵人的嫌疑?”德妃很头痛,因为皇上已经将此事怪罪到她头上了。她必须给出一个交代。她又问大家道:“内务府派人来查,本宫是不是要领着你们一同到慎刑司,接受审问?”
整个大殿都沉默了。
“宣贵人你先起来吧。”德妃平稳了情绪,伸手按了按自己的太阳穴,接着一声叹息道:“本宫也是急糊涂了。”
这件事是很难查的。只要害人之人调换洋芋的时候没有被任何人发现,此事就说不清了。梳云当日一句话,娘娘和几位小主,还有其他宫婢奴才都听了,也不是什么秘密。说小了,整个翊坤宫的人有嫌疑,说大了,其他宫里的人也有嫌疑。
内务府来人,也只将下人们一一盘问了一番。总管内务府太监梁九功对德妃说:“此事不好查,娘娘还是早些做打算吧。”
“梁公公的意思是……”
梁九功轻轻一笑:“娘娘是聪明人,无需奴才点破吧?”
德妃似是能够会意。梁九功便接着道:“希望三日之内,娘娘能给奴才一个答复。奴才先告退。”
待到梁九功离开之后,德妃便令翊坤宫上下除去平嫔的三十几号人众来到殿前,一一盘问。她还说:“慎刑司已查实,洋芋的调换,是到了翊坤宫才被人在下房做了手脚的。究竟是谁?早些站出来,本宫还可保你家人不受牵连。”
底下人众,皆怯怯不语。德妃当然知道不会有人承认。良久的沉默之后,她便收起脸上的狠厉,无奈道:“内务府已经发话,此事三日之内还没个说法,翊坤宫的小主以及本宫,会遭降格,而你们这些做奴才的,则将被杖责八十,驱逐出宫。”
宫婢奴才们一听,纷纷跪地。谁都知道,杖责八十,必死无疑。
“娘娘,”梳云急急说,“如此有违公理。三日之内若查不出真凶,奴婢等岂不是……”
“这是内务府的意思,” 德妃打断她的话,“自然也是得到皇上默许的。”
两天很快过去,事情没有半分进展。第三天,内务府果然派了好些人来,要么拿罪犯,要么处置宫人。
情急之下,元戎嬷嬷对德妃说:“娘娘,请让内务府的人再等一个时辰。老奴有个法子,找出真凶。”
“噢?”德妃自然惊喜。她很快跟梁九功说好,让他一个时辰之后再来拿人。
而元戎嬷嬷的法子,却是让翊坤宫包括自己在内的宫婢奴才,以抓阄的方法,定一个替罪羔羊。
“这如何使得?这要传出去,本宫日后还如何在后宫立足?”德妃不采用。
元戎嬷嬷就说:“老奴相信,翊坤宫的奴才和宫婢,不会乱说一个字。一人担罪,总好过三十几条性命不保,他们会同意的。”
德妃仔细思量,终于答应了。
元戎嬷嬷做了三十多个阄,其中有一个阄,写着“担罪”二字。她将所有奴才宫婢齐聚一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意欲说服大家。她平素为人极好。大家也知她这么做是舍一人而救其他人,便都答应了。
这时,德妃站了出来,说:“本宫要带定贵人、宣贵人,还有勤常在,同你们一起抓这个阄。元戎嬷嬷,快去,再做四个阄来。”
她这么做,让下人们更加没有怨言。只是,悸吓之心,也是难免的。
元戎嬷嬷做好阄,当着大家的面将所有的阄放在筒子里摇了几下,而后倒出来散开在桌上。
德妃首先抓了阄。按照身份等级,定贵人也抓了阄,宣贵人、勤常在也都抓了,接着便是安录海和元戎嬷嬷。他们抓完,接下来就轮到梳云了。
“靠近茶壶的勿拿。”元戎嬷嬷离桌边最近。梳云经过她身边的时候,就听她这样提醒自己。她一时惊骇,也知元戎嬷嬷定也跟前面抓阄之人通了气。这个罪,终究是要让无名宫婢和奴才承担的。她感到难受。一时间,她甚至讨厌元戎嬷嬷将真相告诉了自己。
“犹豫什么?快些拿。”德妃催促。
听言,梳云的手伸向了最靠近茶壶的那个阄。德妃不禁蹙眉,元戎嬷嬷也惊恐地睁大了眼睛。这个时候,梳云的手却缩了回去。她向德妃请求道:“娘娘,奴婢愿待上天安排奴婢的命运,让姐妹们先抓。最后剩下的那个阄,便是奴婢的。”
德妃看她一眼,终于准了她的请求。
有些聪明的奴才和宫婢看出其中端倪,就没有将手伸向梳云先前想抓的靠近茶壶的那个阄。因此,直到只剩下两个阄的时候,那个阄都还在。最后抓阄的,是伺候勤常在的一个丫头。她战战兢兢,几乎是闭着眼睛,才将一个阄抓到手里的。
或许是运气差,最后剩下的,终于是元戎嬷嬷提醒梳云不要抓的那个阄。梳云百感交集,她给别人活命的机会,却也没想自己会就此失去这个机会。尽管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阄上无字的,经由安录海和元戎核对过就可以出去了。”德妃发话。
直到安录海和元戎嬷嬷检查完所有宫人的阄,并让他们退下,梳云才打开自己的阄。看着醒目的“担罪”二字,她拿阄的手,也忍不住发颤。那阄,终于从她手里滑落,缓缓掉到地上。
“元戎嬷嬷提醒了你,给了你活命的机会,你却不珍惜。”德妃对她很是气恼。
梳云也气恼。她哭了,可这眼泪里,除了气恼,更多的,还是害怕,是无法原谅。年少却善良的她,做不到明知“担罪”却将“担罪”留给旁人,也做不到自己舍身取义。因此,她终于跪了下来,向德妃请求:“娘娘,就不能好好查一查吗?找到真正的凶手……”
“本宫说过,此事无法查证。你若怕死,适才为何做好人?”德妃气坏了,也不想看到梳云这样,当即就撇过脸大声道:“元戎,带这不知趣的丫头下去。本宫不想看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