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6、一萼红 16. ...

  •   谁能料想的到,当年名动天下的国手匠人金林,如今竟是这副凄惨地模样。

      姑且不论那只能用一缕缕布条勾连在一起来形容的褴褛地衣衫,也不提那身上的污泥黑垢是怎样的好比泥巴上墙一层层糊上去的,单就说那湿湿黏黏伏贴在脸上有如隔了夜的糊面条般的头发,就没人能把眼前的老乞丐与世人口笔相传中“青衣布履纫兰佩”的金林联系在一起。

      “你确定这就是我们要找的人?”小侯爷一脸古怪,盯着眼前的人直发楞。莫说他怀疑不敢信,就是沧海苏七,也是存了七分疑忌三分困惑。

      杨箫附耳道,“种种线索都指向他了,是或不是,也待试过才知。”

      其余有可能的人他们已事先排除过了,就剩这老乞丐,半疯半癫半真半假,却是最有可能就是他们要找的人。

      “话是不错,可这要怎么试?难道让他当场做个东西出来么?”凤绮罗本想上前瞧个仔细,可实在是经受不住老乞丐身上散发出的阵阵酸臭味,还是站在了原地不肯动。

      他捏着鼻子以手扇面,而后又抽出绢巾半蒙着面,最后还是难以忍受的背转过身去,嗡声嗡气地道,“还是先把人带回去洗干净了再说吧。”

      杨箫瞧他一副避之不及的模样,忍俊不禁道,“你不是一直吵着要来么,怎么才来就想走。”

      凤绮罗闷哼了一声,自知理亏,再不作声。

      杨箫已上前拱手行礼道,“在下杨某,途经此地,有一事相询,不知能否请老先生过府一叙。”

      老乞丐坐在一方破草席上,嘴里哼哼唧唧,闻言朝杨箫咧嘴一笑,将手上的破碗朝前一递。“大爷赏几个钱吧,小老头腹中饥寒,耐不住饿啊。”

      凤绮罗朝沧海使了个眼色,沧海便放了一枚碎银在老乞丐的碗中。“老先生若不肯去我们府上小歇,那可否回答几个问题。若先生肯赏脸,定当重金酬谢。”

      如果此人真的只是寻常乞丐,重诱在前,少有不动心的。

      杨箫已捧了琵琶出来,这是经由高明的木匠仿造而成,与东荆河上碧莲假扮秋素商时所捧的那一把同出一人之手,几可以假乱真。

      “老先生不妨看看,这把琵琶有何异常之处,是否暗藏机巧?”

      老乞丐摸出碗里的那锭银子攥在手里,掂了掂,又放进口气咬了咬,突然猛地往地上一砸,骂道,“你们这些混人,欺负小老头目不识丁,居然拿个假银子来诓我。可怜小老头流落至此,饥寒交迫,今日还得遭你们戏弄取乐,莫说答上几个问题,便是有八抬大轿来抬,小老头也不去。”

      老乞丐声音嘶哑,似有痰涎哽于喉间,因而即便是当街叫骂,也不大引人注意。他骂了几句,哆嗦着搓了搓手,往破草席上一躺,就不再理人了。

      但杨箫已留心到,老乞丐至始至终都没正眼瞧过他手上的琵琶,只在躺下时眼角的余光稍稍带过。

      沧海微红了脸,又重新摸出两锭银子放在老乞丐的碗里,回头就埋怨道,“这银子还有假的?!拿什么说事也别拿我挑刺啊,他要是真想多要两锭银子,只管开口便好,给他个十锭八锭的都成。”

      凤绮罗一听就乐了,嗤笑道,“沧海啊,还好我的侯府里不是你当家,不然若是照你这般出手阔绰,我还不被你吃穷了。”

      其实以乐平小侯爷的万贯家财而言,哪有可能因为几锭银子就被吃穷。曾经有段时日凤绮罗喜欢玩石,珍乐斋的一块玉石卖到上万两银子,他一气就买了五六块,结果日后不是沉了箱底就是打赏了下人。若真要论败家之人,小侯爷才是首当其冲的一个,只不过出面的都是沧海罢了。

      杨箫沉思片刻,瞥向苏七道,“你看如何?”

      “果然是个假乞丐。”苏七等的就是这一问,他眼力过人,方才不过须臾功夫,他却连不易察觉的细微处都注意到了。“他的双膝手肘处都没有老茧,显然并不常常跪乞钱物,倒是指腹指节处老茧深厚,是一双木匠的手。而且他骂人时实在太过文雅,连丝毫泼皮乞赖的感觉都没有,只怕这还是他第一次假扮乞丐。”

      杨箫拊掌笑道,“与我所想一处,应该就是他了。”

      老乞丐假托银子是假,实指琵琶是假,一番指桑骂槐,实则是向他们证实了他就是金林。如此看来,他们能如此顺利的找到人,想必是金林得了消息有意送上门来。

      翌日,一行人再去,老乞丐果然仍在原处。

      只是与昨日卧席乞讨不同,今日老乞丐架了土灶铁锅烧了沸水煮芋头,扑鼻的香气惹来野狗数条,这下就连沧海也躲得远远的,唯恐被野狗蹭了身。

      秋素商被碧莲搀着,略略不安道,“这是在哪?怎么有沸水翻滚的声音。”

      其他人不语,也实在是有些摸不清状况,各自腹诽,这老乞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昨日还好端端的,怎么今日就愈加疯癫起来。

      老乞丐也不理人,兀自哼唱着一首不知从哪来的乡野民谣,古里古怪,只大约是与芋头的吃法有关。

      “滚水,剥皮,抹酱,一口吞一个,香喷喷呀乐呵呵……”

      杨箫反复听了几遍,心念一动道,“把琵琶给他吧,解铃还需系铃人,这琵琶怕也是出自他的手。”

      秋素商心里一紧,迟疑了下,还是把琵琶递了出去。

      老乞丐抬起头盯着秋素商,混沌地视线立马就变得清明,晶亮如明月照清泉。他面部肌肉抽搐,喉间发出诡诘地一阵喋笑,猛地抓过琵琶就扔进了锅里,操着木棍鼓捣了一阵,硬是将那琵琶同芋头一起在沸水里煮了半刻钟,这才捞起来又扔进另一锅冷水里再泡了半刻钟。再重新捞出时,琵琶的全身已变得如落日余晖般晕红。

      老乞丐摆弄了一阵,抽了中间的一根琴弦,以指尖捏住卍字形琴头的两端,轻轻左右一拔,琴身就被剖成两半,比用最锋利的刀切割的还要齐整。再拿毛刷沾了白醋在琴身内侧反复抹刷,待醋味风化开来,朱红地里板上就渐渐浮现出两排字来。

      “定王台前月,湘云楚水流,翠藤缠青竹,红萼未宜簪。”

      这正是他们要找的前半阙诗,暗指地,再合上已知的后半阙,暗指人,卷宗的所藏之处已是不言而喻。

      只是可惜了这把花梨木琵琶,再不能复原,即便是复原了,也弹奏不出原来的妙美音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