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第五章 ...

  •   长树晔穿戴整齐,到生产车间去实习。
      正是:
      穿戴整齐去车间,心情激动跳不停。
      去听机器鸣歌声,去瞧工人咋劳动。
      看看产品啥模样,瞧瞧生产全过程。
      原料如何进机器,产品如何生产成。
      长树晔心想:又要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实习。锻炼自己,增长本领。自己刚出校门,真如同小鸟,离开母翼呵护,羽翼不丰,需要在实践中磨练,鸟不飞翅不丰坚;刀不磨刃不明快。必须洗礼自己,经风雨、见世面,要有艰苦的心理准备。
      正是:
      飞行路上很艰辛,磨难有益退稚嫩。
      遇难千万勿退缩,高寒锤练羽翼韧。
      长树晔以此告诫自己。刚徐徐步入车间门口,就听见机器,隆隆的鸣声,拨动着她的心弦,她并不觉震耳,而是婉如悦耳的乐曲,在耳边嘶磨。看到工人们,正忙碌着,腿如旋风快,眼如电光扫,手臂也在挥舞。
      长树晔不敢打扰忙碌的工人师傅。而是看,看长长的车间,悠长的生产线,犹如一条飞龙,在空中团团转,原料从飞龙的一端吃进去,中间经过,几道复杂的工序,上下翻飞舞动,抛制,在一端吐出产成品。成品卸下,经包装,入库。
      再经检验、化验,合格产品,运往全国各地的用户,这是在化验室,了解到的。
      工作间歇时,长树晔微笑着,向工人师傅们点头致意。有的工人,有些奇怪,疑惑。
      “她是谁?哪来的人?向我们点头,我怎么不认识呀?”一个人问。
      知道的人,小声说:“刚分配咱厂的大学生。”
      “噢。”
      长树晔走近工人同志们,微笑着自我介绍说:“我是刚分配到咱厂的学生,我姓长,名字长树晔。”
      “噢,你好。”
      长树晔微笑着说:“大家好。”
      在短暂休息时,一个女职工同志,突然冒出一句:“我看这个女学生,说话挺和气的,就是长的稍胖点,就称她小胖学生吧。”
      另一个女职工同志说:“那叫胖吗?人家长得丰满,你就爱给别人起外号,难道你是仙女?你像‘沉鱼落雁’呢?还是‘闭月羞花’?你不看看自己,满脸黑点,你不给自己,起名叫黑雀斑!满脸鲜花。”大家一听,哄一阵笑了。
      “你这个红牡丹,我知道你是高中生,爱学习文学,什么‘落雁’与‘羞花’我不懂。就知道你对我有意见,何必借题发挥呢?”起外号之女职工,又反驳说着。
      “红牡丹”女师傅,确实长得漂亮,细腻白白的脸,红红脸蛋,如一朵花,非常美丽。
      刚好长树晔,走到这里,恍惚听到了,赶紧走开了。
      又有人说:“别以长相论人品,心灵美,才是真正之美。”显然是针对给人起外号的女职工同志说的。
      “一个女学生,从小念书,到工厂里来,能干啥?”有人说。
      “别看女学生,有知识、有文化,将来熟悉了,厂里生产,有理论,有实践,关键时,说一句对生产有用的话,就会创造很大经济效益呢!”
      “就你懂技术?人家刚来,就把结上了,是你家亲戚吧?”
      “不是把结,是听不惯你说的话。”
      “别看现在,说话客气,将来一坐办公室,就不认人了。你看贾人就是例子,他不就是一个烧火工,就因为供销科长汪常德,是他家亲戚,先提到化验室,又提到技术科管工艺,他懂什么?现在连车间也不来,照原来产品工艺配方一抄,算完事了,还总向外跑,什么出差?”
      “人和人不一样。”
      “…………。”
      大伙议论纷纷。各抒己见。
      因为距离远,长树晔有听清楚的,也有听不清楚的。
      长树晔确确实实,感觉到了,到陌生地方,难处与发憷,想退缩。
      她愁楚地想:我是实习、学习来的,不是让人夸来的,我行我素,任别人说去,也奇怪,我喝口凉水,也长肉。胖、瘦爹妈给的,不管别人说什么?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真是:
      初到车间心发憷,人员陌生地不熟。
      唯恐技能学不到,又怕彼此相抵触。
      不管别人怎么看我,我一定要耐心坚持下去,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又想:
      学习知识有多种,实践经验甚贵重。
      开锁必备金钥匙,解语还需心相通。
      要实践就得到工人中去,到劳动的海洋中去,工人中,有我的良师益友,古人云:“三人之行,必有我师。”把工人看作,自己的老师,长辈、兄弟、姐妹。尊重他们,虚心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实践经验,学习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健康的思想品德,这是书本上学不到的,于是增加了信心。
      由于车间长,再加上机器隆隆声,各工段工人联系时,往往是打手势,犹如哑语。
      长树晔在工人操作间歇,向工人请教时,也大声说,开始很不习惯,以后也习惯了,否则听不清。
      长树晔对整个生产线,细细观察、查表,了解生产中的情况,关键时,用笔记一下。常说:“再好的记忆,也不如个烂笔头记。”
      又经过逐段的观察、领悟。对生产及生产工艺过程,有了基本了解。每晚上,在办公室里,又挑灯夜战。一段一段,对着资料学习,读懂、领会,之后才安歇。
      后来,长树晔观察更细了,看各段师傅如何操作,工艺要求细节,各段工艺参数指标的大小,出现了问题,如何处理等,长树晔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长树晔眼里有活,尽量帮助师傅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看师傅忙时需要什么?赶紧递上。平常也很勤奋,帮助师傅,干些粗活,如打水扫地等,以联络感情。工人师傅们看长树晔学习认真、勤奋好学,人又诚恳、实在、谦虚,无论干什么,都不怕脏、不怕累,并且抢着干,很受工人师傅地赞赏。时间长了,自然而然的,和工人关系融洽了。
      工人师傅也主动,将自己的宝贵经验、体会,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手段,随时告诉她。长树晔也逐渐掌握了,车间所有的活。
      一次在生产时,忽然产品,外观出现了问题。
      工人师傅一面告诉长树晔:“看,这种产品不合格,须找原料车间,调换原料。”一面就赶紧停车去找了,经原料调整合格后,照样开车生产。又对长树晔说:“生产中,须时时观察,生产中的情况,出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降级对厂、对国家都是有损失的。”
      通过这件事,长树晔不但赞赏,工人师傅对工作的责任心与爱国热情,也受到了很大教育,提高了自己的责任感,事实能教育人哪。
      长树晔想:“实践出真知。”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自己操作一遍,记忆深刻、领会透彻。
      长树晔在自己懂了的基础上,求得师傅的同意,自己也想试着操作。
      于是,在正常生产情况下,长树晔自己操作,师傅看着,不对时,师傅随时指出,或纠正。这样长树晔,对生产的每一段,都进行了实际试操作,有了实践的深刻体会,和收获。
      晚上,就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体会。这正如农村农民,秋收扬场,吹去糟粕、糠壳,留下金黄晶莹的谷粒,收仓。
      一段时间后,长树晔与工人师傅们,关系的融洽了,也基本掌握了生产操作,也知道处理生产中,出现的简单问题了,心情很是愉快。
      这就是:
      种瓜得瓜瓜香浓,种豆得豆喜盈盈。
      人员已熟语言通,实践经验学心中。
      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以后长树晔,也经常到车间去,拜访工人师傅们,帮助师傅干些眼前的活,情意融融。
      技术科东科长想:长树晔到车间一段时间了,收获如何?与工人相处关系如何?她是个内向之人,有什么自己担着,不爱讲。从侧面了解一下吧。
      一天东科长利用空余时间,到了生产车间,还未等她开口,工人们就七嘴八舌说起来。
      “唉,东科长你们科来了,一位新大学生长树晔?”
      “是呀,怎么了?”她随口便问。
      “不错,真是不错,平易近人,没有架子。”
      “还不怕脏,不怕累呢。”
      “谦虚、勤奋、好学,干活不惜力气。”
      “这样的大学生,谁不欢迎。”
      “下来没多长时间,就掌握了生产工艺,和生产情况。”
      “不像有的人,自己一知半解,还没有半瓶子醋,高高在上,由工人提拔上去。如讨饭乞丐,刚放下打狗棍,就自己不可一世,不认识北了。”
      “搞工艺不到车间来,如何了解生产中的情况?”……
      东科长说:“你们七嘴八舌的说,把我的耳朵,都塞满了。”东科长知道,都是说贾人的,对贾人管工艺有意见。
      东科长听见,大家的议论、反应,了解到长树晔诚恳、勤奋、谦虚、好学,没多长时间。不但与工人关系搞得好;而且把生产的全过程都掌握了,还能处理生产中的问题,真是一个好技术苗子,让人欣喜。
      人品谦和是金,勤奋则是纽带。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