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7、第四十六章 ...

  •   一天,汪常德厂长在会议室,召集有关人员会议,长树晔也被招去。长树晔去后一看遇会者与技术占边,不知有何技术问题公布?就选个位子坐下静听。
      不多时,汪常德笑眯眯开门见山地说:“今日召集大家来,就是国家目前木材缺,我想研究试验一种新产品——门。市面上还没有这种门,原材料已经购来和备好:如所用的某某树脂和无机纤维。
      大家有什么意见?讨论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不局限什么意见、想法,尽量多提,各抒己见吗?”说完面向四周,微笑着环视了大家一下。在看到长树晔时,仍微笑着。
      长树晔疑虑地想:今日汪厂长怎么了?对我的态度有所和缓。
      有人沉思,有人向汪厂长亲切微笑,有人无表情。
      汪常德觉得自己是厂长,一跺脚就会四角发颤,都会给面子,不会有什么反面意见,再一说,觉得自己的想法绝对正确,有实足的把握,将来产品定能畅销,这就是自己的贡献与功绩,将来有机会职称晋级,有了资本。
      片刻之后,贾人斜眼看着汪常德,笑眯眯亲切地说:“我赞成汪厂长,研究门的想法,汪厂长想的周到,真是急国家所急,想国家所想,为厂为国家,开辟一条节约木材,创造财富的新路子,我敢肯定,路子正确,有汪厂长领导一定能成功。”这一大堆话,多么会巴结、吹捧。
      汪常德听了欣喜非常,心里暖融融的。乐呵呵的,并且微笑着说:“多提不足,有益研究。”
      紧接着武行也锦上添花,乐呵呵微笑着说:“汪厂长是一厂之长,身负重任,厂里事本来就够多,够忙的,在厂是个好当家人;还想着国家大事,连国家缺乏木材的大事,也不忘,为国家想出节约木材的好办法,造福国家、造福人类,我认为非常正确,非常可行。”又一个马屁精。
      接着包红、肖红等等,纷纷发言,对汪常德赞不绝口,歌功颂德之话,装了几大车。赞美之话笼罩会场,沸沸扬扬。
      汪常德高兴的觜列到耳根,脸上浮着笑容,热在周身旋,数九寒天也觉暖。这些人真如藤类植物,涂暖热的足爪,紧向汪常德身上把扑。
      正是:
      话语暖融融,工作稀枯松。
      攀缘视主为,等高以主行。
      不能做栋梁,扶力不承重。
      叶子作弊阴,亲吻对其哄。
      有的人没有发言,不知心想;也有的人谨慎,不知行不行?不能贸然。又怕说错了,引起汪常德不满;别看汪口里说,“多提不足,不局限什么意见。”若真的提他不爱听的,违背他的意愿,就会引起他的不满,就会给你脸色看看。
      如有一次会上,也为某件事,汪征求意见,有人提了反面意见,汪认为不给自己面子,就调离了提意见人的工作岗位。
      长树晔在他心目中,恨之入骨,就想调离未调,一是技术离不开;二是上级总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他虽然不尊重,就这样拖着,等待时机。
      汪常德希望得到,长树晔的认可,因为长树晔知识丰富,技术懂的多,说实话。可又怕她说反面话,不过坚信自己是厂长,做门的路子正确,不怕她说什么。
      长树晔思索着,还没有作试验,就购进了那么多原材料,不行不就全浪费了,有权也不能这么干?胡来呀。应该少购,确实行了,再进所需原料,也不晚。反正不掏他汪常德腰包,就这么大方大手。再者购进了原材料,做门主意已决,还征求意见干什么?
      奉承汪常德的人都说完了,也没有人发言了。冷场了。
      长树晔思虑着,这些人只会吹捧、拍马屁,他们有的人,还不知道什么叫树脂,更不知道某某树脂了。我不能像这些藤类植物似的人物,顺官头意思说奉承话。研究新产品,首先考虑实用性,质地可靠耐用;市面上短缺或根本没有,研究成功后,能为国家创造财富;再其次是可研性,无论费多大力量,能研究成功。当今国家是缺少木材,但用这样的材料做门不行。我若发言,汪厂长肯定认为,我与他唱反调,引起他极大的不满,对我更恨了。我若不说,就是对国家不负责任,给国家造成极大的浪费,生产出的门,销售不出去,肯定销售不出去。
      我若发言肯定不如他心意,我决不能损害国家利益,无原则迁就汪厂长,更不能考虑我个人,他恨我就让他恨吧,就让他压制和贬低吧,他恨我还不深吗?压制还不狠吗?
      正是:
      办事先虑顾大局,利国利民不置疑。
      其他得失是小事,勿为私字来考虑。
      正当汪常德受到别人吹捧,心情处于兴奋喜悦之中,微笑之嘴合不拢,又说:“谁还没有发言?快说呀!反面正面意见都可以提。”微笑的目光落在长树晔的脸上。
      长树晔轻淡淡地想:这是让我发表意见。谁不知道你,说一套做一套,谁给你提意见,轻者不高兴,重者打击报复。
      我先捧你两句,说:“汪厂长的想法,为国家节约木材的方向是对的,是可敬可赞的。”
      汪常德仍微笑着,觉得得到长树晔赞赏不容易,想:本来我的想法做法是正确的,是不能置疑的。
      长树晔接着说:“但是我觉得,用这两样东西做门,成功没有问题,且强度高;但另一方面,做成的玻璃钢门,质地脆,正因为脆,不坚固不耐用,不用多么锐利东西击它,用手一击,或用脚一踢,就是一个洞,就因为它脆,不能用它做门。再者用这些东西生产门,成本太昂贵,不合算,也不容易销售出去。
      真是:
      犬视主人意,只凭口嗅味,顺味拍马屁。
      鹰观天下利,虽是反面语。句句是真理。
      长树晔说了后,周围脸色都变了。倾向汪常德或其亲信的人,怒视长树晔;有人为长树晔,捏一把冷汗,想长树晔又冲闯了祸,定会遭头头报复,吃不了兜着走;有人静观其变。
      汪常德由笑容满面,顿时涂上冷光,他那长的脸,变得阴阴沉沉的,怒气冲冲嘴抖动着,欲张嘴。顿时凶像毕露,愤怒地想:好,一点面子,不给我。你长树晔有什么了不起的?总觉得自己喝墨水多,总与我唱反调,我瞎了眼召集你来?真是大错特错。
      长树晔发言时,汪常德用阴冷的目光,似一把冷剑,不住地狠恨盯长树晔,心里充满了敌意。很想封住长树晔的嘴。
      汪常德冷怒的,自我安慰地想:听蝲蝲蛄叫唤,还不耕地里?看你长树晔对,还是我对,以后走着瞧吧。
      汪常德这个人就是这样,让人给提见,正面反面意见都可以,提了反面意见,又不爱听,当面就给提意见之人,脸子看,什么人哩?,而且还恨提意见的人,由此可看出汪常德的人格,是阴阳两面,是多么的虚伪和假象。
      长树晔发言之后,吹捧汪常德的那些人,摸不到北了,哑口无言。不发言的仍不发言。都坐山观虎斗。会议变得冷静起来。
      之后,汪常德见不发言了,会场僵住了。眼如鹰隼射出凶狠目光,瞪了长树晔一眼,大声如同撕布怪声说:“不要听别人瞎说!还没有做,怎么知道不行?”他心想: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汪又说,“今后的任务,就是研究实验门,主意已定。散会!”多么干脆。
      正是:
      有权目空一切事,好言规劝是叛逆。
      无识吹捧暖融融,有识之言遭恨意。
      长树晔淡定地想:你让提意见,提反面意见也行。提发面意见又反感,一向心嘴不一致,我不能不顾国家利益,来迎合讨好你,你恨我就恨吧,恨!已经根深蒂固了,我也不在乎了。等你做好门后,销售不出去,就会想起我的反面意见了。
      汪常德本来想,将此任务,交给长树晔为首做。他知道长树晔执着、认真,任劳任怨,想的周到,能顺利、快捷、漂亮完成任务。
      长树晔这么一反对,干脆不让她做了。让她做,她也不用心。
      汪常德用人就是:“用时则为虎,不用则为鼠。”于是汪常德亲自指挥,找几个人干的。汪常德那么大岁数了,早应该退休,还弯腰动手指挥干。
      贾人本来是个滑头,只会说奉承话,他才不弯腰动手干,只是经常看看,表示关心,吹捧一下,什么漂亮呀,准能赚大钱之类的话不绝于口,只会耍嘴皮,逗着汪常德头头玩,哄的汪常德合不拢嘴。其实贾人也不懂得,什么叫树脂?什么叫玻璃钢?
      贾人是个大滑头、懒惰分配自己工作都不干,油嘴滑舌,只会巴结头头,陷害好人。汪常德只爱听奉承话,对自己不顺心的人,挥舞权力贬低、压制等。
      结果,门是做了许多,表面贴着木纹纸,四周框还包铝合金,倒是漂亮、光滑。但是成本高昂,真的应了长树晔的话,质地太脆,一击便是一个洞,而且成本高。还屡次在展览会上展览。做的许多门,结果一扇也没有销售出去,堆在了一旁。那些拍马匹的,也不拍了,连主子也不安慰了,也就不了了知了。
      真是:
      吹捧未必好意见,规劝未必是反叛。
      市场不给权面子,销售与权终无缘。
      又
      有权能使猴上树,怎将科学来摆布。
      技术不受权指挥,不懂则会遭失误。
      一天贾人为讨好汪常德,又跑去汪常德哪里造谣了:“我听说,长树晔对别人说:‘汪厂长做了那么多门,也销售不出去,浪费了那么多东西。’”边说边以狡猾的斜着眼睛,看着汪的脸色。
      贾人造谣后心里想:这话是我瞎编的,说是长树晔说的,你也信了。
      汪的脸色立即沉下来了,嘴在抖动。贾人看着汪被他说中了,又补充一句:“长树晔还说‘当初规劝你,不听她的意见’……。”
      看见汪常德听后,沉着的脸虽没有说什么,嘴、手抖动厉害。汪常德最怕别人说他,伤他厂长的面子,降他厂长的威风。听贾人造谣之后,汪常德狠恨地怒想:你长树晔气死我了,你不过多喝几年墨水,书呆子,逞什么能?与我作对,竟然背后说我,又忘了你的地位?
      贾人看汪常德生气的样子,知道冲了汪的肺管子,造谣收到了效果、达到了目的。高兴地走了。
      临走前还安慰了一些话:“汪厂长别生气,她长树晔是什么人?怎能与您厂长相提并论,她在您手下,如同个小小的蚂蚁。”
      长树晔是光明磊落之人,从不背后说三道四,有意见摆在桌面上,从不搞小动作。
      技术科东科长,提升为副厂长管技术。
      刚调来的科长叫辛声明,四十多岁大学本科毕业,说话直爽,为人正派,一双有神大眼睛,工作细致,来后不久,对科里每个人,都作了详细了解,了解到贾人管工艺,总爱出差,出差很多情况,是不必要的,工艺工作等于虚设。
      辛科长来后不久,贾人就出差了。又赶上产品屡屡复验降级。厂里组织有关部门讨论,分析查找原因。是哪个部门造成的,就扣那个部门奖金(这时又有奖金了)。
      贾人在时经常开这种会议,他管工艺的当然参加,总坐在一个角落里,一言不发。任别的部门的人讨论批判、如何说,他从不吱声。他说什么呀?从不到车间了解情况,生产中的问题,也发现不了,也不纠正生产中的错误,他那点文化水平也找不出原因来。技术科找不出原因,就扣技术科奖金,反正技术科很少拿奖金,经常挨批评,更重要给国家造成了很大损失。
      质量讨论会,辛科长参加的,他刚来不了解情况,讨论中各部门,都说按工艺做了。技术科拿不出正确意见,扣奖金还不算,还挨了批评。过去是习以为常之事,可辛科长刚来实在承受不了。
      又一次,贾人分别收到,南北方各一城市的朋友来信。可厂里未收到,两城市均为新产品鉴定会。外面的世界调着贾人的心,别看岁数大了,出差劲头意犹未尽。于是他就央求汪常德,甩下本职工作,参加两个会议。汪与他关系好就批准了。
      贾人出差的路线:先去北方城市,再去南方城市,路过本市也不下车,真可谓马不停蹄,路过家门而不入。与大禹治水一样,不过大禹治水为国家,贾人是为个人。
      其实两个城市的内容,都与本厂关系不大。去后无非是,开开会举举手,他也提不出个子丑寅卯的意见,不过是凑数。开完会主办单位,组织观光游景,管几顿丰盛饭菜吃,发些纪念品,自己满载而归,饱了眼福,肥了肠子,然后在厂领些旅差费,真是优哉悠哉,乐游光彩。
      辛科长刚上任不久,厂里那么多事情,又改换生产品种,若贾人在炒个工艺、配方发下去。现在贾人不在,这是大事科长急的转磨磨,一了解贾人一向外跑,这种情况时有发生,辛科长才稍稍放下。
      其实不下生产工艺、配方,车间也知道,不过须有个依据,出了问题车间好分析。
      下达工艺、配方,应该根据产品种类和进厂原材料,质量变化情况而定。而贾人从不考虑原材料变化情况,以品种抄旧单子。好在工人为了保质量、产量,自行联系调节,使生产能顺利进行。
      贾人不到车间去,什么问题,工人也不告诉他。他还以为自己写的单子是可靠的。他的思想之箭,总在外出的弦上。
      可把辛科长急坏了,生产科、生产车间都催下达工艺配料单,辛科长在没有办法之际,决定调换管工艺的人。又了解到长树晔的情况,她聪明、爱学、朴实、勤奋、积极肯干,研究新产品有功,对老产品也曾解决过质量技术难题,办法想得多。
      辛科长心里有了底,感到欣慰,于是决定让长树晔管工艺。
      正是:
      产品生产有问题,着急无人管工艺
      工艺岗位是虚设,质量问题不落实。
      质量屡屡出问题,生产急需改工艺。
      更换工艺管理人,解决质量大问题。
      辛科长到厂长室,把自己想法向厂长说了。按说这是科里的工作,只要不妨碍其他工作,科长有权更换科内每个人工作。
      辛科长刚来不久,想:还是征求一下厂长意见为好。于是去了厂长室,说明了自己想法和意见。
      汪厂长首先考虑的是,贾人没有工作岗位了。贾人今后干什么呢?他岁数那么大了,他能干什么?他能天天出差吗?汪常德为自己亲信,非常着急。
      一副厂长处于好心,担心地说:“长树晔年轻缺乏经验,工艺工作又与多方面人和事打交道,怕压不住阵角。”
      又一副厂长说:“贾人压什么阵角?不了解生产中情况,开会不发言总不在厂,总想外出。”
      汪常德在矛盾中,未再发言。
      辛科长看各位厂长意见,有分歧,发表自己意见说:“贾人岁数大了早晚也得换,再一说也看不出他有什么经验,总外出。工艺工作,等于虚设。现在等着改产品品种,下工艺、原料配方。长树晔是年轻,但工作踏实负责任等优点,工作经验是干出来的,相信她能干好。让长树晔管工艺,就这样决定吧。”
      正是:
      科长慧眼视人才,以静观动视世态。
      经验不以岁数论,能力不以面貌猜。
      辛科长松了一口气,回科后就找长树晔谈话,辛科长微笑着说:“现在工艺工作急迫,贾人出差在外,不知何时回来?他的情况我了解。为了加强工艺工作,我想今后,让你管工艺工作,你有何意见?”
      长树晔有些意外,睁大眼睛,有些心惊地说:“我?可我没有管过工艺,没有工作经验。”
      “经验在于积累,谁开始也没有经验。”科长说。
      长树晔思虑了一下想:干就干吧,这是科长的分配。于是冷静地说:“既然科长相信我,把任务交给我,我就尽自己的责任,努力干好。”
      “这就对了。”科长有些欣慰,说:“我相信你能干好,凭你的聪明、勤奋,完全能干好,假如工作中,稍有不慎,或其他原因一时失误,责任我负,你不要考虑什么,大胆地干吧。”
      长树晔听了,科长这一番话,心里很觉欣慰,也很感动,对管工艺有了信心,说:“科长,有你这番话。我就放心的干,努力干好,从零做起。”就这样,长树晔拾起了,工艺这个破烂摊子。
      长树晔想:
      过去事情压心底,服从分配搞工艺。
      陌生工作心无底,用心学习与努力。
      对长树晔来说,工艺工作是硬任务,毕业来厂后,实习了一段时间,可是事过竞迁,后来一直研究新产品,多少年过去,对老产品、老工艺,已经陌生,对有关人员也陌生。只知道产品生产的大概,皮毛的知识,不知其细节。也知道贾人管工艺时,经常有复验和降级的,厂里与厂长对技术科,甚为不满。要扭转局面,谈何容易。
      长树晔想:这是工作,摆在面前的硬任务,必须努力干好,要把这项任务,当成重重之重,不能走贾人管工艺的覆辙,要尽快熟悉起来,要把其他事丢开。
      正是:
      割舍昔日研究梦,开始今日工作忧。
      今日春播勤耕耘,待到秋日有果收。
      长树晔警告自己,必须细致彻底了解,产品生产的全过程,真诚冷静地实干,到车间去,到工人中去,决不能走马观花,浮在上边是不行的,复复衍衍更不行,要多思索、多分析。对生产的全过程,尽快熟悉起来,像古人说的那样:要博学、勤问、慎思、明辩、力行。不能像贾人,炒个工艺、配方,其实旧方子,不见得适宜不适宜现在生产,贾人不管哪个,撒下去配料单算完事,故产品质量屡屡出现问题,产品质量有了问题,贾人什么都不知道,他也不管不分析。
      长树晔想:要时时听工人师傅的意见,从实际生产的大海中,捞取、过滤出,实际精华的知识与经验。向工人师傅学习,学习他们实际工作经验,将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运用自如再升华。
      话是这么说,也下了决心,可迈进车间门,一切都很陌生,很是发憷,感觉孤单,不知从何下手。干吧,大胆的干吧,自己安慰着自己,干什么都是起始阶段难。
      长树晔认认真真,管起了工艺工作。
      正是:
      昨日用心志科研,研究场地抛泪汗。
      发明功绩归别人,皆是官人耍弄权。
      风萧萧兮述不平,雨纷纷兮鸣屈冤。
      若官说句公正话,慰心情绪也坦然。
      从此无心爱科研,任谁科研不稀罕。
      从今以后搞工艺,干啥也是做贡献。
      诚心诚意勤耕耘,收获定会对起天。
      当天,长树晔只能从储存资料中,找出与本次生产的产品一样的,工艺与工艺配方,写了一份,并复写数份,经科长审视后,盖章分送于各生产有关部门、厂长室。
      长树晔深知工艺工作,接触人员多,事情多且复杂,是“挑毛病”的工作,不知哪句话会得罪人。当然,这都是为了工作,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要尽快熟悉起来本职工作,以达到掌握自如。工作中要多动脑筋,想办法。
      这条路是不好走的,路上丘壑多,不知那块凹凸不平,绊住脚摔跟头,摔了跟头一定要坚强地站起来,再走。一定要走好每一步,将路走正。今天的努力,就是明天的成功。长树晔暗暗鼓舞和激励着自己。
      工作无贵贱,用心做,都会出成绩。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