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第十四章 ...

  •   长树晔在化验室上常日班,做化验工作,后来在化验室半成品化验缺人,欣欣也长大了些,改为上三班,跟班化验。长树晔上夜班时,欣欣很乖,和姥姥一起睡觉。
      在副食供应非常紧张,鸡蛋、肉类、鱼、油类等,都凭本供应,而且量很少。大人舍不得吃,都让孩子吃,这时欣欣也会说话了。
      姥姥给欣欣做面汤时,里面放一个荷包蛋,饭熟了喂她时不能让她看见,她一看见就手舞足蹈,闹着:“我吃蛋蛋!我吃蛋蛋!”哭着闹着,就不吃别的了。
      其实一个鸡蛋算什么呢?因为当时供应量太少,孩子一天还吃不上一个鸡蛋,就得省着点儿吃。所以姥姥把饭做好后,盛饭时用面条把鸡蛋盖起来,放些汤,等欣欣吃得差不多了,也没有什么面条了,再让她吃鸡蛋,吃完鸡蛋喝些汤就饱了。
      即是:
      碗内丝面油光闪,溢香诱口诱胃津。
      银丝细软稳佳品,高汤美味飘香新。
      佳品银包金玛瑙,玛瑙金黄柔软嫩。
      菜叶碧绿如翡翠,碗内丰盛皆什锦。
      碗内佳品香味美,欣欣高兴全吃尽。
      欣欣吃面条时,小心眼多着呢,水灵灵的眼神只向碗里飞,一面吃面条,一面等着姥姥给她变出好吃的——蛋蛋。
      姥姥一面喂她,一面不断夸她:“好闺女,欣欣真听话,真聪明,不吵不闹,好好吃饭,吃的饱饱的……”也不知她听懂听不懂,反正姥姥一夸她,她手舞足蹈,吃的美美的。姥姥也高兴。看着这隔辈人,这就是希望,能不高兴吗?
      老人是旧社会过来之人,过惯了旧社会的穷日子,什么好吃的东西,都舍不得往自己嘴里放。长树晔买了水果让一老一小吃,老人哪舍得吃。
      如长树晔买了香蕉,对母亲说:“娘,您吃吧,别舍不得,总让孩子吃,孩子吃的时候长着呢。”
      刚会说话不久的欣欣说:“姥姥吃了,她总是吃皮。”
      “总吃皮?”长树晔一愣,热泪涌出了眼眶,亟亟地说:“娘,您老还是那样,我小时候日子过得穷苦,有些好吃的让我吃。现在日子好些了,有好吃的全让外孙女吃,您什么时候吃?何时是头呢?总是疼女儿,疼孙女,何时才疼您自己?”又对欣欣说,“你怎么让姥姥吃皮呢?”
      欣欣含泪委屈地说:“不是我让她吃皮的,姥姥说:‘皮也是水果。’”
      长树晔对母亲说:“香蕉皮是扔的东西,有什么好吃的。以后千万别这样。”
      母亲点了点头。还总是水果肉让孩子吃,自己啃些皮。
      如香蕉:
      身穿绿衣百肚瓤,衣剥露肚清嫩香。
      果内软晰醇鲜浓,引情助兴诱胃肠。
      姥姥看着外孙女吃着高兴,自己也高兴,剥下来的香蕉皮,姥姥觉得扔了可惜,就刮着皮的内侧,尝个味,这有什么味?
      真是:
      皮内白壁竖条筋,软条味涩也不嫩。
      吃它也是做个样,谎骗亲人自安慰。
      长树晔知道老人舍不得吃水果,仅尝尝皮味,心里很不是滋味,眼里含满了泪水。再三嘱咐老人说:“娘,您以后千万别这样了,您这样我挺难受,很生气的。”尽管这样说,老人还是舍不得吃。
      长树晔知道,母亲仍舍不得吃,待买了水果时,拣了一个好的塞到老人嘴里,打咕半天,吃一口,又给了孩子。
      咳,旧社会贫苦人哪,艰苦品质难以改变。
      老母亲常说:“吃什么好东西,咽过嗓子眼都是一样,不挨饿就是了。”这是老人的生活标准。老人在旧社会挨饿惯了,现在有温饱就很知足了。
      每逢老人说,长树晔就反驳,说:“怎么会一样呢?顺口程度、味道、营养价值能一样吗?现在不是旧社会,是新社会,一切都变了,您老的思想也应该变,您老这么大岁数了,还能活这么多年吗?叫您吃,您就吃。”
      长树晔的母亲,经常给长树晔讲,旧社会苦难的故事。其中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使长树晔永远记忆不忘,听后也很难受。那是长树晔的,姥姥亲身经历的事。
      旧社会一个老婆婆,与长树晔的姥姥是同村人,孤身一人,穷得什么也没有,饿着肚皮对长树晔的姥姥说:“我捡了些柴火,准备了些土和灰,我多么希望这土和灰是黄黄的米和白白的面呀,做了一个土饼子,一个灰饼子,蒸了以后灰饼子能吃,土饼子不能吃。”
      长树晔的姥姥听后泪如雨下,生活本不富裕,孩子又多,日子过得也很清苦。长树晔的姥姥赶紧给了,那个婆婆些吃的。
      那个婆婆含泪,感激地说:“我死后来世做鸡,下蛋再还你的债吧。”
      长树晔的姥姥含泪说:“你可千万别这么想,更不能这样做。”这就是旧社会,穷苦人过的日子。
      长树晔听了这个故事,热泪盈眶地说:“旧社会农民太苦了,贫下中农更苦,但也有富的达官贵人,富的流油,他们吃的肯定是精米白面,大鱼大肉。可有几个人想到穷人的日子艰苦?正如诗人杜甫所说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是社会造成的。穷富相差悬殊,推翻旧社会是太对了。”
      虽然是新社会了,长树晔的母亲仍舍不的吃穿,什么也给下一代留着、省着。
      虽然人们懂得:“儿孙自有儿孙福,莫给儿孙做马牛。”的道理,可是这是嘴边上的话,在内心里,行动上,哪个老人无论穷与富,都想的、惦记的是下一代,都希望下一代,比自己过得好。
      正如:
      天下老人爱晚辈,至亲至爱老人心。
      口里含着怕化了,手里托着怕摔碎。
      儿孙只要需要的,老人啥都肯付给。
      节衣缩食也情愿,受苦受累无怨悔。
      期盼儿孙成龙凤,不图儿孙报春晖。
      面对晚辈操碎心,头发白了添皱纹。
      一般在儿孙成人之后,自己有了儿女都是,向下疼自己儿女的多,向上孝敬老人的少(以老小而论)。待到自己老了后,静下来思忆,思前想后,会有后悔,后悔自己孝敬老人少,这有啥用呢?已经晚了数十秋。
      一次长树晔下夜班回家了,她爱人马滨回来了,在厂门口下公共汽车,顺便到厂化验室看看,长树晔在没在班上。她爱人一问方知,长树晔下夜班回家了,于是又赶回家。
      有的领导知道后,出于关心长树晔,觉得马滨在外地工作轻易不回来,一两天便走,久别胜新婚,决定夜班委派别人,替长树晔上,当时谁家也没有电话,也未来得及通知长树晔。
      当晚上夜班前,长树晔想:先让孩子欣欣睡了。孩子有个毛病,开灯不睡觉,就关灯让孩子睡,之后自己再上班去。
      孩子刚睡着就有一位,距离她家不远的邻居,同事汪姐姐来到她家门前,看她家关着灯,小声喊:“树晔。”没人搭话,又喊:“树晔,你今晚不用上夜班了,我替你上夜班去。”仍没有回音。
      其实长树晔夫妇听见汪姐喊了,也听见她说的话清清楚楚的。
      长树晔没有答应。长树晔想:如果答应,一是怕孩子醒了,影响自己上夜班;二是汪姐若知道自己在家,肯定先于自己走,替自己上夜班去。不答应汪姐,是让汪姐误以为自己上夜班走了,家人睡着了,就会回家。
      结果是,汪姐真的误认为,长树晔上夜班去了,等了会儿,就自己回家了。因为长树晔知道汪姐今日下早班,在家未休息接着上夜班,太辛苦了。
      长树晔想:我无论如何不能,让汪姐替自己上夜班。于是采取了不吱声。再者,长树晔想,家里有事时,自己请假,现在马滨回来了,家里有人我必须上班去。虽然如此,长树晔在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感谢领导的关照,感谢同事的友谊。
      正是:
      人心换人心,情谊似海深。
      虽然没明示,在心永恒存。
      长树晔和马滨是一对恩爱夫妻,情深意切,每次见面分别时都是:见时容易别时难,依依难舍泪满面。尤其是送别,火车在启动时的那一声笛长鸣,像撕裂他们的心。
      面对这种情况,在黑暗中长树晔亲切的吻了一下马滨,并紧紧握住了马滨的手。似乎在说,“对不起,我得上班去。爱情之路是长长的,又岂在乎一朝一夕呢?”又小声对马滨说:“原谅我吧马滨,我不能为咱们,有捐于同事的利益。”举动能解语,话语表心情。
      马滨很理解妻子的心情,也很同意妻子的做法,在黑暗中,回赠吻了自己的妻子。
      情深意重友谊厚。爱情路上满真情。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