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第五章 龙庭飞剑决烽火(1) ...
-
清秋的暮色已经是清冷萧条,酉时书房里便已经点上了灯。胭脂在灯下沉默地写着字,末今看着纸上重复的清照词,心下却陷入了重重的不安。
关于千鳞鞭,玉城里流传着一句话:“千鳞千鳞,毒藏细鳞,万蛇钻心。”千鳞鞭每一个细小的鳞片之下,都有一个存放毒粉的小囊,一旦接触到热血,小囊随血融化,毒粉则侵入体内。而千鳞鞭的中心,则藏有‘莲花蛇信’,即三根在剧毒中浸泡了三百天的毒针。毒粉的毒,会让伤者三日之内皮肤溃烂而死,毒针的毒,会让伤者三日之内心脏溃烂而亡,犹如万蛇钻心。
那天晚上,方朱虽想对自己下杀手,但是却一直没有放出‘莲花蛇信’,当自己说出媚毒司之后,她才使出毒针。看来她和自己一样,是一个千方百计对隐匿身份的人。如此想来,自己第一次被千鳞鞭所伤,却没有中毒也就说得过去了。
应该是方朱为了隐瞒身份,故意剔除了鳞片下存放的毒囊。因为玉城的毒极少现身江湖,加之皮肤溃烂死相惨烈的尸体,必定会引起锦衣卫的注意和追查。而她仍然留下‘莲花蛇信’,应该是以备不时之需,用作逃命脱身。
只是,这个方朱到底是谁?为什么要隐匿身份?
然而末今现在最想知道的并非方朱的身份,而是自己的毒伤究竟是谁治好的?
要知道,凡是玉城研制的毒药,没有一样是凡间医术能够轻易解开的,这就是为什么玉城之名能让江湖正派谈虎色变。玉城的《毒名录》上,将玉城的毒分为了三类,一类是城外人可解的毒,被称作凡毒,共有一千零八十种;一类是城内弟子可解城外人不可解的毒,被称作独毒,共有七百二十种;最后一类则是连城内弟子都解不开的毒,被称作绝毒,共有三百六十种。
这千鳞鞭的‘莲花蛇信’,在独毒中名列第十,能治愈自己的人必定是玉城之人,可是胭脂却只是对她说是御医所治。进宫之后的事,胭脂从来不会对她有隐瞒,怎么偏偏到了这次,就开始对她绝口不提?
从侍卫队听说,那晚的刺客还未归案,也就是说,没有人知道刺客就是方朱。那会是方朱来救的自己吗?末今直觉得不对,方朱既然有理由杀她,那就没有理由救她,这是玉城弟子的处事准则,一个杀人的理由,便足以抵过一千个救人的理由。
那,就是说,这宫里,或说京城里,还有其他知道她身份的玉城之人?!
末今的思绪每每到这里,就会惊出一身的冷汗。玉城弟子治好了自己,究竟是什么目的?是给她信号要她回去?胭脂为什么坚决说是御医所治?她是真的不知道,还是故意对自己有所隐瞒?从醒来到现在,整整十天,所有的这些问题不停地在她头脑里辗转,却没有一个能够找到答案。
“胭脂。”末今轻轻唤了一声。
胭脂应声抬起头来看向末今,眉宇间凝着浣不散的愁雾,却依然朝末今浅浅一笑。
“胭脂,我可以相信你吗?”末今紧蹙着细眉,轻声问道。
胭脂听了不解地看着末今,随即又低头一笑,走到她面前,托起末今的手,眼神平静澄澈地对她微笑道:“末姐姐,我知道你想问什么。请原谅胭脂不得不瞒你一次,但是,请你相信,这一次,一个救你的理由,抵得过一千个杀你的理由。”
“皇上驾到——”
末今还未来得及回答,宫门口便传来太监的通报声。胭脂眉梢一蹙,微低着头,绕过书桌走到书房门口,福身迎接道:“胭脂恭迎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祁钰走到胭脂面前,便用手势屏退了左右,然后迈进了书房,看着胭脂说:“今天晚上,朕陪你出去见于谦。”
此言一出,胭脂和末今同时抬起头,用不解和质疑的眼光看向他。
朱祁钰见了一笑,说:“这皇宫是朕的家,就算是前朝遗妃,你的事情也不会瞒得过朕。嫂嫂,你说是吗?”
胭脂听了一时哑然,只得躲开他的目光说:“此时天色尚早,还请皇上稍作歇息。”
胭脂说完,朱祁钰只是点了点头,便走向了书桌。看到四处散乱的纸张,便随手拿起一张,沉沉念道:“留晓梦,惊破一瓯春,花影压重门。”
念完之后朱祁钰转身微笑地对胭脂说:“皇嫂喜欢清照词?”胭脂听了只是点了点头,未作其他回答。
朱祁钰看着纸上的字迹,嘴角露出欣赏的笑容:“早听皇兄说,皇嫂的字清秀如玉瓯插花,秀女低头,今日一见果然不俗。”
“不过是上皇的游戏言语,圣上不必当真。”胭脂盈盈低头道。
“真不真,朕看得见。”朱祁钰说道,“不如皇嫂就将这幅字送给朕,如何?”
胭脂听了有些惊愕:“不过是随手涂鸦之作,只怕有辱圣目。”
朱祁钰却像是没有听见胭脂的话似的,将纸凑到鼻尖嗅了嗅,然后微笑说道:“纸上留香,朕倒愿意由它伴朕入眠。”
朱祁钰此话一出,胭脂便不敢再说话。朱祁钰则在书房里,来回将地上散落的纸都拾起来看了一遍,接着命人将这些纸都收回乾清宫。
被他如此叨扰,不知不觉便到了亥时,夜色已经深沉如墨。胭脂在宫装外披了一件黑色的雨丝锦斗篷,和朱祁钰一起坐进了马车。末今则换成太监服,和朱祁钰的心腹太监一起驾着马车出宫。
马车里胭脂坐在角落处,垂着眼帘一言不说,朱祁钰坐在马车的窗口处,眼睛一刻没有离开胭脂的脸。
“你以前不会如此寡言。”不知过了多久,朱祁钰先开口说话。
胭脂听了依旧是垂着眼帘,唇角无奈地一笑:“是吗?我都不记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