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十五 ...
-
十五
华天宝转眼升到了高二,依旧还和武灿柔是同桌,高二的班主任换成了一个女的,教语文,姓汤,叫美丽。她喜欢别人叫她美丽老师,不喜欢叫她汤老师。
这节语文课上,汤老师正在绘声绘色地讲《孟子梁惠王》。文中讲道:
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鑫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鑫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大意是:“有一次君王坐在堂上,有个人牵着牛从堂下经过,大王见了,问:‘把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要用它祭钟。’大王说:‘放了它!我不忍心看它惊惧哆嗦的样子,像这么毫无罪过就被拉去杀掉。’那人问:‘那么就不要祭钟了吗?’大王说:‘怎么可以不要呢?用羊替代它!’”
坐在前排的华天宝突发奇想,举手说:“老师,我想提个问题,可以吗?”
他的这一举动突然给死气沉沉的课堂带来了一丝波澜。
汤老师喜上眉梢:“当然可以了,老师最喜欢提问题的同学了,你问吧,什么问题呢?”
天宝早就不信这样的谎话了。
“齐王好歹也是个王吧?他的庙堂里怎么会有人牵着牛走过去呢?我估计齐王的庙堂可能比不上咱人民大会堂,但至少规格差不多吧?总不至于和咱们家客厅那样大吧?这样牵牛过堂的场景不太容易出现吧?”
“嗯……”汤老师故作沉吟,脸上呈现出解释不了的这个问题的焦虑。
台下的学生突然如雨后春笋一般醒了过来,纷纷说:“咦?就是。好像是不太可能。”
老师只好推诿:“华天宝同学的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大家想想,就是呀,为什么呢?嗯嗯……也许……也许……”急得老师直往天花板上翻白眼。
华天宝就看不惯这样的情形,还得自己“救驾”,说:“老师,我觉得从这就能看出孟子这小子净会糊弄人,为了达到自己游说君王的目的,不惜以蒙骗的方式。咱们学过的‘齐人有一妻一妾’不也是吗?自己都是乞丐了怎么还能娶俩老婆呢?”
说到这里,同学们纷纷搭腔:“咦?好像是有问题。”
天宝接着说:“《孟子》里还有一个偷鸡的故事,邻居家哪有那么多只鸡能让你天天偷?这么多例子可证明孟子这人不靠谱。”
同学们都很高兴:“咦?好像是有问题。”
讲台上的老师丝毫没有意识到华天宝的一席话似乎启发同学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她只意识到华天宝煞了自己身为老师应该有的面子,还有对古圣先贤的不敬,压着怒火,虚与委蛇地说:“这个问题……你先坐下。同学们,咱们来看看课后题,总结总结本文的中心思想吧。”
华天宝无奈地坐下来,无心再听她的课,只好翻开昨天从图书馆借来的点评版的《水浒传》,这一回正讲到林教头怎般投奔梁山,王伦如何嫉贤妒能,不由得多了几分对林冲的相惜同情之情。
课余,武灿柔急急忙忙地从外面拿回来了一份华天宝的信。
“呦!这是谁给你写的?”武灿柔歪着头调皮地问道。
天宝也不知是谁写来的,只好胡诌:“肯定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知道了我是个堪当大任的可造之才,特意来信邀请我去商谈军国大事的。快快拿来。”
“切!”武灿柔自觉没趣扔了给他。
只见信封上字迹清秀,仍猜不出是谁写来的。这时上课了,这一节课是英语。课上华天宝小心翼翼的撕开了信封,一看落款才知道是陆晓琪写来的。他把信夹在英语课本里细细地读来:
华天宝亲启:
展信康健。
其实我早该给你写一封信了,可我每当拿起笔时又会想起那段伤心事。但终究还是要谢谢你,是你在我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帮助了我。说真的你让我很感动。那晚我醒来时看见你一个人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我就想你是个多么干净简单的孩子,好像那一切的污秽都与你无关,反倒是我肮脏不堪。
记得你曾叫我姐姐,那熟悉的声音我好想再次听到。你我相识时间不长,你却对我这么好。我曾三番五次地想该怎么报答你。与你相恋吗?恐怕我已经没资格说爱了。钱吗?我想这会糟糕之极。想来想去,我只剩时时刻刻都念着你的好了。我不信佛,但我愿为了你虔诚地祝福,祝福你会遇到一个真心对你好的女孩,祝福你考上一个好的大学。
有机会厦门见。
不要回信了。
此致
敬礼
陆晓琪
蓝白色的纸张上点缀着陆晓琪秀丽的字迹。天宝把这封信看了又看,仿佛字里行间能看出她的样子来似的。
“你们瞧瞧华天宝看课文看得多认真!你们要向他学习呀。”英语老师笑眯眯地说道,也不知道她是戏耍华天宝呢还是真没看出来。
华天宝微微一愣,泰然自若地说:“哪里哪里。”
课还是继续上着,华天宝却心里念着陆晓琪,也不知她在厦门过得好不好。
语文课程依旧按部就班地继续着,汤老师讲的课实在无趣得紧,有趣的章节桥段本应该好好地讲讲,可她却只会照本宣科。孩子们也是大多不太认真听讲的,只是忌惮她是班主任,不敢太过张扬而已。
华天宝对课文早已如数家珍,只好看些闲书度课。有些时候实在忍不住汤老师误人子弟,便指出她讲课的错误来。他有时也不明白自己如此热爱语文这门学科,且勤于动脑善于思考敢于提问,汤老师为何就不喜欢呢?年少的他怎知这个世界不是光靠能力就能得到领导青睐的。
转天的语文课上,老师又讲到杜甫的《兵车行》,其中有句诗为: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这句的意思是说,当时战争残酷,征兵现象严重,生个女孩子尚且可以嫁给邻居,生个男的却只能被征去当兵死在百草里,连个尸骨都没人收呀。
华天宝读到这句觉得好笑。汤老师斜眼看看华天宝,一脸不耐烦的样子。
“老师,我有个问题能说吗?”
“有话快说!”后面险些说出“有屁快放”。
“汤老师您想过没有?男的都去当兵了,生个女孩子嫁给谁呀?邻居家不也被征兵征走了么,哪还有男的呀?这不有些矛盾吗?您没看出来吗?”华天宝娓娓道来。
学生们也觉得好笑:“咦?是呀,嫁给谁呢?呵呵。”
“嗯这个……”老师忽然有些手忙脚乱了,胀红着脸厚颜无耻地说,“老师当然也看出来了……嗯,呵呵,正要说呢,华天宝同学就提到了。是呀。同学们也想想这个问题。”
天宝接着说:“老师,我觉得杜甫脑子不好使,这么简单的道理都没看出来,还写诗里面。”
同学们哈哈笑了起来。汤老师觉得他在指桑骂槐,心想:“分明就是在说自己这么简单的道理自己没有看出来。”她碍着面子不好发作,低头翻书,说:“来来来,咱们看看课后题,总结总结这首诗的中心思想。”
又有一次课上讲到苏洵的《六国论》。
文中总结六国失败的原因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老苏在此之后做出了一个极不负责任的假设: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华天宝又按捺不住举手说道:“老师您还记得不记得咱们以前学过一篇课文叫《过秦论》?”
老师想了想,估计是不记得了,说:“老师当然记得了。咋了?”
“《过秦论》里有写道‘秦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华天宝咣咣咣把没有要求背诵的句子背出来了,一时间同学们和老师都有些瞠目结舌。
汤老师略微地收敛了一下吃惊的神情,问道:“这又怎么了?和今天讲的有什么关系吗?”
“老师,这句话意思是秦国攻打来了,六国很怕,开了个会想办法削弱秦国,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致天下的优秀人才,订立合纵盟约,结成一体。而今天咱们学的苏洵却认为六国没有这么做,这不有些矛盾吗?您没看出来吗?”
“嗯?老师当然看出来了,正要说呢就让华天宝同学提出来了,大家想想到底谁说的对呢?秦灭六国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老师又把皮球踢给了同学。同学们也莫衷一是。
华天宝接着说道:“我觉得贾谊说的应该是对的,毕竟人家是史学家么,而苏洵是个文学家,二十九岁才读书,你能指望他历史好到哪去呢?居然敢对历史事件评头论足?咱们教材居然把两先后出入的文章给选上了。”
汤老师这些稍假以辞色了,说:“咱们这个课呀,华天宝要是不听,不好讲;他要是听了,这课就讲不好了。”
哄堂大笑。
天宝也跟着傻傻地笑,一时琢磨不出这句话是夸自己呢还是嫌弃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