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第四章 ...

  •   水送船行,江面平稳,已经是一派天光大亮的景象了。船老大在梢尾抽着旱烟袋,老妈妈过来帮着添了两回水,曾治问那个长衫男人:“你们东家是做甚么生意的?要跑这么远来置货?”

      长衫男人笑笑,只说:“都是你们南边儿的精细物件,京里面时兴的,洋人也喜欢。我们这趟来也就是每样采个样,要真办起来,这一舱可放不下。”具体是甚么,却又不明言,回头看见杨雨正打内舱里出来,就更不说了。

      杨雨红着脸,满是尴尬,抓着衣裳边角。本就在舱底蹭了一身的灰,刚又是哭哭笑笑的,好不难看,只得进去先换了件白洋布小褂,底下配条青布裤子,不穿裙了。上来没话找话着说:“咱们这是去哪儿呢?”

      “不是你说要去九华山的?”老妈妈在船上转过一遍,看哪里脏乱了,就帮着抹一抹,看哪里缺茶了,就帮着倒一倒,这样一圈转回来,想起守着杨雨才应是正经活计,上来抱怨说,“这个山那个山的,咱这一路过来看见多少山了?不都长那个模样?还不如赶紧到青阳县里,把该买的都买上了,早些回去。”

      这话杨雨更不爱听了,眉一竖,脸一板,正要想回嘴,背后曾治捏了一下她手心。杨雨心慌得一缩手,张了张嘴,到底没再往下说,只一扭身子,坐在曾治旁边,两只手撑在台面上,一根手指绕了鬓边两条细丝,一圈一圈地卷。

      老妈妈见了又看不过,嘴里啰嗦着,无非是些不该将辫子剪了呀,好好的学甚么洋人打扮呀,跟了一群浑人出来不像个样啊。她吵起来实在聒噪,满船人都听见了,后头船老大就扯着喉咙骂回来:“说哪个是浑人的?又要下船又要下河,又要上天又要上吊的是哪个?”他得理不饶人,老妈妈给训得没了声,越听越挂不住老脸,又哭天抢地起来。曾治哪见过这样的情形?斜着眼瞅着杨雨苦笑。杨雨向他扮了个鬼脸,说:“你还当是我不讲道理呢?”

      曾治笑了笑,还没来得及回她,伙房里豚家媳妇就嚷了:“别吵了!开饭了!”一听这人发话,四周围着看热闹的品评的劝架的说闲话的都散了,去一边摆桌的摆桌,擦凳的擦凳,布菜的布菜。

      若要论起船上菜最新鲜的材料,自然要属那些水里游的。长江里的游鱼种类本来就多,夏季就更见丰富。鲫鱼、鮰鱼,刀鱼,青鳝、白鳝、鳗鲡。豚家媳妇手艺巧,将鱼头剁了,浇上豉汁,炖得酥酥的,像是连骨头也一起酥烂了,让老妈妈慢慢抿着吃。那些水手伙计是要喝酒下菜的,味儿一定得重,特选了备好的青椒,大把大把撒下去,翻炒得辛辣辛辣的,一盆里大半盆都是配料,要吃鱼肉,得伸筷子去底下翻找。要紧的好肉都在杨雨这一桌上,船老大是得好生孝敬的,当然得整一条,杨小姐是主人家闺女,长衫男人是来监工的,曾治是客,也都怠慢不得。于是一条红烧一条清蒸一条入汤一条煨了鱼面,将那四人服侍得体贴体贴。

      吃到最后还端一盘螺蛳上来,杨雨是自小是吃螺蛳高手,谁晓得曾治是高手中的高手。杨雨要用吸的,拿两根手指拈着一只,嘟着嘴使劲,一吸一嘴螺蛳肉,一吸一嘴螺蛳油;再看曾治,一副闲闲的神态,两支筷子虚张,戳进碗里,触到螺蛳上就跟黏住一样,一捞一个准。捞上来送入口,又是绝活,不用吸,而是用嘬的,一嘬,螺蛳壳盖儿就扯着螺蛳肉上来了,汤汁还正好。

      所以这厢杨雨吃得虽快,倒也有些手忙脚乱,曾治却还有工夫跟船老大攀谈,他有心军政,问的自然是天津卫海防相关。船老大饭后头一等大事就是剔牙,一口牙被剔得疏疏落落,漏风,不好搭理人。曾治不急,一点一点从他嘴里套话,船老大道:“小兄弟,那些个黄毛绿眼睛造的玩意不能买,好的他们都自个儿留着呢,坏的劣的才卖给咱。你看,前头万岁爷买来打鬼子的,鬼子一只没打着,船啊舰啊全让那群兔崽子给打没了。”

      他说的是刘公岛之战,再没有比这更让曾治熟悉的了。曾老爹当年就是福州马尾学堂的学员,学的是船体制造,熟悉水师动向,曾留学法国,亦曾在海军服役。甲午战败那年是光绪二十年,其后又有威海卫战败,德军侵占胶州湾,法军强占广东海头汛,一直到八国联军入京,都是战败赔款。如今已是光绪三十年了,沿海港口多已打开,洋人屡见不鲜。中原内陆亦是民乱不断,更衬得眼前河上这一道静水与两岸的太平风光,像是一处足以避世的桃源。

      夜里就寝,船上的舱都睡满了,又不好让曾治去跟人挤通铺,船老大说:“去我舱里住。”杨雨想了想,却推着曾治往底舱走,骂他道:“谁让你贸贸然跑来的?没地方睡,活该!去!到底下躺着去!”边说边眨了眨眼。

      曾治任她推搡着往底下走,一进舱,喵呜一声,一只大猫从漆黑里扑出来,他惊得侧身一躲,大猫正好蹿到杨雨怀里,伸出舌头吧嗒吧嗒地舔她的手指。杨雨啊了一声,旋即又骂又笑,回头跟曾治说:“我手上的螺蛳味道还在,腥的,它喜欢这个味道。”

      曾治敷衍着点点头,环视四周,觉着这里倒也安宁,不透光,适合好眠,便也不推辞了。放好包袱后,找了块还算干净的地板,铺上一层稻草毡子,卷一卷头上辫子,仰面卧倒。等挪腾舒服了,又翘起二郎腿。杨雨嫌他姿势不雅,拿手压住他的腿,问他:“你跟着来这做甚么?是要跟我去九华山玩儿吗?还要不要回去?几时回去?”

      曾治脸上尴尬,心想我这不算是来投奔你吗?只是男子投靠女子,到底说不出口,于是便问她:“我想搭你们的船去天津,多少银子?”

      杨雨听了欢喜,却故意装作生气:“我家里的船这样好搭的?好让人随便搭的?”一摊手掌心,满脸盈盈的笑意:“一百只鹰洋,拿来!”

      自鸦片战争后,流入中国最多的,起先是西班牙“本洋”,然后才是墨西哥“鹰洋”,其他还有英国的“杖洋”、日本的“龙洋”,抢占瓜分市场。鹰洋大约自咸丰朝入中国,成色佳,信誉好,且铸造精良,在沿海流通甚广。甚至到了光绪十六年,清廷也开铸龙洋,铸币逐渐取代银元宝。

      曾治身上带着的多是一块块戥好分量的碎银,一枚银元都没有,此时见杨雨狮子大开口,便怔怔地看着她傻笑。杨雨嗤笑他:“你个少爷!出门就带这点银子?那银票子带了没?”曾治忙要点头,杨雨便又道:“有银票倒也罢啦!咱们的船回去时要走嘉兴过,顺道取一船早订好的东洋货,那一路徽州、苏杭、上海,好地方可多了,不急着回天津。”曾治不好有异议,只说走慢些不打紧,能到就行。

      在漆黑船底抱着大猫睡过一夜,近正午爬上甲板,更觉得日照光强烈。眯了好一会儿眼,适应过来,远眺周围景致,此时他们的商船已入九江,江水奔势汹涌,波涛浩淼。那整条江面甚是开阔,千嶂翠峰连绵起伏,气象万千,将曾治那一点点忧国的心绪慢慢抚平。眼下金瓯虽缺,到底山河尚在,他与日渐相熟的杨雨成日寄情山水。九江自古便是三江之口、七省通衢,水路四通八达,但凭这一船便可畅行无阻。船上人陪着他们把沿岸的九华、庐山各胜景都游遍了,杨雨犹觉不足。

      这日玩到入夜方回,曾治在船尾听水手们唱船歌,杨雨自己去打了盆水,生火烧得温热了,脖颈上围一圈白巾,将头发打散后,湿润浸透,用皂角搓出泡沫,再捧了水浇下。等全洗净了,再用小梳理顺,杨雨叫唤说:“阿妈,要帕子。”张妈妈却不在,是曾治将手绢递过来,杨雨接过了,却不擦脸,任由水珠停在面上,不住霎着眼,问他:“吃晚饭了没?”

      曾治下意识嗯了一声,才反应过来:“没,等你呢。”

      杨雨笑了:“等我做甚么?”边说边加快手脚,忙不迭将盆子巾子都收拾了,赶着就向前头走。曾治落在她身后,盯紧了她耳后的一片红,是夕阳一般的红。人说“日出江花红胜火”,原来日落时的江花也是如彤的。
note作者有话说
第5章 第四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