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章四 ...

  •   第二天夜里,诸葛亮独自一个人坐在小舟上。有些无聊了,竟然见到周瑜抱来一把琴,还提了两壶酒过来。
      不是这些日里穿的银白铠甲,火红披风。倒是一身红底金纹的华服,腰间也不佩剑了,挂了一管玉箫,看起来十分悠然。
      一时之间他居然不知道该给来人什么反应。——昨天晚上他回来之后,方冷静下来思考,其实周瑜要杀他,也非无理之举,今日的盟友,明日的敌人,战场上瞬息万变,而他们又各为其主,扪心自问,若此刻角色调换,诸葛亮怕也会动这个杀心。
      毕竟,养虎为患。
      想来自己所心有不满的,竟是对手没有给自己一个真正较量的机会。可仔细想来,周瑜已算先礼后兵,若要较量,这世间又何处不是战场?兵者诡道,倒是自己真正大意了。
      于是,诸葛亮终于释怀,再见今日周瑜亲自登门,无论对方所图为何,权当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了。

      所以,诸葛亮还是站起来,迎了上去。“都督深夜造访,亮有失远迎。”
      “瑜深夜叨扰先生,先生请勿怪。”诸葛亮见对方客气,心中惊疑不定,脸上却不露声色地请周瑜上船。周瑜便不再客气,上船以后,便将琴与酒都递给了诸葛亮,径自解下了系船的绳子,用船篙一点江岸,便将船开了出去。
      诸葛亮先是一怔,又马上回过神来,“都督何意?”
      “瑜不是说过了,他日定当登门致歉啊!今夜如此良辰,你我皆无心睡眠,不如泛江对饮,难道先生不觉风雅吗?”周瑜没有回头,只顾着撑船。但诸葛亮也不难想象此时此刻的他,一定在微笑。倒是好笑他居然连“如此良辰,无心睡眠”此等歪理都说出来了,当真好不霸道!殊不知前些日子诸葛亮观星象,怕这几天江上夜里都会泛起大雾,也不知道这算何“良辰”了。
      “都督,若再向前,便到江心了,亮只是一叶扁舟,非楼船战舰,这叫曹操发现,你我当真是砧板上的鱼肉了。”
      “先生莫要说笑了,以先生之才,又岂会不知这些天夜里江山皆会泛起大雾?你我舟行江上,自可安然无恙。否则,先生又怎敢说三日便能造十万支箭呢?”周瑜立在舟前,衣襟飞动,飘然若神,手下竹篙不时轻摆,小舟倒驶得又快又稳,如履平地。
      “只怕曹丞相心有戚戚,已成惊弓之鸟,待会儿江上有人影晃动,他便要给送来我们铺天盖地的火箭了。”
      周瑜闻言,轻笑一声,将竹篙放下,“如此说来,确实不妙。那瑜只好不再向前了。”只是,此时已近江心,四周果然是一片大雾弥漫,看不清周围景色,诸葛亮也索然无味,便邀周瑜进入船舱。

      两人相对而坐,周瑜心情似乎不错,诸葛亮也决定开门见山,“既然都督心中已了然亮之计谋,想必是有心试探了。敢问亮何处得罪都督,这些日子以来让都督如此咄咄逼人,亮实在惶恐啊。”
      周瑜微微一笑,向诸葛亮拱手作揖,“近日来连番得罪先生,是瑜失礼了。早有听闻先生‘卧龙’之名,又在前些日子对谈之间,发现先生真乃当世之奇才,忍不住起了试探之心。让先生有所误会,实是瑜之过也。还望先生不弃,瑜自罚一曲。”
      周瑜语气颇为诚恳,诸葛亮却也仍有疑虑,但既然对方这么说,他便不问了,“早听说‘曲有误,周郎顾’,想必都督精通音律,看来今天亮能一饱耳福了。”
      “让先生见笑了。”周瑜拿过了琴,横在桌上,指尖划过冷冰冰的琴弦。诸葛亮看着他,乌黑的琴身,尤显得周瑜的手苍白,修长,干净,本就应该是弹琴赋诗的风流才俊,却不知道怎么竟带有几分杀伐的煞气。
      琴声先是悠远绵长,如江水汤汤。渐渐地,越发拔高,渐渐地,变得慷慨激昂,仿佛刹那间是铁骑突出,刀枪吟鸣。一折,一扬,气势浑然天成,就像千军万马打破敌军的奋勇英悍。
      若以琴观人,足见周瑜之胸襟,若非心怀广阔之人,是奏不出此等气势磅礴恢弘之曲。
      听此琴声,隐隐有杀伐之意,却也有壮志未酬的怅然,诸葛亮心中不明,像周瑜这样在烽火狼烟之际犹且谈笑自若风度翩然的人,如今更是统领江东八十一州的大都督,令出三军,莫有不从者,吴侯委以重任,将士们乐为致死,对手又是当世枭雄曹操,夫复何求,可不知怎么心中竟还有“壮志难酬”的感慨?

      一曲终毕。那琴声像是依旧回荡,周瑜笑着看他,眼里竟不似平日里的神色,一瞬间变得温柔而深邃,诸葛亮心中莫名悸动,急忙移开视线,“都督此曲只应天上有,地上难得几回闻,亮当真是有福气了。”
      “先生赞谬了。”周瑜推开了琴,又神色如常,诸葛亮再去看他,方才那一瞬间的柔情恍若江中水月,一下便散了。只见周瑜又将方才带上的两壶酒拎了上来,拍开封泥。“先生喝得酒么?”
      “怎么喝不得?以前就经常和士元一起偷先生酒喝,可被先生骂惨了。”诸葛亮接过其中一壶酒,酒香醇厚,他先是喝了一口,不禁大赞,“入口芳醇甘甜,入腹酒香绕喉,绵长不绝,好酒!”
      “这是十年前伯符与我一同埋下的女儿红。”
      “这……”刹那间,诸葛亮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江东双壁之事,诸葛亮隐居南阳也时常耳闻,早有听说已故的讨逆将军与周瑜情谊匪浅,此来江东之后,也颇有所感。他隐约觉察到,讨逆将军虽去,但始终活在东吴众将,或者说,周瑜的心里。
      倒是周瑜无所谓地一笑,“无妨。好酒酬知己,反正他也喝不到了,难免浪费。若是先生当真喜欢,相信伯符也会高兴的。”
      诸葛亮看着周瑜,半天,虽说神情与方才无异,但心里总是隐隐有些不甚舒服,毕竟诸葛亮心思也是缜密,颇具慧眼,他看得出对于周瑜而言,这酒的意义怕是不止于此。今日与他分享,倒有几分决绝的味道,却总归不好问些什么,便转移了话题,“不知方才都督所奏,可是《长河吟》?”
      周瑜听了,先是一怔,然后点了点头,“早年所作,如今已有些生疏了,想不到先生竟知道。”
      诸葛亮摇了摇头,“听此曲不似前人所作,所以亮大胆猜测。只是……听都督琴声,似有壮志空酬之意,亮观都督,雄才大略,天纵英姿,如今更是位极人臣,临敌又逢当世枭雄,此战过后,定当名垂青史,却不知都督为何竟有此心事?”
      周瑜愣了一下,随即笑道,“先生,真知音也。当初跟随伯符横扫江东,战无不胜,攻无不取,若是乘势追击,平定天下,也指日可待。只可惜,伯符已死,瑜有心而乏力啊。”
      诸葛亮闻言,心中一惊,两人说来也算各为其主,周瑜这些话说得也未免有点太过直白了。但他不愿拂了对方兴致,只好说道,“讨逆将军之事,亮也甚为遗憾。如此人杰,若能战场相见,想必亦是主公的福气。”
      “刘豫州三顾茅庐而得卧龙出山,如此礼贤下士,瑜也心生向往。想我昔年投奔伯符,追了他八百里之后,他竟然说,若是知晓,那定当让我再追八百里。”说罢,周瑜似是无可奈何地轻笑,诸葛亮心里头倒是多少有点不是太舒服,此时的周瑜,就像是守着一座孤城,别人进不去,他也出不来。而诸葛亮则像是一个无关的看客,此刻更是尴尬。又不好出言相劝,只好继续饮酒。幸亏周瑜觉察到他的沉默,又接着道,“那日我见刘豫州,虽觉他算是个仁义之人,却非是明主。”[注1]
      “都督何处此言?”
      “我看刘豫州,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他太过重情重义,将来说不定迟早要栽在‘情义’二字之上。若先生不信,岂不等日后观来,看瑜此言是否正确?”
      诸葛亮将信将疑,虽是不喜周瑜这番话,但他也清楚刘备为人,且不说以赵云忠勇,本应受到重用,可刘备总是对他有所防备。即便是自己,刘备看似对他信任异常,哪怕自己与他二位义弟意见相左他也愿意听信自己的计策,实际上敏锐的诸葛亮还是觉察得出,刘备到底还是对他有所保留。只是,他不明白以周瑜的立场,为何要与自己说这些。若是劝降,那未免也太瞧不起他诸葛亮了。
      “主公如何,亮不敢多言。只是,‘知遇之恩’四字,亮相信都督也能明白。”
      周瑜却笑道,“先生勿要误会,瑜心中并无他想,方才不过是有感而发。不过,这话确实是瑜失言了,该当罚酒。”说罢,便饮下一大口酒,姿态十分豪爽,诸葛亮也被气氛感染,与他碰杯,也不再计较之前的事。“对了,据说先生曾作《梁甫吟》,今日趁此雅兴,何不也弹奏一曲?”
      “不才劣作,怎好在都督面前献丑?”
      “先生这便不对了,在瑜看来,此时先生若是推辞,这不仅是谦虚客气,反而有几分瞧不起在下了。”
      周瑜这番话虽是玩笑之语,但诸葛亮听来却有激将的意思,他轻轻一笑,摆正桌上那琴,对那人笑道,“那在下却之不恭了,才疏学浅,让都督见笑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章 章四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