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前尘(中) ...

  •   仿佛是命中注定,包拯又一次踏上了他的庙堂之路。
      不过这一次,他却是离京城越近,越觉得心惊。
      淮南东西两路连日暴雨,淮水流域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水,庐州,濠州,滁州均遭受灾害,灾情严峻。
      宋辽边关耶律文才的大军依旧与庞统僵持,而最近更是在应州屋山一带陷入胶着状态,战况也不容乐观。
      西夏李元昊蠢蠢欲动。
      朝堂之上波云诡谲。
      还有平西将军呼延丕显身中奇毒,命在旦夕。
      据太医院的消息所示,此毒毒性诡异解法复杂,稍不留神就可能铸成大错。而放眼大宋国内,唯一对此毒毒性有着深刻了解的只有那个人。
      公孙策。
      包拯站在久违的庐州城外,漫天瓢泼大雨。
      手中的纸伞根本挡不住汹涌的雨势,不一会衣服已经湿了一层。
      可即便是在如此恶劣的天气,街上的行人却依旧熙熙攘攘。而且,皆是满身缟素。
      包拯不解,顺手拦下了一位以前熟识的老者。
      “菜伯,今天这是怎么了?怎么大家都穿成这个样子?”
      菜伯有些唏嘘的叹了口气,拍了拍包拯的肩膀。
      “黑炭啊,这半年你不在,着实是!哎……今天是公孙大人的头七,我们都来送送他……”
      此话无异于一个惊雷当头劈在包拯面前,他连忙上前两步拖住了菜伯的手。
      “公,公孙大人,死了?怎么会!那菜伯,公孙策呢?”
      谁知“公孙策”三字还未说完出口菜伯已是全然变了脸色,冷冷的甩开了包拯的手眼神森然。
      “公孙策?你还好意思跟我来问他!我告诉你吧黑炭,要不是那个通敌叛国丧尽天良的畜生……公孙大人就是被他给活活气死的!”
      包拯的伞啪的一声砸在地上。
      “怎么会……变成这样……”

      包拯是在公孙家的宗祠附近找到公孙策的。看见他的时候,他正在祠堂前面直挺挺的跪着,身上的孝服被雨浇得透湿,也不知是在哪里跪了多久。
      “公孙策!”
      包拯几近嘶吼的喊他的名字,公孙策却只是慢慢的转过头来,若有似无的应了一声。
      “包拯。”
      包拯这才发现事情远比他想象得要糟糕的多,方才公孙策看他的眼神,眼中竟是什么都没有了,只余下一片茫茫的空洞。
      包拯不由分说的拉起他,于是更加惊异的发现那人瘦得几乎连骨头都快要不剩,全凭了一口气硬撑着,才苟延残喘的活到现在。
      千言万语全都堵在了胸口,那个平日里巧舌能辩天下事的包拯此刻却是连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只能一遍遍的在那里重复着。
      “公孙策,怎么会这样……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公孙策慢慢的抬起头来,用他依旧空洞的印不出任何东西的眼神望着包拯。
      “你问我——为什么。”
      “我也想知道为什么。”
      他向后退开几步离开包拯的搀扶,扑通一声又跪在了雨里,朝着祠堂的正门。
      而此时,祠堂的门也被人缓缓推开。包拯抬头望去,却是公孙夫人撑了伞出来,一袭素服满目凄然。
      “公孙策。”
      她开口,声音虽柔,语气中却有不由分说的强硬。
      “老爷生前就说过,他死后,不要你来给他送葬,你——不配。”
      “公孙夫人——”
      包拯在一旁刚要辩解,公孙夫人却抬手制止了他的话,接着道。
      “公孙家世代谨守祖训之教授受圣贤之言,深谙忠君爱国之道,食君之禄为君分忧,倒也算得上是忠良。可现如今,却出了你这等大逆不道之辈,这是家门不幸,我无话可说。”
      “不过公孙策,今日我就要替老爷完成遗愿,将你逐出家门!公孙家全族上下一百三十七口,就当没有你这个通敌叛国的逆子!”
      “从今往后,生,不得入族谱,死,不得葬祖坟!你与我公孙家,再无任何干系!”
      “你——还是走吧。”
      公孙夫人闭上眼叹了口气,转身进门,将祠堂的大门再次重重的合上。
      公孙策依旧跪在原地动也不动,良久,才从惨白的双唇中喃喃的吐出一个字来。
      “娘……”
      “孩儿,不孝。”
      语毕,他深深的朝祠堂拜了下去,一下又一下,额头磕在青石阶上渗出斑斑血迹,又很快被雨水冲刷殆尽。
      包拯看着他,只觉得初秋的这场雨,让他渗入骨髓的冷。

      “为什么不解释给他们听?”
      包拯望着坐在他面前有如行尸走肉一般的公孙策,疾声问道。
      公孙策恍然着抬起头看了他一眼。
      “解释?有用么?”
      “可这事情明明不是你做的!”
      “不是我?”
      公孙策站起身来,直勾勾盯着包拯。
      “信,是我亲笔写的。是我亲手交给小风筝,是耶律文才亲手接到的。你倒是说,这其中哪一件,不是我做的?”
      “但那信的内容分明不是如此!”
      包拯“啪”的将那封已经被雨水浸得模糊不清的信函拍在桌上,急得几乎想要去揪公孙策的衣领。
      “通敌叛国?公孙策你知不知道这是多大的罪名!不是说任何冤枉你都背得起的啊!公、孙、策!”
      公孙策定定的望着他,忽而又笑了。
      “若我说,是耶律文才别有用心私自将信给掉了包,这个理由。换做是你,你信么?”
      “我——”
      包拯还想再说些什么,公孙策却摇摇头,闭了一下眼睛,恢复到之前空洞无光的眼神。
      “你不会无缘无故来找我的。说吧,包拯,什么事情。”
      包拯没再吭声,寻凳子重新坐了回去,好半天,才呐呐的道。
      “其实,公孙,如果你实在不想——”
      “不必说了。”
      公孙策再次打断包拯的话,站起身来就往外走去。
      包拯赶忙追过去拦住他。
      “公孙策你干什么?”
      公孙策也没有要停下来的架势,只是淡淡的跟包拯道。
      “跟你去京城,救人。”
      包拯一把将他拽了回来。
      “公孙策你不能这样!”
      公孙策猛地回过头来,眼神瞬间冷得像冰。
      “包拯,你不信我。”
      包拯没回答他,却是不自觉的移开了目光。
      公孙策惨然的笑出了声。
      “你以为,我会报复?”
      “但你有没有想过,我之所以会变成如今这副光景,又该怪谁?”
      “就算是皇上和庞统的那场赌约错了,可那毕竟是他们的事,你我本不应插手。就算是你错了,可是你也不知道我竟然会愚蠢到跟辽人借兵,不是么。”
      “是我错信了耶律文才,他们契丹人——都是狼。”
      “报复?一切都是我自作孽,何来报复?身背通敌叛国之名的人,又哪里有颜面,说报复?”
      包拯被他的这番话压得心中直闷堵,便又伸手去拉住公孙策。
      “公孙……不是这样……”
      公孙策淡淡的将手从包拯手中抽了回来,眼中尽是疏离神色。
      “包拯。你我本是过命的兄弟。现如今——”
      他没有把话说完,似乎连叹息的力气都不剩下,只是再次慢慢的转过身去。
      “放心,人我自然会救。不说皇上,现在呼延将军之于西夏边关,也是不可或缺。”
      “自古君君臣臣。包拯,你说过,这个道理我向来就比你懂。”
      说罢,公孙策伸手推开了门,一步一步踏进茫茫雨幕之中。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