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上 ...
-
都道这偌大的紫禁城,红墙黄瓦,画栋雕梁。这里,正是这一世的开始。
大明弘治十八年。
“太子,天色已经不早了,不知太子这是要带臣去哪里?”说话的男子远山眉,桃花眼,眸光流转,薄唇浅弯。朱红的官服,再加上宽沉的玉带,常人穿来大多显得呆板,独独他,却穿着这般风流。他声音肃肃,以至于有些刻板:“今日骑射的功课繁重,太子应该早些休息才是。”
“小皇叔,我发现了一个好玩的地方,我带你去。”这太子年岁比红衣男子稍轻,生得面若朗月,双目剪水,他髻侧两缕青丝长垂,宛若流云蜿蜒至肩头,就好似一副人物画,用笔骨梗而后随类赋彩。
“太子,你应该早些休息,明日方才早起神清,仇大人为人严厉……”红衣男子喋喋咄咄地劝诫道。他神情冷漠,看不出悲喜,实则心里浮动着一丝黯然:他是宁王的世子,明日就要回去江西。明日,便不是他来教他了;以后,也不是了……不是就不是吧,他还有他的大事要办,念此,便硬起了心肠:“太子,若是没别的事,微臣……”
“小皇叔!”还没说完,太子就打断了话语。他年少,全然不似小宁王的心机,嘴巴微微撅起,显露着一脸的无辜,眼角略略上扬,勾着几丝委屈:“我只是……想和小皇叔再多待一会……”
小宁王脚上的鹿皮靴子踩在华道的石板上,自是悄无声息,不知为何,竟有些不忍言语,由着他吧,小宁王想着,便随了太子前去。
他拉着他,去了一间陌生偏殿。这皇宫里的殿宇楼台,不知名的太多,可这间,却端的是不同。
朱逸彬小时候曾听人描述:九重霄上,玉帝天子的白玉京,是如何如何的极尽奢华。从宁王府到紫禁城,繁华场上他见得也多了,可白玉京是什么样的,还是想不出来。此时此刻,见着这颠子,那白玉京的模样,突然渐渐清晰立体了起来。
“你看,就是这!多漂亮的玉柜。”太子指着只整块白玉雕成的巨柜,他好奇地探手去打开它:“不知这柜子里,放的是什么?”
“哎,原来是这啊。”太子有些悻悻然,不经意的握住,似乎柜内的东西并非是其所期待。那是件衣袍,金织银绣,暗纹锦缎,盘旋着腾云驾雾的龙,明黄得刺人眼。太子拂触着手里的龙袍,拭一处便有一处软绵绵伏下去,看起来绵绵轻轻,小宁王看着眼里,却是触目惊心:这是他父王心心念念地两样之一。
“小皇叔,你也来摸摸,好生手软。”太子自然的唤他,满目欢喜。他总是这样,见着什么有趣东西,好玩的事物,务必件件都要同自己分享。
朱逸彬心里痒痒,恨不得在这袍子上生根上去,却还是极力自持道:“太子,臣不敢触之。”
太子天真一笑,莞尔道:“没事,我也碰了,还不是没事。”
“臣同太子不同,太子早晚会穿它,而对于微臣来说,君臣有别……”说到最后,他的声音已是低沉沉几不可闻,索性断刀斩了心悸,单膝跪下,冷言分生道:“太子,若是没有别的事,臣请辞。”
“小皇叔!”太子又挑起这半分无辜半分委屈的口气唤他。
他终究是心一横,转身离去。他不敢回头,怕看见太子一动不动伫立在那里,直若失了魂的样子,会堵得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果不其然,老宁王招他回来,便是闻到了北京的风吹朝动:皇上的病情,重了。
小宁王回来不过三个月,先皇就驾崩了,太子继位,改国号正德。
“父王,不知招儿臣过来,所谓何事?”这一天,老宁王唤他入密阁细谈,他便行了父子上下之礼,恭敬地候着,佯装不知,他心里不知为何,竟有些不想实现这多年的梦想。
“呵呵。”老宁王笑了几声,不紧不慢问道:“呵呵,阿彬,你觉得父王是为何事唤你?”
“新皇登基……”他左右而言其它,只觉得说出的每一个字,都极重,重得有些疼。
“对,我们父子盼了多年的好事,终于来了。”老宁王剑眉横扬,星目异彩,志得意满道:“本王要起兵南昌,直捣京师!”
“父子孝义,儿臣必定誓死追随!”朱逸彬果断答道,他抱拳说誓,眼瞅见前方紧闭的朱漆门扇,镂花填金,本是极艳丽热闹的颜色,此刻却怎么看得殷暗发紫,像是凝伫了的鲜血,知觉寂无声息,寂静的叫人心里发慌,恍惚里愈发有些莫名难受。
“不过,如今本王有了更好的机会。”老宁王嘴角抹起玩味地笑,语速也快了起来,隐隐有些失了平日的沉稳:“不知这小皇帝是为什么,一即位就跑到江西游江南,不过这样也好,该着天命归结,王气循环,本王就在这里将他逮杀之!”
“父王,不需这里,儿臣这就动身,半路就将其截杀。”他这句话,说得比方才那句誓言还来得果断。他心里很镇定,没有一丝慌乱:他要亲自前往,以免他人损了那人的周全;他要日夜兼程,去见那个好久不见的人……不,不,他暗自清醒自己,只是奉命去截杀他,杀了他,他来做皇。
朱逸彬一路上就这纠结百转,犹如利锋扎生,拔剑包扎的时候恍若未觉,丝毫不觉痛楚。可待得日后细想,那钝疼便慢慢泛上来,丝丝点点直至痛彻心扉。
他银鞍白马,飒如流星,千里奔袭,转眼至梅龙镇。听闻探子密报,皇帝此刻,就在这里。
只听得前面莺声言语,一男一女嬉笑之声此起彼伏,甚至荡漾人心。小宁王的心却是一沉,那个男声他再熟悉不过,是皇帝。他并不上前,而是带上一张铜人面具,躲在桃花树后,只露出一对眼睛,幽暗中拿眼观察,却是个酒家打扮的女子,凝脂朱唇,明眸善昧。她倚着桃花树,慵懒地半举半斜起一只胳膊,招摇起袖子,合着那一树的落英,笑盈盈眉目如画。她身边军爷打扮的男子,正是刚刚登基的皇帝。他好似看得痴了,笑嘻嘻一步一步往树边靠。
小宁王见着这幕情景,五脏六腑莫名的难受,却还是忍不住将一双眼睛凝在皇帝身上,愈痛便愈盯得紧,愈紧心里便愈发觉得硬,硬得好似铁一般,可还是不自禁吸引上皇帝这颗磁针石。
忽然间,他觉得还是父王说得对,就该在这里,杀了皇帝。
他缓缓从身后抽起木檀弯弓,搭箭绷弦,瞄准了皇帝,可看着他咧开嘴,露出那一排整齐的皓齿,笑颜一如往昔,他竟有些恍惚,仿佛还是同寻常一样,皇帝在同他笑,开心的唤他:“小皇叔。”
他的手忽地有些颤,小指头微微翘起,竟不自知。
良久,他还是缓缓收起了弓,走了出去。
见得他渐渐近前,男女皆是一愣,男子的眼睛,不由自主便从女子身上移了过去,直至黏住,再不挪开。皇帝的脸瞬间龙飞凤舞起来,竟是高兴得难以自抑,激动万分地喊道:“小皇叔!”
小宁王看着皇帝,也看着他身后的桃花树,因着天气暖和,满枝尽开了,似火似荼,如丹如霞,花枝斜出横逸,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皇帝的发丝尾端,也被微风拂起,仿佛纷飞的蝶触 ,蹁跹其间,映得那一张容颜,越发俊美。那是肆意外放的光华,那是难以描绘的生动。
“人间三月芳菲,开不完的的花儿,恰恰好灼灼其华。”小宁王自说自话般,从地上拾起一只散瓣,珊珊玲珑。他拈花递给皇帝,而后缓缓摘下面具。
皇帝急忙掬起双手接了,眼里泛起一番又一番的欣喜,又唤他道:“小皇叔!”这个称呼,皇帝十几年来,叫了不下万次,以至于是这般自然而然,仿佛本来就一直刻在他的心里。
小宁王此刻听得叫唤,才回过神来,心内错愕:刚才他为何言语,又是为何拾花,他也不知道,这是他一生中少有的,在想之前便已经做了的事。他迟疑住,刹那似乎生出绝望的害怕来,心里只翻来覆去的想,这是为何……他明白……他不能如此……从喉鲠至心,齐齐似翻江倒海,直觉得理不清楚,却又不可自抑。
朱逸彬几乎细不可闻地屏吸了口气,漠然转身,修长的身兴一跃,便敏捷地翻身上马。勒缰只一个“驾”字,骏马前蹄起仰,嘶鸣数声,“答答”地去了。眼见着这梅龙镇的江楼楚馆,一瞬间云飘路遥,只觉得有一种悲辛,无休无止地涌上心间,只是绵绵不绝。
越是长分永离,他这个人就越是决绝,哪怕是一句珍重,也道不出声,他怕一说话,就会舍不得……
小宁王,小宁王,他是世袭的“宁”王,却在这霎间,有一种此生此世都永无宁日的感觉。
从今往后,一个做皇,一个造反,便是两条不同的路。
他心内明,他脑中清,他算得到,他改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