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卫霍的身后事 ...
-
小霍故去后,卫青的精力应该有一部分放在了和李家修好方面。李家世代为将,李广父子在军中资历也都比卫霍长,在军中肯定也有不少拥泵。作为一个国防部长,卫青有责任不让军队分裂。即使是只有一小部分离心离德也不是他所乐意见到的。
卫青如何和李家修好的过程,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是一(两)条人命梗在中间,绝对不是容易的事情。最终结果是李家的后代与卫霍关系都相当好,至少表面上不错。李敢的女儿嫁给了卫太子,李敢的儿子李禹与太子交情深厚,李敢的侄子李陵和霍光成了好友。
当然,卫青更重要的事情是挑好一个大将军大司马的担子,同时不引起武帝的猜忌。
从史料上综合分析,我认为武帝基本上没有疑过卫青,他只是防而已。这很符合帝王的心理:毕竟历史上被武力推翻得君主太多了,(竹书纪年,所谓尧舜禹的禅让故事,伊尹太甲之属,真相都是血淋淋的)。远的不说,汉高祖刘邦就有一个杀韩信的先例。所以,尽管卫青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可怀疑的,武帝还是要防他。
但是,小霍去世后,兵权回到卫青手中。元鼎元年,卫伉犯法失侯,武帝却没有借机归罪卫青,也没有让别人取代他,或者分享他手中的兵权。当时,卫伉的罪名是矫制不害。矫制,是伪造皇帝的命令;不害,没有造成什么坏影响。可见,卫伉是一个胆大包天的性子。这个事情,可大可小,如果武帝真要加卫青一个教子不严的罪名,甚至认为他有意谋反,把他的大将军大司马一齐撤了也不是什么不合理的事情。此后,卫青在大司马大将军的位置上一直坐了十年,直到去世。其间,他虽然没有亲自出征,但是平南越、朝鲜等的主将依旧是卫霍的部属。
对于卫青的去世,武帝应该有所怀念的。太初年间,卫青去世的第二年,他修了建章宫。最后,又选择了性格(当时)和卫青类似的霍光、金日殚为托孤重臣。金日殚是小霍在河西之战中俘虏而来,霍光是小霍的弟弟。而托孤时,霍光是大司马大将军,金日殚是车骑将军;车骑将军是卫青当将军时的封号,大司马大将军的殊荣也只卫青一个人最早得到。武帝将这两个官职给了霍光和金日殚,又选了这两人做托孤重臣,是否隐含着对卫霍的怀念,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武帝在后期战争失利以及环顾满朝文武寻找周公的时候,一定会想到曾经和他一起创造了辉煌的卫霍。
卫青去世后,武帝开始走下坡路。两年后,李广利取得兵权,西征大宛。七年后,李陵兵败。九年后,传李陵投降匈奴,李陵一家被杀。至少九年后,李敢的儿子李禹因为有流言说他也要投降匈奴而灭。十四年后,第一次巫蛊之祸发生,卫青的姐夫公孙贺一家、卫子夫的两个女儿、卫青的长子卫伉被杀。十五年后,第二次巫蛊之祸,卫太子、卫子夫自杀。司马迁可能受牵连同时罹难。从资治通鉴上武帝的话来看,两次巫蛊之祸很可能与李广利及其亲家刘屈牦有关。此外,李广的孙子李禹是卫太子的姐(妹)夫,也是卫太子集团的活跃人物。不过他比较贪财,品行有欠。李陵之祸,不排除李广利将它算作卫太子集团的成员一并铲除的可能。巫蛊祸后,第二、三年,武帝为卫太子平反,李广利、刘屈牦等参与迫害卫太子之案的元凶诛族。
卫青的三个儿子中,卫不疑、卫登两个在历史上默默无闻,除了侍卫以外,大约也没有担任过其他重要的官职,也没有在历史上留下任何劣迹,基本上属于奉公守法、不擅权、不行差踏错的好公民。唯一的例外是老大卫伉。卫伉和小霍的生活经历,是很相似的,含着金钥匙出生,从小侍中,也是一个胆大包天的性子。大概是卫青长年在外,无法管束,结果被家人包括武帝给宠坏了。第一次失侯以后十五年时间他还算老实,有可能是受到了教训,当然最大可能是被卫青约束了起来。直到卫青去世后,他继承长平侯爵位的第五年,因为入宫的时候,忘了腰牌(或者是进过了宫门),再次失侯。又过了几年,卫青大姐的儿子公孙敬声和阳石公主私通,第一次巫蛊之祸爆发,卫伉受到牵连,和公孙敬声一家、两位公主一起被斩首。)
第二次巫蛊之祸,不知道是没有受到牵连,还是被人搭救,还是武帝心软,总之,卫青的小儿子卫登有孩子逃过这场大劫。
再过了三十年,汉宣帝赐钱五十万诏卫青的孙子复家。到汉平帝元始四年也即公元四年,卫青玄孙受赏关内侯的时候,离卫青第一次出征已经一百三十三年。
西汉宣帝朝以后,后妃中有不少卫姓。汉书上说,这是因为皇帝认为卫姓吉祥的原因。不过,这个卫氏是不是卫青的子孙,不可考察。从汉平帝立卫氏为后,而卫青玄孙也在平帝时受赏关内侯看,有可能是同一家。但是,假如后妃卫氏与卫青有关,史料上应该有所记载,而且,后妃卫氏的家乡并不在山西临汾。无论是与不是,后妃卫姓,在王莽篡权的时候,被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