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 ...

  •   第一章

      杨小桐背着手,在单位楼下转了一大圈,也没找到昨天晚上在酒吧外面看到的那辆奥迪。按理说,他应该不会看错。当时那车前头贴的,明明就是局里的通行证……
      有路过的同事和他打招呼:“杨社长,怎么不上去?”
      他依旧背着手,有些狡黠地微笑了:“有点事情要办。”又溜达了一圈之后,依旧是没有收获,杨小桐这才慢条斯理地进了主楼。
      上电梯的时候,正好赶上各个部门的一帮姑娘们从一楼的会计室出来,杨社长站在电梯的最里面,一直保持亲切的笑容。女孩子们都安静下来了,各个收着下颌,眼观鼻鼻观心,全都做淑女状。
      杨小桐觉得好笑啊,最近不知道从哪流出来的八卦,说自己喜欢温婉娴静的女人。纯粹是无稽之谈。且不说什么温婉娴静,他杨社长根本就不喜欢女人。
      当他走进汉文社所在的楼层,正巧碰到办公室的小郭:“社长,今天挺早啊。”
      早什么啊,还十分钟就十一点了。杨小桐哈哈笑着打过招呼,向自己的办公室晃过去了。

      奥迪车那事儿,很快就被杨社长抛在脑后。最近审计局的人要来,不忙都不行。过了几天,礼拜五的时候局里又要开关于转企的会。杨小桐生平最烦开会,所以他当初打死不愿意当公务员。可现在这出版社也没好到哪去,大会小会一点也不少。
      开会不能迟到,不迟到就意味着杨社长要六点就起床。不堵车的时候,杨社长家到单位是四十分钟车程,堵车的时候两个小时也到不了。杨小桐从来都是错峰上下班的忠实拥护者,其他人八点半开工,我们的杨社长从来都是十点以后才出门。可是遇到早上有会,依旧是为了错开七点到九点的“黄金时段”,他只得睡眼惺忪地早早爬起来。
      拐进出版局所在的长街时,还不到七点。杨小桐一路上强打精神,眼看要进单位大门了,不由有些松懈,此时他正好看到前面是一辆奥迪A6,他倏忽想起那晚在酒吧外看到的那辆了,竟然有些昏了头,伸着脖子光注意看人家车牌号了,一个不留神,自家的雷克萨斯一头撞上了奥迪的车屁股。
      杨小桐在座位上弹了一下,差点没撞在方向盘上。他一惊,居然还没完全清醒,虽然心脏砰砰跳着,脑子里却糊里糊涂的,他前后张望了一下,脸上颇有几分不知今夕是何年的茫然。
      这一撞前面的奥迪想走也走不了了。很快从车上下来了个身材挺拔的眼镜男,皱着眉向这边走来。杨小桐在车里看着对方的脸,忽然来了精神。
      他也迅速下车,迎着那人走了过去:“不好意思啊,刚才有点走神。这个责任在我。”杨小桐嘴上道歉,“我现在就给保险公司打电话?”
      对方一愣,他还都还没来得及看看撞成了什么德行,面前这位倒是挺爽快。
      “先把车开进去吧。堵着门了。”

      两个人把各自的车停好,少不了要交换联系方式。
      杨小桐啪啪啪摁着手机键盘,弄好了便抬头道:“陶迈,久仰大名啊。”听明了对方身份,杨社长是有一点吃惊的,一个没留神语气里就带上了几分戏谑。不过他马上反应过来,不动声色掩饰了过去:“来这么早,也是来开会的?”
      “……啊。来开会。”陶迈一愣,下意识回答了问题。他可不觉得自己会被一个社长“久仰大名”,只是那句话已经过去了,如果继续琢磨,就未免有些太小家子气。他只得作罢,当做全无觉察。
      杨小桐显然很满意,便招呼他一起去局里的食堂吃早饭。
      那么这个陶迈到底是什么人?和杨社长又有什么关系?为了解释清楚,还要从出版局的内部结构讲起。出版局全称中国对外图书出版发行事业局,下面有各种直属报社、出版社,杨社长的汉文社就是其中之一。出版局里还有一个国图公司,主要负责外文图书进口,国图下属又有几家出版社,陶迈则是其中一家出版社的副总编。
      说得挺热闹的,实际上,杨小桐和陶迈的关系几乎就是没关系。同一个系统,不同单位不同职务。
      不过陶迈确实在局里很出名,出名到连杨社长这种每天只上4小时班的人都觉得很耳熟。陶迈所在的朝花夕拾社这两年业绩节节攀升,这位副总编功不可没。他亲手挖掘的一个奇幻小说作者的系列作品,在几大门户网站上都被排进了上半年全国畅销书排行榜前三。在五百多家出版社几万种新书脱颖而出,这在出版局系统是很少见的。毕竟出版局是中央下属事业单位,经营压力并不像其他出版社那么大,动力也相对小一点。而国图公司的主营业务又在图书进出口,出现全国数得上号的畅销书,这种情况还真是难得。
      反正一来二去的,陶迈红了。局里一说起他,大家都知道:啊,就是那个很会做书的编辑。
      两个人坐在饭桌上,杨社长一面吃包子一面认真地向对方讨教做书的经验:“陶老师,你手底下那几个作者,是从什么地方找来的?”
      陶迈等着小米粥凉下来——不然只要他一低头,热气就模糊了眼镜片。“有别人介绍来的,也有我自己找的。……杨社长您今年多大?”
      杨小桐一愣,没想到陶迈这么直接。他挑眉:“……三十。怎么?”
      陶迈点点头:“您大我两岁。别叫我老师,叫我陶迈就行。”
      原来是自己想多了。杨小桐在心里干笑了两声,表面上倒是爽快地同意了:“行,陶迈。那你也别您来您去的,听着别扭。”
      陶迈点了头,之后就没再怎么说过话。杨小桐满不在乎地继续吃他的包子,一面在心里琢磨对面坐着的这个人。他看起来挺沉默老实的,但老实人会去那种地方么……

      趁着离开会还有将近一个小时,杨小桐溜回自己的楼层。出版部的门开着,他轻轻松松晃进去:“老韩,朝花的陶迈你熟不……”
      “我告诉你!这批书我下周二之前就要!你自己看着办吧。”韩旭把电话听筒狠狠摔回去,哼了一声,看向杨小桐:“社长啊,找我有事?”
      杨社长僵了一下,老实道:“没事没事。就是问问你有没有要我签字儿的。你有事就忙你的,呵呵。”
      韩旭一拍桌子:“不给丫签!叫他不给我书,我拖死他。”
      杨小桐忙不迭地点头,赶紧溜了。他把门带上,暗骂自己不长眼进错了屋。问八卦当然还是要去问社里的编辑嘛。杨社长转个身进了中文编辑室,没十分钟就把陶迈那点事打听了个七七八八。
      陶迈的履历够励志够精彩,家乡是某个国家级贫困县,靠好心人资助念完高中,又考进全国顶尖大学,据说年年拿奖学金……水分有多少不知道,但是总体来说就是两点:家里很穷,名校毕业。
      杨社长听几个编辑夸赞陶迈,跟着附和两句之后,忽然觉得挺没意思的。
      如果说陶迈的背景是一种典型设定,那么杨小桐就是另一种典型。他算是高干子弟,家庭条件很好,在国内混了个本科文凭之后就被丢到国外灌了几年洋墨水。回国也不用自己找工作,靠母亲的关系给塞进出版系统,没个三五年就混到社长当着了。
      杨小桐觉得陶迈,就像一个和自己完全相反的人。

      怀着一种自己也说不太清楚的情绪,他晃到会场,看到陶迈已经坐在那了。朝花社的办公地点并不在出版局里,想来他也是无处可去,只能在这等着。
      杨小桐没事人似的在陶迈旁边落座。对方奇怪地看了他一眼,没说话。因为一般都是和一个社的人坐在一起,陶迈就有点纳闷这人想什么呢。
      会议开始还有一会,杨小桐伸着脖子左右张望,似乎是有点无聊。陶迈拿着手机刷网页,看体育新闻。
      终于,杨社长忍不住了,转过头来问:“嗯,你平时都有什么业余爱好?”
      陶迈一愣,心想你这话题有些突兀了吧。不过他还是没说话,看起来沉闷得很。
      杨小桐本来也没想等对方回答,又故作神秘地跟上一句:“比如泡吧?”
      陶迈脸上毫无表情,只是将视线转向这个刚认识没两个小时的人。杨小桐愈发觉得不爽,他本来只是想逗逗这个人的,结果却只收获了一些挫败感。他咬咬牙,也不藏着掖着了:“礼拜一晚上,你是不是在目的地?我在那附近……看到你的车,你,还有另外两个人。”
      陶迈微微睁大了眼睛,依旧沉默。
      杨小桐心想,装,你继续装啊。
      会议室里的人渐渐多了,陶迈很沉得住气,似乎是根本没有开口的意思。有人和杨社长打招呼,杨社长只好先转过身寒暄两句。等他回头,却见陶迈连眼睛也重新眯起来了,手指轻巧地在手机屏幕上滑动。
      杨小桐倾身过去,用很轻的声音道:“一次就找了两个?没想到你还挺会玩……”
      他话还没说完,陶迈霍地站了起来,椅子被带的咣当一声。会议室里有几个人向这边看过来。
      陶迈转过身,小心地将椅子扶回原位,同时道:“……目的地不好。杨社长以后也少去吧。”然后人家看也不看我们的杨社长一眼,直接扬长而去。
      杨小桐半天没琢磨过来是怎么回事,呆呆地看着对方一直走到大会议室的另一端重新坐下。
      ……我操。杨社长发现自己刚才居然惊得屏住了呼吸。他尴尬的看看周围,好像没人注意,不然他这脸真是挂不住了。杨小桐心里俨然怒火中烧,但是由于场合不对,无法发作,最终只得忍了下来。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