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 2 章 ...

  •   我的母亲身材不高,她生的圆脸细目,性格倔强,言语凌厉,做事果敢。她来自山东。
      山东省别称“齐鲁”,省会济南,地处华东沿海、黄河下游,自北而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接壤。山东地形以平原为主,跨五大水系。山东半岛三面环海,突出于渤海、黄海之中,同辽东半岛遥相对峙。这里属暖温带季风气候。
      山东省历史文化悠久,是儒家文化和思想的发源地 ,举世闻名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都是在山东首先发现的 。夏朝分九州时山东属于青州,商朝建立后山东是其统治的中心地区。西周武王封姜太公吕尚于齐,封武王之弟周公旦于鲁。北宋末年梁山好汉在这里替天行道。清朝初设置山东省,“山东”才成为这个省的专名。
      山东方言可划归三个不同的官话小区,即冀鲁官话、中原官话和胶辽官话。山东的饮食文化也是源远流长,鲁菜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家常菜的基础,其味鲜咸脆嫩,风味独特,制作精细。

      母亲的家住在山东一个典型的农庄里。外公说他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民兵,夜里出去炸碉堡、除汉奸、 扔手榴弹的事情他都干过,而且乐此不疲。当然,他也被日本人抓去干过活。据他回忆最玄的一次是被拉丁去修一个机场。那年冬天非常寒冷,他冻的实在受不了了就从工地上弄了一块木头烧了烤火,不想让鬼子给逮着了。鬼子有规定这些都属于破坏活动,要杀头的。鬼子把他倒背双手绑上吊在房梁上,然后就拷问他 。但是他碰上一个还算通点人气的鬼子头头,这个家伙说要了解一下情况再作处置。他问姥爷为什么要这么干,姥爷说天实在太冷了,受不了了。还有,外公说他不知道有不许拿工地废弃木头的规矩。然后,这个鬼子看他面黄肌瘦、皮包骨头、言语憨实,觉得他说的是实话,就教训他说以后不能再这么干。最后他们揍了外公一顿,就把他给放了。这个鬼子显然诡计多端,懂得恩威并施,所以这次他是想搞怀柔政策,但是绝对不是他良心发现。
      这种类似的经历,他后来还碰到好几回。那个时候,胶东地区的抗日势力五花八门,但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实力最壮。外公家对门的马家有一个人年轻人也是个地下游击队员。马家还挺有钱,拥有砖墙瓦房,在村里属于富农阶层。由于叛徒告密,一天晚上一队鬼子突然包围了他家要抓人。鬼子的动静搞得鸡鸣狗叫,因此惊醒了外公。于是,他披衣起床,从院墙上探出脑袋向外张望,结果让一个鬼子瞅见了。这个家伙立马冲了过来,啪啪啪地就把姥爷家的院门给砸开了。然后,鬼子端着明晃晃的刺刀上来就要戳外公的胸膛,来个刺刀见红,嘴里还哇啦哇啦地说外公是同党,死了死了的。外公两眼一闭,心想这下完了、归位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姥姥冲到那个鬼子面前,机智地说老头子是个老实的庄户人,因为听到外边鸡飞狗跳,他以是为绑票的进村所以爬墙瞅瞅,不是来看热闹的。最后,这个鬼子骂骂咧咧地走了。这样,外公又捡回一条命。

      1954年,新疆部队要到这里招女兵的消息传遍了全村,这可把母亲高兴坏了。新疆远在天边,那个时候胶东地区的人们很少有人知道还有新疆这么个地方。如果有知道的,他们也说新疆在西天边上 ,只有孙悟空、唐增去过那里。解放后外公在村里当村长,参加过支前、镇反肃反和互助组、合作社等运动,他自然要带头动员人们参军。母亲当时年纪不大,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一个还在襁褓中的弟弟。山东是孔孟之乡,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的观念根深蒂固。外公三代单传,有了两个女儿之后,为了生个儿子可谓煞费苦心,殚精竭虑,求神拜佛。为此,他们还给母亲取了个小名叫雍,就是推出去的意思,其意涵就是推出去女孩、迎进来男孩,就像南方人给女孩取名叫招娣的意思一样。母亲的大姐生性文弱,乡土观念浓厚,无意参军。母亲性情倔强刚烈,敢说敢干。尽管她知道这批女兵要去新疆,仍毅然决然报名入伍,不听家人的再三劝告。她想走出家庭,走出家乡,走出胶东,走向遥远、神秘、未知的大西北,看看外边的世界有多精彩。最后,她如愿以偿。就这这样,她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女战士。

      新疆部队之所以要到内地招收女兵,是因为随着部队在新疆取得胜利,另外一些问题开始浮现出来,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部队官兵的婚姻问题。战争结束后,这些远离家乡的将士们思乡心切,渴望成家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因此这个问题是个事关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重大问题。王震同志在进疆的途中就在考虑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经中央同意,新疆军区首先去湖南省招收女兵,期间大约有8000多名女兵陆续进疆。1952年,新疆军区又将目光投向了山东。新疆军区招聘团在山东的主要报纸上刊登了招收女兵的消息,在学校张贴了“有志青年到新疆去、到大西北去”的宣传标语,并大量印发了《新疆鸟瞰》画册。山东妇女自古就不畏惧当兵,解放战争时期就有不少妇女或参军或在家乡支援前线,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山东也有不少妇女参军。因此,新疆军区到山东招收女兵的消息一经传出,许多妇女纷纷加入到西进队伍的行列中。据资料记载,1952—1954年间山东共有2万多名女兵响应祖国号召,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巩固边疆、建设边疆的滚滚洪流中,在保卫新疆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母亲参军以后进疆的这一路程也是艰苦卓绝,她和其他女兵们在路上就走了两、三个月。她们一开始坐火车走陇海路,但是当时铁路只通到西安。在西安集结换装时,母亲领到了全套新军装。但是因为她岁数小,就是穿上最小号的军装,也显得肥大。改坐带汽车时母亲非常兴奋,因为这是她第一次坐汽车。她们乘坐的汽车上装了车篷,女兵们把背包放在车厢底下,盘腿坐在上面。于是,满载着山东女兵的汽车西出玉门关,在颠簸的道路上浩浩荡荡地向西开去,在曾经的丝绸古道上留下滚滚烟尘。
      母亲与女兵们刚开始时还觉得新鲜,但是这一路向西是越走越荒凉,满眼都是戈壁沙滩,到处都是黄沙漫漫、寸草不长,于是有人开始想家了,尤其是岁数大的姑娘们情绪波动。母亲年龄小,不大懂得这些,她完全沉侵在新鲜感中。每当汽车停下来让大家活动活动、方便方便时,她就四处疯跑,兴高采烈地去采摘戈壁荒野上的各种野花,高兴地手舞足蹈。等回到车上一颠簸,她就倒头呼呼大睡。当她看到大姑娘们哭哭啼啼时,有时也会与她们一起哭一会儿。还好,女兵们最后终于有惊无险地到达目的地,母亲被分配到南疆部队女兵连。
      女兵连的生活严肃、紧张、活泼。在这里军事政治训练,文化教育学习,还有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由于母亲当时岁数小,对婚姻之事尚不感兴趣。但是,岁数大一些的女兵,特别是有文化的女兵,时不时传来或者终成眷属的消息。对此,姐妹们也常常是津津乐道。

      母亲入伍时的文化程度是上过完小,因此她识文断字、粗通文墨,这在那个文盲遍地的年代实属难能可贵。母亲来到部队后,正好赶上部队开展轰轰烈烈的学文化和扫盲运动,她也积极参加,好学不倦。那时,父亲是部队的中心文化□□,所以母亲认识了他,但父亲那时未必对她有特殊印象,因为他当时教的学生很多。父亲那时早就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但是由于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参加大生产运动,所以一直无暇顾及。另外,他本人也是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给人以不好接近的感觉。这样,父母间捅破最后一张纸的姻缘不是浪漫的自由恋爱,而是经典的红娘穿线搭桥而成。总而言之,他们终成眷属。

      为节省国防经费开支、支援经济建设,军委于1956年10月再次制定了裁军方案,决定把全军现有员额裁减130万左右。因为岁数比较小,母亲在自入伍以来的几次部队大整编中都幸运地留了下来。但是这次整编,母亲复原了,成了部队家属。她还年轻,当然不能就这样算了。父亲也算是个知识分子,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于是,再继续上学就成了母亲的新目标。在老家上的完小和这几年在部队的进一步学习,使母亲的文化有了相当基础,于是她成功地考入一个中学攻读初中学业。
      在这所中学里,母亲有了比较系统地学习语文和数理化的机会,她也非常努力学习,增长了知识,结交了新朋友,见了世面。有位干部的小舅子当时也在这个学校上学,他姐姐和这位干部的家长理短以及那些打打斗斗,也时常成为学校里人们窃窃私语的花边新闻。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