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传闻 ...

  •   烈日炎炎,树上的知了鸣鸣不休,躁的人心慌。

      街角泛着热浪,赶路的行人汗流浃背、来去匆匆。

      今日这春晖楼甚是热闹,济济一堂。

      人人都倾身探头向前,神色或惊或叹,生怕错过说书人的一词一句。

      “上一回合说道,这瑞王于嘉靖城一役中,略施小计,引离国五万大军行军至峡道,困五日,待其军士们粮草绝尽,饥饿非常之时,率我国将士围歼上前,不费一兵一卒,迫其降。”说书人手拍惊堂木,瞠目捋须,语调慷慨激昂地说着。

      小二忙的团团转,脚不沾地地奔上二楼雅间,推开门,就见一眉清目秀,明眸皓齿的小公子卧于榻上。

      小公子一身白衣,仅着一白丝带束发,浑身上下未有其它配饰。在这极简的搭配中,倒是更显得这少年眉目如画。

      小二被这扑面而来的好颜色镇住,怔了一下。

      少顷,定了定神,小二轻声说:“公子,有何吩咐?”

      穆宁坐起身,稍侧了侧脸,一双本该暗藏光彩的琉璃眸子此刻无神地睁着,脸上犹带着不闻世事的天真和纯然,“我离家远游至此,一路听北冥国的百姓传唱瑞王,不知这瑞王还有何等的英雄事迹呀?”

      小二看着穆宁的动作,轻怔了怔,暗叹一声可惜。

      这小公子小小年纪便长得这般眉眼精致,等再过几年容貌长开了,去参加大选,定能拔得头筹,引得全国有未及婚嫁儿女们的门户竞相追逐。

      没想到,这样仙人似的小公子竟有眼疾,小二的眼神中不自觉带上了怜悯。

      小二自是不愿在楼下往返跑腿,给少年说上一说瑞王的生平事迹,也算是忙中偷闲了。

      在小二形象生动地讲述中,穆宁对这位传奇的瑞王倒是了解了一二。

      瑞王卫曦辰是北冥国武将世家卫氏这一辈嫡系一脉的独子,天资聪颖,同一辈世家子自小便无人能出其右。

      可惜的是,他还在娘胎中时就因其母孕期调理不善,落下病根,患有心疾,全京城的大夫都断言他此生活不过二十岁。

      其母王氏在生下他后难产而亡,其父更是在噩耗传来不久后与离国的交战中,为了守护边城百姓的安危,出城门率领城中仅存的数千兵士对战离国数万大军,为的是拖延时间,等待援兵,结果援兵迟迟未到,导致被围困致死。

      在他十三岁时,虽心疾未见有丝毫病愈的可能,但在卫老夫人严厉的教养下,他已经成长得十分出类拔萃、卓尔不群。

      这十多年间,卫氏一脉能上战场的儿郎均死的死残的残。

      恰逢当时离国伙同西夏国联手进犯北冥国,边境的百姓哀声哉道,苦不堪言。当时的卫小世子就扛起了武将世家应肩负的职责自请随军出征。

      时至今日,这一走,就走了十载有余,期间从未再返回过京城。

      这十年,百姓虽未见其人,但在传回京城的大大小小战役的捷报中也能窥得瑞王的不世之功。

      现世安稳中必有瑞王的一份力。

      只不过,现在的瑞王已二十有三,虽活过了二十岁,但他常年征战,劳心劳力,身体不知道还能撑多久,百姓都为他甚为忧心。

      说到此处,小二在看到少年脸上依旧认真地神色时,面露迟疑,面上为瑞王自豪之色稍减。

      他转身关上房门,隔离开楼中的嘈杂后,压低声线,又对少年说起另一桩秘闻。

      数月前,瑞王在嘉靖城外率两万精兵大败离国五万敌兵。

      本是一件大喜事,但却传出瑞王因常年征战,杀敌无数,血债累累,性子变得残忍凶戾。

      据传,在嘉靖城外,瑞王为取胜,以两万精兵诱敌深入,围困离国敌兵于事先设计好的陷阱中。

      因那两万精兵被敌军纠缠着,无法及时脱身,而瑞王却邀功心切,急功近利,竟下令火攻。

      以致那两万精兵并五万敌军共七万数人命,于火中付之一炬。

      传言彼时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在火中纷扬的灰烬遮天蔽日,且哀嚎漫天,万数声音纷杂嘶哑。

      致使嘉境城内的百姓于各种谩骂、求饶、不顾一切地嘶吼声中噩梦连连,惶惶不可终日。

      因着此事影响范围甚广,前几日,皇上下旨,召瑞王回京,或褒或贬,犹未可知啊!

      言及此,小二哀婉长叹一声,感喟瑞王卫曦辰这性情大变、判若两人之举!

      穆宁一路听来,依然怀有一些浅显的疑问。

      他从怀中摸索一阵,掏出一截小山参,抬手举向小二的方向,状似随口问道:“既然这瑞王有如此惊世骇俗之举,为何这说书人还在传颂他的英雄事迹?”

      小二忙上前,接过少年手里的小山参,仗着少年看不见,大胆地对着日光照了照,察觉出这山参成色不错,恐怕年岁不短时,慌忙把山参塞回少年手里,惶恐道:“公子,这山参太贵重了,小的不能要。您若问话,小的答便是了。”

      穆宁感受着手中去而复返的山参,有些不解。

      师兄们常说,与人交往时应知礼懂礼。他手中这不过是谷中散养的山参上一节较小的根须罢了,小二竟不收,他岂不是没有全了礼数。

      还没等穆宁想清楚,小二先一步弯下原本就不直的腰,回道:“这秘闻虽传的有鼻子有眼的,但京城的百姓却大多是不信的。”

      穆宁身体微微前倾,纳罕道:“哦,这又是何出此言?”

      小二微抬头,眼带轻蔑,夸耀道:“王爷是北冥国当之无愧的战神,十年南征北战,拯救民生不知凡几,如果没有切实的证据,我们百姓只当那传闻是阎王爷得了嗝死病——鬼都不相信。”

      穆宁听到这小二提到瑞王时这忘乎所以的表现,颇为惊诧。

      他倒是想见识一下这活在传闻中的瑞王了,他不相信一个十年从未露面的人,能得百姓如此爱戴,这其中定有谋划。

      还有那秘闻,必不可尽信,一个心中有沟壑之人,是不会轻易被眼前的刀光剑影、腥风血雨侵扰神志的。

      这无忧谷外的世界果然是别有一番趣味。

      穆宁听够了故事,站起身,摸索拿起一旁的竹棍,准备告辞。

      小二略拦了拦,有意好心提醒道:“客官慢走一步,据传这嘉靖城因冤魂滞留太多,怨念深重,城中的人因而染了疫病,公子,你可千万不要因好奇事情真相,贸然前往啊!”

      穆宁眉梢微挑,原本平淡的面容上渐渐染上一抹兴味,眼梢微微弯了弯,使得原本涣散的眸子都仿佛有了光彩。

      这不是打瞌睡送枕头嘛,他正不知道该往何处去好!

      身为一名医者,现在正是百姓需要他的时候了。

      大师兄可不能责怪他。

      是疫病先动的手。

      春晖楼下正在算账的掌柜看着眼前起码价值百金的百年人参和远处拿竹棍探路也不影响其通身一派通达气质的小公子,陷入了沉思。

      ——

      五黄六月,老天爷最是火力旺盛的时月。

      树上的云雀也都恹恹的,提不起一点儿气力。

      接连赶路十几日,穆宁才勉强够到嘉靖城的城门。

      倒不是说路途遥远,只不过他这一路慢慢悠悠,走走停停,所接触到的能指路的百姓俱是赶往京城的难民,且越靠近嘉靖城,人烟越是荒芜,这进度已然算快的了。

      他这一次避开师兄们的视线,偷跑出谷,自然是要好好欣赏一番这谷外的缤纷世界。

      这样的话,即使被抓回去,受罚一通,他也不亏啊。

      穆宁在心中大大地安慰了自己,给自己找足了借口,这才用竹棍点地,慢慢地探寻着这历年来多灾多难的嘉靖城。

      嘉靖城地处北冥国和离国交界处,这些年,因为战火的波及,百姓在夹缝中艰难求生,民不聊生。

      虽战乱频发,但毕竟是一座城镇,人烟还是有的。

      可是穆宁面前的嘉靖城大门紧闭,只余一个士兵,身披白服,低头耷脑地靠着大门。

      穆宁随手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着,缓步上前,用竹棍轻轻敲击地面,试图引起面前人的注意,“这位大哥,请问可否放我进这嘉靖城啊?”

      士兵本在梦中,被突然出现在身边的声音吵醒,吓了一跳,头猛地一抬,军帽磕在了城门上,发出一声闷响。在这远近无人之时,声音显得格外突兀。

      他还没睁眼,浑身上下就满是被人惊扰的不悦,脱口而出:“是哪个小兔崽子,打扰官爷我的——”

      剩下的声音全部淹没在他眼前这颜如舜华的少年身上。

      少年身着一席素白,背着一个轻便的包袱,浑身洋溢着一股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书生气。他微抬头,也不见怒色,依然嘴角微勾,目视前方,耐心细致地等待他的回答。

      被少年静谧淡然的气度所影响,士兵下意识地收起口中未尽之语,身体没骨头一般软靠着身后的城门,摆手道:“这城中现在多数人感染了瘟疫,周围村镇的乡民躲都来不及,你怎么还上赶着往里进呢,不要命了!快走快走,走得越远越好。”

      “我是一名大夫,是来研究疫病的解决方法的。”少年依旧目不斜视,温和散漫地回道。

      士兵这才发现不对,抬起手在穆宁脸前晃了晃,大发脾气道:“你这混小子,成年了没有就敢冒充大夫招摇撞骗了。再说你一个瞎子也敢自称大夫进这死城,这不是你该来的地方,打哪来的回哪去啊,走走走......”

      眼前少年的容颜昳丽,身量修长,不难看出待他长成时的绝代风姿,但现在的少年眼角眉梢中依旧带有一丝稚嫩。

      他年龄不过十七左右,在士兵眼中还算是一个半大小子罢了。

      观少年的品貌涵养,应是一个从书香世家中逃出来的小少爷,学过一些简单的药理,就怀着一腔忧国忧民的热情前来,想做出一些成绩给家里看。

      可这瘟疫岂有闹着玩的道理,动辄就是一条活生生的人命呀!

      穆宁听到士兵的质疑,收敛起笑容,板正姿态,将手轻轻搭在面前出声之人的臂膀上,缓缓抚下搭脉,正经道:“你是否经常有头痛晕眩、面红、目赤、口中微苦,性格急躁易怒等症状?”

      “......好像是。”士兵怔愣了一下,语气中夹杂着徘徊和一丝不确定。

      虽然士兵语气踌躇,但穆宁对自己的判断非常自信,他垂首转眸,“你只需吃几副疏肝养血、健脾益气的汤药即可,平日里少食荤腥,多吃些时令蔬果。本也不是多么严重的病,只要谨遵医嘱,不日就可痊愈。”

      成年人的身量与穆宁还是有些许距离的,一直仰头会输了气势。在少年短暂的问诊生涯中是为大忌,他会选择不看患者,平视前方,随意地转着眸子,营造出世外高人的姿态来。

      虽说他现在瞎了,但不妨碍他装装样子。

      二师兄说过,他生的面容稚嫩,无法轻易取信于病人,在坐诊时,需得肃容敛眉,拿出夫子的气势来,才能让病人付与信任。

      士兵有些哭笑不得,这少年长着一张纯真的脸庞,却偏要摆出一副端直严谨的姿态来唬人。

      虽不知道少年是否有误打误撞的成分在,但基本的药理常识应还是通晓的,但这显然是不够的,王爷身边的李老先生尚且为这疫病焦头烂额,更别说这还未及冠的半大小子了。

      还没等士兵出言驱赶,只听一声鹰唳响起,远近无人,寂静怪诞的城门口凭空染上一股萧杀之意。

      原本懒散怠惰的士兵立马站直身体,整理衣服上的褶皱,三两下打理好自己,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没有多余的话语,转身使尽全力推开身后的大门,跺了跺脚,指引穆宁道:“走吧,算你小子运气好,我带你去登记。”

      穆宁亦没有出声询问,也没有让士兵代笔,自己凭着感觉写明自己的来路来意,向士兵询问了城中医馆的大致方向后便轻声道谢,转身走了。

      他手持竹棍往前探,在即将消失在街边拐角的时候,回身抬头,无神的双眼在城楼的高处定了一瞬,接着转身走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