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4、医行险道 ...


  •   菩萨蛮
      东风吹散夏月花,哪禁半霎催归雨。永寿宫侍奉,由他好行处。
      林郎追福贵,兵行险道谋。料应机关尽,还道有情无?

      承乾宫中。
      “方太医,太皇太后的病怎样了?”宁妃问。
      “太皇太后自入夏就得了怪病,全身起疹,见不得太阳。控病情虽已制住,可过了两月也未见好转。最可怕的,是这怪病竟然传染,永寿宫的宫女太监病倒一批,剩下的都送到宫外圈禁起来。”方太医回答。
      “此病当真没治?”
      “太医院的太医是束手无策了。皇上发下皇榜,广招天下名医进宫。这两月来,下官眼看着这名医来了一批,又走了一批,太皇太后她老人家的病还没起色。唉,下官说句不该说的,恐怕太皇太后的大限就要到了。”
      宁妃轻叹一声,“太皇太后平日里待我不薄。方大人,你能否行个方便,求宋院判同意我进去看探望她老人家。”
      “哎呦,这后宫的人躲都来不及,娘娘怎还偏要到永寿宫去?若是不小心传染上,下官怎对得起娘娘多年来的关照?”
      “方大人放心,本宫的命硬得很,何况只是进去看上一眼,没什么打紧。”
      “娘娘有所不知,凡是接触永寿宫的人,不是被送出宫外隔离了,就是永远禁在永寿宫。娘娘您可不能进去啊!”
      “如此甚好,本宫正可留在永寿宫,照料太皇太后,以尽孝道。”
      方太医拗不过宁妃,只得答应了。

      宁妃和方太医走到永寿宫,便见皇上在门口徘徊,忧心忡忡。
      徐福在旁劝道:“皇上,您要以大局为重,以天下苍生为念,不可进去啊!”
      “皇上,”宁妃上前行礼,“臣妾愿为皇上分忧。”
      “宁妃,你也来看望皇祖母?”
      “宁珍自入宫,承蒙太皇太后关照。现今她老人家身体有恙,宁珍愿伺候太皇太后跟前,以尽孝道,也为皇上分忧。”
      皇上感动道:“好,宁珍,皇祖母没白疼你。你的情义,朕记下了。”
      “皇上严重了,臣妾服侍太皇太后是理所应当。请皇上放心,臣妾一定悉心照料太皇太后痊愈。”

      太皇太后病情加重,已昏迷不醒数日。
      “各位郎中都快着点儿,跟紧了,别东张西望的…….”徐福又带了一批太医来到永寿宫。
      关海山正在大门口守着,见徐福过来,招呼道:“徐公公,人都齐了?”
      “齐了,”徐福转头又叮嘱各位揭皇榜的郎中,“各位听着,治好了太皇太后的病,皇上重重有赏,此后荣华富贵,享之不尽。这位是关大人,你们要听他的…….”
      关海山取出名册,“你们听着,念到名字的,跟太医院院判宋大人进去,没念到的,在这儿候着。孙承祖、林济同、祝连城,你们三个进去,其它人侯宣。”
      三人鱼贯而入。
      宋院判进去禀报:“宁妃娘娘,新一批郎中到了。”
      “宣他们依次进来为太皇太后诊治罢。”

      江湖郎中林济同小心为太皇太后号脉后,拱手道:“启禀院判大人,太皇太后的病有救。”
      这几月来,他是唯一说能治太皇太后怪病的人,宋大人听后一喜,忙问:“当真能治?”
      “实不相瞒,草民的母亲,也曾患此怪病,全身出疹,久不消退,见了日光病情更重。草民以曼陀罗花籽碾碎,缀以半夏、淮参、黄连等药材,慢火煎三个时辰,伺候家母服下,即日病情便有减缓,十日内痊愈。”
      “胡闹!曼陀罗花籽乃剧毒之物,你要谋害老祖宗么!”宋大人喝问。
      “正所谓以毒攻毒,医行险道,况半夏能解曼陀罗之毒。太皇太后病情甚重,若再不治,就真的没救了。”林济同道。
      “嗯?本官行医四十年,怎从未听说半夏能解曼陀罗之毒?”
      “启禀宋大人,此乃民间偏方,大人乃皇宫御医,不知这种土方子,也不为奇。”
      宋大人点头,“如此说来,你有几成把握?”
      林济同犹豫一下,低声道:“一成。”
      宋太医勃然大怒:“放肆,才有一成把握,简直是将太皇太后的性命当儿戏!”
      “让他治,我信他!”宁妃不知何时从翠屏画帐中走出。
      林济同听这声音有如天籁,不由自主侧目望去,只见宁妃粉黛含春,不怒自威,立于画帐之前。
      宋太医阻挠道:“可是娘娘,单凭这郎中一面之词,我们就将太皇太后的性命安危交与他,未免太过鲁莽了。”
      宁妃正色道:“我相信他,我愿为太皇太后亲尝汤药。”
      宋太医犹豫半晌,才道:“好吧,我请关大人向皇上奏明,由他定夺罢。”

      此日晌午,宋院判进来传话:“林郎中,皇上同意了。你要好生诊治,太皇太后的性命安危,就交与你了。太医院那边,会全力配合你的。”
      林济同行了一礼,“多谢皇上,多谢宋大人,草民定全力以赴,不负圣望。”

      “林郎中,药煎好了,要现在给老祖宗服下么?”宋太医亲自端药进来,问。
      “慢着,我先试尝。”宁妃上前,将药碗接过。
      “娘娘,”林济同欲劝阻,却又犹豫是否应当。
      宁妃问:“林郎中,什么事?”
      林济同迟疑一下,只轻声道:“多谢娘娘。”

      过了一个时辰,见宁妃身冒虚汗,但其它并无异常,宋太医忙命人再煎一副药送来,让林济同亲自喂太皇太后喝下。
      次日清晨,太皇太后悠悠醒来,见宁妃在旁守候,弱声问:“哀家昏迷多久了?”
      “老祖宗,您只是睡了一会儿,醒了就好,臣妾这就唤林郎中进来,为您诊脉。”

      宁妃与林济同悉心伺候近两月,太皇太后痊愈。皇上龙颜大悦,晋宁妃为宁贵妃;封林济同为太医院副院判,以示嘉奖。
      宁妃与林济同先后于盛夏草木葱郁之时进永寿宫,解禁出来,已是入秋,花黄叶稀,秋蝉寥鸣。
      走出永寿宫,如重见天日。二人在御花园四坊湖旁闲步,唏嘘当初之险。
      宁妃赞道:“林太医妙手回春,真乃华佗在世,扁鹊重生,皇上对你褒扬有加,你未来定是前程似锦,本宫要先恭喜你了。
      林济同谢道:“当初若非娘娘当机立断,力荐下官,下官有何德何能,获此殊荣。我要多谢娘娘才是。”
      宁贵妃问:“你可知当初我为何信任你?”
      “下官不知,请娘娘明示。”
      “因为我欣赏你的那句:以毒攻毒,医行险道。”
      二人相视一笑,意在不言中。
      “下官初入宫廷,以后还望贵妃娘娘多多提携。”
      宁贵妃笑眼望他,“林大人,本宫想问你个问题:你为何进宫?”
      “实不相瞒,在下祖上世代行医,可都是赤脚郎中。在下进宫,一为求名,二为求财。”
      宁贵妃一笑,“你答得倒也坦率。但你可知,宫里的水又浑又黑,可不如宫外自在。”
      “还是那句话,医行险道,在下愿意一搏。”
      宁贵妃高兴道:“好,看来你我真是同类中人。”
      “娘娘有胆有识,乃人中之凤,在下能为娘娘效力,真是三生有幸之至。”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