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书名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三国/东吴/溯》  第66章

网友:赤卯 打分:2 [2013-07-28 15:38:28]

看到这篇文是完全意义上的无意,先是在□空间看到分享作者的另一个短篇,后是跟着短篇找到专栏,然后就看了这唯一一篇没有锁的三国长篇同人。
个人大概从六年前就不再爱看耽美了,对于□□也是看看可以但真的无爱的态度。
看完这篇之后,就一度想写一篇长评,但又不知道从何落笔。今天中午吃铁板牛柳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件事情,于是决定回来写下长评。……我知道从铁板牛柳联想到这里完全不科学,不过也就不要计较了。
一直觉得作者写文其实很多细节里都有自己的想法,但许多细节读者都不会注意。我想说的也就是一个不知道是不是笔者故意为之的细节。
小说开篇时周瑜惊觉自己并不是在江陵,提剑出帐正遇到巡营的吕蒙,一瞬间吕蒙以为周瑜要杀了自己。尽管笔者笔触幽默,也给我留下了关于杀气深刻的印象。吕蒙是何许人?东吴帅才中论勇猛他当数第一,白衣渡江的勇气不是谁都能有的,更何况建安五年时的吕蒙,刚刚因为受辱而手刃自己的上级不久,这样的一个年轻人会轻易被吓到吗?但周瑜吓到他了。
小说后期描写的周瑜虽然腹黑,虽然可怕,但再不复见第一章中的锋锐。原因,我想就是孙策所想的那段话。周瑜变了,在他独力支撑东吴的那十年间,东吴需要一个如孙策般锋锐的人,孙权做不到,周瑜责无旁贷。
从许都奔袭而归,周瑜因旧伤难以支撑。他的选择不是去休息,而是独自靠在远处的大树上,任由虚弱侵袭自己也站得笔直。那是他独力支撑孙吴十年所养成的习惯,他没有资格向任何人表示自己的虚弱,他便是坚不可摧。只因他若倒下,大厦恐要将倾。《三国志》中说,孙策亡后周瑜“将兵赴丧”,有人说周瑜那时是想要起兵,其中恐怕大有隐情。但我总觉得不会,因为从《三国志》来看孙权初即位并无甚威信,众官甚至对他礼数尚俭,是周瑜独先礼敬,——对一个曾经作为他弟弟的少年。因而周瑜将兵而回不是为了犯上,而是替孙权震慑吴中异动之人。
我几乎可以想见,史书中孙策死后十年间周瑜的样子,不论伤病都站得笔直,不论何时都作为顶起东吴的脊梁伫立在那里。或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明白,那需要一种怎样强大的内在能量,而又如果这份精神不够强大,内心该是一种怎样的孤苦?这恐怕是多数人都无法承担的折磨。
有一句诗是这样写的,“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但鸿鹄只剩一只的时候,大概就要应了苏轼的“飘渺孤鸿影”。鸿鹄自来成双,择其一伴,终生不改。这是否有一些元好问《摸鱼儿》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的意味呢?
我一直觉得那样一个时代,军营之中若说兄弟无隙是可能的,彼此之间有一些越过现在所谓兄弟而偏向基友的可能性也是有的,但如果真的说就龙阳之好了,大概也只能是后人说着玩的事情。
孙郎和周郎在一起很美好,以我些微的见识,并不认为他们之间真有什么,他们之间甚至可能有着孙权后期的猜忌及其他,但我总愿意相信,他们的感情是单纯美好的,总愿意相信,和孙郎在一起的周瑜才是真正的周瑜。
这只是就史而论的一点小见识,切勿当真。

1  

[1楼] 作者回复 [2013-08-03 18:32:49]

赞赞赞赞给你点一百个赞!
非常精确,简直10环命中靶心的说出了我心里想的。
后段的周瑜有前段所没有的“游刃有余”或者说“余地”,这是缓慢而重要的转变,但只有他一个人的时候,不管他的真实想法如何,他必须像一张他所需要的“面具”那样,一切的一切,都是为这张“面具”服务的,包括他自己的言行。
还是给你点一百个赞!

    [投诉]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最后生成:2024-10-05 13:29:01 反馈 联系我们@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