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书名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叶赫那拉》  第13章

网友:扶苏 打分:2 [2006-09-18 01:31:05]

前清的盛事与晚清的血泪构成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戏剧,可惜,大清不是六百多年前的大唐,虽然都是由盛极一时到惨淡收场,然而纵向的发展与横向的落后注定了清朝要被历史所抛弃,所以清末的故事总是沉痛的,总是辛酸的,又总是无奈的…《叶赫纳拉》的选材正是这一时期,可以说在如今这个康熙、雍正铺天盖地充斥着网络作品的时代,《叶赫纳拉》的出现仿若一股清泉,让读者看到了不一样的清朝,不一样的皇帝,不一样的宫廷…此文不仅选材新颖,在情节的构思、情感的发展以及人物的塑造上面也是奇特的。
故事是以隆裕皇后——叶赫纳拉•静芬——为切入点,用她的所见所闻来讲述那一段人们不愿去探究的历史,共分为两部分,上篇钟粹宫与下篇慈宁宫,上篇的故事围绕着百日维新,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光绪软禁瀛台,珍妃被囚冷宫,废候补皇帝,两宫同心…而展开;下篇的故事则是通过诛杀袁世凯,拒不立宪,袁世凯逼宫,静芬被迫签下溥仪退位诏书…来发展。从整体上看,《叶赫纳拉》不是戏说,处处透露出正史的影子,却没有读《清史稿》那样的艰涩。也正是这一点,令读者在看故事的同时加深了对历史的了解,不论是《梦回大清》还是《寂寞空庭春欲晚》都不过是作者的理想空谈,缺少生活中的一份真实,而《叶赫纳拉》不同,做到了将真实带入故事,同时造就了这个故事在情节上与其它网络作品的不同。
情节的进展摆脱不了感情的影子,《叶赫纳拉》自不例外,光绪与珍妃的爱情可歌可泣的同时,窃书女子却没有忘记那个总是被历史遗忘的显贵姓氏下的人物——隆裕皇后。她很平凡,平凡到十九岁了还不曾有人问津;她很胆小,胆小到每次遇到光绪就会发抖,甚至连话都说不全;她很淡泊,淡泊到只希望自己的一生可以相夫教子;她很懦弱,懦弱到凡事儿都听张兰德的…就这样一个不出奇的女子,光绪会爱上吗?能爱上吗?该爱上吗?在《梦会大清》中一定不会,因为静芬没有小薇的天真率性;在《寂寞空庭春欲晚》中一定更不会,因为静芬没有琳琅的玲珑剔透,可这里是《叶赫纳拉》,是一本完全异类的清宫故事。光绪与静芬之间没有旖旎缠绵,没有热情如火,甚至他们一开始就是形同陌路的…然而北京城的沦陷让他们走到了一起,逃难日子里的相濡以沫成就了一对恋人,就像张爱玲笔下的《倾城之恋》。当光绪握着静芬的手,坐在瀛台的月光下,说:朕还苟延残喘的活着,朕大概,是为你活着吧!这肺腑之言比得上任何的海誓山盟,是感动,亦是感伤…没有小薇的意想境界,更没有琳琅的虚幻国度,这是生活中才有的悲哀,淡淡的,却久久不绝。《叶赫纳拉》中的感情世界不是王子与公主的童话,而是活生生的人演绎出的世态炎凉,人世沧桑…或许这正是《叶赫纳拉》感情线索的异样光芒。
在人物刻画上,《叶赫纳拉》也是精彩的,除却主人公静芬,光绪、慈禧、荣寿大公主、摄政王、袁世凯…这些历史人物也都可圈可点。光绪很符合那个历史上有雄心壮志却认不清现状的窝囊君主,所以他的爱美人不爱江山无可厚非,因为他本身就没什么能耐,还原历史中的光绪,相差得到也不会太远。相比之下,网络其它作品在君王的塑造上就是一种模式——女人理想中的男人,在这些男人身上,完全看不到历史的影子,甚至于千古一帝的康熙在匪我思存笔下也变成了情痴情圣,假若历史如此,康熙还会在十六岁的年纪除掉权臣鳌拜吗?!欣赏《叶赫纳拉》对人物的塑造,就是因为窃书女子没有把历史人物改的面目全非。另外,此文中的慈禧,也并非只知道享乐的女人,戊戌变法的反败为胜,太原出走的雷厉风行,大势已去的临终托孤…都不得不说这个女人很厉害,或许她没有武则天的以国为家,可她毕竟努力过,她也希望大清能万是长存。历史早已被时间淹没,功过是非无人道的明白,《叶赫纳拉》更是从另一个角度解读慈禧,不能不说是言情故事中的突破。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荣寿大公主,她就像是武则天身边的上官婉儿,睿智。慈禧死后,国家形势,朝臣意态,无人比她看得清楚,她见解独到,主意可行,然而时不予我,纵有豪情万丈换来的也不过是一场唏嘘一场梦…在她身上体现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穷途末路,还有那个时代所有心念报国而无门的世人悲痛。至于摄政王、袁世凯、李鸿章、张之洞、庆王、镇国公…他们之间的利益纠葛,是历朝历代斗争的写照,以史鉴今,任谁当政都是不可避免的。
文章结束时,静芬也死了,她的一生都在看大清的灭亡,所以她的离开,也同时让读者看到了一个王朝的背影!或许这不单是一个言情故事,更是一部清代如何走向毁灭的历史,其深刻程度不是那些浮华的清宫故事可比。不论选材、情节、感情、人物,窃书女子的透视角度都是与众不同的。总之,故事精彩,文笔雅致,人物生动,立意新颖…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最后生成:2024-12-01 00:51:50 反馈 联系我们@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