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
>
我的晋江
>
《剧透历史从八件有趣文物开始》 第2章
第1章:第一章
第2章:第二章
第3章:第三章
第4章:第四章
第5章:第五章
第6章:第六章
第7章:第七章
第8章:第八章
第9章:第九章
第10章:第十章
第11章:第十一章
第12章:第十二章
第13章:第十三章
第14章:第十四章
第15章:第十五章
第16章:第十六章
第17章:第十七章
第18章:第十八章
第19章:第十九章
第20章:第二十章
第21章:第二十一章
第22章:第二十二章
第23章:第二十三章
第24章:第二十四章
第25章:第二十五章(一更)
第26章:第二十六章(二更) vip章节
第27章:第二十七章 vip章节
第28章:第二十八章 vip章节
第29章:第二十九章 vip章节
第30章:第三十章 vip章节
第31章:第三十一章(史实较多) vip章节
第32章:第三十二章(史实较多) vip章节
第33章:第三十三章(史实较多) vip章节
第34章:第三十四章 vip章节
第35章:第三十五章 vip章节
第36章:第三十六章 vip章节
第37章:第三十七章 vip章节
第38章:第三十八章 vip章节
第39章:第三十九章 vip章节
第40章:第四十章 vip章节
第41章:第四十一章 vip章节
第42章:第四十二章 vip章节
第43章:第四十三章 vip章节
第44章:第四十四章 vip章节
第45章:第四十五章(二更) vip章节
第46章:第四十六章 vip章节
第47章:第四十七章 vip章节
第48章:第四十八章 vip章节
第49章:第四十九章 vip章节
第50章:第五十章 vip章节
第51章:第五十一章 vip章节
第52章:第五十二章 vip章节
第53章:第五十三章 vip章节
第54章:第五十四章 vip章节
第55章:第五十五章 vip章节
第56章:第五十六章 vip章节
第57章:第五十七章 vip章节
第58章:第五十八章 vip章节
第59章:第五十九章 vip章节
第60章:第六十章 vip章节
第61章:第六十一章 vip章节
第62章:第六十二章 vip章节
第63章:第六十三章 vip章节
第64章:第六十四章 vip章节
第65章:第六十五章 vip章节
第66章:第六十六章 vip章节
第67章:第六十七章 vip章节
第68章:第六十八章 vip章节
第69章:第六十九章 vip章节
第70章:第七十章 vip章节
第71章:第七十一章 vip章节
第72章:第七十二章 vip章节
第73章:第七十三章 vip章节
第74章:第七十四章 vip章节
第75章:第七十五章 vip章节
第76章:第七十六章 vip章节
第77章:第七十七章 vip章节
第78章:第七十八章 vip章节
第79章:番外 vip章节
正序
第一次接触简体字的应该看不懂简体吧?
……(全显)
 
[回复]
[投诉]
朱允炆的举措让他注定当不久皇帝。
简述一下曾看过的文里一段逻辑:
洪武皇帝去世前一桩大案,南北榜案,无一北地学子上榜,这段案冤不冤与舞弊与否公平与否毫无关系。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明朝建国三十年,在这三十年前南北两地分裂了三五百年,数百年互为异域,矛盾怎么可能不激烈。
科举的用意是什么?是朝廷用人,是皇帝网罗天下英才、收买南北人心、统治阶级分享权力的手段,而考的那些儒学经典策论文章只为合理化地达到目的。
现在一个位置都不给北方,意味着这场权利分割中他们完全摒弃北方,意图将人驱逐出局,独享蛋糕。而彼时环绕在朱允炆身边的心腹尽是江南士子,他们首先否了大一统这个概念,可想而知北人该有多愤怒。
同时北元朝庭尚在,南北两地毕竟分割了三五百年之久,隔阂深重,彼此陌路。新生的大一统王朝不过建立三十年,在此之前命数短暂的国家还少么?好不容易平息的战火又要这样掀起来么?
朱元璋喊了那么多年强调声明反复诵念的南北统一,顿时像个笑话!主考官完全在挑衅皇权,试探年迈的皇帝,他们觉得这个皇帝年纪大了,没了老妻爱子,身体衰弱,朝廷不稳,只能安抚他们,没有精力再大动干戈,这还是小的,最要紧的逆鳞是他们触到了底线。
此前蒙元残暴,也依旧有北地学子登科入仕,还出了几个状元,在如今朝廷治下,却一个出息的都没有么?
他们纵然分割五百年,却依旧是华夏血脉,炎黄子孙,同为一胞却是这个待遇,那么——北方士子还是不是大明的士子?甚至于,北方人,还是不是中国人?
南人如此排斥,北人总要为自己,为子孙后代寻个出路吧?
儒生被皇帝驳斥并指示之后,居然还胆敢声称北方考生的卷子语多勃逆,文理不通。
这什么意思啊,意思就是整个北地,让他们考进殿试的官员士绅都是叛党吗?毕竟他们纵容这些狂勃逆反的学子一路入京,活脱脱犯上作乱啊。并且在皇帝的英明领导下,北地人民的文化水平一路暴跌,连残暴无道的蒙元时期都不如了。
他们既是这个大一统王朝的官,就该尽力维持这个概念,而不是这样搞分裂。
两地自宋以来,燕云十六州由胡人占据五百年,宋末以来,北地被胡人统治三百年,那么这片土地上的人究竟还是不是中国人?北地人民算不算中国人?
汉唐时天下亲如一家,已是过往泡影,如今两地被战火折磨,南北各自为政彼此攻伐,大家都知道战争多惨烈残酷,这样互相折磨,感情血脉早已消失不见。
可大家本是同一个民族,一个共同体,有着同一个文明滋养。
弥合分裂艰难万分,历史上依靠军事的短暂统一并不罕见,奈何分裂致成的一些习惯深入骨髓,歧视无处不在,一旦某天冲突与纠纷爆发,那么民族的分裂不可阻挡。
南北统一华夏混同是不可更改的国策,朱元璋不是南方的皇帝,朱元璋是由南而北的中国人的皇帝!
为此,杀了那二十多个主考官不可惜,一甲通通流放不可惜,纵然像从前一样大开牢狱大开杀戒也毫不可惜。
再造华夏,混同南北,光复天下,史上有几个皇帝做到?
同样分裂过又光复过的奥匈帝国、罗马帝国静静看着你。
那些儒生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却不曾想过,在私利的纵容下,华夏再次陷入分裂中,这些私利能存在多久呢?
失去入朝希望与进身阶梯的的北方,总不会眼睁睁看着自己利益沦丧、失去一切。北地更北,正是当初相较于刻薄的大明来说对他们没有吝惜过官位的北元。
在这种条件下,明朝需要的是不偏不倚、兼顾南北的储君。
要知道,秦朝的纷乱源自没有上升通道的贵族民众;南北朝时期的六镇之乱,源自洛阳官吏斩断边境六镇进身之阶,垄断一切官位,致使壅塞已久的人才源源不断地投入叛乱,最终毁掉了高高在上的洛阳。
引发不平与愤恨的,正是因为朝廷不给他们出路!与这样的结果相比,区区二十多家哭,可比整个江南血泪交织来得好,引祸的江南儒生们反倒该感激皇帝才是!
之后朱允炆继位,建文二年的科举,状元榜眼探花全是江西吉安府的人。
儒生们被刀了一遍之后还敢闹花活,而建文帝没有约束。
而后是削藩引起靖难之役,驻守北地的燕王“清君侧”,集北方人马南下,在建文四年攻入南京。
朱允炆之前,秦朝以来的大一统王朝里,还有其他藩王在地方上作乱起兵,剿灭正统朝廷的事儿么?
晋朝八王之乱司马氏互刀,也是因为京城生乱后藩王入京护卫才开始的。
引用一段话 “当然,靖难之所以成功,缘由错综复杂,倒也不能仅仅归于一面。不过,建文皇帝自身的倾向,委实是极为要命的因素。他所亲近之黄子澄、齐泰、方孝孺,无一不是儒生,也无一不是南方人:黄子澄出身明之江西分宜;齐泰出身明之南直隶,方孝孺出身明之浙江,都是文采风流、科举的重地。而皇帝亲之信之,任之用之,那态度便已经昭然若揭——朱元璋的这个孙子,是文人的皇帝,南人的皇帝,却唯独不是全天下人的皇帝。”
“不过,既然他不想做北人的皇帝与武将的皇帝,那这些人就只有将燕王请下来,让建文做不得皇帝了。”
……(全显)
14
[回复]
[投诉]
收到书柜里好久一直没看,被其他历史盘点文折腾的文荒点开了,想说一句这才是真正的皇帝会思考的东西,人家都是人精,怎么可能一点东西都认知不到,一点东西都吸收不进去,除非是万事不上心的昏君
……(全显)
8
[回复]
[投诉]
好看
……(全显)
 
[回复]
[投诉]
"这些外来的计数符号在他很别扭"给作者大大捉个虫~
是不是少了两个字:“看来”
……(全显)
1
[回复]
[投诉]
床前明月光,更文上晋江,营养液浇灌,码字翻一番~
……(全显)
 
[回复]
[投诉]
按爪
……(全显)
 
[回复]
[投诉]
被文名吸引,发现很可爱
……(全显)
6
[回复]
[投诉]
留个标记,有空再看
……(全显)
 
[回复]
[投诉]
朱允炆:听我说谢谢你……
……(全显)
37
[2 回复]
[投诉]
1
...
尾页
写书评
返回
最后生成:2025-02-19 04:57:03
反馈
联系我们
@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