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书名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六零之对照组觉悟了》  第3章

网友:罹子1% 打分:2 [2022-02-25 15:32:38]

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骂妈妈的,六零年代啊姐妹们,想想现在六七十岁的老太太,哪里来这么多读书的。那年头读书属于奢侈品啊喂,妈妈提要求只是让女主知难而退罢了。不要用现代眼光看待老一辈啊。

60  

[1楼] 网友:心*******仙 [2022-05-30 16:02:59]

为营造更好的评论环境,近期网站要求发评须进行实名认证,未实名用户评论暂时仅在对应作者后台及发评用户后台可见,对其他人不可见,实名后评论将正常展示。

    [投诉]

[2楼] 网友:我爱泰米妮 [2022-07-03 23:10:47]

她妈妈确实短视,不要说那年代怎么样了,我外公他们那年代农村人都还让上中学呢,我外公快八十了

18   [投诉]

[3楼] 网友:我爱泰米妮 [2022-07-03 23:27:01]

城里职工不让孩子去学习真的太过短视了,我大伯兄弟几个他们出生比这个还早都上学去能考的都去了,最后我大伯还去大学做教授了虽然那大学在本地也不咋地,亲戚们那年代生的也都去上学的,那年代苦啊,我大外公去上学回来吃辣椒充饥最后人家当校长又当教育局长退休的,家里再苦都让孩子去上学了的,我们家亲戚那年代前后生的上学学习好的最多的就是做老师的和做律师公务员的,大家那年头都是地道的农村人,我不相信那年头北京城里小孩真的大都不上学家长也不让上学,就感觉太假太假了

25   [投诉]

[4楼] 网友:我爱泰米妮 [2022-07-03 23:35:16]

我外曾祖他们都是傻逼吗?我感觉不是,那年代农村人谁不穷,穷得只差吃土了还要让家里的几个外公几个姑婆去上学,就是穷才要读书啊,越穷越是要学,这样才有出路,那年代我们家亲戚好多都教书说实话在那年月真不咋体面,但是比土里刨食好多了,我外公当年初中毕业只能做临时工一个月工资也不比别人正式工,就这也让我大舅我妈妈这俩60后都去上学了,作者写的和我从小见的感觉差别好大

17   [投诉]

[5楼] 网友:呱呱乐 [2022-08-08 01:53:31] 来自安徽

我家里偏远地方农村的,都知道让孩子读书,我爷爷家当年穷的吃地上的观音土,都想办法学了几个字,我爸那一辈读不起书,我爷爷奶奶都坚持把所有孩子供到小学毕业

7   [投诉]

[6楼] 网友:七月 [2022-08-08 09:43:10] 来自湖北

我爸我大伯 也差不多那个年代我大伯读了高中我爸读了初中,这还是农村

2   [投诉]

[7楼] 网友:多写点思思啊 [2022-08-09 08:15:24] 来自山西

最起码没多爱,我姥姥生了三个,我妈想学就让去,我舅舅一定得去,我姨就是不想去就可以不去,当年的人再愚昧都不会觉得读书是没用,男孩有特权,女孩有心努力学也会供。何况至少不会让孩子当文盲,自己名字不认识,一二三不认识,男女不认识都会影响生活

6   [投诉]

[8楼] 网友:北江 [2023-01-22 13:04:07] 来自广东

你才傻呢。那个年代读书不费什么钱,学的也简单,家里七十多的长辈,娘家会溺死女孩子的那种,也上学呀,自己争气考上师范就捧上铁饭碗了,是难得的好出路。

4   [投诉]

[9楼] 网友: [2023-05-04 09:17:00] 来自广西

emmm你才是有点误解吧,60年代是穷,但是在60年代的城里还是职工已经是挺好的条件了。我奶奶在山东的小农村里都让三个孩子读到了高中,要不是太穷了还能上大学。我爷爷在抗美援朝回来之后没多少年就没了,基本是我奶奶一个人。

    [投诉]

[10楼] 网友:一点点 [2023-05-20 21:24:15] 来自广东

她一个人养两个孩子和娘家,没人帮忙,生病可能都不太敢,实在没能力。而且我觉得妈妈可能也不是没想过上学的事,每学期要用的学杂费一笔笔清清楚楚,是有用心算过的。

    [投诉]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最后生成:2024-06-30 10:09:03 反馈 联系我们@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