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网友:方无 打分:2 [2010-02-27 03:34:03]
咳。。。我忽然很抽地想说。。萧溱对猪脚那感觉很像偶以前对某人啊。。。不过终究还是放他去了。。。但是就此文来说,猪脚又何必执着于家国呢?如果留在南周,一来嘛,可以泡个小攻。。咳咳。。。二来可以劝说南周之君平息战火。有时我们自小接受的教育就局限于爱国,但实际上以国界划分立场又有什么意义天下太平,大家都过得好才是正经事~
[1楼] 作者回复 [2010-02-27 12:37:47]
老实说其实我也是这样想的 所有安排了个韩远之这样的人物说 不过这个还有文章 以后再提不过故人很少能有这样的觉悟吧 我觉得 从屈原那时候开始那种很泾渭分明的忠君爱国思想就根深蒂固了说 甚至有些偏向死忠愚忠 不过我个人倒并不是非常赞同那些蹈节死义的人 所以小鸿那样没一开始就抹脖子的应该还算好点的从另一个方面来说 还是觉得除非天下一统 否则太平啥的长期来说终究是不可靠啊不可靠
[投诉]
[2楼] 网友:方无 [2010-02-28 01:32:49]
其实我感觉屈原最后投江并不是出于爱国。。还有古人很多行为都不是爱国行为,只是为了当代教育的需要,被曲解为爱国了。像春秋战国时期那些人,都可以出生在秦国求学于楚国效力于燕国终老于齐国……也并没有说谁出生在哪国就必须为哪国效力,而是心怀天下。如大学里头就有讲“……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是以天下平作为最终目的。大学可以作为一个类似于教材的东西那么多年,说明古人还是很赞同这个天下平的概念的。然后再说死忠。我一直感觉大多古人忠于的是民族,又或是君王。民族方面很好理解啊,如反清复明一类都属于民族感。而古人对民族的定义又十分模糊,似乎古人有那种“只要你接受了我华夏文明,又能跟华夏子孙合为一体/不形成利益冲突,我就把你当成汉族”这种倾向。久而久之很多“民族”都成了一个大民族。而被当成外族的只是文化与我族有较大差异的或文化差异不大但与我族有极大利益冲突的。君王来说就像是下属忠于一个老板,就像女人忠于她们老公一样,其实有时候并不和国家扯多大关系。只是古代有点强调气节,感觉你先跟了这个人,然后再跟那个人,有点那啥~所以很多将领会忽然被敌方的君主感动而归降,其实是因为他们看重的不是国,而是明主。如果给他们一个让他们觉得新的主子值得他们背叛旧的主子的理由,他们是一点都不带犹豫的……而还有一些人则纯粹是要维护一下自身的形象和价值观。比如说屈原,如果仔细研究他说的话、他的所作所为,可以发现他其实是一个很浪漫的人,有时候就活在自己浪漫的精神世界里。我一直觉得他最后投江主要是潜意识中有保护他自己对自己形象认知的一种做法(围观群众:乃职业病了么。。。)。你看他死前说的那些话:“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这哪是爱国啊,这压根就是想维护自身“清白”。。。而当代我们认为爱国思想根深蒂固,其实跟中国的教育很有关系。其实爱国思想是近代才从西方传来的,根本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根深蒂固。关于这个钱穆先生在他的文章里头也有论述。然后再关于天下一统,我感觉天下一统是很不现实的。因为一个国家之所以团结,是因为“我们”是一帮的,而国外的“他们”是一帮的。而如果天下一统,则只有“我们”,没有“他们”,则“我们”这个概念就不重要了,大家也不会觉得一个国家之内的人都是一家。这样必然会在这一个天下内再开始有小团体集结,分出“我们”、“他们”。所以我一直感觉三国鼎立是最稳定的。。。有其制约,有其团结。咳。。。一直想跟别人说说天下事,又因自己想法往往和他人格格不入而不敢说,于是我今天就是写论文写得抓狂爆发一下,啊,不要把我拖走啊。。。@@
[3楼] 网友:XO酱 [2010-02-28 12:21:13]
屈原……同感。看他把自己写成啥样就知道他存的啥心思了……爱国主义那都是伟大的党给他扣的高帽子。此人除了重视自己的清白,还很怨那啥来着~~
[4楼] 作者回复 [2010-02-28 13:21:27]
看了乃们的话把以前看过的一本书翻出来。一直觉得里面一句话说得很好,叫“对于汉民族来说,所谓‘祖国’的概念,始于屈原,行于张骞,而成于苏武。”个人以为忠君之心说白了或许不过一种从一而终的归属感,但是就天下大同的思想而言,因为毕竟存在着不同的政治利益,所以很难实现。其实关于民族的定义亦是人为定义的,例如就中国56个民族而言,也有相貌如中东甚至如苏俄的人种,但是他们是属于中华民族。所以这种“民族”的界定本就很模糊,只是因为各个统治者不肯妥协各自为政而强行划分出的界限而已。觉得历史这个东西,本就没有绝对的对错,人为规定或者是口口相传,每个人心中亦是各有主张,只能说主流与否的问题,当然统治者划定的自然是主流,便就从思想方面也是极力宣传。然后关于屈原……老实说我很想YY他和楚怀王一把。(喂!破坏气氛了)我对他的了解并不像对秦观对李煜那样每一个传闻轶事都弄得清清楚楚,但看过一些相关的文章,觉得他投江,应该是个人理想与现实无法达成一致的一种矛盾的结果。他性情高洁,或许执念于为楚国或者是怀王贡献一己之力,但是却未能如愿,算是一种挫败。但是很多人都说如果他肯变通一下到别的国家,楚才晋用,亦是有机会施展自身才华。但他却宁愿选择投江也不愿那样,这或多或少还是有他自身个性的原因吧,对世道绝望也好,以死证明自身高洁也好,抑或是如后人宣扬的爱国主意也好,但个人觉得他应当确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祖国”概念的人。于是感觉这话题顿时学术了 只可惜咱不是历史或者中文专业的 只是一己之见而已了= =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网友:方无 打分:2 [2010-02-27 03:34:03]
咳。。。我忽然很抽地想说。。萧溱对猪脚那感觉很像偶以前对某人啊。。。
不过终究还是放他去了。。。
但是就此文来说,猪脚又何必执着于家国呢?如果留在南周,一来嘛,可以泡个小攻。。咳咳。。。二来可以劝说南周之君平息战火。
有时我们自小接受的教育就局限于爱国,但实际上以国界划分立场又有什么意义
天下太平,大家都过得好才是正经事~
[1楼] 作者回复 [2010-02-27 12:37:47]
老实说其实我也是这样想的 所有安排了个韩远之这样的人物说 不过这个还有文章 以后再提
不过故人很少能有这样的觉悟吧 我觉得 从屈原那时候开始那种很泾渭分明的忠君爱国思想就根深蒂固了说 甚至有些偏向死忠愚忠 不过我个人倒并不是非常赞同那些蹈节死义的人 所以小鸿那样没一开始就抹脖子的应该还算好点的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 还是觉得除非天下一统 否则太平啥的长期来说终究是不可靠啊不可靠
[投诉]
[2楼] 网友:方无 [2010-02-28 01:32:49]
其实我感觉屈原最后投江并不是出于爱国。。还有古人很多行为都不是爱国行为,只是为了当代教育的需要,被曲解为爱国了。
像春秋战国时期那些人,都可以出生在秦国求学于楚国效力于燕国终老于齐国……也并没有说谁出生在哪国就必须为哪国效力,而是心怀天下。如大学里头就有讲“……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是以天下平作为最终目的。大学可以作为一个类似于教材的东西那么多年,说明古人还是很赞同这个天下平的概念的。
然后再说死忠。我一直感觉大多古人忠于的是民族,又或是君王。
民族方面很好理解啊,如反清复明一类都属于民族感。而古人对民族的定义又十分模糊,似乎古人有那种“只要你接受了我华夏文明,又能跟华夏子孙合为一体/不形成利益冲突,我就把你当成汉族”这种倾向。久而久之很多“民族”都成了一个大民族。而被当成外族的只是文化与我族有较大差异的或文化差异不大但与我族有极大利益冲突的。
君王来说就像是下属忠于一个老板,就像女人忠于她们老公一样,其实有时候并不和国家扯多大关系。只是古代有点强调气节,感觉你先跟了这个人,然后再跟那个人,有点那啥~所以很多将领会忽然被敌方的君主感动而归降,其实是因为他们看重的不是国,而是明主。如果给他们一个让他们觉得新的主子值得他们背叛旧的主子的理由,他们是一点都不带犹豫的……
而还有一些人则纯粹是要维护一下自身的形象和价值观。比如说屈原,如果仔细研究他说的话、他的所作所为,可以发现他其实是一个很浪漫的人,有时候就活在自己浪漫的精神世界里。我一直觉得他最后投江主要是潜意识中有保护他自己对自己形象认知的一种做法(围观群众:乃职业病了么。。。)。你看他死前说的那些话:“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这哪是爱国啊,这压根就是想维护自身“清白”。。。
而当代我们认为爱国思想根深蒂固,其实跟中国的教育很有关系。其实爱国思想是近代才从西方传来的,根本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根深蒂固。关于这个钱穆先生在他的文章里头也有论述。
然后再关于天下一统,我感觉天下一统是很不现实的。因为一个国家之所以团结,是因为“我们”是一帮的,而国外的“他们”是一帮的。而如果天下一统,则只有“我们”,没有“他们”,则“我们”这个概念就不重要了,大家也不会觉得一个国家之内的人都是一家。这样必然会在这一个天下内再开始有小团体集结,分出“我们”、“他们”。所以我一直感觉三国鼎立是最稳定的。。。有其制约,有其团结。
咳。。。一直想跟别人说说天下事,又因自己想法往往和他人格格不入而不敢说,于是我今天就是写论文写得抓狂爆发一下,啊,不要把我拖走啊。。。@@
[投诉]
[3楼] 网友:XO酱 [2010-02-28 12:21:13]
屈原……同感。看他把自己写成啥样就知道他存的啥心思了……爱国主义那都是伟大的党给他扣的高帽子。此人除了重视自己的清白,还很怨那啥来着~~
[投诉]
[4楼] 作者回复 [2010-02-28 13:21:27]
看了乃们的话把以前看过的一本书翻出来。一直觉得里面一句话说得很好,叫“对于汉民族来说,所谓‘祖国’的概念,始于屈原,行于张骞,而成于苏武。”
个人以为忠君之心说白了或许不过一种从一而终的归属感,但是就天下大同的思想而言,因为毕竟存在着不同的政治利益,所以很难实现。其实关于民族的定义亦是人为定义的,例如就中国56个民族而言,也有相貌如中东甚至如苏俄的人种,但是他们是属于中华民族。所以这种“民族”的界定本就很模糊,只是因为各个统治者不肯妥协各自为政而强行划分出的界限而已。
觉得历史这个东西,本就没有绝对的对错,人为规定或者是口口相传,每个人心中亦是各有主张,只能说主流与否的问题,当然统治者划定的自然是主流,便就从思想方面也是极力宣传。
然后关于屈原……老实说我很想YY他和楚怀王一把。(喂!破坏气氛了)我对他的了解并不像对秦观对李煜那样每一个传闻轶事都弄得清清楚楚,但看过一些相关的文章,觉得他投江,应该是个人理想与现实无法达成一致的一种矛盾的结果。他性情高洁,或许执念于为楚国或者是怀王贡献一己之力,但是却未能如愿,算是一种挫败。但是很多人都说如果他肯变通一下到别的国家,楚才晋用,亦是有机会施展自身才华。但他却宁愿选择投江也不愿那样,这或多或少还是有他自身个性的原因吧,对世道绝望也好,以死证明自身高洁也好,抑或是如后人宣扬的爱国主意也好,但个人觉得他应当确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祖国”概念的人。
于是感觉这话题顿时学术了 只可惜咱不是历史或者中文专业的 只是一己之见而已了= =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