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网友:【政事堂】施舟 打分:2 [2010-01-31 14:58:42]
开篇一股斜风细雨般的颓废气息迎面撞来。最开头处作者的文字感同想要营造的气氛挺合拍。接下来文章脉络一转,进入一酒吧。从那里开始,环境、人物的描写略显拖沓累赘。一般来说,描写环境要为营造氛围服务,描写人物细节特征要为丰满人物性格服务。但更重要的是要为推动情节为最终的目的。.让我们来看看描写酒吧靠墙角坐着的男子的那部分。看得出来,作者是花了心思想好故事走向,和人物设置的。这里,作者想刻划一个有点点孤傲清冷,有点点不甘现状的男人。中间一两段对这个男人的描写着力很重,但是有些告知的意味。比方说,“恬淡从容中透着对宿命的“臣服””,“流露出对于现状的不满,对于自身的嘲弄”。这些感受光靠第一眼看人外貌来传达,常常会让人觉得苍白无力。这就是用“告知”手法来传递设想的缺点。这些人物较深层次一点的特征用人物做出来的事,说出来的话来体现,可能会好一些。.两个人物之间的互动如果能让读者看过后觉得顺理成章,那就是成功。作者这里的描写角度,特别是女主的心里旁白,让人觉得那是作者单方面的感受,有点脱离开了书中的人物。这大概还是“告知”手法带来的后遗症。.其实,作者这文已是大大强过我看过的很多小孩子的游戏之作。前面提的只是一点点吹毛求疵的意见。看到后面,倒是觉得女主的形像成行得比较迅速。其他人物出场得快,人物刻划都有些太直截了当了。
[1楼] 作者回复 [2010-01-31 16:09:17]
谢谢政事堂右仆射的赐教!看了您的评论后,我已将您所提及的一些句子稍加修改。虽然仍不甚满意,但比之修改前,读来自感妥帖了一些。至于您所提到的环境描写略嫌累赘,这里我个人保留一点看法。一来,在读者初读此文时,首章节我刻意要将他们带入到故事里,氛围的营造就十分必要;二则,我并非每章都花费很多笔墨描写环境和人物形象,只在环境发生重大转变时加重笔墨;三来,有些描写虽看来与情节推动没有直接关系,但若将这些描写和气氛营造抽离,文章的“镜头感”会相差很多。毕竟,“情节部分雷同”是言情小说难以逃脱的宿命,语言风格上做刻画那就显得尤为要紧。情节若为文之“骨”,“血肉精气”亦丢不得。若只为读来简便,万事只为推动情节,那可能不是成流水账便是另一种极端——网文常见的“对话流”了。但我不得不说:您这篇评给了我很大的提示和帮助,尤其是关于“告知”手法的批驳,个人觉得非常有道理。这问题在文章开头表现尤甚,大概是缘于当时写文经验太浅,一时兴起便开坑的结果。日后修文时必当细改之。
[投诉]
[2楼] 网友:唯别而已 [2010-01-31 16:22:47]
作者正是写出了不一样的言文;正应了文案作者的那句话““不一样”的言情——不要你哭,就是要你感动!”至少前几章就让我感动了,前几章铺垫也让一些人产生共鸣了;
[3楼] 作者回复 [2010-01-31 16:38:19]
可能是每个人喜欢的文章风格不一样吧。每个人的经历也不同,看文字和人生的视角都会相差很多的。有人喜欢简洁明了的写法,有人喜欢静止细微的描绘,这都没有对错,只关乎个人的欣赏类型,也与年龄、阅历、性格有关。我个人比较喜欢带有“水彩画”质感的文字。比中国的写意山水要具象一点,比厚重的写实主义油画要轻灵一些,希望文字带有一些“湿润的水分感”(这个确实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这就是我个人的一种风格——日后的作品可能也会有变化,但至少是这一篇我要达到的效果。
[4楼] 作者回复 [2010-01-31 16:39:13]
不好意思,有个词打错了“精致细微”,不是“静止细微”,呵呵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网友:【政事堂】施舟 打分:2 [2010-01-31 14:58:42]
开篇一股斜风细雨般的颓废气息迎面撞来。最开头处作者的文字感同想要营造的气氛挺合拍。接下来文章脉络一转,进入一酒吧。从那里开始,环境、人物的描写略显拖沓累赘。一般来说,描写环境要为营造氛围服务,描写人物细节特征要为丰满人物性格服务。但更重要的是要为推动情节为最终的目的。
.
让我们来看看描写酒吧靠墙角坐着的男子的那部分。看得出来,作者是花了心思想好故事走向,和人物设置的。这里,作者想刻划一个有点点孤傲清冷,有点点不甘现状的男人。中间一两段对这个男人的描写着力很重,但是有些告知的意味。比方说,“恬淡从容中透着对宿命的“臣服””,“流露出对于现状的不满,对于自身的嘲弄”。这些感受光靠第一眼看人外貌来传达,常常会让人觉得苍白无力。这就是用“告知”手法来传递设想的缺点。这些人物较深层次一点的特征用人物做出来的事,说出来的话来体现,可能会好一些。
.
两个人物之间的互动如果能让读者看过后觉得顺理成章,那就是成功。作者这里的描写角度,特别是女主的心里旁白,让人觉得那是作者单方面的感受,有点脱离开了书中的人物。这大概还是“告知”手法带来的后遗症。
.
其实,作者这文已是大大强过我看过的很多小孩子的游戏之作。前面提的只是一点点吹毛求疵的意见。看到后面,倒是觉得女主的形像成行得比较迅速。其他人物出场得快,人物刻划都有些太直截了当了。
[1楼] 作者回复 [2010-01-31 16:09:17]
谢谢政事堂右仆射的赐教!
看了您的评论后,我已将您所提及的一些句子稍加修改。虽然仍不甚满意,但比之修改前,读来自感妥帖了一些。
至于您所提到的环境描写略嫌累赘,这里我个人保留一点看法。一来,在读者初读此文时,首章节我刻意要将他们带入到故事里,氛围的营造就十分必要;二则,我并非每章都花费很多笔墨描写环境和人物形象,只在环境发生重大转变时加重笔墨;三来,有些描写虽看来与情节推动没有直接关系,但若将这些描写和气氛营造抽离,文章的“镜头感”会相差很多。毕竟,“情节部分雷同”是言情小说难以逃脱的宿命,语言风格上做刻画那就显得尤为要紧。情节若为文之“骨”,“血肉精气”亦丢不得。若只为读来简便,万事只为推动情节,那可能不是成流水账便是另一种极端——网文常见的“对话流”了。
但我不得不说:您这篇评给了我很大的提示和帮助,尤其是关于“告知”手法的批驳,个人觉得非常有道理。这问题在文章开头表现尤甚,大概是缘于当时写文经验太浅,一时兴起便开坑的结果。日后修文时必当细改之。
[投诉]
[2楼] 网友:唯别而已 [2010-01-31 16:22:47]
作者正是写出了不一样的言文;
正应了文案作者的那句话““不一样”的言情——不要你哭,就是要你感动!”
至少前几章就让我感动了,前几章铺垫也让一些人产生共鸣了;
[投诉]
[3楼] 作者回复 [2010-01-31 16:38:19]
可能是每个人喜欢的文章风格不一样吧。每个人的经历也不同,看文字和人生的视角都会相差很多的。有人喜欢简洁明了的写法,有人喜欢静止细微的描绘,这都没有对错,只关乎个人的欣赏类型,也与年龄、阅历、性格有关。
我个人比较喜欢带有“水彩画”质感的文字。比中国的写意山水要具象一点,比厚重的写实主义油画要轻灵一些,希望文字带有一些“湿润的水分感”(这个确实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这就是我个人的一种风格——日后的作品可能也会有变化,但至少是这一篇我要达到的效果。
[投诉]
[4楼] 作者回复 [2010-01-31 16:39:13]
不好意思,有个词打错了“精致细微”,不是“静止细微”,呵呵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