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书名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清穿之皇子的自我修养》  第23章

网友:霁月 打分:2 [2021-01-24 15:19:09]

康熙受欢迎这个我觉得不太符合事实,首先顺治后宫是蒙妃的天下,孝庄和孝惠一个向着蒙古尤其是科尔沁部,一个被得宠的董鄂妃逼得自身难保,他一个汉军旗下五旗出身的庶妃的儿子,活在董鄂氏早夭的儿子天祚的阴影下,其他蒙妃也不喜欢汉人的儿子,请问十二又是怎么随的康熙呢?

7  

[1楼] 网友:梓卿&Violet [2021-01-29 07:43:37]

可能是康熙自我感觉良好?

68   [投诉]

[2楼] 网友:霁月 [2021-01-31 20:31:16]

可能是吧,以前看文都是康熙怎么怎么不受宠,多么小可怜,渴望母爱但是母亲一介小庶妃没资格养他,当了太后又没两年死了,这自我感觉良好也不是这么来的呀,再说顺治只在乎一个孩子,那就是早早夭折了的董鄂贵妃的天祚,祚字,有康熙六儿子胤祚做演示已经说明这字寓意深重,顺治的天祚殇了,就再没了喜爱的儿子了

8   [投诉]

[3楼] 网友:霁月 [2021-01-31 20:40:10]

还有就是想说,那些写康熙后宫景仁宫老空着是康熙为了缅怀母亲孝康皇太后的,我感觉不太对,因为顺治后宫是蒙妃的天下,宫殿主位都是蒙古各旗各部各支的博尔济吉特氏,当时的孝康一个小小的汉军旗庶妃即使生了儿子还要跟其他庶妃挤着住偏殿配殿耳房之类的,康熙虽说在那出生,但一开始养在阿哥所,后来又是孝庄抚养,即使对母爱渴望但是跟孝康是没有感情的,更何况景仁宫呢?

2   [投诉]

[4楼] 网友:因吹斯汀 [2021-02-17 20:48:09]

康熙12岁登基

    [投诉]

[5楼] 网友:霁月 [2021-02-24 15:47:50]

不是哦,康熙八岁登基

5   [投诉]

[6楼] 网友:夷陵见狗怂 [2021-02-24 16:20:32]

12岁登基?不是8岁吗

    [投诉]

[7楼] 网友:牛浪地球 [2021-03-14 22:11:57]

就是自恋呗 自己哪哪都好 自己的儿子哪哪都好

7   [投诉]

[8楼] 网友:2019沸腾年代 [2021-03-15 10:42:57]

有些不同看法。清早期,特别是顺治一朝早期,继承人(尊卑优序)选择,其实并无甚规则,更无铁律可言。按后人总结,继承人选择无非是“立嫡(元后所出嫡子)立长(所有儿子具有同等出生背景)立爱(取决于老皇帝个人意愿/偏爱”三种模式。汉人王朝绝大多数99%其实是立长,经济学史称为“(零和博弈下)先行者优势”。较少数的“立爱”个例,基本都是失败的。最典型的是“嘉庆帝和咸丰帝”,几乎是中国历史的大退步,全面逆行。回来论题。清早期,儿子的地位和机会,由其生母的综合实力决定,而清早期,尤指康熙朝以前,各位皇帝妃嫔的地位格局远没有后来康熙朝“皇后+四妃+低位份汉人宠妃”这般尊卑有序丶高下分明(即:汉家皇室风格)。其实带有很强烈的满蒙部族风格丶以及乱世(比如三国曹氏)和胡族特色。以上,并不认为康熙的生母地位有多低下,相反,顺治朝贯穿了“奴隶制共和(八贝勒议政)与帝王大一统(中央集权)”的激烈博弈,上层政争以“军功贵族内部蒙与满之间争斗为主”,很显然“从后宫血脉皆是蒙族后代”可见“满蒙争斗中,满族军功贵族是弱射的”。而所谓“康熙生母位份低”,不过是在“后宫满蒙之争”中,满族大姓全面弱于蒙妃而已。彼时,顺治帝元后甚至亲自动手搧皇帝耳光,这种后宫房内压制映射到前朝已是“蒙古军功贵族想与满族十三姓军功贵族平起平坐二分皇权”的直接表现了。所以,康熙帝上位,不过是“血脉压制(比较优势)”的结果。“二代蒙族血脉(博果尔亲王)”已经断绝,康熙帝身具“1/4蒙族,1/2满清军功贵族大姓,和1/4满军汉族附庸血统”,已经是各族博弈之下最好的结果了。所以,既使是有些自恋,康熙帝自认为“少年时被人人喜欢”基本符合事实。PS,对照当前的国际丶国内形势,联想到清朝近300年国祚,满清一族以极少的人口丶具有一定优势的军事力量丶沐猴而冠式的行政系统(和政治智慧)丶基本上全面倒退的科技和文化建设,以及微薄的民心向背,竟然能驾驭数亿汉族以及军事威胁恐怖如斯的蒙古族,其实是很不可思议的!

12   [投诉]

[9楼] 网友:云想容 [2021-05-08 11:43:23]

因为其它人都是蒙妃的儿子,会觉得康熙没啥竞争力吧,反而可以成为帮手吧。这样也能解释

6   [投诉]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最后生成:2024-06-18 21:21:56 反馈 联系我们@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