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书名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有三秋桂子》  第1章

网友:= =。 打分:2 [2012-12-20 22:02:43]

那个,我想说一下,屠川的是当时的入关清军啦。
论残忍,张献忠比起清军真的差远了
四川的郑姓有一支就是那时候入川的,男祖先那时候就死在半路上,就剩女祖先在异地他乡一个人把四个儿子拉扯大,她后来一共有十八个孙子,四川大多数姓郑的人就来自这十八人的血脉,所以后来被我们称为“川中十八子”
前几年清理家谱的时候,听大伯说过,当时还很唏嘘呢。其他湖广填四川时来的姓氏,家谱上应该或多或少也有对当时乱世的提起

   

[1楼] 网友:- - [2012-12-22 12:19:20]

最近几十年,史学界之所以对张献忠争论不休,核心在于张献忠屠杀四川,说他杀光了四川人,以致有六百万人口的四川,只剩下七八万人,真的是这样吗?在收集李定国及大西军大量的史料来看,把四川人屠杀尽的并非张献忠,而是另有其人。
我的发现首先来源于两个史实,一个是张献忠在四川建立政权,仅仅只是控制了成都周围三十多个州县,也就是四川省的三分之一疆域和人口。既然在四川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当然是想经营四川,可一建国就在自己的国家内部开始灭绝性的大屠杀的话,又如何经营他自己的国家?建国的意义又何在?另一个是张献忠死后,清军为了征服四川,进行了长达十三年的讨伐,才攻陷该省。既然张献忠把六百万四川人杀得只剩下七八万人,这七八万老百姓何以能够抵挡清军侵略性征服达十余年?而湖光填四川,清朝统一全国几十年后才开始的。难道有外星人在帮助四川人抵抗清军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那么,唯一能解释的就是,就算张献忠屠杀过四川人,但绝对不是民间传言的,杀得只剩下几万人。
  那么,为什么民间传言会这样呢?主要是因为清朝几百年的宣传造成的。众所周知,张献忠死后,大西军依然顽强存在,而且在张献忠四个义子率领下,以云南、贵州为基地,建立了著名的四大将军政权,以李定国为首的大西军联明抗清,抗争达十七年之久,乃至清朝一度产生放弃南方和西南,与南明划江而治的念头。李定国死后,大西军失败后,清朝政府痛恨大西军是完全能够理解的。而他们为了维护正统地位,聘请一批文人编撰“史料”以及一些“记录”,宣传张献忠及大西军是群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合乎常理。更重要的是,清军征服四川,杀害那么多四川人,他不把大屠杀的责任归于张献忠,还有谁能背这个黑锅呢?
  宣扬张献忠屠尽四川,主要来源一本名叫《蜀碧》的书。该书写作于张献忠死后近百年,详细地描述了张献忠是如何的杀人不眨眼,所以连鲁迅都对书中的“记述”深信不疑而对“流贼”痛恨不已。只不过鲁迅“后来又偶然在破书堆里,发现一本残缺的明抄本《立斋闲录》,在那书上看见了永乐的上谕,“于是我的憎恨就移到永乐身上去了”(《病后杂谈之余》) 《蜀碧》一书的作者彭遵泗,乾隆二年(1736年)进士,官为御林院编修,乃清的御用文人,他的书究竟有多少可信度,很值得人怀疑。
  清廷所编的史料说张献忠屠杀了六万万男女,即六亿人,这一看就知道是弥天大谎。有人说那是笔误,应该是600万。就算是笔误吧,仍然是一个让人怀疑是否渗入了大量水分的数字。因为如前所述,当时大西国在四川控制的区域和人口,不过全省的三分之一。张献忠就算把大西国杀光,只有一百多万。在官方的史实记录里都如此夸张张献忠屠杀的人数,那么清廷极力丑化张献忠的行为不难想象。至于民间流传的所谓七杀碑,一直到现在还是史学界、考古学界的谜团,不足为证。
  明清之际,四川人口急剧下降是事实。造成当时四川许多地方荒无人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战争、饥饿、灾害、瘟疫,等等。尤其是战争,既有明军的屠杀,也有张献忠的屠杀,更有清军长达十几年的征战。实际上,清军对四川的征服战争,才是清初四川人口剧减的主因。
  张献忠在掌控不了大西国局面时,曾经很悲观,听信丞相汪兆麟的谗言,屠杀过成都及周围一些州县。心地善良,在军中以宽慈著称的李定国,极力反对这种过激肃反。也因此,他失去了张献忠的信任,权利受到削弱。过去,我只知道李自成张献忠,从没听说李定国。近几年,看到阎崇年等所谓清史专家大肆歌颂清朝各个方面而对明朝额皇帝甚至进行人身攻击似的的贬低,实在让人不得不去看看明清历史,发现了李定国这个民族英雄,这个军事天才,这个悲剧人物。李定国几乎是一个完人,无论是才华,还是人品,还是做人处事,都相当优秀。他反明抗清斗争中,立下了显赫战功,是当之无愧的杰出军事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关于他的长篇小说和长篇传记。如果否认李定国是民族英雄,那么,岳飞、于谦等人能算民族英雄吗?也许对于某些人来讲自然希望这几位都不是民族英雄。
  历史是已经消逝了的存在,了解历史真相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借助统治者以最终胜利者的立场选择和编篡的历史材料,一种是通过野史传说、民歌民谣、家族谱系、个人回忆录等形式保留下来的历史信息。民间处于统治者的强权控制下,常常将历史信息深藏在隐晦的文化形式里,以反复出现的隐喻、象征、暗示等,不断唤取人们的集体记忆,由此获得的历史看法。民间的野史在于提醒人民不要忘记那些对历史有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尤其是,不能忘却那些为了反抗阶级压迫、杀戮平民而不屈不饶斗争过的民族英雄!对于清朝官方书写的所谓正史显然真实性很多情况下还不如野史!!!——这一点看看历史界里无论是颂扬清朝派还是贬清朝派都认为清史稿不可信就知道了,也只有阎崇年这样的动不动就说:”清史稿哪里有记载,如果没有记载那就是没有的,或者那就是不正确的“
转自铁血社区

1   [投诉]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最后生成:2024-12-14 00:26:58 反馈 联系我们@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