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书名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我只想当一个纨绔》  第13章

网友: 打分:2 [2019-07-07 19:35:12]

锦衣卫指挥使
锦衣卫指挥使,为锦衣卫首领,正三品官衔,一般由皇帝亲信武官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特令其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下设北镇抚司,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

   

[1楼] 网友: [2019-07-07 19:37:11]

都指挥使
官名,五代始用作统兵将领之称。
《资治通鉴·后梁均王干化四年》
胡三省注:“此都指挥使尽统诸将,非一都直指挥使。”
洪武八年,改在京留守 都卫为留守卫指挥使司,诸外都卫为 都指挥使司,初设十三都指挥使司。
洪武二十六年,定天下 都司卫所,共计都司十七,留守司一,内外卫三百二十九,守御 千户所六十五。皇帝亲军上二十二卫,称亲军指挥使司( 锦衣卫即其中之一),不隶五 都督府。 正德年间,皇帝 好大喜功,多聚宵小之徒,俱充以军职,遂为世所轻。 总兵官领敕于兵部,皆跽,间为长揖,即谓非礼。
所在衙门:都指挥使司
性质:明代各省最高军事负责人
品级:正二品
隶属:大都督府
职能
都指挥使 司是 中国明朝设立于地方的军事指挥机关。
明初,废元枢密、 平章、 元帅、总管、万户诸武官号,统兵五千人者授指挥,以下 千户、 百户、 总旗、小旗不等。度山川形势,分设 卫所。大致五千六百人为卫、千人为 千户所、百人为 百户所,官兵均世籍。
洪武三年,升 杭州等八卫为 都卫。五年,设亲王护卫指挥使司,统诸王府护卫。八年,改在京留守 都卫为留守卫指挥使司,诸外都卫为 都指挥使司,初设十三都指挥使司。 洪武二十六年定天下 都司卫所,共计都司十七,留守司一,内外卫三百二十九,守御 千户所六十五。其后沿革,设废不一。
都指挥使司初隶属于 大都督府, 洪武十三年, 丞相 胡惟庸谋反,废 中书省,因析大都督府为五,分统诸军 司卫所。
皇陵所在各置卫,不隶 于都指挥使司。
皇帝亲军上二十二卫,称亲军指挥使司( 锦衣卫即其中之一),不隶五 都督府。
明初, 都指挥使与 布政使、 按察使并称 三司,同为 封疆大吏。 正德年间,皇帝 好大喜功,多聚宵小之徒,俱充以军职,遂为世所轻。清 张廷玉撰《 明史》,称“内之部科,外之监军、 督抚,迭相弹压, 五军府如赘疣,弁帅如走卒。 总兵官领敕于兵部,皆跽,间为长揖,即谓非礼。至于末季, 卫所军士,虽一 诸生可役使之。积轻积弱,重以隐占、虚冒诸弊,至举天下之兵,不足以任战守,而明遂亡矣。”

    [投诉]

[2楼] 网友:寒衣提灯 [2019-07-12 21:59:03]

没毛病,希望作者能重视一下

    [投诉]

[3楼] 作者回复 [2019-07-12 23:01:07]

请看第17章作话。

    [投诉]

[4楼] 作者回复 [2019-07-12 23:02:28]

①:仪鸾司官署名。五代后滁开平元年,改同和院使为仪鸾使,掌卤簿仪钛。宋卫尉寺所属有仪鸾司,掌皇帝亲祠郊庙、出巡、宴享及宫廷供帐。明初属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1382)废,改置锦衣卫。
本文的锦衣卫和明代不一样,是开国皇帝霍鑫紧急情况下设立的部门,作用和特种部队差不多,等到了和平时期,大周的锦衣卫就成了“便利贴”(这什么鬼形容?),哪里有需要就哪里有他们,鸡毛蒜皮的小事可能有他们,抄家灭族的事情也可能有他们……总的来说,不像明代锦衣卫那样的夸张,但是也自带让人退避三舍的buff。

    [投诉]

[5楼] 作者回复 [2019-07-12 23:08:17]

其实我不太明白让我重视什么?
是皇帝让叶晓贴身保护太子殿下霍凌的决定(虽然没达成)不符合逻辑吗?

    [投诉]

[6楼] 网友:徐大虾 [2019-07-13 23:18:51]

加起来就好了,说不定有一千字

    [投诉]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最后生成:2024-06-29 08:38:38 反馈 联系我们@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