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网友:都寂 打分:2 [2020-02-21 22:58:35]
第一人称有点意识流,时间事件按情感打乱,实话说我普鲁斯特并没有看下去,却在这文中看见了意识流的美感,流离现实又超脱现实,但是研究文学的人可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吧。世界可能在他们眼中是不一样的样子,我难以共情但是可以理解,同时从此爱上了意识流。“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没人能明白你是怎么想的,这才是问题所在。世界在你想象里面有现实的十倍八倍,我不知道你是怎么自己跟自己和平相处还活到现在的。然后你满嘴胡言乱语,真话假话,三分钟热度,变脸比翻书快。无论什么事情你都有你的说法,我跟不上你的,我也无能为力拉你到别的地方去。直到我跟我自己说,关心具体的事情就够了,我没时间也没兴趣操心你的文学想象。我不是你小说的角色。你不能用文学理论来分析我,我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现实生活的人,我凭什么要被你那样观看?你喜欢我是因为我符合你某种虚构的想象,你不喜欢我是因为接下来又发现我其实不符合那种想象。你在乎的根本也不是我,只是一个投射而已。”这段话是关倚文对“我”的评价,通过他人才明白第一人称主观意识的叙述的一厢情愿。美丽又脆弱,想到萧红。记得萧红笔下的鲁迅先生充满温情,但是后来经语文老师的介绍才明白当年萧红许多次的不请自来给许广平造成了很大的疲惫。可能她多次失败的感情经历也有太过理想主义和自我中心有关吧。黄卓彬无疑是孤独的,作为爱人的关倚文却不能理解。杨岑又何尝不是。他以这种写法来筛选读者,宁可选择知音也不愿换取很多表面的友人,高傲地自我选择孤独。所以在杨岑去世后黄卓彬才会如同失去知己般的痛苦吧。其实我很多时候也有这种别人难以理解的孤独。我是理科生,但是也比较感性。有时周围人的武断和浅薄思考也会让我产生无力沟通的挫败感。“作者已死”,仅仅是自己一点看法。===== 2020-02-21 22:40 =====看到评论,有人称赞这篇文章的港风有人提及似乎致敬木心老人,为什么没人提及这篇文章的意识流。文章三线以意识流的笔法贯穿,杨岑老人的《江月去人》以意识流的写法写就。剧情宛如意识流版本的《红豆》(宗璞),但是如果是按照意识流线索排布我想那洋洋洒洒的三十万字也是充满意趣。而关黄二人的第二次相遇也是充满了意识流的感觉——你见到这个人,在物质世界可能仅是一瞬的情况下,你想了解他,想了解这个人的一生。“现在我知道那一刻之所以有趣其实在于,一个跟你仅仅是勉强刚刚相识的人,好像突然间成为电影镜头里放大的对象,在一个这样光天化日又完全出其不意的场合,他成为你好奇心泛滥的目标,不能解释一个普通人能在哪一秒钟变成潜在的主角,总之你从漠然的路人突然也变成一个饥渴的求知者。所有人都有他们自己的生活,但你未必感兴趣了解,可是你一旦感兴趣想要了解更多,这个人就不再是所有人中的一个了。 所以他为什么又来到这里?蒲湾道上,K大校门口的公交车站,这就是九月初我跟关倚文碰面的地方。他不在这里上班也不在这里上学。现在他在这里跟另一个人说话。她是他的什么人?种种这些,都跟一个男人无条件的耐心一样不可解释。我好想企图从这一分钟的远景中揣测出他们生活的纲要,了解这些萍水相逢的对象,仿佛这是一篇小说而我是一个细心认真的读者——我当时一定想过,这个念头当时一定在我脑海中闪过——如果这是一篇意识流小说,那么这一分钟就能放大成一个人的一辈子。我走火入魔地一定这样想过。我真是对意识流小说发疯了。”===== 2020-02-21 22:49 =====我喜欢文章中对于意识流的这个观点,摘录如下“这是因为——这是因为世界不一样了,”她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科技发展,尤其是各种媒体发展。人们突然意识到,以前的表达方式没法再精确地描述现在的生活了。我的意识是说,意识流也可以是一种现实主义,不是吗?好比当我走在校道上,我看着路人和树木,我想到过去今天和未来的事情,这些念头随机出现,本来就是不遵循时间顺序,也不遵循地理方向的。所以意识流未必比现实主义更不真实。”意识流是一种真实,你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不必按照刻板的时间空间顺序排列。这正是意识流的魅力之处。就好比我在打下这段文字的同时,脑子里想着等高考结束我想看看伍尔夫的作品。我也真是真是对意识流小说发疯了。
4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网友:都寂 打分:2 [2020-02-21 22:58:35]
第一人称有点意识流,时间事件按情感打乱,实话说我普鲁斯特并没有看下去,却在这文中看见了意识流的美感,流离现实又超脱现实,但是研究文学的人可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吧。世界可能在他们眼中是不一样的样子,我难以共情但是可以理解,同时从此爱上了意识流。
“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没人能明白你是怎么想的,这才是问题所在。世界在你想象里面有现实的十倍八倍,我不知道你是怎么自己跟自己和平相处还活到现在的。然后你满嘴胡言乱语,真话假话,三分钟热度,变脸比翻书快。无论什么事情你都有你的说法,我跟不上你的,我也无能为力拉你到别的地方去。直到我跟我自己说,关心具体的事情就够了,我没时间也没兴趣操心你的文学想象。我不是你小说的角色。你不能用文学理论来分析我,我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现实生活的人,我凭什么要被你那样观看?你喜欢我是因为我符合你某种虚构的想象,你不喜欢我是因为接下来又发现我其实不符合那种想象。你在乎的根本也不是我,只是一个投射而已。”
这段话是关倚文对“我”的评价,通过他人才明白第一人称主观意识的叙述的一厢情愿。美丽又脆弱,想到萧红。记得萧红笔下的鲁迅先生充满温情,但是后来经语文老师的介绍才明白当年萧红许多次的不请自来给许广平造成了很大的疲惫。可能她多次失败的感情经历也有太过理想主义和自我中心有关吧。
黄卓彬无疑是孤独的,作为爱人的关倚文却不能理解。杨岑又何尝不是。他以这种写法来筛选读者,宁可选择知音也不愿换取很多表面的友人,高傲地自我选择孤独。所以在杨岑去世后黄卓彬才会如同失去知己般的痛苦吧。
其实我很多时候也有这种别人难以理解的孤独。我是理科生,但是也比较感性。有时周围人的武断和浅薄思考也会让我产生无力沟通的挫败感。
“作者已死”,仅仅是自己一点看法。
===== 2020-02-21 22:40 =====
看到评论,有人称赞这篇文章的港风有人提及似乎致敬木心老人,为什么没人提及这篇文章的意识流。
文章三线以意识流的笔法贯穿,杨岑老人的《江月去人》以意识流的写法写就。剧情宛如意识流版本的《红豆》(宗璞),但是如果是按照意识流线索排布我想那洋洋洒洒的三十万字也是充满意趣。而关黄二人的第二次相遇也是充满了意识流的感觉——你见到这个人,在物质世界可能仅是一瞬的情况下,你想了解他,想了解这个人的一生。
“现在我知道那一刻之所以有趣其实在于,一个跟你仅仅是勉强刚刚相识的人,好像突然间成为电影镜头里放大的对象,在一个这样光天化日又完全出其不意的场合,他成为你好奇心泛滥的目标,不能解释一个普通人能在哪一秒钟变成潜在的主角,总之你从漠然的路人突然也变成一个饥渴的求知者。所有人都有他们自己的生活,但你未必感兴趣了解,可是你一旦感兴趣想要了解更多,这个人就不再是所有人中的一个了。
所以他为什么又来到这里?蒲湾道上,K大校门口的公交车站,这就是九月初我跟关倚文碰面的地方。他不在这里上班也不在这里上学。现在他在这里跟另一个人说话。她是他的什么人?种种这些,都跟一个男人无条件的耐心一样不可解释。我好想企图从这一分钟的远景中揣测出他们生活的纲要,了解这些萍水相逢的对象,仿佛这是一篇小说而我是一个细心认真的读者——我当时一定想过,这个念头当时一定在我脑海中闪过——如果这是一篇意识流小说,那么这一分钟就能放大成一个人的一辈子。我走火入魔地一定这样想过。我真是对意识流小说发疯了。”
===== 2020-02-21 22:49 =====
我喜欢文章中对于意识流的这个观点,摘录如下
“这是因为——这是因为世界不一样了,”她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科技发展,尤其是各种媒体发展。人们突然意识到,以前的表达方式没法再精确地描述现在的生活了。我的意识是说,意识流也可以是一种现实主义,不是吗?好比当我走在校道上,我看着路人和树木,我想到过去今天和未来的事情,这些念头随机出现,本来就是不遵循时间顺序,也不遵循地理方向的。所以意识流未必比现实主义更不真实。”
意识流是一种真实,你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不必按照刻板的时间空间顺序排列。这正是意识流的魅力之处。就好比我在打下这段文字的同时,脑子里想着等高考结束我想看看伍尔夫的作品。我也真是真是对意识流小说发疯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