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网友:= = 打分:0 [2007-03-24 10:32:47]
要编得靠谱一点是没错,但问题就是到底要多么的靠谱。虽然这篇文用了真正的历史人物,但是里面能说得上“真正的”历史人物的目前为止大概也就只有包黑子和仁宗吧,陈世美不说,宋朝没有这个人,这人据说是在清朝,既然没有陈世美,那么秦香莲也自然不会在宋朝出现,展昭更不用提,究竟历史上有没有这人,不知道,至于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外加公孙先生,那时候肯定有担任他们这种职务的人,但是叫不叫这个名,也难考证,还有狸猫换太子,宋朝也没有。就连真正的包大人,也不像文中所说的比非洲黑人还黑,眉间还有一弯月牙,人家实际上是个挺白净的矮个子。感觉这篇文既然是架构在上述虚构基础上的,如果件件都符合史实,那怎么写呢?不如半真半假一点更好编。比如那个月俸和金钱的问题,换成铜钱,是符合史实了,可我们这些人怎么办?因为平常看明清小说和电视剧已经习惯了用银两计算古代的商品价值,换成钱反而不容易理解是多少。比如说,现在有一个花瓶,说它“价值6两银子”和“价值6贯钱”,哪一个更好懂?对普通读者来说,恐怕还是银两易懂一点。再有就是由于流传下来的小说明清时期的比较多,再加电视剧的影响,恐怕大部分人头脑里都有这样一个印象,就是铜钱不值钱,银子反而值钱。如果改成用钱,物品价值在读者头脑里先打一个折扣。所以个人意见,这文里流通货币用银子是不用变的。至于银票,个人感觉这本来是无所谓的事,除了对这些史实了解比较多,比较关心的人,普通读者谁会去在乎银票是哪一年出现,哪一年开始普及的?改之固然符合史实,不改也无伤大雅。就连原著《三侠五义》,里面也还是用银子的。所以说,哪些地方该自由发挥,那些地方符合史实比较好一点,是要视剧情而定的。有些地方自由发挥对剧情、对读者比较有利,那就不用符合史实,那些无所谓、不那么重要的地方,如果符合史实会让这篇文更有真实感,那自然是符合的好。举一个例子。我们常看到很多古装电视剧里男女主人公去逛街,买糖葫芦吃,这样的情节小说里也有不少。但实际上,糖葫芦这种食品在古代实际上是不存在、不普及的,它直到近代才开始普及流行。因此,除了某些清宫文,民国文以外,凡是在清朝中期以前吃糖葫芦这种情节都不符合史实。那这个情节怎么处理?个人认为,如果文中安排男女主人公吃糖葫芦主要是为了表现男主的温柔体贴、二人之间的恩爱之类的话,那大可以把糖葫芦换成别的小吃,因为在这里“糖葫芦”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如果这个情节别有深意,比如后面要引出重大事件,对整篇文章都有影响,而“糖葫芦”这种食品在此起着其它小吃所不可替代或是很难替代的重要作用的话,就是不符合史实也可以。这就已经不是我们读者可以左右的范畴了,还是让作者去决定吧。记住法国一位作家的一句话——“历史只不过是用来挂小说的钉子!”
[1楼] 网友:小猫 [2010-01-03 15:22:46]
、。、。。。。强
[投诉]
[2楼] 网友:xjy [2010-01-03 16:02:03]
那么认真干嘛,又不是写史实故事,只是一篇电视剧同人,不用那么靠谱的~~ 太靠谱反而会少些味道~
[3楼] 网友:开封府の颖儿 [2010-01-03 17:17:13]
就是~
[4楼] 网友:井水 [2010-01-03 18:38:25]
。。。。。。请允许我保持沉默
[5楼] 网友:炎 [2010-01-03 18:54:11]
......
[6楼] 网友:喔喔 [2010-01-03 18:59:54]
无语
[7楼] 网友:乐山乐水 [2010-01-03 19:11:02]
楼主是学历史的吗?看得很认真,总结得不错。
[8楼] 网友:紫 [2010-01-03 19:16:23]
佩服,佩服
[9楼] 网友:shizongjiyi [2010-01-03 19:31:16]
个人以为。。。其实。。。这看小说就和看影视剧一样。。。除非标明是正剧的。。。其他的看者开心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吗。。。。。这么较真儿的话就失了看文的心情了。。。不如去看史书。。。。。
[10楼] 网友:慢悠悠~ [2010-01-03 19:41:12]
= =!哎~~~~~~!!!!!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网友:= = 打分:0 [2007-03-24 10:32:47]
要编得靠谱一点是没错,但问题就是到底要多么的靠谱。虽然这篇文用了真正的历史人物,但是里面能说得上“真正的”历史人物的目前为止大概也就只有包黑子和仁宗吧,陈世美不说,宋朝没有这个人,这人据说是在清朝,既然没有陈世美,那么秦香莲也自然不会在宋朝出现,展昭更不用提,究竟历史上有没有这人,不知道,至于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外加公孙先生,那时候肯定有担任他们这种职务的人,但是叫不叫这个名,也难考证,还有狸猫换太子,宋朝也没有。就连真正的包大人,也不像文中所说的比非洲黑人还黑,眉间还有一弯月牙,人家实际上是个挺白净的矮个子。感觉这篇文既然是架构在上述虚构基础上的,如果件件都符合史实,那怎么写呢?不如半真半假一点更好编。比如那个月俸和金钱的问题,换成铜钱,是符合史实了,可我们这些人怎么办?因为平常看明清小说和电视剧已经习惯了用银两计算古代的商品价值,换成钱反而不容易理解是多少。比如说,现在有一个花瓶,说它“价值6两银子”和“价值6贯钱”,哪一个更好懂?对普通读者来说,恐怕还是银两易懂一点。再有就是由于流传下来的小说明清时期的比较多,再加电视剧的影响,恐怕大部分人头脑里都有这样一个印象,就是铜钱不值钱,银子反而值钱。如果改成用钱,物品价值在读者头脑里先打一个折扣。所以个人意见,这文里流通货币用银子是不用变的。至于银票,个人感觉这本来是无所谓的事,除了对这些史实了解比较多,比较关心的人,普通读者谁会去在乎银票是哪一年出现,哪一年开始普及的?改之固然符合史实,不改也无伤大雅。就连原著《三侠五义》,里面也还是用银子的。所以说,哪些地方该自由发挥,那些地方符合史实比较好一点,是要视剧情而定的。有些地方自由发挥对剧情、对读者比较有利,那就不用符合史实,那些无所谓、不那么重要的地方,如果符合史实会让这篇文更有真实感,那自然是符合的好。
举一个例子。我们常看到很多古装电视剧里男女主人公去逛街,买糖葫芦吃,这样的情节小说里也有不少。但实际上,糖葫芦这种食品在古代实际上是不存在、不普及的,它直到近代才开始普及流行。因此,除了某些清宫文,民国文以外,凡是在清朝中期以前吃糖葫芦这种情节都不符合史实。那这个情节怎么处理?个人认为,如果文中安排男女主人公吃糖葫芦主要是为了表现男主的温柔体贴、二人之间的恩爱之类的话,那大可以把糖葫芦换成别的小吃,因为在这里“糖葫芦”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如果这个情节别有深意,比如后面要引出重大事件,对整篇文章都有影响,而“糖葫芦”这种食品在此起着其它小吃所不可替代或是很难替代的重要作用的话,就是不符合史实也可以。这就已经不是我们读者可以左右的范畴了,还是让作者去决定吧。记住法国一位作家的一句话——
“历史只不过是用来挂小说的钉子!”
[1楼] 网友:小猫 [2010-01-03 15:22:46]
、。、。。。。强
[投诉]
[2楼] 网友:xjy [2010-01-03 16:02:03]
那么认真干嘛,又不是写史实故事,只是一篇电视剧同人,不用那么靠谱的~~ 太靠谱反而会少些味道~
[投诉]
[3楼] 网友:开封府の颖儿 [2010-01-03 17:17:13]
就是~
[投诉]
[4楼] 网友:井水 [2010-01-03 18:38:25]
。。。。。。
请允许我保持沉默
[投诉]
[5楼] 网友:炎 [2010-01-03 18:54:11]
......
[投诉]
[6楼] 网友:喔喔 [2010-01-03 18:59:54]
无语
[投诉]
[7楼] 网友:乐山乐水 [2010-01-03 19:11:02]
楼主是学历史的吗?看得很认真,总结得不错。
[投诉]
[8楼] 网友:紫 [2010-01-03 19:16:23]
佩服,佩服
[投诉]
[9楼] 网友:shizongjiyi [2010-01-03 19:31:16]
个人以为。。。其实。。。这看小说就和看影视剧一样。。。除非标明是正剧的。。。其他的看者开心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吗。。。。。这么较真儿的话就失了看文的心情了。。。不如去看史书。。。。。
[投诉]
[10楼] 网友:慢悠悠~ [2010-01-03 19:41:12]
= =!哎~~~~~~!!!!!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