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书名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捕快春秋》  第4章

网友:布点小东西 打分:2 [2011-02-20 15:48:49]

一、先说些较简单易评的地方吧,譬如小韩没等小黄与雷铉,自己就抢先喝酒,果然不负吃货之名,恁是嘴馋。又比如雷铉让人打了一桶酒,嘿嘿,仅一个“桶”字,真是觉得格外灵活,比以往经常见的到的一壶、一角什么的豪气得多,一下子又联想到水浒里面智劫生辰纲那块儿了,那时候就是一桶吧。另有一处,小韩竭尽所能讽刺雷铉贪生怕死、被无声潜入的敌人吓唬住,好吧,小韩,毒舌是你的本性,但也不能不分对象想发就发,静观后文,你小子就没有怕死的时候?至少你怕武功全失吧,哼哼,还好意思说自己光明正大,小黄不反驳你,人民群众都想批评你两句,你准备抢小苗女火梨子的时候就没想过光明正大了?还是那句老话,小韩在一帆风顺的时候是不介意扮作道亦有道的,只是自身难保了他也就顾不上这许多,道亦有道也及不上权宜变通,这才是小韩的处事哲学吧。索性,这一点却是早被小黄看穿,否则也不会同他辩论何为道,更不会给他北斗会众违反道亦有道的原则时该如何处置的难题。小韩的道,终究是加了但书的,若真以为他是难得一见的侠,那就大错特错了。而小黄亦是如此,他本身就游离在两条道中间,拿一个捕快或是江湖人的特性来约束他,都是不切实际的。
看到小韩中毒之后,小黄那一连串的反应,十分流畅。
【眼看他碗至唇边,酒水就要倾倒入口。危机之下,黄芩骤然一翻手腕,左手递出的擒拿手势立刻化为掌心朝上,拇指与中指相扣成环,作弹指之势,似是要施展‘弹指神通’,凌空击碎雷铉的酒碗。
就在他指力将出之际,不知为何,心头又突然闪过一丝异样的念头,并没将这记弹指发出,而是转将左手再度张开呈五指状,反手摁在了桌面上。就这样,黄芩眼见着雷铉将酒碗中的酒一口饮尽,才沉声道:“没想到雷寨主今日为我等摆了场鸿门宴。”】
其实将这段演换作画面,诸君就会发现十分之熟悉,许多武侠片里都有类似场景,以文字将其描述出来,虽称不上令人拍案叫绝的难得之言,倒仍是很能体现人物心理的微妙变化,武侠文中关于武打场景的描写,并非真的只是为证明那一个“武”字,很多时候,那些动作都能瞧出一个人的个性与心理来,一味错过了,未免可惜。动作与语言,同样都是表现人物的重要手法,可能语言更直观,而动作则更令人反复回味,当然,心理描写也很重要,那是本人大爱之所在,不过,也不得不说,若心理描写得太多,难□□于主观,甚至会影响文章质量,还是客观的表达更高明一些,当然,也更难。
还有一处,小黄把圆桌当作盾牌挡暗器,这一处场景,看过方世玉(电影版)的同志们,熟悉吧,虽然刀娘是让桌腿朝外,可我脑子里瞬间反映出来的仍是方世玉一家老小鬼鬼祟祟躲在桌子后面,赵文卓演的那坏蛋则是一进屋就见到骨碌碌滚转不停的圆溜溜大桌面。
关于小黄杀性大发的段落,我想,那其实是种入魔吧,只看他要小韩插手才能冷静下来,这状态与入魔简直没什么两样了。有时候总在想,为什么武侠片里入魔的总是善良柔和之辈,风云里的聂风,蜀山奇侠传里的上官警我、石生,他们明明都是很好很好的人,都是背负天下苍生、一派仁心的大好人,偏偏最后被选中入魔的也是他们。不知道随着后文的发展,小黄有没有再度杀性毕露的一天,我觉得至少有七成把握会,因为江变态、混账皇帝都还没使出手段,更因为小黄现在有了个大牵挂大弱点小韩……
入魔的小黄很帅,但这毕竟不该是常态,帅过酷过之后,你家小韩喊你回家吃饭的时候,还是该洗把脸回过神来,恩哪!
二、好了,现在是大修订部分,诸君接招吧!大家一同细细地扒!
旧文:【刹那间,一道森森刀光,从黄芩背后十分迅急地劈到右肩;同一时刻,另一道刀光,也从背后攻向他左方腰眼处,同样迅急之极。
要知道,这些人虽只是些小喽罗,却也是刀头舔血的汉子,不出手则罢,一出手不但用尽全力,而且凶毒无比。眼下这招,显然是想趁黄芩尚未抽出铁尺,回转身子之前,先发制人,以快取胜,将对手毙于刀下。究其用心,算是偷袭一路。换句话说,这等手法,决不是光明磊落的人愿意用的。
黄芩只得侧头跨步,看起来似是要压低身子,再错开下盘,以便让过这上下夹攻的刀势。但实际上,他的人却仍留在原地,甚至连上身都不曾压低,下身亦没有错开。但那偷袭的二人,居然于迅急中煞住了刀势,两口朴刀恰好在距黄芩只有一、二寸的地方,齐齐停刀变招了。
他们突兀停刀变招,绝非不欲伤了黄芩,而是身在局中,只感觉到对手闪避的身法巧妙,所以自己非得变换招式不可,因此才用尽全身本事,煞住刀势,以便作出最快的反应。也就是说,在这二人眼中,黄芩根本已避过了他们的这招,现下与刀锋相距一、二寸,只不过是闪避之后,又恢复了原来姿势,站回了原来的位置罢了。
和雷铉一起躲在后面的韩若壁把黄芩这一奇妙身法所含的精微至巧看得一清二楚,面上露出赞许的微笑。
对黄芩而言,不过只是做了一个细微的动作,‘表示’他想要如何躲避。但这种‘表示’万分强烈、明显,以至于对手不得不身心反应,立即变招换式。
不管是谁,能以一个小小的动作,明显且强烈地‘表示’出他的意图,诱对手变招,就已是骇人听闻之极了。更何况,最精微的奥妙之处还在于,假如那二人的刀势真的收煞不住,黄芩也一定能避过。
道理上,当他作出动作时,身体重心仍留在原地,如若那二人煞刀不及,分明没有理由还能移转重心,及时躲避。可在那二人的感觉中,更有甚者,在韩若壁的感觉中,黄芩都完全有理由办到。
只因在那一瞬间,他们的心中,都泛起了对手是“无法击败的敌人”的想法。
就算是天下间最凶蛮狠霸之人,趟若心里深信敌人无法击败,也就再狠不起来了。
对于黄芩,韩若壁最惊服的正是这点:没能发生的事,他却可以让人相信即便发生了,他一样有办法化解。

说时罗嗦,来时极快,那二人尚不及变势,黄芩便已抽出了铁尺,回身一招“横扫千军”,尺力所到,激起一片啸风之声。
黑色的铁尺,黯淡无光,在空中划出一条长长的弧线,既急猛,且狠准,先劈砍到其中一人右肩处。
一声惨嗥过后,血光喷洒,那人的右臂被铁尺硬生生从肩部打断,飞向半空中。残臂的断口处血肉模糊、凹凸不平,已无生气的手掌还紧攥着朴刀。众人纷纷避让,怕它掉落下来砸到自己。
没等另一人反应过来,黄芩的铁尺又横斩到了他的腰眼。
眨眼的功夫,那人便觉腰间剧痛难忍,浑身颤抖不已,低头看时,才发现肚肠流了一地,铁尺已将自己腰斩到一半处。
这一尺虽没能将他彻底腰斩,却分明比彻底腰斩还要令人生怖。
失去胳膊之人、被腰斩了一半之人均滚倒在地,大声哭嚎不止。周遭其他喽罗瞧见这情景,胆寒之下,都退至一边,更有部分人已开始向厅外逃散。】
新文修订为:
【就在黄芩将要拔尺入手的时刻,一把沉重的刽刀从他侧面劈了过来,正对着后颈要害处。看那刀的份量,和刀上闪动的寒光,若是被这一刀劈中,他的头颅想来就要干脆地飞离半空,身首异处了。同一时刻 ,又有一根五股鱼叉从黄芩的后背刺来,对准的,则是他的后腰要害处。
  这一刀一叉,单独看来其实都不算特别,但是此刻的配合却是相当默契。五股鱼叉,刺的是黄芩的后腰;刽刀劈的是他的后颈,且都是背后偷袭。是以,施展的二人虽算不得什么高手,但也都是刀头舔血,杀人不眨眼的水匪,因此出手之时,丝毫没有犹豫,也绝对不留余地。
  此种‘不留余地’,既是不留余地给对手,也是不留余地给自己,当然更不会讲什么江湖道义,所以也分外歹毒。。
没有这样豁出命去的狠劲,打渔好了,做什么水匪?。94f6d7e04a4d452035300f18b9
  使刽刀的那个水匪光着膀子,披头散发,面目狰狞,手中沉重的刽刀虎虎生风;使五股鱼叉的那个水匪扎着头巾,咬牙切齿,握叉的手上青筋暴露,两人都发出奋力的嘶吼,如凶神恶煞一般一起杀到。
这么大的动静,只要黄芩不是聋的,自然知道后面有人来袭。他的一张俊面上,泛出一丝略带残忍的冷酷微笑,双目中似是射出一道略带兴奋的光芒。也不见他作势,脚下只一弹,身体便猛然向后弹射而去。
这一弹的时机拿捏得极准,是以头顶劈下的刽刀,反而跑到他前面。但是,这一弹,却又有一个大毛病,那就是黄芩等于在拿自己的后背,迎头撞向另一个水匪的五股鱼叉。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鱼叉将要刺到黄芩的时刻,他突然团身跃起,一个后翻,腾至半空,将将从水匪的鱼叉上翻滚而过!
后退的同时,突然团身后翻,这话说起来轻松,可人毕竟不是鸟,当真目睹之时,便有一种简直不相信,这是人能够做出来的动作之感。
那二人的招式落空,一时还没机会变势时,黄芩已在半空中左手探出,紧紧扣住了那使鱼叉的水匪的面门。他的五指如钩,随着身体的继续向后翻转,越过那名水匪的头顶,手上只一用力,那水匪的面上已是一片血肉模糊。
那名水匪吃痛不已,当即发出一阵杀猪般的惨叫!
这时,黄芩已翻身落在那用鱼叉的水匪身后,探手抽出铁尺,一尺挥出,罡风大作!
  黑色的铁尺黯淡无光,在空中划出一条直线,既急猛,且狠准,先劈砍到那水匪的脖子。
  那声杀猪般的惨叫,顿时嘎然而止。
只见,那水匪的头颅高高跳起,四下颈血喷溅!
他的脖子,被黄芩以铁尺,硬生生砍断了!
黄芩的铁尺,简直比刀斧还要厉害!
确实,刀斧刃口锋利,劈砍下来好歹伤口还是完整的,而铁尺是钝器,被钝器砍断的伤口,看了简直让人感觉是在做噩梦。
刚才,刽刀落空的那名悍匪正,吼叫着挥刀冲了过来,但看到如此惨烈的景象,饶是他整日里杀人放火,此刻也不由吓得魂飞魄散。
黄芩一脚踢开那具尚未完全倒下的无头尸身,一个箭步向前,手中铁尺一挑,只见黑光闪过,一声惨嗥响起,瞬时血光喷洒。
那名悍匪的右臂,被铁尺从肩部挑断,向上飞起。
半空中,残臂的断口处血肉模糊、凹凸不平,已无生气的手掌还紧攥着刽刀。
  底下,众人瞧见,忙不迭的纷纷避让,只怕它掉落下来砸到自己。
没等那断了臂的悍匪反应过来,黄芩的铁尺又已横斩到了他的腰眼。
眨眼的工夫,那人便觉腰间剧痛难忍,浑身颤抖不已,待到低头看时,才发觉肚肠已流了一地。
  那把铁尺,竟将他腰斩到了一半处!
这一下虽没能将他彻底腰斩,却分明比彻底腰斩还要令人生怖。
失去胳膊、又被腰斩了一半的悍匪滚倒在地,大声哭嚎不止。
周遭其他喽罗瞧见这番情景,胆寒之下都退至一边,更有部分人已开始向厅外逃散】
这处改动可说是很大的,也就是之前我在群里叨叨的,有些地方,刀娘小修小补是不成的,必须得删除之后完全重写第二回,而即使是同一个作者,写同样的场景,第一回与第二回都不可能相同,不仅是语言文字的不同,更是细节构思上有了新的想法。
新文的修订在这一点上是做到了的,同样是描述黄芩背对着二人,这二人一由左往右砍,另一人则在右后方向黄芩左腰处猛刺。而黄芩的应对之策,在修订之前,他是以一种意念的表达,迫使对方换招,他自己则赢得时间,能够从容应付,回身便是一记反手斜向右砍,砍断执刀那人的右臂,接着顺势拖刀向左,斩那执叉者腰眼,这一连串动作是很流畅而且合理的,细细比划会发现,完全符合动手的习惯。
而修订之后,黄芩的应对之策则不再借助于意念的表达,而是直接将身体向后弹射,后避开刀砍,转而上腾,跃过鱼叉,这几下变招,借助的自然是黄芩引以为傲的“流光遁影”的轻身功夫。而之后黄芩五指如钩抓那使鱼叉的水贼面门,则有点类似杨德高的云龙三现,从高空突袭,至少原理上是相象的。至于再之后劈砍使刀者,那就是自然而然的姿势,十分流畅,但无须再细扒。
比较起来,新旧文在对细节的描述上,倒称不得谁优谁劣。我没去看旧文是否大彩图中的证据,因为此行扒文也说不得是在为反抄小分队服务,更犯不上事事都依循他们的路子来看文,当然,有兴趣的姐妹们大可跟文贴出之前的对比证据,我主要是懒,但刀娘此处既然大动手脚地改了,肯定是属于之前证据之列,这点想必无争议吧——如果不是,我以小人之心度了刀娘之腹,掩面愧对之。
姑且认为旧文那一段就全部是司马老先生的创作,而新文则是刀娘另行创作的,通过两相对比,二者的画面感已作了本质的变动,应该是再称不得抄袭了,不仅是简单文字上的,更是实质流程设计上的。
我个人认为,刀娘自己写的这一段,并不见逊色于司马旧作——当然,只是说的动作细节,关于创意,则另有评说。
详细的动作设计,同样流畅的连贯画面,把握这些东西,对刀娘来说并不是多难企及的事情,也不是促使他去用了那一段旧文的原因。究其本质,司马那段旧文,最吸引人的地方还是在于他关于说武的立意。
【对黄芩而言,不过只是做了一个细微的动作,‘表示’他想要如何躲避。但这种‘表示’万分强烈、明显,以至于对手不得不身心反应,立即变招换式。
不管是谁,能以一个小小的动作,明显且强烈地‘表示’出他的意图,诱对手变招,就已是骇人听闻之极了。】
这几句,就是司马旧文的精髓,也是一起最典型的心理战,更是这洋洋洒洒一段武功较量的最精彩所在。这只是一处负有新意的说武片段,但无疑是具有独特与新颖性质的,至少在武侠小说里它出现的频率还没到泛滥的地步,也是特别值得借鉴的地方。
我本身不是司马迷,但是黄易某几本小说的粉丝,而这处关于“表示”的说法,在大唐双龙传里是出现过好几次的,具体在哪些章节,我一时间是没法去翻,精力不够,但大抵是双龙对某强敌(也许是影子剑,也许是邪王,记不清了),当时看到这样的描写时,十分兴奋,仅以意思表示取胜,无疑是玄之又玄,却又十分合理的。逆水寒里息大娘去求高鸡血、小妖、尤知味等人帮忙时,也是用了类似的手法,只是那已不是打架交战,而是纯粹的心理战,但仍然是以细微的“表示”扰乱对方思绪,进而胡思乱想误入歧途。
或许,其他武侠小说里还有类似的地方,留待大家一同发现吧!
不过,当时刀娘在初版中用了这一处时,我着实愣了两秒,潜意识里虽很喜欢这种“表示”,但又觉得用在应对两个小角色上,不是很恰当。说句不好听的,黄芩这一举动实在是包含了莫测高深的武学原理,但,两个低级别的小喽罗,他们懂得起么?他们心里也许根本就不能产生那样复杂的矛盾冲突,那小黄这一举动岂不是插花抹粉地给了瞎子看,啥心机都全白费。那俩喽罗或许什么也没想,直接就该咋砍咋砍、该咋刺咋刺,那时候小黄可真真要呕血三升了!
所幸,刀娘当时也应该发现了这一处问题,还特意加了句小黄还另有其他应对方法,但他却又不说这应对方法是什么。时至今日,当这一武打片段被修订的时候,小黄的应对方法也算出炉了吧,虽然谈不上令人叫绝,没有更多的出乎意料,毕竟还是中规中矩,是处不错的武打描写,足见刀娘实力健在,倒也不容被人叫嚣辱骂。
另外想提一下的是,我自己的某段同人文里也刻意描绘过一人同时被攻击背、颈两处该如何应对的问题,当然,那是一场单打独斗,只是另一人使出的招式分攻两处、不易应对。现在想来,那处场景我是受了小黄这处打斗的影响的,至少画面感上是有往那个方面思考过去,如何错身避开,或是不避而攻敌自救处,构思的时候着实费了番脑筋。虽然如今看武的人不是特别多,但写武依然是种乐趣,有时候仍难免生涩,可为那些小细节的设计时常都自鸣得意一番。以己推人,想必刀娘也是如此沉浸于武的构架之中。
嘿嘿,其实那篇同人文本就是为与刀娘斗文写的,想看看自己若不走诡奇路线,又能否在正统武侠上追着刀娘足迹,可惜,自己素无常性,兴奋一番再落跑的事情时有发生,到底需要坚持。二三年间更文不辍,这的确不是容易做到的,需心性坚定,故而,向刀娘致敬。

1  

[1楼] 网友:六扇 [2011-02-20 23:41:18]

布点你分析得不错,之前那一段精妙武学原理的“说武”,用在小黄跟两个小喽啰的打斗时,其实有几点不合适:
一、低级的小喽啰恐怕很难会懂得小黄的武意“表达”,不管黄芩怎么闪,直接劈砍下去就是了吧。
二、这段在司马翎《檀车侠影》原书中,是猪脚跟一个□□首领下的两位高手打斗的描写,因为当时就猪脚和猪脚手下两人去闯一个□□的据点,那个据点人手也不多,所以□□首领派了还算高手的人去擒住猪脚,而不是众多喽啰上前一起围攻。这种情况下,《檀车侠影》猪脚以精妙的身法来“表现”,一下子从心理上干扰对方,就很有必要,因为在敌人人数多于他且敌人水平也不弱时,他只有从几招的打斗中就展现出气势上的绝对强大,给敌人心理上的震慑,才能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
反观《捕快》中,分金寨的喽啰围攻黄芩,这种情节就是简单的小透明对大手的缠斗厮杀,黄芩根本不用费心去展现多么高妙的身法就能把对方杀得片甲不留。
二、如之前“...”筒子所说,这一段本意是表明“黄芩”在惊险的打斗中头脑冷静,心智极高,在与敌人比武中充分运用才智,给对方造成心理上的无形威慑;但事实上,这一段下面紧接着又写“黄芩”大开杀戒,杀红了眼,陷入嗜血的心魔不能自拔,这样的话,“黄芩”一会冷静智慧,一会杀戒大开,前后就矛盾了,这个人物就分裂了。

    [投诉]

[2楼] 网友:六扇 [2011-02-21 00:46:47]

另外说到“入魔”那块,说实话,最开始看到这里,由于前文对黄芩的描述口吻一直是很冷静客观的保持半米的距离,看到这里黄芩突然就冷血嗜杀了,还是觉得比较突兀(因为后文一直到很久以后,老山墩拿小标枪远距离射杀那块,黄芩的嗜杀才再度体现出来,才跟这里的嗜杀有了呼应)。
另外小黄因为小韩念那两句诗突然情绪激动万分这一点也是,跟之前冷静客观的笔调塑造的冷静睿智的形象形成了冲突,咋一看也是觉得颇为突兀。
从后文可以看出,嗜杀的本性也好,深埋心中的小捕快也好,都是构筑“黄芩”这个人物内心最深层的元素之一,而这两点在正文第4章就突然展现出来,而前文又一点铺垫都没有,难免会对初次看文的读者的观感形成一点障碍,会觉得这个人咋一会这样一会又那样。
对于作者这样处理情节,可能某些读者会觉得这样是设置了人物性格上的“悬念”,会更有好奇心的看下去,但也不排除某些读者会觉得人物刻画很别扭、很飘忽(可能这也是不少人对第一部感触不深,觉得不如第二部人物写得好的原因。)。
由于俺已经看完了整个70多章,觉得理解“黄芩”的深层次内心已不是问题,但是对于作者在正文开篇不久就这样设计人物的悬念,俺觉得还是有点“分流读者”的风险。
一开头就制造人物性格悬念不是不可以,但我觉得最好有个前提是,这个人物一开始就表现出(对读者)强大的魅力,这样即使在他做出了一些看似突兀的事情和表现时,读者才会有好奇心去探究他的内心,看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由于《捕快》是个慢热型的文,在塑造黄芩和韩若壁两个人物时,绝大多数时候对黄芩是抽丝剥茧慢慢显山露水的刻画,对韩若壁倒是一上来就竭尽所能的表现他的各种秒杀观众的魅力——所以很奇怪的,黄芩这个“平淡”的人物是一上来有几个性格悬念,韩若壁这个“魅力凸显”的人物性格前后倒很顺畅的没有太大起伏。
这样写当然不是说不好,仅是觉得有点风险。
呃,纯读者意见,也不知扯清楚了没,欢迎大家探讨。

    [投诉]

[3楼] 网友:布点小东西 [2011-02-21 12:11:59]

我倒觉得对小黄性格的处理还好,的确是在设置悬念,也许因为我自己通常设得更悬,所以还挺能接受刀娘这种度的,看的时候倒没觉得突兀,不过像六扇说的,中间呼应的部分少了些,小黄之后的确很少再嗜杀,与秋毫针对决那块儿也没显露出杀性来,有些可惜
他的杀性也不是常态吧,得遇上能让他群殴的人才成,否则击倒便是,也不需要再把对方砍个十七八块

    [投诉]

[4楼] 网友:猫打滚 [2011-02-21 18:41:51]

觉得“暴走”状态的小黄迷死人了

    [投诉]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最后生成:2024-10-22 11:23:26 反馈 联系我们@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