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网友:纳兰容若公子 打分:0 [2006-06-15 12:04:22]
大人说国家,民族这么大的事且不说,就家人,路子归就不能不顾虑,他自己固然可以跟太平携手疆场,甚至浪迹天涯,但他的家人呢.对啊,为了家人,子归必须要委屈的.可是,为什么子归不和亲,就一定会连累家人,而他明摆着和皇家过不去,非嫁太平不可,就一定不会连累家人?他想嫁太平时,完全没想过皇家的报复吗?奇哉.大人说他若是本人不肯,这亲决计和不成,太平一定可以保护他,可这保护的代价,就是表面的平静被打破,太平背后雌伏已久的君家甚至康擎王府立马就得跟皇室翻脸,立马就是一个逼迫得太平不得不扯旗明目张胆造反,大姚外患内忧,战祸起,面临崩盘的局面.可是,太平要保护子归就一定要扯旗造反吗?之前大人就说了.她们当然不会直接去找太平说要抢人家君郎,和亲旨下之前,显然她们是征得了路子归本人的同意,是路子归本人先悔了自己和太平的婚约,他跟太平说了,然后才皇室才出面废的.由此可见,从法礼上来说,大平只需要拒绝一声,我不解除婚约,皇家就没有办法了,总不能硬抢吧.这和造反哪里扯得上关系.如果这都要造反,那之前,拒不出仕是不肯为国效力,不肯接受定亲,等同于抗旨,那么严重的事都做了,君家还没有造反,皇家也没有撕破脸,而如今君家只是维护自家的尊严,不肯让人抢走自己本家的正君,这就严重到要造反?为什么太平拒官没事,拒婚没事,子归就一定认定了,太平不让人抢走自己的丈夫,就一定会天下大乱,国不成国?子归是从哪一点得出这个推论的?皇家不敢动太平,从来都不是因为太平委屈求全,而是因为君家的力量威望,造成的制衡之力吧.恕我不赞同,把太平与吴三桂相比.吴三桂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把国家出卖给异族,太平,是为了保护心爱的人,对抗冷血无情的皇权,这完全是两回事吧?细看史书,或传奇,有过许多忠臣妻子被皇家强占的事,而那臣子,若刚烈而拒,奋然而起,估计决不会有人因此怪这臣子,说他是误国卖国的家伙吧.难道这年头,抢人丈夫的人没罪,奋然保卫爱人的人倒有罪.这年头,皇帝胡做为非,干什么都没罪,而臣子只要有一点反抗,就是破坏国家安定,国家民族的大罪人?就算丈夫被夺,知友被害,受至大羞辱,也要三呼万岁,谢主隆恩?大人说先前公主指责路子归失贞之事,也是人尽皆知的,只是太平这要娶的人明显偏袒,旁人也说不上什么,顶多私低下嘀咕几句。但如果皇室真有意为难,就凭这点,她就绝对有资格跟理由废了路子归跟太平的婚约,王府世女王妃,受朝廷每月奉养,要朝廷允婚才能封的,显然,人家真要为难,路子归绝对没有站得脚的资格。当然,这样的路子归同样也没有资格被封皇子,和亲国外,但人家异国公主不介意,反而苦苦相求,自然大姚皇室也乐得顺水推舟啊,怪哉,公主不介意,子归就要和亲,而太平不介意,皇家就能废他们的婚约.真是完全相反的逻辑啊.不理解,不理解.再次说,一个失贞的人,订过亲的人,是没有理由堂皇正大,昭告两国,以王子身分和亲的.传统的封建思想,对礼法规条和贞洁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历史上,有多少皇帝,无法让心爱的女人成为皇后,无法让最爱的儿子成为太子,甚至死后不能和心爱的女人合葬,这就是礼法规条大于皇权的事实啊.即使在开明的唐代,玄宗想娶玉环,也不得不强令她出家,斩断俗缘,几年之后再低调娶进宫.而到了后来封闭的清代,顺治要娶董鄂,就必须找个人假死,在世人眼中,原来的王爷福晋已经死了,皇宫中多了个出身某某旗的董妃.就算是天下人都清楚真相,但至少,表面上的戏还是要演一演,自欺欺人一下的.而大姚呢,直接让一个定亲的王妃退亲,还不到三天,就把他嫁给外国公主.然后再诏告天下.这样做,对大姚到底有什么好处呢.天下人会怎么看这件事呢?不管怎么看,都是君家少主的妻子被皇帝抢去和亲了吧,目光深远的,看出是皇家在打压功臣,目光浅薄的,只看出,皇家好软弱好没用,连国家重臣的丈夫都用来献媚异国.杀母之仇,夺夫之恨,这可算是在封建社会,最深刻的仇恨和羞辱了吧.大人说,得天下最重要的是民心,可是,皇家这种做法,只会让民心倾向君家,让世人同情君家,并对皇家产生不满?聪明的皇家,为什么做出这种事来.君家是国家英雄,民族英雄,在民间威望极重,太平也象这一章中所说的那样,深得百姓喜爱,百姓们知道,他们所敬重的太平,心爱的丈夫被夺走,会多么同情他,私底下又会咒骂皇家多少呢?这个时候太平若借民心以起事,就算不造反,但以清议上造成压力,锋头直指皇家,那皇族就背动多了吧.总之,看来看去,实在看不出,子归委屈求全以嫁的必要行,以及皇家这么做的理由何在.让我最感叹的,是子归的形象塌毁了.在子归一出场,作者一介绍他时,我就非常之喜欢他.正如作者所言这样的人,出现在他所处的社会背景里,真正是个愧杀女儿的人物.他可以爱上太平,也可以不爱太平,他可以爱而不嫁,也可以不爱不嫁,永远做知己,做朋友都没有关系.这样的人物,爱情本不该是他的全部,这样的人物,以一人之志,对抗天下女儿之轻视,以一人之心,守护他的国家民族理想尊严,这才是他最有光彩的地方.若是他与太平定亲后,边境起锋烟,他明知皇帝有心在沙场上,让他无声无息死掉,却依然为国而战,离开心爱之人,我敬他.若是,姒国将有大阴谋实施于姚,非他忍辱往姒国破坏不可,他忍痛舍弃爱情而赴姒,我敬他.但是,他完全只是为了眼前不让太平和皇家翻脸,而委屈求全而和亲,则他之前的形象就完全毁了.不能审时度势,不能做明智的判断,只是事到临头,自以为一人牺牲可救天下,这和无数言情或耽美中,自以为是做牺牲,结果害人害己的人物并无半点不同.除非作者能举出,为什么,太平辞官拒婚,摆明了抗旨,和太后硬顶,都可以一直和皇家保持和气,而名正言顺,要和自己订亲的人结婚,不肯悔婚,不肯解除婚约,就一定会引发内战的理由.再说,子归就算委屈求全而去,皇家也同样不可能让太平从此逍遥,如果还要逼太平娶皇家之人呢,如果太平再爱上别人呢,是不是同样的残忍手段再施展一次.而这一次子归的委屈,太平的忍辱,只会让人觉得君家的可欺,让皇家可以更大胆更无情地行事.子归的眼光就短到只顾眼前,不想将来吗?子归不是在为国为民做出牺牲,而是在纵容无道君王的倒行逆施.子归不是为了避免内战而忍痛舍弃自己的爱人,而是做为帮凶,在太平眼看朋友惨死,知己背叛之后,在她伤痕累累的心上,再插上一刀.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网友:纳兰容若公子 打分:0 [2006-06-15 12:04:22]
大人说国家,民族这么大的事且不说,就家人,路子归就不能不顾虑,他自己固然可以跟太平携手疆场,甚至浪迹天涯,但他的家人呢.
对啊,为了家人,子归必须要委屈的.
可是,为什么子归不和亲,就一定会连累家人,而他明摆着和皇家过不去,非嫁太平不可,就一定不会连累家人?他想嫁太平时,完全没想过皇家的报复吗?奇哉.
大人说他若是本人不肯,这亲决计和不成,太平一定可以保护他,可这保护的代价,就是表面的平静被打破,太平背后雌伏已久的君家甚至康擎王府立马就得跟皇室翻脸,立马就是一个逼迫得太平不得不扯旗明目张胆造反,大姚外患内忧,战祸起,面临崩盘的局面.
可是,太平要保护子归就一定要扯旗造反吗?之前大人就说了.她们当然不会直接去找太平说要抢人家君郎,和亲旨下之前,显然她们是征得了路子归本人的同意,是路子归本人先悔了自己和太平的婚约,他跟太平说了,然后才皇室才出面废的.由此可见,从法礼上来说,大平只需要拒绝一声,我不解除婚约,皇家就没有办法了,总不能硬抢吧.这和造反哪里扯得上关系.
如果这都要造反,那之前,拒不出仕是不肯为国效力,不肯接受定亲,等同于抗旨,那么严重的事都做了,君家还没有造反,皇家也没有撕破脸,而如今君家只是维护自家的尊严,不肯让人抢走自己本家的正君,这就严重到要造反?
为什么太平拒官没事,拒婚没事,子归就一定认定了,太平不让人抢走自己的丈夫,就一定会天下大乱,国不成国?子归是从哪一点得出这个推论的?
皇家不敢动太平,从来都不是因为太平委屈求全,而是因为君家的力量威望,造成的制衡之力吧.
恕我不赞同,把太平与吴三桂相比.吴三桂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把国家出卖给异族,太平,是为了保护心爱的人,对抗冷血无情的皇权,这完全是两回事吧?细看史书,或传奇,有过许多忠臣妻子被皇家强占的事,而那臣子,若刚烈而拒,奋然而起,估计决不会有人因此怪这臣子,说他是误国卖国的家伙吧.
难道这年头,抢人丈夫的人没罪,奋然保卫爱人的人倒有罪.
这年头,皇帝胡做为非,干什么都没罪,而臣子只要有一点反抗,就是破坏国家安定,国家民族的大罪人?就算丈夫被夺,知友被害,受至大羞辱,也要三呼万岁,谢主隆恩?
大人说先前公主指责路子归失贞之事,也是人尽皆知的,只是太平这要娶的人明显偏袒,旁人也说不上什么,顶多私低下嘀咕几句。但如果皇室真有意为难,就凭这点,她就绝对有资格跟理由废了路子归跟太平的婚约,王府世女王妃,受朝廷每月奉养,要朝廷允婚才能封的,显然,人家真要为难,路子归绝对没有站得脚的资格。当然,这样的路子归同样也没有资格被封皇子,和亲国外,但人家异国公主不介意,反而苦苦相求,自然大姚皇室也乐得顺水推舟
啊,怪哉,公主不介意,子归就要和亲,而太平不介意,皇家就能废他们的婚约.真是完全相反的逻辑啊.
不理解,不理解.
再次说,一个失贞的人,订过亲的人,是没有理由堂皇正大,昭告两国,以王子身分和亲的.传统的封建思想,对礼法规条和贞洁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历史上,有多少皇帝,无法让心爱的女人成为皇后,无法让最爱的儿子成为太子,甚至死后不能和心爱的女人合葬,这就是礼法规条大于皇权的事实啊.
即使在开明的唐代,玄宗想娶玉环,也不得不强令她出家,斩断俗缘,几年之后再低调娶进宫.
而到了后来封闭的清代,顺治要娶董鄂,就必须找个人假死,在世人眼中,原来的王爷福晋已经死了,皇宫中多了个出身某某旗的董妃.就算是天下人都清楚真相,但至少,表面上的戏还是要演一演,自欺欺人一下的.
而大姚呢,直接让一个定亲的王妃退亲,还不到三天,就把他嫁给外国公主.然后再诏告天下.
这样做,对大姚到底有什么好处呢.天下人会怎么看这件事呢?
不管怎么看,都是君家少主的妻子被皇帝抢去和亲了吧,目光深远的,看出是皇家在打压功臣,目光浅薄的,只看出,皇家好软弱好没用,连国家重臣的丈夫都用来献媚异国.
杀母之仇,夺夫之恨,这可算是在封建社会,最深刻的仇恨和羞辱了吧.
大人说,得天下最重要的是民心,可是,皇家这种做法,只会让民心倾向君家,让世人同情君家,并对皇家产生不满?聪明的皇家,为什么做出这种事来.
君家是国家英雄,民族英雄,在民间威望极重,太平也象这一章中所说的那样,深得百姓喜爱,百姓们知道,他们所敬重的太平,心爱的丈夫被夺走,会多么同情他,私底下又会咒骂皇家多少呢?
这个时候太平若借民心以起事,就算不造反,但以清议上造成压力,锋头直指皇家,那皇族就背动多了吧.
总之,看来看去,实在看不出,子归委屈求全以嫁的必要行,以及皇家这么做的理由何在.
让我最感叹的,是子归的形象塌毁了.
在子归一出场,作者一介绍他时,我就非常之喜欢他.正如作者所言这样的人,出现在他所处的社会背景里,真正是个愧杀女儿的人物.
他可以爱上太平,也可以不爱太平,他可以爱而不嫁,也可以不爱不嫁,永远做知己,做朋友都没有关系.
这样的人物,爱情本不该是他的全部,这样的人物,以一人之志,对抗天下女儿之轻视,以一人之心,守护他的国家民族理想尊严,这才是他最有光彩的地方.
若是他与太平定亲后,边境起锋烟,他明知皇帝有心在沙场上,让他无声无息死掉,却依然为国而战,离开心爱之人,我敬他.
若是,姒国将有大阴谋实施于姚,非他忍辱往姒国破坏不可,他忍痛舍弃爱情而赴姒,我敬他.
但是,他完全只是为了眼前不让太平和皇家翻脸,而委屈求全而和亲,则他之前的形象就完全毁了.
不能审时度势,不能做明智的判断,只是事到临头,自以为一人牺牲可救天下,这和无数言情或耽美中,自以为是做牺牲,结果害人害己的人物并无半点不同.
除非作者能举出,为什么,太平辞官拒婚,摆明了抗旨,和太后硬顶,都可以一直和皇家保持和气,而名正言顺,要和自己订亲的人结婚,不肯悔婚,不肯解除婚约,就一定会引发内战的理由.
再说,子归就算委屈求全而去,皇家也同样不可能让太平从此逍遥,如果还要逼太平娶皇家之人呢,如果太平再爱上别人呢,是不是同样的残忍手段再施展一次.而这一次子归的委屈,太平的忍辱,只会让人觉得君家的可欺,让皇家可以更大胆更无情地行事.子归的眼光就短到只顾眼前,不想将来吗?
子归不是在为国为民做出牺牲,而是在纵容无道君王的倒行逆施.子归不是为了避免内战而忍痛舍弃自己的爱人,而是做为帮凶,在太平眼看朋友惨死,知己背叛之后,在她伤痕累累的心上,再插上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