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章台 ...


  •   五年前,大夏国南方五个行省沦陷。
      同一时间,北方邻国古纳国大军压境。
      弘庆帝命左军都督府都督同知紧急调遣京营大军十万,赶赴北地,以抵抗古纳大军。
      弘庆帝调刘有辉再次出任北地三边总督,稳定边境。
      北思行省南部五个县城大旱,朝廷赈灾未完,瘟疫袭来。朝廷又赈灾,又救治病人。这种情况,一旦赈济有误,极易引起民变。
      尤其是苏宫明造反,对整个大夏造成恶劣影响。
      所以,弘庆帝特派户部尚书亲自到北思灾区赈灾,并调兵五万驻灾区,以防民变。
      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因此内阁建议对南方苏宫明的事情先等一等。
      朝廷可以等,皇太子陈简策不想等。
      陈简策从弘庆二十一年年初开始筹备这场收复南方的行动。
      十六岁的陈简策拿着他的规划去找父皇,请求父皇给他权力、给他人。
      北方战事不断,南方失去大半疆域。天命之年的弘庆帝一夜间衰老了,他看着已经长大的儿子,甚至在想,自己是不是该退了。
      弘庆帝端详了儿子很久,说了一句“不可操之过急。去锦衣卫挑人吧。”
      朱潇时任锦衣卫指挥使,但他极少在宸京露面。大多京官,包括武经纶,都不认识朱潇。朱潇被皇太子一眼相中,命他潜入南陵建康府,做陈简策南方的“眼睛”。
      陈简策对朱潇的第一个命令就是到建康府建章台。
      四年过去,章台已成为建康府(南京)首屈一指的青楼楚馆。章台里的姑娘、小官,不仅仅以色侍人。琴棋书画,每个人至少有一项特长,每每与士大夫们相谈甚欢。
      章台成为朱潇收集各路信息的最佳场所。
      以防路上过城住店引人怀疑,朱潇在车厢里坐了主位,陈简策和陆炳分坐两侧。
      听到陈简策问那个女人的事,朱潇回复道:“我听到武仕和这个女人的对话,应该和两个月前宁海卫那场抗倭海战有关。那次,武同知带队,从倭寇的海船上解救了很多被倭寇掳走的沿海百姓。”
      陈简策追问:“武经纶救了那个女子?”
      “对。”朱潇继续解释:“宁海卫屯兵,所里士兵的家眷都住这里。每次他们从倭寇那里解救的百姓,亲属已亡、没有婚配、无人投靠的女子,可以嫁给卫所里的单身士兵。武同知战功累累,吴王在南京城送了宅子给他。不过,他很少回去,常年在宁海卫。所以,那个女子可能是想嫁给武同知。”
      陈简策微微笑了,没说话。
      朱潇噤了声。
      陈简策摘了儒巾,随手扔在了车厢地上。
      朱潇默默捡起来,拿在手里,不敢还给陈简策。他瞄了一眼陆炳,陆炳静静回看他,意思是“往下不用说了。”
      马车继续行驶中,车夫边上多了一个人,这人在车厢外朝着朱潇身后的小窗口,低声说道:“共四个人。是武经纶的人。”
      闭目养神的陈简策也听到了这句,睁开眼睛,看向朱潇。
      朱潇微微侧头,回应车外的人:“知道了。盯着他们就好,不必声张。”
      “是。”外面应了一声。
      朱潇转回来看着陈简策,“是武经纶的人,只是跟着。”
      “嗯。”陈简策向朱潇伸出手,朱潇递上了那顶儒巾。
      从宁海卫到建康府约三百里,他们一行人昼行夜宿,在第三天傍晚到达章台后门。
      马车驶进院子里,陈简策下车,一边舒展筋骨,一边看章台的三栋楼。
      章台所有的建筑、院落格局,都是陈简策亲自设计。朱潇一直认为,章台的火爆,这些高雅、别致的楼台建筑,占了很大原因。
      章台的楼宇不同于一般的青楼,章台不是一栋楼,是三栋三层楼。
      主楼坐西朝东,正面临街。负责日常接待。
      主楼身后北面的楼,坐北朝南,名为榕楼。主楼身后南面的楼,坐南朝北,名为丹楼。
      榕楼、丹楼与主楼,皆有连廊相连。
      大众客人皆在主楼。
      头牌姑娘、头牌小官接待客人,或者是身份显贵的客人们特殊要求的,在丹楼。
      榕楼一直空着,等待他的主人。
      三栋楼圈起来一个院子,一进大门是个巨大的石屏风,挡住了院子里所有景致。
      绕过屏风,豁然开朗。入目一个人工湖,湖心一组假山。
      湖泊北岸有两棵茂盛的梧桐树,掩映着那栋一直空着的小楼。榕楼的名字因此而来。
      湖泊南岸栽种了一大片牡丹,每年的三月,牡丹盛开,粉色的、白色的、紫色的、红色的,对着丹楼迎风招展。丹楼这个名字也就因此而来。
      只为能在丹楼赏牡丹,章台就被南京城的达官贵人们踏平了门槛。
      章台的姑娘小官们,也因此声名鹊起。
      陈简策沿着湖边往牡丹丛那边走,朱潇和陆炳随着慢慢走。
      朱潇低声说:“主子,刚刚跟着的人,到章台附近后,退了。”
      “ 是想确认我们是不是来章台。”陈简策很随意地说。
      “是。”
      太阳即将落山,湖面吹来一阵微风,将陈简策的衣摆微微吹起来。牡丹长势很好,花苞未开,但已经露出了颜色。三月了,花开的季节。
      看着这片牡丹花丛,陈简策想起了他和武经纶的第一次见面,那时他十二岁。
      他从母后的宫里出来,去御花园里玩。小太监刘通跟在他身后。
      陈简策想着父皇和母后刚刚说得话,问道:“刘通,刚刚父皇说,稍后有个新讲读官来见我,叫武经纶?”
      “是的殿下,是今年的状元郎,叫武经纶。现任翰林院修撰。”刘通答道。
      “武经纶,武经纶。”少年念叨着这个名字,绕到了一片牡丹花丛中。粉色、白色、紫色的牡丹,开得热烈。
      陈简策围着牡丹丛绕了一圈,从花上挪开目光,抬头就看到父皇身边的一位太监领着一个年轻的身着青色官服的文官,候在一旁。
      见他抬头看过来,那个年轻的文官款步走过来,撩起袍摆,端正跪下行礼,而后说道:“微臣武经纶,参见太子殿下。”
      陈简策往前一步,看着武经纶,“先生起来说话。”
      “谢殿下。”
      武经纶比陈简策高很多,陈简策要微抬一点头看着他。他想起刚刚母后的话——武经纶刚刚二十岁,气质不凡,学识丰厚。
      太子看着眼前的人:眉目舒展,眼神从容坚定,面容白皙,端方周正。二十岁的状元郎。
      “天地君亲师,先生日后不必行君臣礼。是我要拜先生。”陈简策说着,对武经纶行揖礼。
      武经纶轻轻扶了一下陈简策的手臂。两人相视一笑。
      一阵微风从牡丹花丛那边吹过来,花香裹了陈简策,也裹了武经纶。

      陈简策至今都记得那日的牡丹花香,是让人喜悦的味道。
      榕楼里。
      沐浴过后,陈简策只在中衣外罩了一件月白色的丝绸氅衣,他把胸前的带子简单打了一个小结。洗过的头发如瀑般散在身后,趿着一双靸鞋,大袖飘飘的去窗前看月亮。
      今日初三,夜幕中一弯尖尖的月牙。
      陈简策在这里悠闲的看月牙,宁海卫到南京城的官道上,有两匹马飞驰在夜幕里。
      对面丹楼正是热闹的时候,陈简策从传来的声音里分辨着瑶琴和琵琶的声音。
      在离危险最近的地方,陈简策却比在宫禁重重的皇宫大内,更放松。这里离危险很近,离武经纶也很近。
      朱潇替换陆炳守在陈简策门外,陆炳下楼休息。
      榕楼的楼梯不在整栋楼的中央,而在最西侧。从三楼到一楼,每个楼梯口两名便服锦衣卫。一楼门口外侧无人,内侧两名便服锦衣卫。
      章台有五十名锦衣卫,是在之前的四年中分十次,来到章台。每次以不同的方式,携带一些武器。
      每日有十个人在地上活动,充当章台的护院打手,做一些琐事。剩下的人,在地下。
      章台有地下一层,在当初建楼的时候做出来的。整个地下分三部分,一部分住宿,一部分储藏武器,一部分是练功房。
      朱潇和陆炳住在榕楼二楼,两人一个东侧,一个西侧。章台负责接待、服侍的人,住在主楼或者丹楼。
      榕楼和丹楼,隔着两株茂盛的榕树和两丈宽的湖泊。
      陆炳打算围着整个院子转一圈,再回去休息。他要尽快熟悉这个新环境。
      以免丹楼的客人引起怀疑,陆炳没有带刀,还是一袭棉布酱色直裰。进了章台后他摘了罗帽,换了一根木簪。
      陆炳走到丹楼附近,丹楼一楼的大厅里,走出两个人,顺着回廊往主楼走去。
      陆炳没再往前,退了一步,隐在丹楼边缘的阴影里。他等这两个人进了主楼再过去。
      回廊上的两个人,一个身着缎面黛色圆领衫,虽然没有补子,用丝绦代替了革带,也能看出这是位官员。
      另一位身着襕衫,头戴儒巾。却不是今日陈简策的那种棉布襕衫,而是薄如蝉翼的官绿色丝绸。若不是里面衬了一件长及膝盖的汗衫,甚至能透出他的皮肤。
      回廊上三步一盏灯,从陆炳的方向能看到那两人正说着话,那个官员常常回头看这个儒生。儒生偶尔回视一眼。
      他们过了一盏灯,在两盏灯间的幽暗处,那儒生突然回了一下头,不是看那个官员,而是准确看到了陆炳的方向。
      那儒生又快速回过头,中间脚步没有停。两人到了下一盏灯,也到了主楼大厅门口。
      陆炳收回了目光,他确认,刚刚那个儒生打扮的人看到了自己。
      陆炳回头看向榕楼,陈简策刚刚看月亮的那扇窗户关了,应是睡下了。
      夜色弥漫,有人巧笑盼兮,有人漏夜前行,也有人常备不懈。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3章 章台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