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3章 稻糠粥 ...
-
大雨如注,在地里干活的人只好纷纷往回跑。每个人都忧心忡忡,生怕这雨下得久了,坏了今年的收成。
包秀珠先一步跑回来,周志国、周志兴夫妇紧跟在后面。他们刚一进门,就闻到灶间里飘来一阵香味。
“娘,”周志国立时跟着香味的指引,往灶间走去,“有肉!”
“肉,你就知道肉!”包秀珠拍了下周志国的后脑勺,“家里哪儿来的肉。”
“不是,娘,”周志兴也说道,“真的有肉香味儿!”
包秀珠驻足下来,细闻了下,确实是肉味。家里没有肉,怎么会有肉香呢?她抢步在周志国前,先进了灶房,要看看这凭空而来的味道到底是怎么来的。
“棠棠,你们在吃什么?”包秀珠一推开灶房门,就看见周棠棠和周小黑蹲在灶台边上。他们背对着门,正捧着什么狼吞虎咽地吃着。
虽然被包秀珠挡在前面,但人高马大的周志国还是一眼就见到了周棠棠脚边的泥团,和周小黑手里的才吃了一半的苞米面团。
“就是这个吧?就是这个吧?”周志国激动不已,生怕有人要和他抢一样。他快步上前,捡起泥团就学着周小黑的样,掰开了,再剥开里面的粽叶,吃里面的面团。咬了第一口苞米面团在嘴里,他嚼了两下,突然停下来了,眼睛里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太好吃了!”周志国不禁赞叹道。就在他愣神的功夫,面团中梅菜干豆角碎的汁水略淌出来了些。他发现了,忙舔了回去,接连又是两口,一整个苞米面团就被他吃完了。
“奶奶,”周棠棠扑到包秀珠怀里,撒娇地说道,“这是我做的,你尝尝看。”
“呦,我们的棠棠会烧东西啦!”包秀珠一见周棠棠,心里就有说不出来的喜欢。她看周志国吃得不亦乐乎,心里也满是好奇。
周小黑拿了最后几个泥团,递给周志兴、李秀梅和张红。周志兴和李秀梅看到周志国大快朵颐的样子,早就想尝尝了。只有张红厌弃地撇开了头,看都不看一眼。
“丧门星烧出来的东西,吃了会倒霉的!”想到这里,张红转身出了灶房,回屋了。
张红对周棠棠的这种态度,全家人已经见怪不怪了,因此也没人在意。他们将周棠棠烧的粽叶包苞米面团一扫而空。从干豆角梅菜中渗出来的猪油香,留在了他们的唇齿之间,尽管没吃到半粒肉,但都得到了跟吃了猪肉一般的满足感。
“棠棠,你这手艺哪里学的啊?”周志国好奇地问周棠棠道。全家之中,就属他最好吃。
“都是和奶奶学的啊。”周棠棠谦虚地回道。
包秀珠烧菜的手艺不要说在生产队了,就是整个公社里都是排得上号的。全家人都知道包秀珠烧菜的时候,喜欢让周棠棠跟在一旁。新烧出来的菜,往往第一个吃的,一定都是她这个格外偏爱的孙女。也正是因为这样,听了周棠棠的这个回答,周志国他们也就不奇怪周棠棠能烧出这么好吃的东西了。
雨越下越大,直至暴雨倾盆。刚才还沉醉在美味的苞米面团的周家人们又开始担心秋收小麦的事了。
这雨,接连不断地下了半个月。小麦因为过多的雨水,全都倒伏在地里,大半都烂了。
这下,生产队不但连当年的公粮都交不上,甚至还不得不向上面去求救济粮。因为这一年的夏天,天旱得很。生产队种的水稻,结出来的壳大多是空壳。没了稻米,便只能靠丰收的小麦来留些过冬的粮了,但不成想,秋收的时候又碰上了连日的大雨。
总之,所有最不幸的凑巧都碰到一块儿了。
“怎么样?救济粮什么时候下来,”周志国才从队上回来,李秀梅就问起他借粮的事, “这两天家里的粮食可都见底了。娘说,再这样下去,没两天家里就只能吃糠了。我们大人倒都不要紧,可棠棠和黑子都是长身体的时候啊。”
“今年其他队里也都欠收,”周志国无奈地摇了下头,“粮食一时半会儿下不来。而且队长说,就算下来,也不会太多。看来今年冬天,是难过了……”
“哎,就是苦了孩子们了。”李秀梅一想到两个孩子不得不挨饿了,心里一酸,不由得眼圈就红了。她从那次生了孩子后,便伤了身体,没法再怀孕。因此,对于周棠棠和周小黑,她都当是亲生的一样。不忍心他们受半点委屈。
“反正,有什么,都先紧着孩子们吧。”周志国虽然是家里最好吃的,但一想到两个孩子会吃不饱,他宁愿自己先饿着。
尽管秋收因为一场大雨而泡了汤,但是秋种还是要继续,毕竟,这关系到全生产队来年的生计。
饿着肚子在地里干活的感觉并不好受。为了让家里人尽可能吃得饱些、好些,包秀珠可谓是伤透了脑筋。
稻子的外壳叫稻糠。这在富裕的地方,是连猪都不吃的东西。不过,在饥荒的年代,没粮食可吃,壳子里还含有一点碎米的稻糠,就成了许多人的救命粮。
包秀珠用磨将糠磨得细细的,这样做,是为了不让它吃起来太扎口。她不像其他人家,把糠煮进水里,就像煮稀饭那样,就算完了。
对于烧糠,她有自己的另一套做法。
“奶奶,我饿了!”周棠棠从学校回来,第一件事便是往灶房里钻。这些日子,她的肚子老是空落落的,经常吃过饭后不多一会儿就又饿了。
“棠棠,乖,”包秀珠一脸宠溺地说道,“等你爹娘叔叔他们从地里回来,就能吃饭了。”
说罢,包秀珠又继续忙碌自己手上的活了。稻糠已经磨得够细,她将其泡在水里。地里甜菜现在长得正好,绿油油的,她采了一大筐,事先已经用水冲了干净。
沥出稻糠,放在盆里。包秀珠又在里面加上了苞米面和切成末的甜菜。最后,像煮面疙瘩一样,将一小团一小团裹着甜菜末和苞米面的稻糠投进烧得滚开的水里。灶里的柴火烧得正旺,锅里热气蒸腾。眨眼的功夫,水里就浮上来一颗又一颗熟了的稻糠团子。这些团子并不大,樱桃一般的大小,再加上裹在外面的稻糠,麦芽糖一样的棕黄色,看来煞是诱人。
“来,棠棠,先吃一碗。”包秀珠见其他人回来还有一会儿,便先盛了碗给周棠棠。
周棠棠乖乖地捧着碗坐在板凳上吃着。包秀珠问她味道怎么样,她连说了好几声“好吃”。听到孙女的夸赞,包秀珠只觉得心里甜滋滋的。
“但好像,还是有一点涩涩的味道。”周棠棠只是在心里这样想,表面上倒没有丝毫表露出来。毕竟,她也知道奶奶里外这么忙碌着,很不容易,自己哪里还有挑剔的道理。不过,尽管她是这样想着的,但是一吃到这有些缺陷的稻糠团子粥,她便不由自主的,自然而然地在脑子里思考该怎么去改善它的方法。
“棠棠,再来吃吃看这个。”包秀珠又拿了碟腌制的茄子干来。
每年8月份,新的紫茄子一熟,包秀珠便会摘下来,晒成茄子干。这些茄子干,她一半用来腌成咸菜,一半封在系好的麻袋里,偶尔用来炒些小菜吃。
周棠棠夹了一小条茄子。这茄子条只比她手里的筷子粗一些,已经完全腌入味,黑红色的。
她知道,这黑红中的浓黑是调好的酱。这个酱里除了有酱油之外,还有一种用黄豆酿成的大酱。乡里人常用大葱沾它裹饼吃,每咬一口,先是咬到软酥带葱香的饼皮,再是脆生生的大葱,黄豆酱的味道从这两者间隙流出来,顿时口中酱香四溢。
而那黑红中的一抹亮红色,则是用晒干的荆条辣椒熬出来的辣油。这种辣油是不用八角、桂皮这些香料一起熬的,只单单取它最原始的辣味。热腾腾的菜籽油往辣椒末上一浇,嘶嘶的一声响,醇香的辣味儿便从滚热的油里冒出来了。
周棠棠咬了一小口茄子。果然,就像她预想的那样,酱香的茄子带些辣味。虽然有些偏咸,但并不是那种单一的咸味,而是一种有层次的、厚重的带着浓浓酱香的咸味。而再回味时,之前并不明显的辣味才会凸显出来,恰到好处地刺激了人的味蕾,让人食欲大增。
“虽然很好吃,”周棠棠又暗暗在心里忖度着,“但是这茄子的酱味,倒让这粥里的涩味更加突出了。而喝过了粥后,再吃茄子,那粥里的涩味又让茄子不免的有些发苦。真是可惜,要是有中和的法子就好了。”
周棠棠心事重重的样子,被包秀珠看在眼里。包秀珠以为她只是在发呆,便也没多想,继续去忙手里其他没做完的活了。
“棠棠,棠棠!”
听到有人叫自己,周棠棠回过神来。她朝声音的方向一看,原来是周来福手里拿了个小罐子,正站在灶间外叫自己。
“你吃吃看这个,可甜了。”周来福打开罐子,急着让周棠棠尝尝看。这罐子里的是张红娘家人酿的山楂酱,她特地拿来给周来福吃的。尽管张红再三叮嘱过周来福,说这是给他一个人的,旁的人谁都不许给。但架不住她这个儿子心大,总觉得好东西应该大家一起吃。
这年的山楂偏酸,因此酿出来的山楂酱也比往年的酸了许多。周棠棠只吃了一小口,立时便被重重地酸到了,她的牙酸麻酸麻的,正想喊“太酸了”。突然间,她灵光乍现,脑海里浮出了一个可以彻底中和掉稻糠粥里,那难以去除的涩味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