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老将夏殷 ...

  •   高庄最终没有就兵事的问题深究下去,这让李周隐隐产生了一个判断。

      孟谈最为突出的显而易见是他的军事能力,这在他的发展前期也尤为重要。高庄作为他的主要谋士,倘若最为擅长的也是兵伐之道,却容易给之后的发展留下一个内政的短板。当各方都拥有了一定数量的兵马,乱世进入中期之后,单纯在战争上一争高下已经很难有大的成效了。在战略僵持的阶段,初期积累的软性资本就显出重要性来。争夺天下的重心从战场渐渐转向后方,倘若高庄之前没有很注重内政,这时再来经营便输了一筹。

      孟谈无疑是一个优秀的统治者,不会看不出这一点。在这样的情况下他选择倚重高庄,要么是因为初期相关方面的人才稀少,要么是高庄本身就擅长内政。即使内外兼善,即使发展前期会需要谋士在多方面进行施展,作为一个合格的谋士,也不该真的两手抓,摆不清自己的身份,总要有个偏重。李周完全没有在孟谈治下待过,谈起实际的施行这方面来没有多少话题;他并未表达出正式投效之意,高庄也不好只是就理论进行深入盘问,是以才选择了用兵来探讨,却又并不深究,在交谈过程中有时更会停下来思考一会儿,可见他有极大的可能性是更擅内政的。

      这就需要李周多加注意了。他所希望通过孟谈推行的政策大多都要在政治层面上推行,而同时又具有相当大的复杂性、机变性,所以他并不指望能够和别人达成无比默契高效的合作,这使得他希望能够成为孟谈帐下内政第一人。对此,高庄的能力和主张都极为重要,很值得观察一番。

      这样想着,他笑得更为友善。

      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就在两人一片和谐的相处中完成了,大军终于开拔。

      急促的马蹄扬起滚滚烟尘,大地都似乎在震动。

      邙壶关的城墙古老而坚实,矗立在莽莽黄沙和断蓬枯草之中。西风凛冽,稀疏破碎的苍青地藓上覆盖了一层寒霜。

      厚重的城门缓缓打开,军队的长流进入城中。

      李周一身短打骑在马上,连日来的行军让他的面色有些发黄,隐含倦意,向来整洁的衣服上沾染了些尘土。

      他望着眼前的荒凉,升起了一种久违的熟悉感。

      没有游子归家的依恋和怅然,只剩下满腔的感慨与悲凉。他说不清自己对于故乡到底是什么样的情感,在这片土地上掐灭了稚子的微笑,冰冷的谋略和无所顾忌的抱负在这里滋长。此刻他依旧能清晰地回想起炙热的鲜血与寒冷的刀光,就像是种子得以被埋在沃野一样,这些东西让他平静了许久的内心终于感受到汹涌的浪涛,过去他在风波里颠簸,而现在他将要亲手决定风的强弱和方向。

      这里将是一切开始的地方。

      军士们系好了鞍马就一队一队地去补充粮草,充足的补给和休息让行军的疲乏稍有缓解。关内的百姓对这样的场景已然司空见惯,但还是减少了出门的次数。披甲肃穆的士兵在行人稀少的街道上匆匆而过,让这里更显寂静。

      只有在官府内才有几分热闹,负责守卫关卡的夏殷接待了孟谈,并一起商议讨伐钱礼需要配合的事项。

      夏殷已然白发苍苍,但显然是老当益壮。他走路迅速而有力,即使坐着双手也虚按在刀鞘上,双目有神,气度威严。

      孟谈则笑得自然而又不失恭敬,坚持请夏殷上坐,做足了后辈的姿态。

      夏殷依旧面无表情,看不出喜怒,但话却是多了许多,叮嘱也很是到位。他命人铺展开西庸城的地图:“城内有本将族人,侄孙微亦在此中。”

      孟谈郑重地起身一拜:“想来夏兄高节,必不忍生民涂炭,当愿代陶淹救助一方之民,只是还要劳烦老将军了。”

      夏殷淡淡地扫了他一眼,几不可察地点了点头,扬起手臂,一名身着文士服的中年人走上前来:“这是本将之侄,大兄从子夏牧,才德浅薄,然有报国之志,还望孟校尉多加照料。”

      孟谈看向这中年人,很是认真地打量一番,眼中的钦佩竟似真的一样,朗声笑道:“如此忠义之士,谈敬仰已久,愿奉为监军,老将军可要放行啊!”

      夏牧盯着孟谈,略微皱眉,似乎想说什么却又犹豫不决。

      孟谈素来体察人意,此刻却像什么也没发现一样不再去理会夏牧的表情,专心地和夏殷交谈起来。

      夏殷的脸上这时才出现了几分笑容和嘉许:“孟校尉为国效力,原应设宴以待,但边境苦寒,军中俭素,惟备小菜。”

      孟谈又是一礼;“老将军与兵士同甘共苦之名远播南北,谈勤天子之事而来,怎敢忘廉慕侈,使老将军破例,愧对天子。”

      夏殷最终还是请了几个邙壶关的高层将领一道用饭,菜式虽说并不花样繁出,却也远胜军中素日的简陋分例。

      用完餐后,大大小小的将领才一起到来,开始正式的会议。

      将领们的甲胄闪着寒光,仅有的几个文士也没有南方儒生的意气风流,皆穿着深色的长衣,眉目凝肃,坐得井然有序。

      孟谈仍是安坐着,心下却比初来时定了许多,并不为稍显凝重的气氛所影响,这时他已然获得了夏殷赠送的许多情报,厚厚数本册子无比详尽,和夏殷那不咸不淡的神色形成鲜明对比。他的身后是李周、谢桓、高庄等文士和鲍卫、马元等武将,俨然已有一方诸侯的气度。

      有了十足的底气和信心,他更显得意气风发,虽说仍不忘给夏殷足够的尊重,却也对着地图侃侃而谈,把计划叙述得条理分明而缜密周详。

      回到军中时,他对着李周正色感谢道:“先生智策,助谈良多。”

      李周淡笑着,也深深地回了一礼,表情都掩在了深青的袍袖之后:“校尉帐下人才济济,高长史细察入微,方得知夏老将军之事,周实不敢居功。”对于计策的赞扬,他却是生受了下来。
      西庸城内,夏氏和徐氏是主要的豪族,陶淹作为钱勤一派被天下士族唾骂了这么多年,中庸之道没学会,尖锐鲁莽的性格倒是养得是十足十的,一被派到西庸城来,就和这两家直接对上了。他时而热血上头不停找麻烦,时而又软弱可欺,一年多下来什么事都没做成徒惹不满,已经被这两家看不过眼很久了。

      既然决定了要和这两家通气,自然事先要进行研究,最终李周和谢桓还是建议孟谈该以夏家为主要合作对象,至少城守名分的归属还是留给夏家。前任城守只做了五天,为了奉行表面避让的决定硬是憋着一口气让钱勤挤了下来,安插了陶淹上去。这些望族自然是知道为什么会对钱勤那么客气,至少夏家原本该是将城守之位视为囊中之物的,如果拿下陶淹却让徐家的人顶上了,那反而让两边都尴尬。再者,他们前去黄州要经过邙壶关,关中守将夏殷就是夏家的人,假使出了什么意外指不定还能从他这里得到一些援助。

      孟谈当即采纳了,而李周却又建议他好好查一查夏殷。夏殷既是一个可能的援助,又是他们初次与夏家接上头的引领之人,本就值得重视;他守了邙壶关这么多年,即使钱勤来了都没有被换下去,更是应该探知原因。

      同时,李周也希望能够提前预知和夏家合作可能需要给予的利益。他认为攻下城之后的官职分配自不必说,在此之前夏家还可能会悄悄派人到军中作为保障。如果一切顺利,那么这个人也许就会被任为下一个城守——前任城守此刻人在平州;如果攻城出现差错或者孟谈的表现不能让他们满意,这个人也就会启动隐藏的势力,从孟谈的军队上撕下点什么来。

      有一种强烈的念头使他想要将每一个细节都握到手里。他要来城里大小官员的名单,试图找出这个内应,至少要确定范围。这个人或许会和夏殷比较熟悉,方便日后两相照应,且一定是个白身或者小吏,不会被陶淹注意,却又较为稳重,有一定的处事经验。于是他又要了夏殷那一支的族谱,最终将目光锁定在夏殷的长兄那一脉上。夏殷的长兄有嫡子八人,去除过于年幼的,还剩三人,其中夏牧行二,却是惟一的白身,平时除了一点微小的沉稳才名少有别的消息可以探听,李周几乎一眼就断定他最为可能。

      但夏殷的身份和经历让李周觉得他并不简单,极可能会有自己的图谋。为防止到时难做,还是事先准备为好。

      孟谈本不信他能大海捞针,却也不得不承认这大方向错不了,便照他说的着重查了查。

      这事并不好查,高庄此前一直负责经营大部分情报线,谢桓就给他当辅助,接触着帮忙探查。查到的结果并没有辜负这一番苦功。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6章 老将夏殷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