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寂空寺与什锦面 ...


  •   一夜大雪,北风刮得门窗噼啪作响,但叶蓁蓁喝多了酒睡的很熟。

      天刚放亮她便从帘子后面露出了小脑袋,见四下无人连外袍都没穿就兴奋地跑了出去。

      站在沿廊往外看,地上雪堆得有厚厚一层,窗柩上也铺了些许。再看园子里的腊梅翠竹也盖上了“被子”。仰头一望屋檐亦是积雪未消。

      外头有叽叽喳喳的声音传来,夹杂着沙沙的声响。难怪屋里无人,都在外头扫雪开径。

      虽无晴空日光,雪光照的四周还算亮堂。只是天还未大亮,有些灰扑扑半明半暗的。

      寒风吹来,她才有些冷意,还有点渴,哈了口气打算回屋。

      奶娘急忙忙地冲过来,喊着:“我的小祖宗!穿件单衣就出来了,仔细得风寒!快进屋!”叶蓁蓁被她的气势唬住了,连忙听话进屋。

      “有热茶嘛?什么时辰了?”

      “卯时末,天才微亮呢!这么早就出门?柳依依呢?主子起来了她不伺候着跑哪野去了?”说着便往外头喊人。

      依依是她女儿,她总觉得这个女儿不大靠谱。若不是靠着她这层裙带关系,决计混不到大丫环的位置。

      “什么?已经卯时末了?要来不及了,衣衫呢?”一听时辰叶蓁蓁急了,“算了,不上妆了,备水。”

      叶蓁蓁着急忙慌洗漱完,柳依依才进来给她绾了个简单的发髻。

      外衫随手拎了件烟白的套上,又拿了件大红绸内里白野鸭毛斗篷,由丫环伺候着穿上羊皮小靴,扒拉了几口菜根粥便出了门。

      府外早早套好了马车,一问才知柳依依不在屋里是去忙活马车的事儿了。

      “去沈园接人!”

      沈园门口苏幕正来回踱步,见到叶府马车忙迎了上去。

      “我还以为你跟沈银似的起不来,她昨夜喝多了今早叫她怎么都不肯起,我打发了丫头去叶府问呢。现下还没回来。顾不得那么多了,咱们先走吧!”

      “还有一会子才到呢!眯会儿,到了正好去寂空寺吃素斋,我念着它那的什锦面。“叶蓁蓁老馋那口面了。

      “我就知道你呀!不单是为了赏雪……”

      雪天路滑,马车行的极慢,原本一个时辰的路竟走了快两个时辰,总算到了柯山。

      从马车下来目之所及处有一尊巨大的弥勒石佛,相传是隋代时开凿的。

      一行人在石佛的注视下虔诚的三拜后往山径走去,这尊石佛法相柔和慈祥,有种普渡众生的悲悯之感。

      叶蓁蓁默默地在心里祷告着母亲身体康健,父亲在外平安。

      “你们就在柯山鉴湖亭子那里等我们。”叶蓁蓁吩咐着跟来的两个驾马车的家丁。

      去往寂空寺的山径并不长,但下了雪湿滑难走。雪看上去松软的模样,踩上去才知道全是冰渣,又硬又滑,沙沙作响。

      山路本就崎岖不平,三人只能捡一旁的枯枝当拄拐探路。

      寂空寺坐落在一大块岩石的平坦处,若从下往上看大概在石壁半山腰。

      它背靠着石壁,平滑处开凿着一排排洞窟,里面雕刻着一尊尊佛像,姿态各异俯瞰红尘万千,有些空白处还雕刻着经文。

      柯山这个地方曾是采石场,因此留下了许多石壁石窟,并建了寺庙。

      整个柯山并不止寂空寺一座寺庙,再往上走还有座禅寺,别的山头也有寺庙,但这里的红梅是一绝,素斋也是一绝。

      禅寺则是桂花林出名些,秋天的时候叶蓁蓁也来过一趟,在禅院吃了桂花糕。

      寂空寺的山门要靠香气才能寻到,不见其寺,先闻其香。

      山路的尽头被两棵并排而立的古松挡了视线,若不注意拐弯便会走到另一条路,另一座寺庙。

      梅花的香气若有若无,还混杂着松针的清香,那是一种冬日山林的味道。叶蓁蓁贪婪地猛吸了几口,她尤其喜欢这种天然的清香。

      三人从古松底下穿过,眼前豁然开朗。寺外就有一株红梅料峭而开,仿佛在迎接远道而来的香客。

      人静山空,叶蓁蓁在寺里转头四顾,天与地与山与寺上下皆白,并无二色,像是被装在晶莹剔透的琉璃盒子里,登阁远眺才望见青松香林。

      寺庙墙体一般刷的是黄漆,而寂空寺却是用的灰砖,一下雪白茫茫覆盖一片。若非有这红梅,怕是连寺庙都要隐于山中了。

      美景虽美,却不抗饿。到了午时,肚子叫了一路,叶蓁蓁决定先安抚自己的五脏庙,便去了斋堂。

      她们去的有些迟,斋堂门口已排了一行人等素什锦。

      寂空寺的素什锦是浇头,香客自己选面或是饭,还有粥,都只要五文钱一份。

      叶蓁蓁喜欢吃面食,斋堂用的苏式面,纤细筋道,韧性十足,她更是喜爱。

      苏式面不能煮久,火候很重要,煮久了面软趴趴的黏在一块就不好吃了。

      斋堂煮面就一个炉灶,上面架着口大锅,大锅四周钉着竹条,竹条上架着捞面的竹篓。

      煮面的小和尚动作麻利,将面投入到煮沸的水里,又迅速将隔了两三个的竹篓捞起,把面放进清汤里再递给另一个小和尚。

      一个接一个的煮面又捞起,次序丝毫不乱,时间算的刚好,面汤也没有洒出来。

      叶蓁蓁盯着自己的那碗面到了另一个小和尚的炉灶前,他舀了一勺素什锦便示意她可以端走了。

      找到位置坐下便开始吃,先不要将素什锦搅散,而是从面中间夹。

      细面加上素什锦满满一口,细嚼慢咽感受细面的滑韧和素菜的清新。

      再喝一口面汤,领略汤底的淡雅。就是为了这口汤,才不要一来把素什锦搅散。

      苏式面的汤底是面的灵魂,分红汤和白汤,但不论红汤还是白汤都含荤食。

      寂空寺改了汤底,用的是萝卜,白菜,鲜蘑熬出来的素汤。

      天天吃可能过于寡淡,但偶尔一回喝到如此清淡的汤底还是可以感受到灵魂的洗涤。

      细面上的浇头吃起来有点像罗汉斋,但菜的种类没那么多。

      素什锦里有豆芽,香菇,雪里蕻,木耳,金针菜,荠菜,冬笋,酱瓜,百叶,烤麸十种,会按时节换其中一两种。

      为了搭配细面还用了勾芡,因而吃起来味道有点罗汉斋的意思。

      苏式细面得吃的快,不然面吸饱了汤汁就坨了,面也软了。

      叶蓁蓁觉得第一口是最好吃的,好吃到她不敢先喝汤。而后细面打散了逐渐跟汤和素什锦融合,又是另一种味道。

      吃饱后三人皆有些倦意,喝着寺里的清露懒洋洋地不想动弹。

      “再不走越发困倦,我们走吧!”最后还是苏幕将一对懒主仆扯出了门。

      三人见佛即拜,又面见了住持捐了香火钱。

      叶蓁蓁问住持:“大师,我见寺中红梅开的甚好,吾母缠绵病榻无法前来,却念着寂空寺的红梅。不知住持能否折下一枝予我?”

      “善,施主有此孝心属实难得。槛外植有一片红梅林,净尘,你领着施主前去取梅,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梅林内寒香扑鼻,叶蓁蓁选了一枝约莫三尺有余的红梅。主枝粗壮,旁枝没有多余的弯弯绕,只有几枝小的直挺分枝。

      寂空寺的红梅颜色红的正,有些红梅虽也是红梅,却是偏粉,跟桃花的颜色差不多。

      正夸红梅颜色好,天空落下豆大的雪点,叶蓁蓁对净尘说:“麻烦小师父走一趟,天落雪了您回吧!我们从这儿下山了。”

      净尘没有言语,双手合十朝她一拜便目送她们下山。

      三人只带了一把白绸油伞,叶蓁蓁看柳依依没有披风斗篷之类物事,只穿了毛夹袄,便想着让她撑着伞。

      但依依想着小姐都没伞她怎能撑着,一时推拒不下。她只好说道:“我有观音兜呢,绑上便不怕雪了,你和苏幕都没有风帽,和她一起撑吧!”依依这才按下心思。

      苏幕见她戴上同色观音兜,笑着说:“姐姐这昭君套倒是好看,有落雁之姿,抱个琵琶跟书上的明妃图一样一样的。”

      “你倒会说话,什么沉鱼落雁,我看是庸脂俗粉差不多!”

      “我家小姐自小便好看!”

      “依依你别在大美人旁边吹嘘你家小姐!”

      “嗯……苏幕姐姐和小姐是不一样的好看,但是都好看!”

      “原来最会说话的是依依。”苏幕笑道。

      从寂空寺后山下来,尽头便是鉴湖。

      湖上薄冰乍现,冰花弥漫,光雾茫茫。积雪铺满了通往碧波桥的石径,与水面薄冰连成一体。

      远远望去,分不清哪是路,哪是湖,似是有座桥陡然浮现水面。

      一行人撑着伞从石径缓缓前行,落在对岸行人眼中如同神妃仙子下凡,似是踏雪而来。

      叶蓁蓁瞧对岸不止府上家丁,似乎有好几个人,待走近些看到一白衣男子撑着伞正对着她。

      这么大雪不进亭子在外头做什么?她转头看向男子,可巧那人也正瞧向她,一时四目相对。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全文完结,后记字比较多,就放在另一本书随笔集里了。 之后会修文查缺补漏,只对正版负责。 最后感谢读者们,谢谢!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