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评《平生意》 ...

  •   评《平生意》
      ——勿令一字成闲笔
      主评:美年达

      《平生意》这篇文,我是早有耳闻。文章上榜的时候我就收了,后来向好几位朋友提起,她们竟也不约而同地都在追文或者养肥。这次有机会为这篇文写评,在我是觉得很荣幸的。
      这篇文的优点,在于架构大,节奏强,前后有照应,文字有古韵。
      先说架构大。作者设定了一个两国对峙的时代。后殷与南周,国力相当,常年征战,都想灭掉对方夺得天下,互不相让。两位主角各自有着各自的家国立场,在大义与感情间徘徊、焦灼。独孤鸿便是这样,一方面绝对不能忘掉自己的国家,时时刻刻惦记着回到故国,再展宏图,但另一方面又无法对萧溱的魅力、萧溱为他做出的一切视而不见。作者举出的关羽义释曹操的例子很符合独孤鸿的心态:捉住曹操,心中不忍,放走曹操,又是对国家的背叛。独孤鸿对萧溱的态度就是如此,恨不得,更爱不得。可想而知两人最后要HE,还是需要一番纠结波折的。
      文的架构合足了某的胃口。而且值得赞扬的是作者对待这个架构的态度很认真,写战争和计谋,都是经过一番思虑的,没有幼稚可笑的感觉,而且常常出现亮点。萧溱擒获独孤鸿的那一战就很有意思,计谋环环相扣,让人掩卷叹服。
      节奏强。文下一位读者留言说作者很会讲故事,我举手同意。这篇文情节紧凑,文字不拖沓,叙事简洁明了。能让读者及时捕捉住作者想要交代出来的信息,让读者跟着作者的指挥棒往下追文。对于埋线和收线也总是显得从容自若,吊起读者的胃口后还会适时把真相揭露出来,总不会让读者失望。阅读的一大享受便是追逐情节,在这一点上作者做的很出色。
      文字有古韵,是我对这篇文最喜爱的地方。古代文并不好写,古人的说话方式和今人也委实有太大差别。看了太多披着古风的小白文,一点开作者的文,便觉得眼前一亮。
      比如这一段:
      【他清和一笑,从容道,“诚如先生所言,名节故然重要,而若是魂归身殁,纵赢得身前生后名,于自身,却果真有益?况归降他国,又真便会污损名节?试问当年,商鞅事秦,范蠡投越,居功至伟,后人又何曾责其未从一而终?相较之下,西楚霸王自刎乌江,只因无颜见江东父老,然倘若能如淮阴侯那般,忍一时之辱,卷土重来,亦未可知矣。男儿立世,其志万千,归结起来,又岂不外乎得一知己之人,识己之人,赏己之人而已?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便是此意。先生乃当世俊杰,又蒙我皇圣恩,徒为这声名而失了一展才华之机,岂不可惜?”】
      辩论时引经据典,非常典型的古人说话方式。读这段很有些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意思了。
      不过,作者的古风文字还是不够成熟简断的,行文中有局促之感,标点符号和语气上也有值得斟酌的地方。
      P.S.非常高兴看到作者给人物取的字和名是有联系的。独孤鸿字子翩,韩楼字高望,多有内涵多美好。=v=(某实在是被很多文里莫名其妙的名和字给雷怕了……)

      然后,冒昧提些自己认为文中出现的问题。
      首先,本文是第一人称。老实说看到这个人称我小吃了一惊。开篇的史笔正书让人觉得本文的内容大气磅礴,而女性作者用第一人称写男主角,多是地位低或者年龄小的主角,或是穿越主角,少有写大将军之类阳刚味十足的角色。因为女性作者想站在男性视角写文,本就有天然障碍,一个把握不住,很容易画虎不成反类犬。
      不太明白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个难写的人称,呵呵。第一人称固然有代入角色,拉近读者和角色距离的好处,但也有容易被视角束缚的弊端。特别是,我感觉作者在代入这个男性角色的时候,有些束手束脚,好像隔着一层纸,戳不破,揭不开。结果第一人称的优势没能完全发挥出来,而又无法以他人视角补充。于是,明明是第一人称主角独孤鸿最容易塑造,可这文给我留下印象更深的却是皇帝萧溱。
      另外行文中偶尔流露出女儿家口气。例如【“史家之言,且随他如何写罢,我哪里做得了主。替我谢过太史令大人美言便是。”说罢斜睨了他一眼,笑道,】这处语言和动作似就过柔了一些。
      再者,看了这篇文,总有些奇怪的感觉。便是文中的战争和权谋描写,很多让我觉得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经过与朋友的讨论,我提出我们的看法,与作者参详。
      首先,作者对本文,是否就满足于自己写出一个爱情故事?
      我觉得不是。
      如果只定位于爱情故事,那么文开篇就来一章商议军情,完全可以略过,在后文以旁白的形式带出来。之后独孤鸿的很多次回国的谋划,中间复杂的心理描写和朝臣们的斗争过程,都是可以更简略的,并不影响文章的爱情主线。
      那么,作者不满足于自己写爱情故事,是否就投入了足够多的心血去写感情外的东西呢?
      我觉得也不是。
      比如独孤鸿领军的那场战争,作者明显是故意的略写了。否则,以前文半章的字数来谋划行军路线的比例来看,那么多场战争至少要占据后文三章甚至更多字数,然后再写最后独孤鸿被擒获的那场战争,才算合理。但是作者只用了一段旁白就概括过去了,明显是故意淡化。
      那么,这段战争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做背景叙述,太多,做详细描写,又太少。
      这只是一个例子。
      文章通篇都有这种感觉:作者是想写爱情之外的内容的,但是,对这些内容,却没有倾注足够的心血。
      不知作者的心态是否是这样:一方面克制不住雄心,想要写些爱情之外的东西,一方面却又给自己划下了爱情为主的牢笼,不敢放开手脚大写其他,生怕其他内容冲淡了主题?
      问题是,作者都不投入的内容,怎么会让读者投入?作者都不在意的过程,读者怎会在意?写战争,没有热血沸腾的描写。写权谋,没有波谲云诡的布局。然而又不愿狠下心来彻底的舍弃它们。追逐爱情戏的读者会略过这些段落,愿意看战争和权谋的读者会因为写的没什么意思也略过这些段落。这样一来,这篇文爱情之外的内容,就真的成了闲笔,成了读者快进键的牺牲者。
      这大约是一个文章的定位问题。作者把自己的文章锁定成了爱情小说,她以此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她怕偏离了这个主题之后,读者会弃她而去。
      但事实上,读者们真是只关注爱情吗?
      和朋友讨论的过程中,朋友有这样一段话:
      “除了爱情,还有令人享受的语言艺术,还有对生活的展现,对历史的思索,对人性的探讨,对成长的揭露,在我们心中留下的刺痛与共鸣。除了爱情,有很多东西可以令人动容,有很多东西可以震撼人心,有很多东西值得人感动和尊敬。”
      除了爱情,能吊住读者的东西真的还有很多。譬如将军指挥若定的从容,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凄凉,绝境时为了理想的挣扎求生和保全气节的慨然求死。这些不是靠叙述便足够表达的,需要不同角度的描写、渲染,需要纸上横生万丈波,投入感情,打动读者。
      私以为,作者得在两种路线中做一个选择。要么就做彻底的言情,深入挖掘人物互动和爱情的戏份,将与爱情无关的背景淡化再淡化。要么就别把自己锁死在爱情上,放开手脚写想写的东西,把战争写得大气磅礴,把权谋写得惊心动魄。
      否则,上不去下不来的感觉,委实让读者难受。
      生平有一愿望,愿使文无一字闲笔,愿使读者读文时永远不按下快进键。
      谨以此与作者共勉。^_^
      以上内容,一家之言,如有偏颇,万望见谅。鞠躬~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