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14 ...
-
白启亦正准备继续说话,突然一个污头垢面的女人冲出来,跪倒在他面前,猛地磕头,凄惨喊道:“白老爷,你要为我们做主啊!”
不等白启亦回答,这女人便将自己的冤屈宛如倒豆子一般说出来了。
白启亦之前想的没错,这白白胖胖的庄头,的确是个贪婪懒惰之人,自从他当了庄头,欺上瞒下。
一面将本该送往白府的钱粮自己私吞了,年年往府里报亏损,一面又压榨村民,村民平日劳作不说,还要为他盖房子为他打草鞋做活挣钱,极度苛刻。
此人还□□妇女。
这民妇便是受害者,因为颇有姿色,丈夫被毛有仁害死,自己因为无处可逃也被强占。
本想自杀,但是心中仇恨,只能委身与其,待寻找时机为夫报仇。
毛有仁在这妇人冲出的时候,双腿便软了,满脑子几乎都是自己的各种凄惨下场。
白启亦面容虽然阴沉下来,但是心中并没有多少气愤。
实在是这种事,他见的多了。
那些勋贵子弟,官宦子弟,富贵子弟几乎每年都要闹出种种是非,但凡有权有势的男人,几乎没有不爱财爱色的。
便是他自己,在没生出儿子前,小妾没有,但是通房不断。
只不过周氏生下儿子后,他主动将那些妖妖娆娆的通房都打发出去了。
而白沉音在原主中记忆中看到,现实里没看到,也不会非要把她爹打成渣男。
便是这妇人不说,白启亦也要日后找机会换个庄头。
如今既有现成把柄,当然秉公处理,将这庄头抄家发卖,赢得民心。
他先是当众宣布让常青留在这处理抄家,顺便观察一下谁能当庄头,同时又宣布府里要招勤奋能干的婆子、丫鬟、长工各2个,每个月都有固定月银。
现场一阵震动和兴奋。
之后的事情自有常青处理,白启亦则请带路的族兄去镇上吃饭,随后自己先行回府。
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白沉音便问白父庄子如何,村民如何,日子艰难否,白父一一作答。
看着父女间温馨闲聊的场景,周氏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
下乡也挺好的,没有那么多规矩,更没有那么多眼睛盯着自己。
周氏不知道,便是她自己能够当家做主后,眉眼间郁气尽散,多了从容和舒适,气质也有所变化,只是一家人日夜相处,看不出来变化。
若是让锦州的那些妯娌看到往日小心谨慎如今恣意的周氏,只怕也会生出不少感慨。
.............
所有琐事忙完,白启亦便整日呆在家中看书。
从府城搬到乡下,日子是舒服了,但是白启亦终究是意难平。
于是他将心中不平化作动力,一心读圣贤书继续科举。
周氏见他衣不解带,日夜以继一心读书,怎么都劝不住,十分担心他的身体。
白沉音心思一转,便生出了一个主意,便道:“娘亲,你知道这边乡里也有一个族学吗?”
“听说这族学里只有一名老秀才教导族里少年读书,说是读书,实际却是认个字而已。”
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周氏一脸疑惑,不知女儿提这个是什么意思?
白沉音继续说道:“我昨天见六奶奶(胖六婶)带着她孙子孙女来串门,便问她孙女怎么她哥哥今天不上学。这才知道孙夫子年纪大了,现在体弱多病,时常修养。这不前阵子又病了在家修养。”
周氏闻言微微眉眼微舒,她已经有些想法了。
“娘亲,你不如人去找族老说和,让他请爹爹去族学里教书,整顿族学。爹爹若是整日在家看书,只怕要闷坏眼睛。让他去教书,一则忙起来便没有那么多时间想东想西,二来爹爹三年之内不能科举,教导学生读书,也能巩固知识,说不准还能发掘出几个读书种子,让家族越发壮大。”
周氏脸上再次露出笑容,伸手揉了揉白沉音的脑袋,夸赞道:“音音,你现在越来越聪明了。”
为了自己的丈夫,周氏行动力还是很强的,当天就打发人去请了胖六婶,请她帮忙说和,并给予好处费一吊钱。
胖六婶闻言大力拍了拍自己胸脯,信誓旦旦道:“一定给你办好!”
别的不说,胖六婶爱八卦,但是基本都是言之有物,没有胡说乱造,平日也没有人说她的坏话,可见为人还是有些能力和底线的。
族里现在有三位族老,其中三叔公便是负责管理族学。
他早就有心为族学换一个老师,毕竟孙秀才年纪大了,精力不如从前,时常告假。
但是孙秀才教导族人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碍于脸面人情,六叔公只好眼不见心不烦。
就像红楼中贾家族学的混乱,贾府掌权者难不成一点风声也听不到吗?肯定有些了解,只是不重视族学,且懒得去整顿。
因此一听说胖六婶说周氏想让族里请回乡的白启亦去族里教书,他顿时茅塞顿开,想到了既能改变学堂秩序,又不伤孙夫子颜面的办法。
六叔公先是去孙夫子家探病,顺便说了周氏想让丈夫教书散散心中郁气,提前给孙夫子打个预防针。免得他回学堂时看到有新老师,觉得一声不吭不通知他便是侮辱了他。
孙夫子当然不高兴,但是胳膊拗不过大腿,更何况他如今身体不比从前,的确有必要有个人分担一下。
至于请辞,自此养老,孙夫子却是想都不敢想。他和妻子年老体衰,独自带着孙子过活,没了教书工作,全家都得喝西北风。
于是,请白启亦进族学教书成了定局。
白启亦一心读书,哪里想去教书。
但是三叔公上门一请再请,周氏和白沉音也劝他。
况且族学里如今实在不像样,把白启亦烦的无法静心读书,只好答应下来。
自此,白启亦每天骑马去乡下学堂教书,习惯后倒也得趣。
便是孙夫子,原本还心怀怨气,但是多了一个人,不仅仅是繁重的教学任务被大量分担了,便是吃喝也有了明显改进。
且白启亦没有半分架子,平易近人。
两人很有默契,孙夫子教百家姓,三字经教导孩童识字,白启亦则教导千家诗论语之类的。
白沉音见白父已经适应学堂的生活后,便提出要进学堂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