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苏氏熏鱼 ...
-
到了初六这日,摊子上的流水已经基本稳定了,每日做六斤的红烧肉,约摸午时能卖完,约可进账两百文。
干锅兔两日前做了一回,宋家小哥要了两份,剩下的,一份卖给了镇上的一个老餮,一份卖给了书肆的方掌柜,还有一份没卖出去。
干锅兔的售价高,目前摊子上的主流顾客还消费不起,适合预订,卢晓晓便寻思着要开发道新吃食。
正好明日摊子的大主顾元三郎和宋家小哥都要来取干锅兔,是推出新品的好时机,回村的路上,便绕道到了卖鱼的鱼船处买了一尾大草鱼。
“晓晓,我们今日可是要做酸菜鱼?”卢二郎高兴地问道。
“打算做道新吃食放摊子上卖。不过,家中的酸菜怕是腌制好了,那今晚就吃酸菜鱼吧!”说罢,又多买了一尾鱼。
拎着两条活蹦乱跳的大草鱼回家,引得村口闲聊的张大娘频频张望,不免道,“好家伙,这卢家还真做成这吃食生意了,天天在家炖肉,这两条大草鱼说买就买了。”
“这卢家夫妇两有福了,这卢家小丫头的手艺可真是好。”里正家的二房娘子说道。
“你怎么知道?”不知是谁问道。
“我、我去镇子上吃过她做的肉夹馍!那肉炖得可香了,入口即化!”
这里正家二房娘子也是个拎得清的,虽喜欢与人闲聊,但也知道卢晓晓给她家做席的事不宜事前声张,尝过卢晓晓的手艺知道那自是没问题,可若是没尝过知道他们找了个小丫头做席,怕是要起不少的风波。
又说卢氏兄妹两回了家,一道数了钱,卢晓晓又歇息了会儿,便起身做吃食了,她今儿要做的是江苏一带的传统风味名吃,苏氏熏鱼。
这苏氏熏鱼以腌制和浸泡入味,外皮酥脆,内部肉质鲜嫩,口味甜咸适中,作下酒菜或日常菜肴都可。
卢晓晓捞出一尾大草鱼宰杀并清洗干净,去除内脏和黑膜,将鱼头对半切开后,除去腮和牙齿,鱼身由背部切对开成为两半后,再切成半寸厚的鱼块,鱼尾直接切成半寸厚的鱼块。把葱与姜拍碎后放入碗中,再加入料酒,将鱼块腌制一刻钟去腥。
将酱油和砂糖融合,加入清水,调成料汁。起油锅,放入茱萸、麻椒、八角、桂皮等香料爆炒出香味,加入调好的料汁,大火煮沸,又转小火熬上一刻钟,直至酱汁粘稠。
将腌制好的鱼块表面裹上一层薄面粉,起油锅,待油温升至微微冒小气泡时,将鱼块分批放入油锅中炸至表面定型,颜色微黄便捞出,捞出后大火烧锅,等锅内油烧至快冒烟时,又将鱼块复炸,鱼块变得金黄酥脆时捞出,确保鱼肉外酥里嫩。
将炸好的鱼块放入熬好的酱汁中浸泡约半刻钟便夹起来,让鱼肉充分吸收酱汁的味道,又保持表面酥脆的口感。
做好后放到碗中晾凉,找出一小罐把酱汁收好,若是卖得好,这酱汁明日还能继续用呢。
一尾草鱼六十文钱,得了二十块熏鱼,算上香料,这熏鱼卢晓晓打算卖上八文钱一块,十五文钱两块。
做完熏鱼就到了做晚食的时候,卢晓晓打开酸菜坛子,只见几日前泡制的酸菜色泽鲜亮,香味扑鼻,撕一小片放口中,只觉得味道咸酸,口感爽脆,泡制的时间刚刚好。
拿出一颗酸菜,斜切成条,又将鱼切出鱼片,斩断鱼骨,熬煮成汤,下鱼片,做出一锅酸辣可口的酸菜鱼,再煮上一锅米饭,这晚食就做好了。
卢晓晓把做好的酸菜鱼端了出去,又夹了五块熏鱼做菜,酸菜鱼酸爽嫩滑,熏鱼外酥里嫩,酱香浓郁,各有各的滋味。
卢二郎原以为酸菜鱼是鱼最好吃的做法了,可一吃这苏氏熏鱼,他竟不晓得如何评了。
这熏鱼吸满了酱汁,酱香回甜,鱼身上的小刺被炸的酥酥的,不用吐也能吃下去,这年代的人缺甜,若叫卢大贵来评,还是熏鱼更胜一筹。
“晓晓,这鱼可要拿到摊子上卖?”卢二娘子问道。
“是,我打算卖八文钱一块,爹娘觉得可会有人来买?”
“那自然是有人买的,这鱼这样好吃,又用油炸过,还放了那多的糖和香料,吃个味也是值的。”卢大贵肯定道。
吃过晚饭,卢晓晓用瓦罐将熏鱼装好,开始准备第二天要卖的吃食,今日炖了八斤肉,额外的两斤是元三郎定的,做好后用瓦罐装着,又把剩下的两只兔子做成干锅兔,两斤是月初定的,两斤是宋家小哥前日来摊上定的,都用瓦罐装着。自从卢晓晓开始做吃食生意,便买了好些瓦罐。
次日一早,卢二娘子跟着一道来了镇上,一是到了她去铺子交绣件的日子,二是要来摊子熟悉熟悉,好在十二做席那日顶替卢晓晓,三是今日要推出新品,只兄妹两人,怕是顾不上宣传。
卢二娘子看了小半个时辰做肉夹馍的流程,卢晓晓又与她说了各环节的要点,便上手了,想来也是因为更重视些,卢二娘子做出来的饼竟比往日的好吃,与卢晓晓做的也不差什么。
卢晓晓将肉夹馍交给卢二娘子,专心推广起熏鱼来。将一块熏鱼分成小小的一块,走到一旁吆喝道,“熏鱼熏鱼,好吃的熏鱼,来瞧一瞧看一看了,外酥里嫩,鲜甜咸香,八文钱一大块,好吃不贵。”
不一会儿就卖出去了六块,有那肉夹馍的老主顾,也有那好吃之人被小娘子口中新奇的吃食吸引过来试过之后觉得不错的。
“小娘子,我大前日定的干锅兔可做好了?再给我十个肉夹馍,六块红烧肉。”宋家小哥说道,他如今已成为这摊子上的常客,经常帮府里的丫鬟嬷嬷们代买些肉夹馍回去,赚上几个子。他在少爷身边得意,丫鬟嬷嬷们也很乐意与他多有往来。
“做好了,这瓦罐里是两斤的干锅兔,肉夹馍这就给您现做。”卢晓晓回道,又拿了张芭蕉叶包起六块红烧肉,用草绳系好,卢二娘子已经手脚麻利的剁肉做馍。
“咦,这是什么新吃食?”
卢晓晓递了一小块熏鱼,道,“今日新做的熏鱼,您尝尝?”
宋家小哥尝了一口,只觉酱汁浓郁,酥松软嫩,“再给我包两块熏鱼,这熏鱼可是每日都有?”
“每日都有卖的,但数量有限,若是要得多,得提前定。这熏鱼甜咸浓郁与干锅兔的麻辣鲜香最是搭配了。”
“先让我家少爷尝尝,若是需要再来找你们。”
“我们这儿每日摆摊到午时,你随时过来说”。
说话间,远处传来哐哐哐的敲锣声,好似镇衙传来的,街上的好些人都往临街涌去。
“婶子,这是发生了什么?”卢晓晓拉住一位大娘问道。
“这秀才的名单出来了,听说咱镇上出了三个秀才!我得赶紧去看看。”
“晓晓,你先支应着,我去看看。”卢二郎说完便跑了。
“里长真是祖坟上冒青烟了,听说这县令都欢喜坏了,对他好一通夸奖!”旁人道。
这每府院试每两年考三次,每次约取三十人,青阳县是教育贫县,有两三个秀才已是难得,下面的城关镇更是少,好几年才出一个秀才。
“我听说是宋家在京城的一脉从京城回来丁忧了,办了个宋氏学堂,帮扶族里呢!”
“可这次中秀才的人里只有一人姓宋呀,那段默苏可跟宋家一点关系都没有!”去看了名单的人回来说道。
“这从京城回来的宋老爷又是什么人?”有人问道。
“这京城来的宋老爷是咱镇上宋老爷的堂兄,他们这脉书读的好,前朝就在京城,宋老太爷更是官至翰林院大学士。宋老太爷见前朝不仁,便辞官携全家返乡了,到了新朝,又被新帝请出山,才全家又回到了京城。前年宋老太爷去世了,宋老爷就回到了咱城关镇丁忧。”
“那这宋老爷回来丁忧,怎么就办起了学堂?”又有人问道。
“宋老太爷临终前,感念之前镇上族人对他们一家的照顾,便嘱咐宋老爷返乡后定要为族人做点贡献,宋老爷这才办起了学堂。这宋家办学堂可是用了心,这学堂里做夫子的,都是举人老爷。”
“可这三个秀才也不全姓宋呀,另外两人怕是跟宋氏学堂无关吧?而且这学堂才开多久。”有人质疑道。
“小哥,你的肉夹馍好了。”卢晓晓一边听,一边不忘忙摊上的活,将宋家小哥买的好些吃食递过去。
“你们知道什么,宋氏学堂不单收宋氏族人的孩子,也帮扶镇上家贫但有天份的读书人呢!那段默苏就在宋氏学堂里念书!”
周围的人难得见有一知情人,七嘴八舌地问了好些问题,吓得宋家小哥付了钱,拿着吃食赶紧走了。
卢晓晓一听,眼睛顿时亮了,这是什么,这可是天降名校,而且是面对贫困生开放的办在家门口的名师名校!
经过教育资源竞争的现代人,可太懂名校的重要性了,在这古代,学习资源更是掌握在一小波人手里,名师名校更是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