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5、多情女情多惹嫌隙 ...

  •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六七载美韶华换作朱颜旧,欲语泪先流。四五株芭蕉东风里形容瘦,愁病不胜酒。
      脉脉对黄昏,珍重芳姿锁重门。欹枕已三更,叹好郎君不是春闺梦里人。余下一二分,唏嘘辗转空嗟叹、暗恨平生。
      这阙《九全词》若用赵氏清凌凌的音色读出来,便让人觉得音韵谐婉,旨趣凄伤,可用吴王低沉如同焦尾琴的音色读出来,就有些格格不入,带了几分“不解其中味”的困惑。
      在他看来,赵氏在府上绝少露出愁容,每日过得怡然自得,实在没道理写出这种凄凉伤感的小令。可是这一阙小令出现在废纸堆中已经够发人深思的了,里面那一句浅显直白的“叹好郎君不是春闺梦里人”也实在不能不引人遐思。
      “叹好郎君不是春闺梦里人……四五株芭蕉东风里形容瘦……”珠玉堆砌的辞藻于吴王薄薄的唇瓣之间辗转,吐出的字眼少了几分琳琅之韵,反而染上吴王特有的独属于少年人的锋锐与意气,譬如一曲本该婉转的琵琶曲陡然变得铿锵,琴弦终而承受不住琴师凌厉的技法和起伏的心潮,“铮”地一声,终究落得个弦断琴毁的结局。
      吴王只觉得一股蓬勃的怒气陡然从胸腔升腾起来,灼烧着他的咽喉和心脏,唯有将天地化为齑粉才能些许安抚此刻的烦躁与不甘。
      他当然记得——
      记得他对赵氏的一见钟情。彼时双色美人蕉下群芳簇拥,唯有她背立斜阳里,风露泣中庭,一个清艳绝俗的背影就与一干庸脂俗粉格格不入,那般聘聘袅袅地走进了他睥睨的眼和倨傲的心。他自诩英豪阔大,从来不能理解大皇兄为何钟爱那些腐儒的酸诗艳词,什么“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什么“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可自从赵氏映入他眼帘的那一瞬,他蓦然觉得故纸堆里的字句活了起来。
      也记得他那二皇兄、天生高贵的太子殿下对赵氏的倾慕。太子总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努力压抑着七情六欲,将“喜怒不形于色”奉为金科玉律,“无为不争”则是他最好的写照。他清楚地记得年少时与太子比赛春狩,自己拼了性命冒着误伤官家小娘子的风险与野猪殊死搏斗,就是为了一举夺魁在一干小郎君中脱颖而出,可太子竟然在这样令男儿血脉偾张的时刻依旧秉持着“胜固欣然,败亦可喜”的心态悠哉悠哉,从容不迫。甚至在他因为功败垂成而沮丧不已的时候说些兄友弟恭的客套话,彼时年少气盛的他将这些话视作一种羞辱,可随着年齿渐增他终于意识到,原来这些话是太子的肺腑之言——总之,他就是这样一个淡定的人。
      可是见到赵氏的时候呢?太子的失态落在常人眼里顶多到一时惊艳的程度,可是作为与他年纪仿佛,互相比较互相竞争着长到十几岁的兄弟,吴王如何不清楚他是多么青睐赵氏!
      随着储秀宫的比试一轮一轮地进展,每多一次给秀女们展现才华的机会,他对赵氏的倾慕就多一分,那段时间他成日在前所未有的紧张中煎熬着,他非常清楚自己在恐惧些什么。为此他近乎疯狂地做了许多堪称痴情的举动,将一腔情愫大白于天下,只希望诸如太后、皇后这些掌握着他婚姻大计的上位者们能够顾怜他这一点痴心,许他得偿所愿,许他抱得美人归,许他齐眉举案,许他白首不相离。
      赐婚的旨意下来的时候,他欣喜若狂,虽然他同时也明白母妃眼中的意味深长是为着什么,也明白迎娶这样一个世家之女注定将他推向一条什么样的道路。说实在的,对于他父皇身子底下的宝座,他没有十分的兴趣,他十分清楚荣耀意味着责任,坐上那个位子意味着要对天下的黔首负责,劳累多于享乐,压力大于虚荣。但是不甘居人下的傲气让他觉得坐在那里亦无不可,他的名讳固然是一个意味着臣属的“官”字,可他的才华却不限于此。
      走远了。
      吴王收回遐思,目光复又落在那张皱巴巴的鸡林纸上。“芭蕉”这两个字刺目得他不忍直视,不由自主地移开目光。他明白了,他明白了赵氏的意思。
      原来蕉叶之下的初见,三个人,六只眼,四目相对,一见钟情,多余的那一个是他自己。
      难怪说“叹好郎君不是春闺梦里人”呢,放眼天下,若他不是那个梦里的良人,还有谁是,还有谁配,还有谁能?
      原来是太子殿下。
      他自嘲地一笑,忽然觉得过去的自己太过自负了,甚至从来没有考虑过赵氏心悦太子的可能。他一直觉得除了托生在中宫皇后的肚皮里,太子没有别的及得上自己的,性子温吞,才干中庸,那些朝臣们搜索枯肠赞誉他的话,也多是些“平和大度”、“有仁君气度”之类的泛泛之谈。可是……谁知道呢?“一见钟情”这回事,是没有道理的。
      他也曾扪心自问过缘何对赵氏念念不忘,是对她的稚妍秀雅的容貌惊为天人,还是对她书画双绝的才华倾盖如故,亦或是见她女红庖厨无所不精,欣赏她的宜室宜家?可是这问题并没有清晰的答案,情感压倒了理智,渴望征服了反思。
      那么赵氏呢?想必也是一样吧,放着清隽如同谪仙的楚王殿下不顾,放着自己不顾,她偏偏就对太子殿下一见钟情了。她爱他的什么呢?爱他高贵的出身和令人眼热的地位?爱他色如中秋之月的面容?爱他淡然温厚的性情?谁知道呢。
      吴王忽然觉得自己被击垮了。他喃喃地念叨着《九全词》中的每一个字句,近乎病态地回想着新婚迄今赵氏的一颦一笑,妄图从中找寻到她对太子暗生情愫的证据。
      她不愿同自己一起游乐,用的“托词”是生怕长辈责备,生怕太子妃眼热,未必吧?她真正担心的是太子黯然神伤。
      还有吗?还有别的吗?他绞尽脑汁地思索着,是了——太子妃顾氏对她总有些不知从何而起的敌意,彼时他并未放在心上,一则是源于“没有人能在本王眼前伤害到本王庇护的女人”的自负,二则敏锐如他,亦曾察觉顾氏对楚王妃薛氏也有着如出一辙的淡淡敌意,想必是妯娌之间的竞争之意支配了她。可如今再回想,他忽然觉得是否是因为顾氏也察觉了些什么,才将赵氏视作大敌呢?
      还有呢?别的证据呢?
      吴王觉得自己快要疯了,一种冲动敦促他冲到正院卧房,将酣睡的女子叫醒,粗暴地在她凝着霜雪的皓腕上留下蛮横的指印,捏住她尖巧可爱的下巴,让她那双如小鹿般楚楚动人的眼睛汪出盈盈的泪水,如果子冻般晶莹的嘴唇吐露出他爱听或者不爱听的话。
      可他终究没有这样做。相反,他颓然地坐倒在书案旁那张对他来说有些矮小的椅子上,将那一阙《九全词》复原成皱巴巴的模样放回废纸堆。将玉兔镇纸下那片被遗漏的碎纸放回原位,然后有些疲惫地闭上了眼睛。
      赵氏从酣眠中苏醒,独自坐在妆镜台前,望着镜中人压倒桃花的娇艳容颜,细声细气地叹了句“每日家情思睡昏昏”,忽然觉得胸前闷痛,似有一种莫名的心悸。她的侍女从月听见动静,进来服侍她匀面梳妆,手上动作轻巧利落,口中也没闲着:“一刻钟前王爷回来了,说是溽暑难消,衙内无事,便早些回来。见您还睡着,便往书房去了。”赵氏眉心微蹙,压住不适的感觉,轻声道:“王爷回来了,你们就该叫我起来,哪有丈夫回来了,妻子不上前侍奉的道理?”
      从月从镜中注意到了王妃的颦蹙,但只当她是因为自己没有叫她起来而不悦,故而有些委屈地答道:“上一回王爷午间回来给您送枇杷果,奴婢叫您起来,事后被王爷叫去训话了,说不得扰您安眠。”赵氏想起丈夫对自己的百般呵护,不由露出笑容,又问道:“你方才说王爷去哪里了?”从月道:“王爷去了您的书房。”赵氏应了一声,不再说话了。
      她心中隐约有些担忧。上午她从回事处回到正院,路过明月洲的时候,见那一处景致不似盛夏鲜妍,染上了初秋的萧瑟之意,不禁有感而发,创作了一阙小令,曲调是她自己弹奏古琴创作的,在句中镶嵌了从十到一的数字,原本颇为自得,以为幽微精妙,可再读起来却觉得用词不够含蓄幽雅,比如“六七载美韶华换作朱颜旧”,六七年前她还是个垂髫稚子呢,实在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了。另外,那一句“叹好郎君不是春闺梦里人”,可能会引起误会,让人觉得她对王爷有什么不满意。于是她将这阙小令揉成一团丢进了废纸堆里。
      赵氏素来爱惜纸字,但也偶尔有这样的时刻,落笔成文之后又不满意,就会放到废纸堆中,伺候笔墨的侍女夜间收拾书房的时候会将废纸烧掉,不让赵氏的拙劣之作留存。
      赵氏隐隐有些担忧,今日还没到侍女收拾书房的时候,那张纸想必还留在书房。若王爷正巧发现了,看过之后对自己产生误会就不好了。
      念及此,甫一等从月给她梳好头,她就步履匆匆地向书房走去。从月见她脚步匆忙,还当她是迫不及待要与王爷相见,为王爷与王妃之间的深情所感,不由露出微笑。
      赵氏抵达书房,先是轻轻叩了叩门,确认吴王在里面,这才进来,只见吴王一如往常,大刀金马地坐在她的椅子上,手里拿着她的作品看着。见她过来,冲她展颜一笑:“玄兔儿来了,看看你夫君这一回给你写了什么点评?”
      他的神情举止与平时一般无二,若他看到那阙小令并且产生误会,很难不在脸上带出来。赵氏见状,暗暗松了一口气,便也若无其事地依言走过去,一面同吴王说话,一面分心去看废纸堆。只见那个纸团依旧躺在原本所在的角落,就连镇纸下方露出的被她撕坏的一角也留在原地,想必他没有发现这个小小的纸团。赵氏终于放心,朝吴王展露的笑颜也真切放松了几分。
      可是细致敏锐如吴王,自不会错过赵氏视线飘向废纸堆的小细节,在他看来这就是做贼心虚的铁证了,内心愈发失望。可是经历过最初的痛彻心扉之后,此刻接踵而至的打击也显得微不足道了,故而他还能不动声色地将微微颤抖的手拢在衣袖之下,与赵氏嬉笑如常。
      夏去秋来,天色转凉,潇潇秋雨连绵地浇灭了夏日最后一丝暑气,吴王妃的贴身婢女随星敏锐地察觉王爷和王妃之间微妙的变化,两个人好像不如从前恩爱了。准确来说,王妃待王爷一切如昨,可王爷对王妃的态度却从原先的恨不得拴在裤腰带上,逐渐转为客气与尊重。虽然客气与尊重并不是坏事,可这背后意味着的疏离实在很难让人忽视。
      与随星一道当差的从月安慰她,从前是新婚燕尔蜜里调油,如今过了一些时日,感情变淡也是自然的,横竖王爷依旧爱重王妃,府上也没有添新人,就没什么可忧心的。随星觉得这道理听起来似是而非,可她自己也是未嫁之身,并不懂得夫妻相处之道,故而虽然为主子感到担忧,却也无可奈何。
      随星能察觉到吴王的变化,敏感如赵氏,更不会察觉不了。起初她有些惶恐,忧心自己哪里做得不好,失了夫君的欢心。可见丈夫虽然对她不如从前热络,可也没有纳些良姬美妾,庐州府当地官员送来的美人,还没看清吴王府的大门朝哪个方向开就被原路送了回去。故而赵氏认为并非自己失宠,而是丈夫将精力投向了庐州府的治理之中。虽然生出“悔教夫婿觅封侯”之感,但男儿郎投身于宏图伟业是好事,作为一名贤妻,赵氏也没有横加阻拦的道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