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荣府畸形生态 ...


  •   很多人说,荣国府大房袭爵、二房掌家是因为贾母偏心。但我始终不相信,荣国府的畸形生态是“贾母偏心”这四个字可以解释的。

      贾母的确是荣国府辈份最高的人,但她只是一个女人,三从四德中有“夫死从子”这一条。所谓“夫死从子”,绝不是在吃什么穿什么这样的小事上从子,毕竟儒家还讲究孝道;而是应该在有关宗族发展、宗法规矩秩序的问题上“从子”。
      我觉得:如果不是代善死前有安排,贾母是不可能在贾赦袭官的前提下,让贾政夫妇当家、住正房的。

      首先,在我的印象中,贾母其实是一个耳根有点软但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老太太。如果没有代善的安排,她不大可能坚持一件明显不合礼法规矩的事。
      我印象很深的第一个例子是:凤姐泼醋打平儿那件事,听了王熙凤转述的鲍二家的话后,贾母就骂“平儿那蹄子,素日我倒看他好,怎么暗地里这么坏。”尤氏就说凤姐两口子不好对打,都拿平儿使气,平儿委屈。贾母立马又开始同情平儿,说“原来这样,我说那孩子倒不象那狐媚魇道的。既这么着,可怜见的,白受他们的气。”立刻又叫琥珀去安抚平儿。
      另一个例子是:贾赦想纳鸳鸯为妾那件事,贾母迁怒王夫人,王夫人不敢辩驳,探春劝说:“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大伯子要收屋里的人,小婶子如何知道?便知道,也推不知道。”贾母立刻就反应过来,马上又让贾宝玉代自己向王夫人赔不是,说:“……你快给你娘跪下,你说太太别委屈了,老太太有年纪了,看着宝玉罢。”这几乎是贾母当面向王夫人认错道歉了。连王夫人也连忙说:这使不得!

      一个听得进劝的老太太,一个可以当面向儿媳妇认错道歉的封建社会老太太,不会明知是错却偏要坚持。贾母不可能不知道贾政住荣府正房有违常礼。可如果是贾代善临死前安排了贾政当家住正房,贾母很可能就会觉得:哪怕不合礼法,维护丈夫的遗愿也是一件正确的事,那么她坚持这件事就说得通了。

      其次,在住正房这个问题上,贾政夫妇是表达了退避谦让之意的。原著明说“原来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亦不在这正室,只在这正室东边的三间耳房内。”
      如果贾政王夫人真的那么想住荣禧堂,他们为什么不堂而皇之地在正室居坐宴息,而要在耳房中?就像晴雯的那句话:何必白白担了虚名?!
      我的理解是:在住荣禧堂这件事上,贾政夫妇很可能也是被赶鸭子上架,心里知道明不正言不顺却无法拒绝,只好不住正室、只在耳房内宴息居坐,以此表达避让之意。如果让他们住正房只是贾母一个人的主意,以贾政这个假正经的德性,他不大可能服从,因为夫死从子。

      那么,荣国府的畸形生态,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对于这个问题,红学家们有很多猜测。但我本人,更倾向于在原著的字里行间求解释,并不太赞同把曹雪芹的身世,生硬地代入到曹雪芹笔下的世界中。我觉得以曹雪芹的水平,他肯定会对荣国府这种生态的形成原因有合理的解释,这个解释或者就在遗失的那部分稿件中。但这部分稿件既已遗失,那么我们也只有做出种种假设,在其中挑出一种最让人信服的假设了。
      对于这个问题,我也有自己的猜测和假设。我不敢说我的猜测一定对,但我觉得这种猜测是有其合理性的,写出来供大家讨论。

      从原著的字里行间来看,贾赦、贾政两个人,很可能早已分家了。
      摘几段原著:
      ——————————
      ①若问那赦公,也有二子:长名贾琏,今已二十来往了,亲上作亲,娶的就是政老爹夫人王氏之内侄女,今已娶了二年。这位琏爷身上,现捐的是个同知,也是不肯读书,于世路上好机变言谈去的。所以如今只在乃叔政老爷家住着,帮着料理些家务。
      (请大家注意:冷子兴这段说的是贾琏“只在乃叔政老爷家住着”,若贾赦贾政不曾分家,何来贾琏住在叔叔家的说法?)
      ②宝玉和林妹妹,他两个一娶一嫁,可以使不着官中的钱,老太太自有梯己拿出来。二姑娘是大老爷那边的,也不算。——第五十五回。
      (这是凤姐与平儿盘点荣国府在几位小爷姑娘嫁娶花费上的一段话。请注意“二姑娘是大老爷那边的,也不算。”这个说法。这话的意思很明白:迎春的嫁娶银子是算到贾赦那一房的,不归荣国府管。如果不曾分家,用得着区分这边那边吗?)
      ③宝玉却从未会过这孙绍祖一面的,次日只得过去聊以塞责。只听见说娶亲的日子甚急,不过今年,就要过门的:又见邢夫人等回了贾母,将迎春接出大观园去等事……——原著第七十九回。
      (请大家注意:迎春待嫁,是被邢夫人接回了大房待嫁。如果两不曾分家,迎春为何不能在荣国府待嫁?)
      ④迎春哭道:“我不信我的命就这么苦!从小儿没了娘,幸而过婶子这边来,过了几年心净日子,如今偏又是这么个结果!”王夫人一面劝解,一面问她随意要在哪里安歇。迎春道:“乍乍的离了姊妹们,只是眠思梦想;二则还记挂着我的屋子,还得在园里旧房子里住得三五天,死也甘心了。不知下次还可能得住不得住了呢!”——原著第八十回。
      (迎春说:幸而过“婶子这边来”,过了几年心净日子。
      ——————————
      那时候的惯例,好像父母在不分家的吧?贾母还在,她也是一个喜欢热闹的人,她没有理由、也没有这个能力和魄力打破惯例,来主持贾赦和贾政分家。
      那么最有可能的就是:
      贾代善在临终之前给贾赦和贾政分了家,并且明确地让贾政夫妇继承荣国府。但因为某种他控制不了的因素,最后实际袭爵的变成了贾赦,这就形成了一个极其尴尬的局面:贾代善立的继承人没能袭爵!
      导致这种尴尬局面的不可控因素有很多可能。或许如同我在《红楼医疗系统》里的猜测的那样,贾赦不甘心自己袭不了爵,偷换了贾代善的遗本;也或许是因为当时朝中正因太子该立长还是立贤的问题争吵,皇帝想立长,就拿荣国府做伐子,违背代善的遗愿让贾赦袭了官,顺手再补偿贾政一个官职;或许还有其他我没有想到的可能。
      那怎么解决这样的尴尬局面呢?
      把荣国府交给贾赦,把贾政分出去?这完全违背了贾代善的遗愿。皇帝可以不在乎贾代善的遗愿,但贾母等人不可能不在意贾代善的遗愿,而且她也会心疼贾政。而且代善会把荣国府传给贾政,必定是有理由的,至少会有能够说服族长和族人的理由,所以这种完全罔顾代善遗愿的做法不太可能被采用。
      所以比较有可能被采用的一种解决方案是:让贾赦住在荣国府东边旧园里,对外就像仍是一家人;同时让贾琏住到二房来,王夫人慢慢把荣国府的家务交给贾琏夫妇,实现管家权利的自然、平顺过渡。
      这就自然形成了原著中荣国府那种比较畸形的生态。

      再来说说:贾母真的偏心吗?

      贾母对贾赦不满是真的,我觉得王熙凤说的是大实话:“况且平日说起闲话来,老太太常说,老爷如今上了年纪,作什么左一个小老婆右一个小老婆放在屋里,没的耽误了人家。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作去,成日家和小老婆喝酒。太太听这话,很喜欢老爷么?”
      总结起来,贾母对贾赦不满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不好好做官;二,不保养身体。
      就算是现代,也不会有哪个母亲喜欢一个上好好上班、整天仗着祖辈遗产玩女人的儿子吧?

      在鸳鸯那件事上,贾母在气头上朝王夫人发火,但气消了以后,虽然不满贾赦邢夫人的行为,但在实际处置的时候,对他们却相当温和。
      原著:
      ————————————
      邢夫人犹不知贾母已知鸳鸯之事,正还要来打听信息,进了院门,早有几个婆子悄悄的回了她,她方知道。待要回去,里面已知,又见王夫人接了出来,少不得进来,先与贾母请安,贾母一声儿不言语,自己也觉得愧悔。凤姐儿早指一事回避了。鸳鸯也自回房去生气。薛姨妈、王夫人等恐碍着邢夫人的脸面,也都渐渐的退了。邢夫人且不敢出去。

      贾母见无人,方说道:“我听见你替你老爷说媒来了。你倒也三从四德,只是这贤慧也太过了!你们如今也是孙子儿子满眼了,你还怕他,劝两句都使不得?还由着你老爷性儿闹。”邢夫人满面通红,回道:“我劝过几次不依。老太太还有什么不知道呢,我也是不得已儿。”贾母道:“他逼着你杀人,你也杀去?如今你也想想,你兄弟媳妇本来老实,又生得多病多痛,上上下下哪不是她操心?你一个媳妇虽然帮着,也是天天“丢下笆儿弄扫帚”。凡百事情,我如今都自己减了。她们两个就有一些不到的去处,有鸳鸯,那孩子还心细些,我的事情,她还想着一点子,该要去的,她就要了来,该添什么,他就度空儿告诉他们添了。鸳鸯再不这样,他娘儿两个,里头外头,大的小的,那里不忽略一件半件?我如今反倒自己操心去不成?还是天天盘算,和你们要东西去?我这屋里有的没的,剩了他一个,年纪也大些,我凡百的脾气性格儿,他还知道些。二则他还投主子们的缘法,也并不指着我和这位太太要衣裳去,又和那位奶奶要银子去。所以这几年,一应事情,他说什么,从你小婶和你媳妇起,以至家下大大小小,没有不信的。所以不单我得靠,连你小婶、媳妇也都省心。我有了这么个人,便是媳妇和孙子媳妇有想不到的,我也不得缺了,也没气可生了。这会子他去了,你们弄个什么人来我使?你们就弄她那么一个真珠的人来,不会说话也无用。我正要打发人和你老爷说去,他要什么人,我这里有钱,叫他只管一万八千的买,就只这个丫头不能。留下她服侍我几年,就比他日夜服侍我尽了孝的一般。你来得巧,你就去说,更妥当了。”
      —————————————
      王夫人对这件事毫不知情,但白白吃了一顿排头,当然后来由于探春的劝说,贾母让宝玉代自己向她道歉,她的面子也找回来了。
      邢夫人是这件事的主角之一,但贾母训斥她的时候,是“见无人”才说她的,相当给面子。还主动说出私房钱给贾赦买小老婆……这完全就是溺爱贾赦的一种表现啊!

      原著中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小细节,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注意到:就是七十五回、七十六回赏中秋的时候,贾赦讲了一个偏心的笑话,一回头脚就扭伤了。
      原著:
      ——————————
      ①这次在贾赦手内住了,只得吃了酒,说笑话。因说道:“一家子一个儿子最孝顺。偏生母亲病了,各处求医不得,便请了一个针灸的婆子来。这婆子原不知道脉理,只说是心火,如今用针灸之法,针灸针灸就好了。这儿子慌了,便问:‘心见铁即死,如何针得?’婆子道:‘不用针心,只针肋条就是了。’儿子道,‘肋条离心甚远,怎么就好呢?’婆子道:‘不妨事。你不知天下父母心偏的多呢。’”众人听说,都笑起来。贾母也只得吃半杯酒,半日,笑道:“我也得这个婆子针一针就好了。”贾赦听说,便知自己出言冒撞,贾母疑心,忙起身笑与贾母把盏,以别言解释。贾母亦不好再提,且行起令来。
      ②只见跟邢夫人的媳妇走来,向邢夫人前说了两句话。贾母便问:“什么事?”那媳妇便回说:“方才大老爷出去,被石头绊了一下,歪了腿。”贾母听说,忙命两个婆子快看去,又命邢夫人快去。邢夫人遂告辞起身。
      ③只见方才瞧贾赦的两个婆子回来说:“瞧了右脚面上白肿了些,如今调服了药,疼得好些了,也不甚大关系。”贾母点头叹道:“我也太操心。打紧说我偏心,我反这样。”因就将方才贾赦的笑话,说与王夫人、尤氏等听。王夫人等因笑劝道:“这原是酒后大家说笑,不留心也是有的,岂有敢说老太太之理。老太太自当解释才是。”
      ——————————
      贾赦刚在中秋夜宴上讲了一个涉嫌影射贾母偏心的笑话,回去就被石头一绊,崴了脚。
      曹雪芹为什么要安排这样的关联情节呢?联想到原著中浓重的神佛仙鬼和因果报应调调,我觉得这个小细节非常地耐人寻味。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