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填空 ...
-
秦代在文学上的建树很少,可以称述的,只有秦相吕不韦召集门客编写而成的《吕氏春秋》和李斯的《谏逐客书》
吕氏春秋有严密的体系,全书条分理顺,篇章十分整齐,在结构上组成了一个所谓“法天地”的完整体系
《查今》的政论散文,标志着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代表汉初政论散文的最高成就。
汉初的赋是从楚辞中脱胎而来,所以称为骚体赋
《淮南子》是汉代皇室淮南王招致门客编成,因此原称《淮南鸿烈》
新文体赋的鼻祖可以推到战国时期的荀况和宋玉,前者有代表作《赋》篇
贾谊的《吊屈原赋》表达了对屈原的深切同情和尊敬,揭示了造成诗人不幸的社会现实。
标志汉大赋形成的标志是,枚乘的《七发》,此后主客问答成为了大赋的一种固定的结构形式
《七发》以后七段成篇的赋成为一种专门的文体,号称“七体”
《子虚赋》和《上林赋》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也是汉赋中具有开拓意义和典范意义的作品。
司马相如的《长门赋》以一个受到冷落的嫔妃的口吻写成,为历代宫怨作品的鼻祖
《洞箫赋》以善于描摹事物形态而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作者是王褒
扬雄的《蜀都赋》打开了后世京都赋的先河。
班固的《两都赋》打开了京都赋的典范,其传本分别为《西都赋》和《东都赋》的两本
张衡模拟《两都赋》创作了《两京赋》,分别为《西京赋》和《东京赋》上下两本
杜笃的《论都赋》把以往天子、王侯的生活转化为关乎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是东汉赋风转变的重要标志。
东汉中叶,标志着文坛从大赋为主转化为小赋为主的是张衡的《归田赋》
《史记》首创的以人物传记反映历史的写法叫做“纪传体”
《史记》代表了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鲁迅在《汉文学纲要》中称他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他修史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史记完成了历史散文以记传为主到写人为主的转变,首创我国史传文学
班固编撰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记传断代史,它是史记以后出现的第一部史传文学典范之作
《吴越春秋》在体制上兼有纪传体和编年体的特点,具有历史演义小说的雏形
马第伯的《封禅仪记》是现在能发现的第一部游记
乐府原是音乐机关的名称,始于秦代
两汉乐府诗对中国古代诗歌样式的嬗变起了巨大作用,实现了四言诗走向五言诗和杂言诗的过渡
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汉乐府民歌多收录于其中的相和歌辞,鼓吹歌词和杂曲歌辞三类中。
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南朝著名评论家刘鳃称其为“五言诗之冠冕”
现存的最早的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内容是“缇萦救父”的故事
张衡的《同声歌》是一篇很有意思的作品,假托新婚女子的语气自述,明显借鉴的民歌的手法
秦嘉的《赠妇诗》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的成熟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