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4、第三十四章 ...

  •   《四书章句》中对这一段的注解大致可以概括为:管仲器小且不知俭,格局偏浅、规模卑狭,将王霸之略混为一谈,不习圣贤之道,所以他不能够正己身修明德,辅佐齐桓公一统诸国,成就王道。

      宝玉将其中关节想了个透彻,孔子从始至终都是讥讽管仲器小、不堪大用。

      只是他也曾翻阅春秋典籍,知管仲乃是法家执牛耳之人,与儒学所倡导的学问背道而驰也无可厚非。

      宝玉心道:难怪要将他贬的一文不值。

      想当年管仲入齐国为相,得齐桓公一声“仲父”相称,对内实施改革:叁国伍鄙,维护国家稳定,以政绩功劳大小选定任事官员;对外则打出“尊王攘夷”旗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任齐国如何强盛,终恪守人臣本分,不曾将周天子取而代之。

      管仲是生活奢侈,可对比其对齐国所作出的贡献,堪为千古第一相。《论语·八佾》的一番评论,终究有失偏颇。

      只是他心中虽是如此想,笔下却不可流露出半分贬儒的味道,反而是要顺着《四书章句》的意思来,宝玉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他提笔破题道:“圣人陋霸臣之器,而两辟伸之者之说焉。”

      管仲助齐桓公成就霸业,天下人皆传颂他的功德,唯独圣人言其“器小”,其他人从未提及。这是为何?

      “盖功之大者,才有馀于霸;器之小者,量不足于王也。”

      器小不知俭,故管仲的才能可以成就霸业,却不可成就王业。齐桓公终究只是一方诸侯,而并非天子。

      当然,他器小不知俭,都是因为他没有研习圣贤之道。

      宝玉写完了破题、承题,又用一句话直接带出起讲,因考虑到言词质直之要,他放弃对偶分股的手法,而是直接用几节分叙,将全文题旨和盘托出。

      从“三归之丽,家臣之冗”点明管仲生活奢侈,不知道“节俭”对于德行的重要性,无俭即是无德,所以圣人要指责他是器小之人。

      接着写管仲器小、奢而犯礼的根源:皆因其无修身正心之学!

      如承题中他提及的一般,管仲没有研习圣贤之道,所以会受到孔子的斥责。

      最后大结发表根正苗红的儒家正统见解:只有修身正心的君子才器大,这才是王臣国士之器,岂可是区区“霸臣之器”能相提并论的,首尾呼应结篇。

      写完了“笔下言皆非心中意”的第一道题目,宝玉将笔搁在架子上,直起身来揉了揉腕子,开始看第二道题。

      “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出自《中庸》,同第一题相较而言,此题题干较长、内容庞杂,若不能很好把握住主旨,考生很容易泛泛而谈,从而导致文章没有筋骨,抓不住重点。

      题干冗长的题目多与原文上下处有所牵连,所以考生很容易犯“牵上连下”的错误,而这可是答题中大大的忌讳,一旦犯了,那就是被阅卷官落黜的下场,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

      《中庸》有言:一撮土之多,可载华岳振河海;一卷石之多,可生草木兴宝藏;一勺水之多,鼋鼍蛟龙鱼鳖等俱居于其中。

      可以说山石草木、飞禽走兽,乃至水土这世间基本之物俱被包含到了题目之中,涉及范围之广,着实叫人难以下笔。

      宝玉心道:看来要找个包容万物的东西将他们统统囊括其中,如此方可以总代分,文章神韵不散。

      他盯着题目更加用心地看了一会儿,蓦然大悟:这世间万物不皆由天地生发而来吗!

      他写道:《中庸》究天地生物之盛,所以明至诚无息之功也。

      如此一举将题中的精妙之处直白明了地破解出来。

      承题、起讲二处更是将文章由“观天地”引向“见圣人”这一更高层级的境界:论圣人,固全乎天道;观天地,则见乎圣人。

      文章整体拔高了一个层次,有“格物致知”的意思在,恰巧符合了程朱理学的大义。

      因开头宝玉以天地囊括万物,故下文要分别论述其与山水草木、走兽鱼龙之间的关系。这正文虽好操作却也容易显得平庸,若宝玉只意在一个小小的秀才功名,他大可老老实实按规矩来。

      可是,如此简单施为倒浪费了林姑父押题、讲解文章,又托金陵旧友季先生为他周全万事的一番苦心,更毋论他出身荣国府,若只为一个小小的秀才功名,他何苦先赴扬州求教名师,后至金陵潜心备考?

      在京城,请一二个身负举人功名的西席教导,一样可以。

      这世间旁人可轻易写出的文章,我不写。

      我要写,就要写地与旁人不同,比众人出彩。

      心中绕过千转百回,终绕不过“少年意气”四个字,试问“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得意畅快,谁人不想?

      学得一身文武艺,报与帝王家。

      宝玉下定决心,缓缓落笔道:天无穷,日月星辰悬象于上,万物覆帱于下。天之生物,一何其盛耶!

      天地间磅礴不可穷者,是山;天地间浩渺不可极者,是水。山水生物之盛,不就是天地生物之盛吗!

      洋洋洒洒百余字中运用缴归法、变化法、蝉联法、脱卸法,无穷参差变化论证“天地生万物”这一核心论点。

      通篇简朴而理足,体方却意圆,初窥之,虽然用词遣句平平淡淡,可越往下所阐述的道理便越深刻,实则由浅入深、浑然天成。

      不追求词藻的华丽,但求用字准确而无错漏,品格雅纯、法度细密,莫过于此了。

      做两篇文章约莫费了两个多时辰,宝玉已觉腹中有些饥饿了,这倒是个新奇的体验,但他也无意用些考篮中携带的软糯糕点,万一点心皮子掉在考卷上拓下油印,真真是无妄之灾了。

      仔细誊抄了文章,又润色了几笔查看没有错处后,宝玉便打算交卷走人了。

      如今考棚内天色大亮,日头高悬,瞧着像是到了晌午,宝玉将摊在桌上的笔墨纸砚收进考篮中,亲自捧了答卷递给端坐在正堂上的县令。

      堂上的县令头戴乌纱帽,身着鹭鸶补子袍服,正伏在案上仔细翻阅先前考生交纳上来的试卷。

      县令下意识接过宝玉递上来的考卷,瞥了一眼题目一的破题,又将文章匆匆扫了个大概,不觉满意点头。

      一抬头见宝玉仍站在原地,他想着这是个能作好文章的童生,将来说不定能在自己的教化功绩上添上几笔,遂缓和了神色道:“不错,下去吧。”

      同先前一般,有一个青衫小吏带宝玉走至龙门处,那处已有数名交卷的童生在等候了,待凑齐了十人便一起放了出去。

      一出考棚,就见茗烟扑上来,殷勤地接过宝玉手中的考篮,口中不住地念叨着:“二爷如何?”

      “可口渴?要用些什么?小的准备了……”

      宝玉抬手打断了他的滔滔不绝,朝季先生走了过去。那季先生乃是名享金陵的私塾先生,此次县试,手底下自然也有童生应考,因他素来尽职负责,故在考棚外等着自己的学生。

      瞧见宝玉眉间舒展,面上更无愁苦之色,季先生笑道:“看来你心中定是有把握了。”

      宝玉拱手作了个揖道:“惭愧,还不曾正式谢过当日登门拜访之时,先生的点拨之恩。”

      季先生并不把这等小恩小惠放在心上,反而拉着宝玉的手嘱咐道:“如今只是县试第一场,后头还有四场要考。”

      “虽说县试名次排序多系于头场,但也不可轻慢了后几场的作答。我同你说,其余几场不过考些孝经论、律赋、五言八韵试帖诗等,不求多出彩,措词间无过错就行了。”

      季先生郑重问道:“这么说,你可懂了?”

      宝玉点点头应下,又谢过季先生的提点。

      -

      考场内知县正在仔细相看宝玉的文章,观其卷面整洁、字迹工整,似铁钩银画,从中可辨得下笔人的根骨气性。

      知县心道:这人破题倒破的严谨,承题起讲皆严格按照《四书章句》的正统注释,精准扣住题旨,微言大义,难得的是说理清晰有条理,文风简朴,神足气足。

      且看他仅运用二节分叙便将题旨揭开,节节深入、环环相扣,由“奢”说至“无俭无德”再说至“器小难成王业”。

      后于结尾处一针见血指出管仲器小之根源,再对比写下儒家正统见解,一锤定音。

      全文夹叙夹断,脉络层次虽曲折却清晰分明,章法完密。

      读此文章,就如攀登崇山峻岭,令人深觉作文章之人胸中沟壑,新意迭起、奇气纵横,不似寻常人那般照本宣科、老调重弹。

      知县审完了第一题,深感满意,又将目光投向下一题。

      他作为出题人,自然知道第二题难在题干涉及之物的繁杂,难在正文出彩不易操作,所以他十分好奇这位童生是如何写的。

      一入眼见“天地”二字总起全文,知县便知这人至少懂了一半,往下看其正文四股,只觉分配地十分妥帖,无过重过轻的不适之感,竟是正正好好、周详严密。

      后又见大结:“是则天地功用之盛至于此,至诚无息之功用,所以配天地而无穷也,又何凝乎?”一言蔽之,《中庸》之大义俱含其中。

      知县不由得抚掌大赞曰:“好……好……好!望之平平无奇,然纵观县试数百卷,终不能如此妥帖。”

      “此人堪为案首!”

      一旁的小吏附耳道:“大人可要再斟酌斟酌,看看这人后几场的答卷?”

      县令敛了笑意正色道:“合该如此,明日对外发案之时,将此人的座号填至第一个,也好叫他知道我对他的看重。”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