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1、后记1:若是真爱,请真心祝福 ...
-
这个引言,说的是情爱,父子情爱、恋人情爱种种,只为抒发我的一点感怀而已。
冷水香系列,是我少年时的花痴梦,其后几番停笔,我也反复告诫自己——此类文纯粹自娱自乐,既不传承历史,也不催人上进,思路荒诞,情节俗套,满纸东搬西凑的可怜文字,实在无知无聊,害人害己——然而,我总情难自禁,每每割舍不下,甚至魂牵梦萦。后来读了点书,明了点理,也看开了一些事情,想着凡事皆有因缘,既然自己如此牵挂,不妨继续走下去。
回到我的正题。我想,作者写一篇小说,目的无非是寄托情绪和思考,或者满足自己在现实中无法享受的色欲和虚荣。我创作冷水香系列的初衷,是想抒发父子之间的情爱。这也许与我本人的经历有关,也与我周边的见闻有关——说说我的堂姐。她的父母□□时被流放到甘肃,因为养活不了五个孩子,把她送给了南京的妹妹,也就是她的姨母。堂姐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虽然成长的她事业有成,衣食无忧,对父母也非常孝顺,但这个心结,她始终解不开。我清晰记得,过了知天命的年龄,她还哭着对我们说,“有五个孩子,其他的兄弟姐妹都咬牙带在身边,为什么被送走的偏偏是我?”几年前,伯父伯母都撒手人寰,这笔情感债,只能等到来世再算了。
所谓父慈子孝,这是中国人一直崇尚的伦理道德。儿女爱父母,也贪图父母对自己的爱多一点,再多一点。这里,我再说说父慈子孝的另外一个问题。在战争年代,父子的价值导向不同,彼此就会产生更多的情感纠葛。比如谁为了拥护新君,亲手杀死力保旧主的儿子,谁又在战场上拉弓,射向被敌军充作人质的儿子,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他们被刻画为忠君爱国的表率。还有一类,戏台和影视剧里常常出现的,某人的遗子从小被仇家抚养,长大成人后知晓真相,幡然醒悟,痛悔认贼作父,拔剑杀敌,报了自家的血海深仇。我最恨这样的情节,我认为这样的儿子和这样的编剧毫无人性,禽兽不如。血肉亲情,真能逼人把十几年的养育之恩弃若草芥吗?
说完父子间的价值观,再说说情爱。我们都知道,爱的越深越欢乐,也越痛苦。正如一首歌说唱到的,“情是一座愁城,陷入越深就越被围困”。当我们爱对方至深至切时,什么都可以给对方,甚至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成全对方。然而,当我们发现对方移情别恋,或者看她与别人也很欢爱快活时,就万分伤感,痛苦,或者怒不可遏,期待把她夺回,归为己有,我们希望,对方最好只跟我一个人好。
我相信,爱本身的定义,就是祈求对方幸福快乐,奇怪的是,当对方找到另一个可以赋予她更多快乐的人,我们为什么却生气、愤怒,甚至不惜两败俱伤的战斗呢?
有一篇佛学的文章分析说——热恋中的男女,总希望彼此永远不分开,想尽一切办法要把对方绑在身边,只要一分开就感到痛苦,会用尽各种方法追踪对方的行动。虽然嘴上说是关心,其实何尝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占有欲望?当贪念愈来愈多、多到无法满足时,我们就会因为达不到而产生痛苦,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爱一个人愈深,痛苦也愈深的道理。
贪着就像是一种□□,常以美丽的外表作装饰,当我们被以爱做掩护的贪着缠上时,就堕入五里雾中无法看清事实。热恋中的人很难用理智去分析眼前的这个人是否真正适合自己,眼里看到的尽是对方优点,因为分不清爱和贪着的界限,一心一意只想让对方完全属于自己,而结婚似乎就是满足这念头的唯一方法。婚后占有对方的贪念减少、激情慢慢消失,这时才会用理智看待生活,婚前对方的优点在此时完全消失不见,两人开始互相埋怨,抱怨对方与婚前判若两人。其实眼前的人并没改变,只不过当初并没有静下心来用理智判断而已。当生活中充斥着不满与抱怨,当初爱得你死我活的两人,最后可能落到对簿公堂终至分道扬镳的结局。
白雪公主的童话里,没有后面的结局。我罗罗嗦嗦赘述后面的情节,只想说明,爱和贪着应该不同。
我的《霜林醉》塑造了燕大,秦二,明珠,蒹葭四个人物,但我内心知道,本文真正的主角是老张,整个冷水香系列,其实是围绕他的人生故事展开。老张因为少年的境遇,深恨自己的父亲,而人成长后的举止,往往无意识间,会模仿父母双亲的行为,心理学称为父母亲模式。因此,已过不惑的老张,对恋人和儿子的深爱,在某种特殊情境下,演化为一种病态,伤害着本该最亲近的彼此。因为爱的太深,越发不舍放手,然而,他虽不安天命,不肯服输,却始终做不得爱情的主。
《霜林醉》里,我竭力想表达这种情感冲突,继而阐述我所认为的理想的爱,比如花雨对秦二的付出,比如老张最后的放手——爱不该执着,不该贪恋,爱有时是放手,有时是默默的祝福,无论哪种方式,我们都该真心期待,我所深爱的人,过得快乐幸福。这样的爱,无论对父子,情侣,朋友,都同样适用。
最后,我想用几句老歌词做结束语:
当爱不能怜悯,当爱不能哭,留在心里那一点点的恨,还真苦……
谁不贪图那多一点点的在乎?若是真爱,就要真心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