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点点资料,其实也不是很重要,因为作者自己写着写着可能都会忘了(啊?)
—
我有没有说过我会不定时修文,但是没有时间就暂时不修了qwq,最近忙忙的,昨天过生日出去玩顺便吃饭,差点没写完这章,我还以为今天要请假,还好又写完了。
-
诺 作为应答声,并无尊卑之别,义近乎“然”,军士受命亦用“诺”(或以唯音短促,其声卑而不朗,乃谨曰诺而应之)。
唯 用于卑对尊,幼对长,唯上命也,亦可用“谨诺”。
喏 古文同诺,隋唐时延伸为照面打招呼用的敬辞(人者切,读若“惹”),谓之“唱喏”,揖手则谓“拜舞”。
唯唯,其义近乎“唯”,而为谦应之辞,无别于尊卑。《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载:“秦王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 范睢曰:唯,唯。”
谨诺,遵命也,义同“唯”。
古汉语中用于应答的词主要有两个:“唯”和“诺”,而两者的区别在于“唯”急促,而“诺”舒缓,“缓应曰诺,疾应曰唯”。下对上应当以急促的“唯”字迅速回答以示恭敬,而不能用从容的“诺”字,如果表示郑重其事,也要用“谨诺”而不是“诺”来回答。《礼记·玉藻》:“父命呼,唯而不诺。”《礼记正义》:(父命呼)「唯而不诺」者,应之以「唯」,而不称「诺」,「唯」恭於「诺」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