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打听 ...
-
4打听
李玉喂完鸡,把黑色的木盆放回原处,徐婆婆告诉李玉,这清水村不大,临着水,出了村就是镇上,那镇上有许多的富户,常常雇人洗点衣物,被褥,咱们村里的小媳妇,大姑娘,还有她这样的老妇大都揽了来洗,能挣点小钱,贴补家用。
那边墙边的黑包袱里,就是隔壁王嫂揽回来漂洗的活计,昨日下了一整日的雨,没法洗,今天天放晴了,得洗了,洗好了晾干叠好,再由王嫂送回去,领会工钱来。
李玉知道了,就和徐婆婆一起端起洗衣服用的盆子,带上皂角,棒槌,向河边走去。
勤劳的女人们,早早地来到河边坐在小石墩上,从竹篮里拿出衣服在河里漂洗起来。
有大点的被单,床帐,有衣有裳,等等,李玉比葫芦画瓢有模有样的弄起来。
旁边有个皮肤白皙的个子娇小的小媳妇,看到李玉这个陌生的女子和徐婆婆相携而来。问道;“你是哪家的,似乎没有见过的”
话音刚落,其他人也都回过头来,七嘴八舌的说起来,“就是啊,那里来的标致娘子,从没有见过的呀”,“徐婆婆,你认识的吗?”
李玉心下一沉,有些担心,都说是长舌妇长舌妇,果然不错。回头说个没完没了哪能行。被有心人注意了去,刨根问底的不坏菜了。
不怪李玉心里没底,只是史书记载有云;“什主十家,伍主五家,以相察民有善事恶事,以告监管。”意思就是大家互相监督检查,有异常情况就向上级报告的意思。
徐婆婆慢慢地把衣服掏出来,递给李玉,又把李玉手里的衣服拿过来,拧了水,放回空木盆里。说道;“李家媳妇,我这远房侄女刚来探望我这老姑母呢?这几日阴天雨下的,没出来,你自然不认得的。”
“哦,原是这样的,我就说眼生,不想竟是徐婆婆的亲戚。”那个皮肤白皙的媳妇说道。
其他人一听如此如此,也都岔开了话头去,张家短李家长说说笑笑了,
李玉的心事暂放一边,一边听一边洗,也和旁边的几个女子搭上两三句话。渐渐的熟了起来,女人们在一起就是这样,有说的到一起的八卦话题,就能嘻嘻哈哈达成一片。
说着说着,只见有一个中年妇女,站起来一边将一个长条形状的类似床单的东西,放在手臂上使劲的拧水,一边说道:“唉,说起来,咱们整天的替富户洗衣,虽说辛苦些,挣得少些,到底能吃到嘴里,顾个温饱,也算那么回事。我听说我那住在离咱们这2里的小河村老姐姐的说啊,她村里有一户病恹恹的寡妇,没了男人后,自己一个人拉扯着一个儿子,那个儿子呀不是个安分的。整日里竟琢磨些歪门邪道的,你踏踏实实的打个短工,挣两小钱一家两口也饿不死,他倒好,不是和人打赌,就是打架,一个老娘身体弱的,别说吃药了,连口饭也吃不上.这几日的听说身子又不好了。”
李玉听着听着,就想到了那句话,“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也不知是也不是。随后摇头笑笑,怎么会有那般简单好找。
过了一会儿,衣服洗完了,陆陆续续的有人告辞回家去,李玉和徐婆婆也收拾一下,端起盆子往回走。心说,抽空转转附近,了解一下。
到家后,徐婆婆找来绳子扯上,李玉去把洗好的衣服一件件的晾在绳子上,等全部弄完之后,看看一院子的衣服,累得手臂微微有些发酸,手指也在河水里泡的发白。
想想她们这些人春夏秋冬的常年做这些事情挣钱,很是不容易的,就这样的还是好的,像徐婆婆这样的老年人等到老的不能动了,可能也就只剩下死了。
临近中午,李玉的肚子饿了,却看徐婆并没有做饭,有点奇怪。都不饿的吗?忽然记起来秦汉时的人们一天是两顿饭的。没办法,入乡随俗吧。只能忍住饿了。 徐婆婆和李玉收拾好,徐婆婆年纪大了,要午睡一会。这时,有人说话声音传了进来。李玉出去看了看,见是方才在河边洗衣服的那个和自己搭话的李家媳妇和王嫂:“李小娘子,在不?”
李玉走到院外栅栏处,点点笑问;“两位嫂子,请问有何事?”
两个人抬了抬自己手里的家伙什,王嫂说道;“刚收拾好了。也没有什么事,咱们去村边抓点野菜去,顺便拾点柴也好。李小娘子你去不去。去的话,咱们搭个伴。”
李玉正愁此事呢,没想到正正好,回道;“去,我去提篮子,二位嫂子稍等。”
进屋后,李玉和徐婆婆说了要出门采野菜的事,徐婆婆想了一下给她找了一个小点的篮子,又和李玉一起出来,和那王嫂李嫂说着,这孩子不熟悉这里,千万照应一下等等
王嫂自然满口答应。于是三个人挎着小篮子说说笑笑往村外走去。
李玉假意随口问道;“王嫂咱们洗衣服的时候,有位嫂子说的那个寡妇家的事是真的吗”
王嫂边走边说;“是真的,我娘家就是哪个村的,可伶的寡妇,没了男人的日子难熬着呢!!”
话没有说完,李嫂子抬起胳膊撞了撞王嫂,王嫂正说的带劲呢,觉着李嫂子碰了自己一下觉得奇怪,不由得看向李嫂,李嫂子朝李玉努了努嘴,王嫂子呼地一下反应过来,干笑了一声,;“瞧我,尽和你瞎说了,你没出嫁呢!可不听这些没了男人的乱话。呸呸!”
李玉看着她们两个笑了笑,低下头没有回话,眼睛珠转了转问道;“李嫂子,咱们这里有集市吗?”
“有的,有的,过几天有个大集市,十月十五有个赛牛大会,附近几个村子家里有耕牛的人家都会去参加赛牛会,到时候可是真的热闹,赛牛会完了,有三天的大集市,咱们到时候还可以去看看。”李嫂子说道。
“咱们村里有牛的人家多吗?”李玉问道。
“咱们村就只有里长家里有一头老耕牛,其他谁家里也没有的,附近几个村里耕牛也是不多的,县城里的老爷们,和那些富户们家里才有耕牛的,不过咱们这些穷人啊,也就去看个热闹,最后赛完了,取上名次的主家会散点饼,大家有幸能抢到几块。”王嫂子说着。
二位嫂子说的时候,李玉的手指搭在挎篮子的手臂上点着,面上一边认真的听,心里不停地想着有史书所记,三十一年乙酉,使黔首自实田。
现在是个十月份,百姓们就艰难至此,到了十二月,
午后的日头稍稍有点大,但是因为不是夏天了,不似那夏天一般的骄阳似火的热劲。走了这一会,三个人身上都出了点汗。只捡着阴凉地走着,大约两刻的时间就走到了村边。
如丝带般的河流袅袅穿村而过,丝丝凉意铺面而来。看着这千年之前的河流,李玉突然地有些感慨,也想犹如诗人一般临河作诗几首,抒发抒发。可是此时却不能抒发,一来不是那块料,二来也做不出盗用后世名人名作之举。再说,在这地方万事低调好生存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