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租地 ...
-
“哎呀,我有自知之明,不会去添乱。这次种植不用我亲自下地去种,我准备去租用翻地机和开沟起垄机,再请几个人整地挖坑就差不多了,现在科技那么发达。”杜善薇放下手中的碗筷,看了看杜庆国,略微请求地眨眨眼。
等到二级路开通,机械什么的进村会很方便。
杜庆国接到孙女的暗示,连忙清了清嗓子,沉声道:“我看行,薇薇有想法有干劲,文聪是读农业的,娃子们想大干一场就让他们干,趁着还年轻,多摔打摔打,有咱们在旁边看着,最不济就是种不好,亏了本钱。无论结果好坏,娃子们都会有进益。”说完还环视众人一圈。
“就是,奶奶,妈,你看新闻上说的,哪个哪个大学生回乡创业,一不小心就发家致富,说不定我也是其中之一呢。”杜善薇挺了挺胸,神情坚定,“我不是一时兴起,是事先认真做过规划和调查,认为在咱们村种百香果真的有出路,村里的水土很适合种植,你们知道的,去年家里种的那两棵,结出的果子又大又圆,吃起来酸甜可口,味道非常好,大家都说很好吃,不比超市卖的那些精品水果差。”
“那销路怎么解决?”杜庆国见其他人不说话,就开口问道。
“我有个同学的爸爸就是水果经销商,人家在首府开有水果超市,之前和他提过,他很有兴趣,让我种出来就和他联系。”杜善薇胸有成竹,“市场一般卖七八块一斤,那样的话批发价起码有四五块钱,第一年的产量低些,文聪估计亩产量在1500至2000斤之间。反正现在的百香果市场前景广阔,就算我同学他爸不要,也不愁卖不去。”
见家里人聚精会神地听着,杜善薇的心就安定下来,轻咳一声,继续说道:“还有黄皮果……”
见李玉英似乎想说话,她就忙道,“妈,不是咱们村里种的那些果小肉少的黄皮果,是省城农科院精选出来的。我听文聪说过,农科院用了几年时间把全省的黄皮果品种都收集起来,然后再把其中的优良品种推选出来,现在有几种良品正准备推广,文聪很看好这个项目,认为能得到市场的认可。”
她所说的文聪全名“钟文聪”,是她的表弟,比她小一岁。杜庆国夫妇育有一儿一女,儿子是她爸,女儿就是钟文聪的母亲,当初到了年龄就嫁给镇上的同学,两口子的感情极好,在镇上开了家饮食店,杜姑姑上无公婆要伺候,日子过得舒心,可惜天有不测风云,钟文聪十岁那年夫妻俩双双车祸去世。
当年灵泉镇到县城的路没有摄像头,找不到肇事者,而钟家就只剩下钟文聪孤零零一个,其他叔伯倒是愿意收养他,只是考虑到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杜家怕孩子受委屈,就提议把孩子接回南山村养,并把钟家临街的那座二层小楼出租出去,所得租金和钟家夫妇留下的钱正好用来抚养孩子长大。
杜家在镇上还是有些威望的,加上人多势众,钟家不敢反驳,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下来。所以说,杜善薇和钟文聪从小一起长大,虽是表姐弟,其实和亲姐弟差不多,两人的感情非常好。这不,她之前一透露出要回村种田,钟文聪立马帮着出谋划策。
“就是上次聪聪回来说过的那次?我记得他还带人来咱们村看过村里的大黄皮树。”杜奶奶立马回忆起来,点头道,“聪聪是博士,他的话错不了,我看这事成,孩子们想做就让他们做。”
杜善薇一听,暗暗一笑,既然她奶奶都同意了,她妈肯定不会反对。
果然,李玉英犹豫了一会,终究还是默认下来。
“好,既然你们想干,那我反对也没办法,需要帮忙的尽管说。”李玉英妥协了。
于是,一场纷争消停下来。出门后,杜善薇忍不住对杜庆国表示感谢。
“爷爷,幸亏有你帮忙说话,要不然我妈肯定不同意,她老是把我当成小孩子,总是不放心。”她的语气带着抱怨,脸上却不自觉地露出笑容。尽管之前在外工作时每次变温,她妈总要打电话让她增添衣服,她有时会觉得烦,但心里到底是高兴的。
“呵呵,我看你们这样干估摸着能成事,百香果和黄皮果都不难管理。”杜庆国背着双手慢吞吞地走着,一边说道,“这两样随便种在路边都能活,只是想要产量高,想卖钱,你们还得多费心,多讲科学。”
“放心吧爷爷,我和文聪都准备好了!我事先做了功课,文聪也在学校里跟踪栽种过这两样果树。”杜善薇笑道,“总要试一试嘛。”
两人刚说到这里,大爷爷杜庆华家到了。两家紧挨着,就隔了那么三米远,平时有个什么事高声叫一下对方都能听到。
刚推开院门,曾祖母张子莲率先从屋内走出来,迭声招呼道:“薇薇今天起那么早,吃了没?”
张子莲是一位身材娇小、相貌和善的老太太,她穿着一身深蓝色的旧式斜襟衣裳,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没有一根乱发往外跑,脸上有着明显的皱纹,此时她的面容洋溢着笑容,显然看到杜善薇令她十分高兴。
杜善薇立即快走几步,迎上去扶住她的手臂,一边答道:“阿太,我吃了,不算早了,昨晚睡得早。”昨晚曾祖母张子莲就来看过她,还和她闲聊了好长时间。
老人家今年88岁,生下来的孩子一共养活了三儿两女,女儿早就出嫁暂且不提,在村里就剩下大爷爷杜庆华一家和他们一家,至于三爷爷杜庆民,他比较争气,早年读书跳出农门当上老师,后来又在县里安家,只有逢年过节或有空的时候才回村看望老母亲。
爷爷杜庆国他们三兄弟的这一辈是“庆”字辈,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分别是华、国、民,非常具有时代特色。
听到杜善薇他们的声音,厨房里的杜积明加快吃饭的速度,没过一会儿就放下碗筷走出来,边走边说道:“还是奶奶的耳朵厉害,一听就知道是你们来了。”
张子莲一听,顿时高兴不已,她矜持地笑了笑,抚了抚鬓角,道:“我耳不聋眼不瞎,身子骨好着呢,有什么不能听到的?”
老人家的健康最重要,众人听了都很是高兴。闲聊了一会,大家就进入正题,说起杜善薇要租地的事。
听到租地,杜积明就下意识地摸了摸身上的口袋,从里面摸出一支烟来,不过他看了眼正端着碗筷站在厨房门口的妻子陈芳,见她虎视眈眈的模样,忙嘿嘿一笑,转移视线,也不点烟了,就别在耳后,低声道:“四十亩地……我得想一想,看谁家的地是空着的。这几年年轻一辈的人大都外出了,留下的田地有部分丢荒,没办法,种不了那么多。”
他见杜庆国没有反驳,就知道他是支持的,考虑了一会,没再没有多说什么。说实在话,他每次看到丢荒的田地,心里都很是心痛。现在村里能有年轻人肯回来发展,他是一百个赞成。要不是杜善薇是他亲侄女,刚才他是不会用力劝的。
杜积明是大爷爷杜庆华的长子,如今在南山村委担任村支书和村主任,支书主任一肩挑,他做了二十几年的村干部,对村里的事务无比熟悉,要不然杜善薇也不会第一个想到他。
果然,不一会儿,杜积明就有了头绪,三人开始商量起来。
正说着话呢,吃过早饭去外边散步的大爷爷杜庆华回来了,他一看杜善薇坚持要租地来种植,劝不动,同样没有多说,反而跟着讨论该如何找到合适的田地,说最好是连成一片的,这样好管理。
南山村人都是姓杜,祖上从省城逃难过来的,说起来当初带着老婆孩子逃到这里的老祖宗还是前朝的举人呢,只是得罪了权贵,又逢兵荒马乱之时,为自身了安全,只好跑到这里落脚。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当初的老祖宗机缘巧合之下找到脚下这块面积够大的山谷,心里惊喜,随即定下村名,杜家开始在这儿繁衍生息。
上次杜善薇在祖庙里见到的灵位,其中就有这位老祖宗的,大家一直记得他。
一百多年过去了,当初的十几个人变成了两百余人,全村现在有三十五户人家,因为是同一个老祖宗传下来的,又世代居住在一块儿,村里人之间的感情都不错,就算是偶有磕磕绊绊,对外还是一如既往的团结。
现在杜善薇要租地,相信只要价格合适,不会有人故意为难或拒绝。
长辈们要说话,杜善薇只有在旁边倾听的份。不久,事情议定,杜积明就带着杜善薇他们去挨家挨户询问。
租地的事出乎意料的繁琐,为了把田地和自家的五亩水田连在一块,全家上下费了不少口舌,到最后花费七八天的时间,总算找到合适的地方。未免夜长梦多,杜善薇很快就和村里人把合同签订好。
“二十亩田地种植新品种黄皮果,自家五亩和租来的十亩种上百香果,还有矮坡上那十亩旱地,也是种百香果。百香果不耐湿,抗旱性比较强,在坡上种植也行。”杜善薇嘀咕了几句,有些着急,“现在都三月份了,百香果必须得在清明之前种下,否则会影响到今年的收成。”
租地费用、租用农机翻地、请人整地挖坑、购买果苗……杜善薇还想着要买辆皮卡车呢,结果一算,发现自己的积蓄都快不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