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2、第三章下乡(7)下地起山药 ...
-
作者/方_忆写于2023.12
午后,阳光洒在田里,赵小美和一群知青跟着队长张齐强下地起山药。九原人管土豆叫“山药”,阳县的人则喜欢叫它“山药蛋”。不过书上还给土豆起了个洋气的名字——马铃薯。
张齐强对“马铃薯”这个称呼不太感冒:“山药蛋这名字多顺口,一听就有咱乡土的味道,非得整什么马铃薯,听着别扭得很。我看呐,就是那些有学问的人瞎琢磨出来的名堂。”
赵小美对张齐强的印象相当好,这小伙子年纪轻轻就挑起了村干部的担子,为人敞亮大气,脸上总是总带着笑容,一点没有领导的架子。头一回碰面,他就像对待资深知青那样接纳了赵小美,这她迅速适应并融入了起山药的队伍里。
挖山药这活儿,主要由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们承担。像赵小美这样体格瘦弱的一些妇女和上了年纪的老人们,则负责较为轻松的捡拾山药工作。刚见面分工的时候,队长就是这么安排的。
赵小美看着丁晓和李洁竟然也跟着那些壮劳力一起在前面用铁锹奋力挖着硬实的土,心中不觉有些惊讶。她本以为自己应该和她们一样,而不是只需跟在后面捡拾。于是她便找到队长张齐强,希望自己能参与到前面奋战的队伍中去。
张队长却劝她道:“小闺女,那活儿你现在还干不来。虽然捡山药蛋挣的工分少,但比那些人轻松不少。李洁她们刚来的时候,也是先从捡山药蛋做起,等你过几天适应了这种高强度劳动后,再申请做高工分活也不迟,千万别勉强自己。”
听了队长的话,她心中那股冲动顿时平息下来。她明白,室友俩与自己境况不同,她们已经失去了第一年国家给予的福利待遇,若不努力劳动,生活都难以维系。于是就不再纠结于丁晓的“欺骗”,很快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这份虽看似简单却同样重要的刨捡山药的劳动中。
尽管捡拾山药装筐看似不怎么费劲,但长时间重复下来,对体力也是不小的考验。赵小美感觉手指已经麻木僵硬,腰也酸得几乎直不起来了。然而正是那份对山药的特殊情感支撑着她,坚持工作到了傍晚收工。
赵小美之所以对山药有着深深的感情,是因为在她那段童年饥饿的记忆里,山药是填饱肚子最实在的食物。每当冬季和春季来临,她家餐桌上的常吃的菜就是山药和大白菜。那时候,许多家庭都会腌制一大缸酸白菜,用它炖山药,再加入粉条与肥肉片,好吃极了。主食基本是窝窝头、玉米饼或钢丝面和莜面为主,这些简单却扎实的食物,几乎是他们一家挺过艰难日子的重要支柱。
赵小美其实并不怎么喜欢窝窝头——因为当年家里几乎顿顿都吃这个。那时候,“小美儿,你妈喊你回家吃窝窝头喽。”这句话不光成了妈妈呼唤她回家吃饭的口头禅,甚至每当隔壁的郝姑姑听见这话,都会笑眯眯地催促正在她家串门的小美赶快回家用餐。
相比之下,郝姑姑家的生活条件似乎比小美家要稍好些。每次她去串门时,发现他们家并没有像自己家那样经常以窝窝头或玉米摊花饼为主食。到了天气暖和的时候,三家就会在外面各自搭建的灶台做饭。郝姑姑家的灶台就在屋门外,每次出来进去来,就能看到他们家炉灶上正在做什么饭食。
小时候,在众多的粗粮食品中,小美觉得玉米摊花算是比较好吃且做法相对简单的。首先把玉米面调成不稠不稀的糊状,让它充分发酵一段时间后,加入适量碱面来中和酸味,确保吃起来口感刚好。接着加点糖精增加甜味,然后在抹了羊油的平底锅上,舀一勺面糊均匀地摊开在平锅上,直到两面煎至金黄就可以出锅了。热乎乎的时候吃最好,玉米摊花的口感可比硬邦邦、没什么味道的窝窝头好吃多了。
小美哥在做玉米摊花上特别拿手,和大姐相比,他从没被母亲抱怨过手艺生疏。每次都能准确把握火候,保证摊出的饼底既不过焦又熟得刚好。在赵小美心里,哥哥的成功秘诀就在于发面时少量掺入点白面,这样一来,做出的玉米摊花口感会更柔软细腻,吃起来口感更好。
钢丝面是玉米面经过特殊加工处理后的叫法,虽然要拿着玉米面额外花些手工费去加工店兑换,但在炎炎夏日里,无论是将其煮熟,再与精心熬制的卤汁一起热吃,还是另搭配新鲜水萝卜、黄瓜等时蔬,淋上葱油辣椒面凉拌,都比直接吃窝头显得更讲究和诱人,极大刺激了大家的食欲。
小时候,赵小美对玉米面做的食物几乎吃到厌烦,但唯独山药是她怎么也吃不腻的。山药对她有一种无法抵挡的魅力,特别是当妈妈偶尔做那道肥肉豆角焖山药面时,好吃的令她至今难忘。同时也会回想起那次和好友翠珍在家中偷偷做豆角焖面的经历,要是当时能在里面加几块山药,估计焖面会更加好吃吧。
在小美童年的记忆里,下到菜窖取物这样的活儿通常是哥哥和爸爸来干。从她上小学三年级起,也开始能够独自完成这个任务了。每当春夏之交,地窖里的山药开始冒芽,妈妈就会让他们下去,小心谨慎地去掉山药芽,然后重新整理并整齐摆放好。每一个山药都视若珍宝,舍不得丢掉任何一个。
在那个物资不充裕的年代,大白菜和山药成了北方人家饭桌上珍贵的佳肴,更是冬季各家各户必不可少的储备蔬菜。早些时候,小美父母工作的单位会在秋季组织集体采购行动,专门去土豆、大白菜、大葱和萝卜等产量丰富且品质优良的地方采买,然后作为福利分发给员工们,为每个家庭过冬提供充足的食材保障。
发放冬储蔬菜的那天,对每户人家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日子。全家老少几乎总动员,各种大小容器纷纷派上用场。有平板车的家庭能够一次性把蔬菜全部拉回家,没有这个条件的家庭,则会用自行车多次往返搬运。
当大白菜、土豆和其他冬储蔬菜运回家后,接下来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将它们有条不紊地堆放在院子里的菜窖中。由于家里空间狭小,需要保留足够的地方用来做饭和取暖,所以这些蔬菜无法在室内长期存放。即使九原地区的冬天比赵锦工作所在的塞北地区稍微暖和一些,到了腊月,零下十几度的低温也是常有的事。
那时候,几乎每户人家都有自己挖的菜窖,因为这可是储存冬季蔬菜的必要设施。有了大白菜、山药以及萝卜等丰富的冬菜储备,就算寒冬再冷冽漫长,人们的心里也能增加一些踏实和温暖。
小美家的菜窖位于小凉房的旁边,大约两米深。大人和孩子需要踩着上凉房喂鸡的木梯子下去。窖底部的东西两侧各挖出了一个深约一米、宽一米的半圆洞。一边用来存放土豆,另一边则放大白菜、大葱、萝卜等蔬菜。许多家庭在秋季还会将吃不完的西瓜存放在下面。
八月十五前后,小美姐妹最开心的日子来临了。她们不仅可以品尝到美味的月饼,还可以吃到甜甜的西瓜和香瓜。父母单位会分给职工一袋袋的西瓜和香瓜,这些瓜又沙又甜,很少有生瓜蛋。菜窖里不仅存放着冬天的蔬菜,还有冷冻的牛羊猪肉。有时,一两个坛子里还会放些炼制的猪油羊油、猪肉酱或腌鸭蛋。
小美上小学时最喜欢母亲吩咐她下菜窖取菜了,因为可以趁机揩揩油腥。菜窖里的美味让她欲罢不能,尤其是甜甜的香瓜和咸鸡蛋。母亲炒的肉酱也是美味,虽然上面厚厚的猪油粘手,但吃着真香。至于弄脏的手,她完全不在乎,上去前用大白菜叶擦干净就行了。她还会用白菜叶把两个咸鸡蛋包起来,因为怕在下面扒皮吃太耗时间,容易被母亲觉察。
“怎么每次让你取菜都这么长时间?是不又在下面躲着偷懒了?”小美见母亲并没有发现她在菜窖里偷吃,干脆任由她给自己贴上了“偷懒”的标签,总好过“偷吃”吧?而且一旦被发现,不就再偷吃不到了?不过赶上母亲不在的时候,她也偷偷下去菜窖偷吃过几回。
有次她上来正躲着吃,正好被从院外回来的赵小靓给发现了。只好分了她妹一个腌蛋,这才没被告发。赵小靓胆子小,从不敢一个人下去,但咸鸡蛋的诱惑还是挺大的,于是趁父母不在家时,也跟着她三姐下去偷吃过几回。
然而有一天,偷吃的事情终于被父母发现了。“腌鸡蛋吃完了?那么大一坛子呢,就算每天吃也不能这么快啊?”小美父亲疑惑地问。“是啊,肉酱也没怎么吃,怎么快剩下油底了?”小美母亲也跟着质疑起来。
赵小美姐妹俩都“做贼心虚”的低着头扒饭,深怕父母将目标转移到自己身上。尤其赵小美,她偷吃的最多,万一她妹因为害怕告诉了一切咋办?赵小玉和赵小莉全然不知情况,安心的吃着饭。
“快年底了,我再多腌点鸡蛋吧,你也不用炒肉酱了,做菜切点现的,这样炖白菜土豆更好吃。一会儿我下去拿上来一块大点的肉,就放在院子里吧,这么冷的天也坏不了。”小美父亲说完,见小美母亲没吭声,又补充了一句:
“放高点,这样猫就吃不到了。不过大冷天的,哪会有猫呢?”小美母亲应声赞同,关于偷吃的事总算没被发现,这让赵小美悄悄松了一口气,并在心中默默地对自己许下承诺:以后万万不能再偷吃了,万一哪天被妹妹揭穿可怎么办?
再说,偷吃这事儿确实不怎么光彩,正如毛主席曾教导的那样:“犯了错误要及时改正,越快越好,越彻底越好。”赵小美打小就对毛主席的话深信不疑,因此她下定决心从现在开始要彻底改掉偷吃家里东西的坏毛病,努力成为一个实实在在、诚实正直的好孩子。
天色渐晚,当大家快走到知青点的时候,童金泉那响亮的嗓音忽然打破了赵小美的思绪:
“小美同学,你今天头一天下地干活,有什么感受啊?”
赵小美对他报以微笑,然后真诚的说:“原来当个农民真不容易呢。”
这话引发了知青们的共鸣,纷纷笑了起来,仿佛都在回味各自初尝劳动艰辛时的情景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