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1、儿子们的亲事 ...

  •   到底还是处于战争期间,多尔衮吊丧之后也不好多呆,在家里头歇了两天便又急匆匆地奔赴前线去了。走的时候告诉娜仁说,东青和东明的亲事可以着手办了,等再过上半年,明年开春的时候他们便可回来。
      娜仁点头答应,相看了这小半年,她心里大致也有了个成算。
      既然不打算叫儿子娶娘家女孩或是别的蒙古姑娘,那么就要在家史比较悠久的满洲著族中选择了,而此时家族最显兴盛之象的无过于“满洲八大姓”—— 佟佳氏、瓜尔佳氏、马佳氏、索绰罗氏、齐佳氏、富察氏、那拉氏和钮祜禄氏。
      娜仁的目光落在了自己的私立女子学堂里最出色的几个姑娘身上,再经过考察,她看中了在皇太极时任礼部参政的哈什屯的嫡出长女。小姑娘今年十五,闺名锦芳,性格随和,功课样样都好,待人接物落落大方,在同龄人中颇有号召力。
      在娜仁几乎已经只剩个背影的历史记忆里,富察氏乃是一个鼎鼎有名的满洲姓氏,代代人才辈出,堪称清王朝的栋梁。最奇迹的是这一族从未有过权力断层,每代都有简在帝心的重臣,伴随着清王朝崛起、兴盛一直到衰落。
      他们的祖宗(其实在娜仁看来,现在还不到称“祖宗”的时候)旺吉努明末时投靠了努尔哈赤,被封为“牛录额真”(皇太极把这个名称改名为“牛录章京”,也就是后来所说的“佐领”)。
      旺吉努的孙子哈什屯,和多尔衮、娜仁的年龄相近(但不是同辈人了),似乎比他们大上几岁,可他的儿子米思翰却是东青的同龄人,同在京师大学堂就读,似乎交情还不错,马球场上常常交手,东青看他颇顺眼。而锦芳就是米思翰一母同胞的妹妹,想必东青不会不满意。
      米思翰这个名字,娜仁第一次听东青在饭桌上讲起的时候就觉得怎么听怎么耳熟,后来突然想起——这小伙儿的儿子叫李荣保,李荣保的闺女就是乾隆的原配孝贤皇后!至于李荣保的儿子,那就更如雷贯耳了——大学士傅恒!傅恒的三个儿子——福灵安、福隆安、福康安,尤其是福康安,金庸笔下玉树临风骗姑娘的大反派,被后世电视剧YY了多少遍的人物啊!
      很好!非常好!就是她了!富察氏此时刚刚露出崛起之势,但还不到大盛的时候,想来结亲的难度也比较低,况且娜仁一向奉行先下手为强的策略,早早地就表达出了对锦芳姑娘的欣赏,只是那时候锦芳才十二三,有点小了,东青也没有拿得出手的战功,结亲未免不好看。现在大挑制度建立,锦芳两年后正好要大挑,先把话说定了,然后她就去跟大玉儿求指婚。
      娜仁下定决心之后便立刻吩咐备了厚礼去登门拜访,务求一击必中。
      哈什屯的老婆叶赫那拉氏早有心理准备,总觉得娜仁似乎是看上了自己女儿,便也不敢轻易就跟别家商议婚事,哈什屯也认为多尔衮家实在难得,若女儿能嫁进去,可真是福气了。
      这一次多尔衮回了一趟家以后娜仁便携礼登门,可见想必是东青已挣下了战功,哈什屯和叶赫那拉氏不禁大喜过望——虽说一家有女百家求,但是好女婿和好媳妇一样,都不是那么容易找的,摄政王多尔衮乃是宗室里领头的人物,位高权重,辈分也高,素日行事谨慎,为人慷慨。三年后归了政,一个铁帽子王是跑不了的。
      再者,他家里可算得上是宗室里的一枝奇葩——就一个嫡福晋,不要说什么侧福晋、侍妾、格格,就连个通房丫头都没有。门风端正、人口简单、嫡系繁茂,娜仁持家有道,生活富裕但不奢侈,府第华丽却不过分,规矩严整,下人训练有素,令行禁止,凭谁也得赞一声好。
      娜仁教子极严的名声也是权贵圈子里数一数二的,两个小儿子现在还看不出如何,但是头两个儿子都能文能武,相貌英俊,风度翩翩,都十六七岁了,房里也没有半个通房丫头,想是单等着娶亲之后必要让嫡长子从嫡福晋肚子里出来呢。
      宗室里的子弟,姑且不论纨绔不纨绔,十一二岁便收了丫头在房里、十二三岁还没娶妻就叫妾生了孩子的有的是,这等人家,单想想便叫人不舒服,就是再有权势,也没有几个做娘的愿意叫女儿进他家门的。
      叶赫那拉氏满面笑容地迎娜仁进来坐下,娜仁看她努力压抑激动的样子,心下暗道“有门”,于是也不废话,开门见山,“我欲为东青聘你家大姑娘锦芳为嫡福晋,你意下如何?”
      叶赫那拉氏喜动颜色,“福晋的儿子,自是再好也没有的。府上是第一等的好人家,我就这么一个嫡出的女儿,她嫁得好了,我这心就放下了。”
      娜仁也笑了,“既然这样,那么这事儿就算定了?”
      “可不是!只是,两年之后锦芳便要大挑……”
      “这不用你操心,你只要说句愿意,我自会去求了太后,把锦芳指给我们东青的。”娜仁道。
      叶赫那拉氏放下了心,娜仁知道天下母亲担忧的是什么,“你放心,锦芳是好姑娘,我给儿子娶媳妇就是要让她跟我儿子好好过日子的,你担心的无非也就是那么两样,一个就是妾室,一个就是子嗣,我说得对不对?”
      叶赫那拉氏没想到娜仁说话这么直白,一时间有些不好意思,“这……”
      “这没什么说不出口的,今日咱们就把话说开,我既然上门求娶你家闺女,日后必是要对她如我亲生闺女一般的。你也看到了,我家里没有多余的女人,东青和东明自小儿都是太监伺候的,跟丫头没有半分瓜葛,一来是我不准,二来么,少年人就是要专心学业、建功立业才是正理,跟丫头厮混是个什么道理?成了亲,就是他们小两口自己过日子,我是不会把手伸到儿媳妇房里去的。至于这子嗣,他们俩两年后成了亲也不到二十,不急,父母身子发育好了,气血充足了,才能生出健康的孩子来,再者,儿女这事情也是要看缘份的的。我不说那不吉利的话,不过我可以跟你这里放下一句,凭她是谁,也别想骑到正妻头上去!我也早就跟那小子说过了,我不管别家如何,在我家里,长子必须得是嫡出!若是敢在外头胡来,我才不管他多喜欢那女人,想进我家的门,那是做梦!一棍子先撵了那女人,五十大板就要落在他屁股上!”
      娜仁的话掷地有声,叶赫那拉氏被震住了。回过神来之后便是满心的感激——多尔衮家再怎么说也是亲王,皇室近支,历来皇室里规矩大得要命,偏偏皇家自己就是最不守规矩的,尤其是在子嗣上头最不讲究,坑了多少女人!
      随后娜仁便把给锦芳的礼物拿出来——两匣子分量十足的宝石,都是南边来的稀罕货,五颜六色,光华灿烂,叶赫那拉氏瞪圆了眼,连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至于东明,娜仁给他选定的是钮钴禄氏,这一支也是人丁兴旺、子弟上进的家族。祖先是额亦都,那可是努尔哈赤的老部下、老朋友了,算得上是多尔衮的父辈之人,战绩彪炳,被明朝称为“大虎”。额亦都也是后金开国五大臣之首(其余四个分别为何和礼、费英东、安费扬古和扈尔汉),多尔衮还曾经是额亦都的部下呢。
      额亦都家牛逼得要命,尚了和硕公主不说,还有别的老婆,光是儿子就有十七个之多!最出名的儿子则是幼子遏必隆——康熙初年四辅臣之一。
      娜仁求娶的便是额亦都第八个儿子图尔格的嫡出孙女,闺名淑玉。
      图尔格的生母是礼敦巴图鲁之女觉罗氏,额亦都的福晋之一(额亦都是努尔哈赤的同时代人,那时候满人还是纯粹的多妻制呢),也是超级牛逼的一个女人,额亦都的十七个儿子里,她生的就占了十个!(——次子达启、三子车尔格、六子达隆阿、七子瑁海、八子图尔格、十子益尔登、十二子额森、十三子朝哈尔、十四子格尔特、十五子索浑。我的老天爷!)
      图尔格隶属镶白旗,是佐领,骁勇善战,军功无数。他既是努尔哈赤的女婿(尚和硕公主穆库什),又是皇太极的妻舅(他妹妹是皇太极的妃子),地位很高。
      按理说图尔格是和多尔衮平辈的人,但是鉴于多尔衮的排行很坑爹,他只能跟图尔格的儿子(死活查不到图尔格的儿子是谁,好奇怪啊,咱们就当他死了好了)当同龄人,[当年阿敏屠了永平城的那一战图尔格也参与其中,力劝阿敏不要轻举妄动,可惜阿敏不听,于是就倒霉了]以此推算,东明就只能是图尔格孙子的同龄人。图尔格的儿子战死,儿媳妇领着儿女过日子,好在叔伯兄弟多得是,他家女儿依旧很受欢迎。
      图尔格的亲兄弟遏必隆的儿子阿灵阿,乃是死忠的八爷党,就这样,雍正登基以后他家依然啥事儿没有,就连爵位都没降一下,可见这一家子有多不好惹。
      这样显赫的家族,家里的女儿真是炙手可热,一般人家,还真入不了他们的眼。
      至于为什么不选钮钴禄氏作东青的儿媳妇,娜仁自有考量,一来是因为钮钴禄氏今年才十三,东青却已经十七了,年龄实在不大配得上,她跟东明倒还可以;二来呢,康熙年间的九龙夺嫡大混乱(虽然不知道这里还会不会有这事情,甚至,考虑到赛罕这个变数,日后会不会有康熙都难说,不过总是有备无患的好)实在是很烦人,娜仁一点也不希望自己家被扯进去,若是钮钴禄氏做了宗妇,有阿灵阿这个家伙在,保不齐就要出什么意外。
      虽然睿王的爵位肯定是东青的,不过多尔衮肯定得想方设法也给东明搞一个爵位,迟早东明要分府出去的,钮钴禄氏也没啥吃亏的。
      娜仁此时特别得意于自己的先见之明——花了几十年建立起来的家风和精心教育出来的出色儿子此时在一众候选人里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再加上图尔格也跟多尔衮是老交情了,一起打过仗,有袍泽之谊,睿王府毕竟还是尊贵,家里人口简单,家庭又和睦,就连小姑子们都是平日有交往的闺阁朋友,孙女儿嫁过去日子肯定特省心,图尔格二话没说,一口就答应了。

      长子和次子的婚事就这么敲定了,娜仁非常满意,立刻就赶去了宫里见大玉儿。
      娜仁难得有事求到大玉儿头上,岂能不给面子?大玉儿一口就答应了,并把这件事情让苏茉尔写在了备忘录上。
      回去之后娜仁就把未来两个儿媳妇的人选告诉了乌云珠和赛罕,两个姑娘松了一口气——太好了,都是熟人,富察氏和钮钴禄氏虽然长得没有特别漂亮——跟额娘年轻时当然没得比,但也都是很能看得过去的,而且家世好,气度好,性子也好,实在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地方。东青和东明跟未来的大舅子们也都是认识的,估计不会有啥意见。她们俩连忙提笔写信给兄长们详细汇报未来嫂子们的情况。

      这封承载了许多信息的家信终于到了东青和东明手上,两个人一听说未来媳妇的家世出身,先就满意了——他俩从来也不是天真幼稚的毛头小子,而是正宗的封建社会好青年,充满了雄心壮志,未来的岳家实在给力得很;大舅子们都是认识的人,平日交往感觉也不错,此时更是看对方多了几分顺眼;既然是额娘选的人,可见各方面条件都是很好的,何况他俩也从来没产生过非得要个什么国色天香的美人的想法,跟他们阿玛额娘那样,夫妻俩能好好过日子,就行了。而且,妹妹们也说了,都是跟她们平日一起上学的朋友,未来也不用担心说起话来鸡同鸭讲没有半点共同语言。
      悬在心中的石头总算落了地,两个小伙子很高兴,东青盘算着,大概回去就要成亲了,心里不由得挺期盼;东明一想到还得等上两年才轮到他,有点郁闷,不过长幼有序,东青的媳妇肯定是要先进门的,而且他未来的媳妇儿年龄也确实有点小,等吧。
      多尔衮看两个儿子一副少年怀春的样子,好好把他俩取笑了一番,等他俩落荒而逃之后,他不由自主也想起了自己当年成亲时的样子,一个人在帐篷里嘿嘿嘿笑了半天。

      过了一会儿,又想起来一件事,追了出去。
      “我说,你们俩小子,既然已经定了亲,就把心好好收一收,不要弄出什么不体面的事,听清楚了没?”他摆出一副严父模样,喝道,“你们给我乖乖的,不许生事,这亲事是再好也没有了,要是出了什么岔子,看我不扒了你们的皮!”
      东青和东明对视一眼,“阿玛,我们啥也没干啊……”
      “还敢瞒我?当我不知道你们俩跟着你们三姨夫去了哪儿吗?!”三姨夫自然就是指的洪承畴,这老东西年纪一把了,却还是花心得很,动不动还乔装一下去逛个秦楼楚馆,感受一下扬州瘦马们的魅力。前两天还把好奇的东青和东明给拐了去了。
      多尔衮倒是没对此大发雷霆——娜仁不准儿子收用通房丫头,他对此虽然没什么意见,不过毕竟是男人,心里总有点犯嘀咕——男孩子长大了总要知人事的,眼看着都要娶媳妇了,不能啥也不懂吧?可他又不能亲自上阵现身说法什么的,于是对此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但是,但是!“玩一玩”和“叫狐狸精勾引住了”可是有本质区别的,天高老娘远,出于为了让儿子“知人事”的目的,多尔衮可以假装不知道,替他们隐瞒一下娜仁,但是要是儿子看上了那种地方的女人,那可就大件事了!娜仁要是知道他允许儿子去青楼的话……哎哟喂!多尔衮想想都觉得头皮发麻。
      “行了,干没干你们自己知道,我也就不问了,你们额娘不许你们收用丫头,可你们总不能不知人事,我也就当不知道了。不过我可得提醒你们啊,那种地方去一次知道怎么回事儿就行了,反正咱们在这边,你额娘也不知道,你们三姨夫……哼,少跟着他混,他要敢把那些腥的臭的往家里领,你三姨不收拾了他才怪!你们,要是回了京还敢在外头胡来的话……哼,我倒是不反对看看你们的屁股叫你额娘打成八瓣的样子,我可不会给你们求情的!”
      提起洪承畴,多尔衮就是不顺眼啊不顺眼!洪承畴在当年被劝降的时候给他的第一印象就是“老不修”,现在……还是一样!
      恐吓完了青少年,他一甩袖子,云淡风轻地走了。
      多尔衮常年在外,回了家就光顾着疼儿子了,所以他对儿子们的威慑力比起娜仁来差远了,他自己吓唬儿子们的时候儿子们还嬉皮笑脸的,可是一提起老娘,他俩立时就噤声了,想起娜仁之前的警告——五十大板什么的,屁股打开花什么的,扣光零用钱什么的,关禁闭一年什么的,老娘可是说到做到的……汗毛都竖起来了!
      吞了口口水,两人对视一眼,连忙悄悄溜走了。
      这个……有人送了三姨夫几个扬州瘦马的事情,就不要告诉阿玛了,反正三姨会处理的……哈哈,哈哈。
note作者有话说
第81章 儿子们的亲事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