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我不是有意误导人的,张老板和小哥的确没什么关系。OTZ……
某自己也觉得自己的文很拖沓,慢慢来吧。反正某有的是耐心填坑。XD
【文后杂谈】
1,印章的相关,也许大家都知道,算我废话好了:印文分朱文印和白文印两种,朱文即通常说的“阳刻”,白文即“阴刻”。一般印章只采用一种刻法,但也有别出心裁这两混用的例子。一般而言,刻白文较刻朱文更考功力,因为朱文可大刀阔斧,慢慢修整。而白文则需步步为营,谨小慎微。但这是相对的,不是说白文就一定比朱文难刻,只是白文在笔韵表现方面,要想达到与朱文相近的效果,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而已。银丝是指白文印留白部分极少,笔画呈丝线状。相对的情形在朱文印中叫“金丝”。
2,印色与印泥二词可以互换使用,意思相同。古代的典籍均使用“印色”,“印泥”一词出现的较晚,大约是近现代的事情了。印泥之于印章,真可谓宝剑之于英雄。再好的篆刻作品,没有好的印泥也难以表现其神韵。传统印泥的制作工序极为繁杂耗时,据说好的印泥一两要数百元。
3,关于梅花篆:我第一次听说梅花篆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那时我们班上有个姓王的女同学,才华卓著。她老家有一本祖传的手抄册子,不知是何年代遗留下来的,上面是数百梅花篆字写的一篇文章。他家无人能认得全,她当时图好玩记了十几个简单字的写法。回学校后写给我们看。那种梅花篆就是需要先用铅笔轻轻打一个五瓣梅花形的格子,然后用毛笔在其中按梅形写小篆。她曾教过我“长”“水”“之”“心”四个最简单的梅花篆字写法。而文中那个“一字不识”的故事,也是她讲给我听的。
4,达芬奇在论艺时曾说过他自己通过观察墙上一滩污渍,从中看出各种各样形状的例子。实际上这个说法触及到了绘画艺术的本质,即形式(图案,色彩等)本身没有任何意义,而是观察者通过观看这种形式,唤起了脑海中对相似形象的回忆,这才赋予了形式特殊的意义。